述評高等教育國際化實施過程中的非營利性模式
發(fā)布時間:2019-08-10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 要:進入二十一世紀,大多數(shù)高等院校都將國際化放在優(yōu)先選擇事項的前列,但是在國際化的實施過程中的辦學模式,又會面臨相同又不同的問題,大多數(shù)國家的國際化發(fā)展模式中商業(yè)性的跨國教育活動是一項很大的產(chǎn)業(yè),也有政府資助辦學,也就是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國際化活動,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學生的留學趨勢呈現(xiàn)中學化。因此探究一種非營利性的國際化辦學模式不僅能使高校自身和學科專業(yè)本身得到發(fā)展,也能使貧困的學生享受國際化學習機會,實現(xiàn)“國際教育普及化”,更能為中學后留學教育和國際教育提供范本。
關(guān)鍵詞:高教;國際化;非營利性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09-0198-02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priority items, but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mode they will face the same and different problems. In most countries the commercial multinational activity of educ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modes is a big industry, which also has the colleges funded by the government, namel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or-profit and nonprofit activity,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started to study abroad. So to explore a nonprofit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mode can not only make the university develop in their management and the academic disciplines, but also can make poor students enjoy internation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chiev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viding samples for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non-profit
一、簡述高教國際化和非營利性模式
全球化是世界范圍內(nèi)社會關(guān)系的日益強化,處于全球化進程中有關(guān)國家的高等教育由此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國際化是21世紀全球環(huán)境復(fù)雜性、多樣性和差異性的產(chǎn)物,最早應(yīng)用于政治學和政府關(guān)系領(lǐng)域,20世紀80年代后期,國際化被普遍定義在院校層面及其一系列的活動中。經(jīng)濟全球化是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動因。[1]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奈特引入了一種組織層面的路徑,說明國際化是一個需要在院校層面上整合并具有持續(xù)性的過程。高等教育國際化被定義為“將國際維度與跨文化維度整合到高校的教學、科研與服務(wù)職能之中的過程”。[2]“在院校與國家層面,把國際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維度整合整合進高等院校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wù)職能之中的過程”是奈特在2004年提出的一個廣泛流行的國際化概念,突出了國家與高等教育部門在國際化中的顯著地位。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其定義也在不斷的變化,以適應(yīng)不斷變化的世界,高等教育國際化逐漸成為全球化新現(xiàn)實甚至高等教育巨變時代的推動者與回應(yīng)者。
20世紀80年代以后,經(jīng)濟因素特別是追求商業(yè)利潤或經(jīng)濟利益成為影響和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的主要外因,就是帶有營利性質(zhì)的高等教育國際化,例如:公司大學。但是一個大學發(fā)展到成熟階段,應(yīng)該是一種全人類都能夠上得起的,為人類知識和文化傳播與傳承做出無私貢獻的大學。所以除卻國際化的概念,世界上有了私立和公立性的非營利性的高等院校,因此,將此概念進一步延伸到國際化的視野,就有了非營利性的國際化的高等院校。除了探究其含義、動因、路徑與策略之外,國際化的辦學模式是實現(xiàn)高等教育國際化最直接、最具有影響的過程。
二、目前集中常見的非營利性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辦學模式
高等教育耗資巨大。高等院校提供的教學、圖書館、實驗室和其他裝備所需的成本急劇增長。在許多國家,非營利性私立大學和學院構(gòu)成了中學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就讀于私立高等教育部門。盡管過去十年中,營利性高等教育部門得到了迅速的增長,得到了政府和認證機構(gòu)的認可,并且可以授予學位,甚至一些國家和院校在一些熱門專業(yè)建立了新型營利性院校,絕大多數(shù)營利性院校是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職業(yè)學院,營利性部門對院校的認證和管理帶來了特殊的挑戰(zhàn),因為這些院校往往是在高等教育市場的無規(guī)則地帶運作。[3]隨著以營利性高等教育的持續(xù)拓展,高等教育系統(tǒng)應(yīng)當加以調(diào)整以適應(yīng)這一趨勢。只有在營利性與非營利性院校都被允許的地方,他們才能夠共存。由于營利性高等教育存在相當大的多樣性,并且這種多樣性會繼續(xù)保持下去,難以歸納出營利高等教育所有權(quán)和財政的國際模式。頂尖大學或有志于在聲譽等級獲得精英地位的院校一般都是非營利性院校。創(chuàng)辦非營利性的高等國際院校能使更多學生受益,更能體現(xiàn)教育的意義。在制度上允許不同的院校資助渠道和所有權(quán)形式的國家,將具有多種教育模式。目前非營利性的高等教育國際辦學模式有以下幾種: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述評 高等教育 國際化 非營利性 過程中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