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人事管理思想
發(fā)布時間:2019-08-14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中圖分類號:D03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5-065-01
摘要: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積淀的人事管理思想是中華民族人才輩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本文試從選拔人才、使用人才、激勵人才三個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國古代認識管理思想的詳盡體現(xiàn)及深刻內(nèi)涵,提出我國古代人事管理思想在悠久歷史發(fā)展中起到的深刻作用。
關鍵詞:古代人事管理思想;選拔人才;使用人才;激勵人才
一、選拔人才的思想
古人說,“為政之要,務在舉賢!比瞬胚x擇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事業(yè)的成敗。1.選拔人才的標準
。1)孔子主張以“仁”選才
為官之道,強調(diào)“愛人”。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相愛、尊重,使政治制度道德化、機構之間和諧化,使人們心中的仁和禮樂文制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以道德為標準的官僚群和官僚機構。
(2)董仲舒強調(diào)“德”
在他看來,“國之所以為國者,德也;君之所以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德共則失恩,威分則失權。失權則君賤,失恩則民散,民散則國亂,君賤則臣叛。” 因此,他主張“為人君者,故守其德,以附其民;故守其權,以正其臣!
2.識別人才的方法
。1)李構的“識人五法”
第一,居視其所親。第二,富視其所與。第三,達視其所舉。第四,窘視其所不為。第五,貧視其所不取。
(2)諸葛亮的“選才七法”
一是“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即向他提出矛盾的觀點,看其辨別能力;二是“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即同他反復辯論一個問題,看其辯才和機智應變能力;三是“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即請他出謀劃策,看其審時度勢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四是“告之以難而觀其勇” 即把面臨的危險告訴他,看其勇敢和犧牲精神;五是“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即在特意安排開懷暢飲的場合,看其自制能力和醉酒以后所顯示的本色;六是“臨之以可利而觀其廉”即讓他有利可圖,看其是否貪污腐化、廉潔奉公;七是“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即同他約定某種事,看其信用。
3.選拔人才的制度
中國古代選拔人才主要有三種制度,即先秦的世襲制、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薦舉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舉制。科舉制這種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的制度,是人類經(jīng)過長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選擇。科舉制度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而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zhì),有利于政局的穩(wěn)定,推動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發(fā)展,擴大了統(tǒng)治階級的基礎,是歷史的一大進步。
4.選拔人才的渠道
(1)從基層發(fā)掘人才
許多明智的帝王深深知道,有許多人才出自于社會底層。因此,他們積極到民間尋找人才,打破門第觀念選拔人才。
(2)求訪人才 后漢時期,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能,就到隆中請諸葛亮出山。可是去了三次才請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已經(jīng)47歲,那個時候諸葛亮是個邊種地邊讀書的年輕人,沒有任何功名,可是劉備聽說諸葛這個人才之后,硬是屈尊下來,到了鄉(xiāng)下三次把諸葛亮請來。食則同桌,寢者同床,如魚得水。
。3)招賢納士
古代有作為的君王發(fā)布求賢詔書,來向天下人表達自己求賢若渴的態(tài)度和誠意。
(4)從外部吸收人才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這充分反映了古人用人思路開闊,敢于從外部挖掘人才。
二、使用人才的思想
1.古代的用人原則和藝術
(1)知人善任 知人是合理用人的前提。只有知人,才能做到“任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而功無不主!
。2)人事分工
春秋時期,已有“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左傳·襄公九年》)的說法。
。3)量才授職,人職匹配
《墨子尚賢》提到了用人原則“察其所能而授其官” 《韓非子·八經(jīng)》中云: “量能授官”“舉能以就官”“見能與官以授職”。
2.古代考核制度
古代有作為的帝王對官吏的考核是非常嚴格的,他們建立了一整套的考核管理制度。先秦時,隨著國家機構不斷完善和官員的增加,政府對官員進行考核,獎優(yōu)汰劣。西周時,就通過述職來考核官吏!抖Y記·王制》記載,“諸侯之于天下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三、激勵人才的思想
早在西方激勵理論提出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就總結治國統(tǒng)兵的實踐經(jīng)驗,產(chǎn)生了一些先進的激勵思想。
1.關于激勵的觀點
。1)儒家的觀點
主張通過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相應措施來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
。2)兵家的觀點
提倡因人而異,獎罰分明。《孫子兵法》中指出獎勵時要論功行賞,使獎勵具有差別性;獎勵要做到公平合理。
(3)功利主義的觀點
管子等都認識到人的行為的根本動力是追名逐利,因此直言不諱地提倡功利主義的賞罰理論。管子追求功利是人的本性,因此要以利作為杠桿,激勵人民的積極性。
2.激勵的藝術
(1)注重感情激勵
儒家孔子提出“仁”,主張“施仁政”,強調(diào)國家的統(tǒng)治者要像愛護親屬一樣地對待臣民。墨子主張通過管理者的關懷和厚愛去感動下屬,激勵下屬。孫武則要求將帥一定要愛護士兵。
。2)賞罰嚴明
賞罰不正,則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功!吨T葛武侯集·便宜十六策·賞罰》獎懲最重要的是公平,不分人的貴賤,誰有功就賞誰,誰違紀哪怕是自己也要懲罰。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