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的修養(yǎng)與設計】設計師的自我修養(yǎng)
發(fā)布時間:2020-02-1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設計的實質是什么?設計即思想,思想反映修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是指藝術家經過長期鍛煉和培養(yǎng)在各自藝術專業(yè)領域里展現(xiàn)出的藝術水平高低與完善程度,包括指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因為一件設計作品同書法、繪畫一樣都是表達作者的心聲、思想、人生觀、審美觀等。設計師必須要有藝術家的素養(yǎng)、工程師的嚴謹思想、旅行家的豐富閱歷和人生經驗、經營者的經營理念、財務專家的成本意識,而不是匠者。設計作品不僅是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結合,更重要的則是滲透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修養(yǎng)、藝德。設計的本質在于為人服務,并改變生活的多層能力,而未來的設計是低碳和環(huán)保型的。
什么是“design”?英語的“design”來源自拉丁語的“de-sinare”,是“作-記號”的意思。從十六世紀的意大利文“desegno”開始,有現(xiàn)今“design”的含意,后經由法文的中介,而為英文所引用,成為現(xiàn)今英文中的“design”,其意思如下: a.設計,定計劃,b.描繪草圖,逐漸完成精美圖案或作品,c.對一定目的的預定與配合,d.計劃、企劃,e.意圖,f.用圖章圖記來表達與承認事件。
設計的實質是什么?即思想,思想反映修養(yǎng);而藝術修養(yǎng)是指藝術家經過長期鍛煉和培養(yǎng)在各自藝術專業(yè)領域里展現(xiàn)出的藝術水平高低與完善程度,包括指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在設計師身上體現(xiàn)的修養(yǎng)則是:淵博的知識、人生觀、價值觀、心態(tài)、責任感、豐富的生活閱歷等。
當今的設計是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而在眾多藝術院校中學設計的學生長期存在這樣一種觀念――只要把電腦學好了就能做設計了,學生的知識單一,大學不是培養(yǎng)匠者,而是要培養(yǎng)智者,要改變這種觀念,必須從學校,教師,學生做起,讓他們擁有博學的知識、國際化的眼光,眼界高了,修養(yǎng)提高了,設計水平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只有這樣才能對推動我國設計業(yè)的發(fā)展。莫扎特說過:“沒有旅行,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家!
試想一個知識貧乏,孤陋寡聞,辨別力、無責任感的人能創(chuàng)作出一件好的作品嗎?
1.藝術修養(yǎng)和心態(tài)決定藝術品格
回顧歷史,縱覽古今中外,在藝術上永垂千古的大師們無一不是集文學家、心理學家、建筑師、外交官、水利建設家等一身。國內:遠如王羲之、蘇軾、米芾,近代如張大千、傅石抱;國外:意大利的米開朗基羅(雕塑家、建筑師、詩人等)、尼德蘭的揚.凡.艾克(曾是外交官),還有德國的丟勒,恩格思把他比擬為像“達芬奇一樣的巨人”,除此,還有德國宗教改革運動時期的畫家,一個多才多藝的人――格呂奈瓦爾德,像這樣的大師們在歷史上屢屢皆是,但他們并不是樣樣都出色,而是在某一領域出眾,同時,這一領域的出眾和他們兼通多學科的知識是不可分割的,正如馬列主義原理:世界任何事物都是相互滲透、影響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
在我國書畫藝術中尤為重視一個人的人品、修養(yǎng)、藝德,因為,修養(yǎng)越高立意則越高,古語云:“書外觀物,法外取意,觀大千世界,取萬物神韻,的曲伸飛動之理!闭f的就是這道理,在他們的作品中能真實的感受到“畫如其人,書如其人”。像歐陽修、蘇軾他們習書不是以求取科名,而是一種“樂其心志”的心境,他們的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不是嚴謹?shù)姆ǘ刃问,而是重在表達深厚雋永的內涵。
在書法報中讀到過這樣一篇文章:齊白石的學生江友樵之所以拜齊老為師,欣賞、崇敬的不僅是氣仰養(yǎng)優(yōu)的畫風,更敬仰他的人風,除此,他還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在生活中。
作為一個設計師,心態(tài)在當今浮躁的社會尤為重要,齊白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七七”事變以后,齊白石辭去一切教職,閉門家居,為拒絕日偽大小頭目的糾纏索畫,在大門貼一紙條“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畫不賣與官家,竊恐不祥”,“絕止減畫價、絕止吃飯館、絕止照相”,“與外人翻譯者,恕不酬謝!1944年,停止賣畫,并以“壽高不死羞為賊,不丑長安坐餓饕”的詩句,表示寧可挨餓也不取媚于惡人丑類。同年,他寫了不少抒泄亡國之恨的詩,如《題胡珍庵(胡佩衡)山水卷》“對君斯冊感當年,撞破舍甌原可憐,燈下再三揮淚看,中華無此整山川。”1945年3月,書《自挽聯(lián)》,“有天下畫名,何苦忠臣孝子;無人間惡相,不怕馬面牛頭”,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藝術家的錚錚鐵骨。
那么,在當今社會,設計師的心態(tài)又該如何呢?設計師該如何協(xié)調自己與功利的關系呢?
記得佛經故事中有一則關于釋迦牟尼修煉時的故事:在釋迦牟尼未覺悟成佛之前,曾嘗試通過苦行修煉而引發(fā)智慧的火光。在這樣的苦行摧殘之下,他已頻臨死亡的邊緣,處于昏迷狀態(tài)。這時,一位天神手捧琵琶來到他面前,把琴弦調到最高音,彈了一曲,問他是否悅耳,他答音調太高不悅耳。天神又將弦調到最低,又彈一曲問:“悅耳否?”他答:“音調太低,不悅耳。”天神將琴弦調到平和的中音,抑揚頓挫地彈了一曲,問:“悅耳否?”他欣然答:“悅耳動聽。”于是天神說:“琴弦繃得太緊會斷,太松也不成音,修行也一樣,不可松馳,也不能過緊,要取中道方行!毕み_多從昏迷中醒來,回味天神的話,終悟修行之道。
因此,當代的設計者要在修養(yǎng)和心態(tài)上下功夫。作品格調的高低是創(chuàng)作者思想、感情、人身價值觀、修養(yǎng)等方面的寫照,除此,設計師良好的心態(tài)尤為重要,用釋迦牟尼的話語對設計師進行忠告: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隸; 要知道一個人的心,可以使人成為佛,也可以使人成為畜牲;心悟則人為佛,心迷則人為魔。
有一位設計界的前輩講設計即思想,設計是設計師專業(yè)知識、人生閱歷、文化藝術修養(yǎng)、道德品質等諸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只有內在的修煉提高了,才能做出作品、精品、上品和神品,否則,就只是處于初級的模仿階段,流于平凡。一個人品藝德不高的設計師,他的設計品位也不會有高的境界。因此,設計師在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是一種修煉,而修煉之道正是一種不偏不倚的“平和的心態(tài)”。
2.以知識來滋補設計的靈魂
眾人認為,設計師只要good idea就no proplem嗎?不需要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生活閱歷了嗎?正是因為這種歪曲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的在人腦中扎根了,促使我國部分年輕設計師的素質、修養(yǎng)極度缺乏,功利性超越的設計最初的目的---為人服務,我認為導致這種現(xiàn)象有幾種原因:其一,藝術院校的部分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忽略了對學生的素質、心態(tài)、責任心的培養(yǎng);其二,設計者自身的文化底蘊、修養(yǎng)、心態(tài)、責任感欠缺;其三,在人身觀、價值觀等方面是茫然的,以金錢觀為首,忽略了設計的本質和目的。
我認為:淵博的知識和個人的修養(yǎng)尤為重要,因為創(chuàng)作的源泉在于設計者的內功,修養(yǎng)好比內功,是需要一個人長期的人生積累和沉淀,但并不等于每個60歲的人的修養(yǎng)都能達到同樣的一個境界。如李少波,在他的作品中滲透出儒雅的品格與清秀的俊美,大量運用民族元素在作品中,散發(fā)出濃郁的中國特色和東方神韻。勒埭強先生通過自己對中國書法、水墨畫的理解,把水墨畫中講“意境”的特點用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充分傳達以物寄情,以物予意;還有著名的華裔建筑大師貝律銘,由于他對中國的水墨畫的認識,把水墨畫中的黑白灰,意境運用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其作品――蘇州的博物館。因此,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件很簡單的作品,似乎沒有經過太多的雕琢,寥寥幾筆,渾然天成,但是卻蘊含了作者殫精竭慮的思考和淵博的知識。故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因此,設計師應加強內功的修煉,內塑功力,外塑形象――這是我們年輕設計師應追求的東西。
從Richard Buchanan及勒埭強與學生交流中得知:從事設計的學生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及重在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上,同時要明確自己得人生觀、價值觀,勒埭強先生認為:做任何設計就是在做一種文化,向世界傳遞中國的文化。因為,文化是藝術的血脈。
據(jù)悉,2005在日本愛知縣舉行的“EXPO2005 in Japan”主題為“大自然的智慧”,要求設計者根據(jù)其主題為日本設計在BIE的宣傳品。這就要求設計者必須從環(huán)保的角度去思索,把科技與大自然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其這一過程就需要設計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思考人與環(huán)境、人與自然的關系,找到了切口并融入到作品中則才是真正的修養(yǎng)性的藝術品。后來,當我看到BIE的宣傳品時,頓時便感到這是人性化的體現(xiàn),想到設計這產品的設計者不僅是設計師,也是環(huán)保者、生物、動物學者等多重身份。因此,設計者應該掌握多學科的知識,因為設計是一門綜合的學科。記得Richard Buchanan說過:“一個設計院校應該對學生做出承諾,讓學生能夠探索到技術和專業(yè)以外的知識,有了廣博的知識和思想上的認識,才能更深入到設計的靈魂---人性化、價值觀、倫理道德及人生觀的結合”。2
現(xiàn)在,年輕的設計師對中國的文化根本不能完整詮釋,將民族的文化置至于腦后;反之,如果我們能把民族的精髓吸入我們的作品中,想必我們的設計將在世界上起到非凡的影響,正如Richard Buchanan說過:“西方有四種具有震撼意義的文化主流,而中國有六種,應該對它們的演變、轉化和融合的研究,將會受益無窮。對中國而言,失去了過去無疑是一種悲劇。”[3]因此,國內設計師和學生應該認真學習中國的文化,在設計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在犯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錯誤――“拿來主義”盲目的索取外來文化,要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例:昆明公交車站的規(guī)劃就是盲目的學習瑞士蘇黎世的公交站規(guī)劃,昆明的公交車站大部分都設在道路的中間,這樣在上下班高峰導致交通安全和堵塞問題。
因此,設計的終極對象是人,是為了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和文化品位。設計師要學會以人為本,從人著手,去觀察人與環(huán)境、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從而去改變他們的生活,這是設計的另一目的――改變生活的多層能力, “為人們生活方式而設計”是現(xiàn)代設計的思想主線,未來的設計更多的則是環(huán)保和低碳設計
3.作為修養(yǎng)的作品與作為“藝術”的作品
我認為,一件有修養(yǎng)的設計品,它不僅能喚起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中核心的東西的回憶,又能使我們感覺到一些從來不曾感覺過的東西。
據(jù)悉,在日本這樣一個科技化的國家中,有眾多令人崇拜、敬仰的的藝術家們很少依靠電腦去創(chuàng)作,而是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心靈去創(chuàng)作,在他們的作品中能感受到很強烈的民族文化,他們很好的把“大和”和“西洋”文化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滲透出他們對大和民族的熱愛。
在他們眼中:藝術必須弘揚大和民族的文化,而他們作品是再次的把這些東西進行提升和再現(xiàn),或者是重新讓人們感受和理解這些文化,略舉數(shù)例,創(chuàng)意圖像、色彩魔術師的佐藤晃一,其作品《大地的乳房》,雜志《日本女性》、《傳說的盒子》、《滿月的盒子》等一系列的作品對大和民族元素的提取,畫面色澤的雅俗,贊揚女性的美,從中都感受對大和文化的熱愛,著名設計是田中一光的作品同樣也是;還有其日本的發(fā)展變化就如作品《蔚藍色》一樣在和諧的文化中逐漸的發(fā)展壯大起來。新構成主義派平面設計家新島實,這位設計家的作品就像一座山,他的現(xiàn)代設計觀念與日本傳統(tǒng)藝術元素相融合(藝妓的形象、臉譜、服飾、妝容等),透過他的作品能感受到日本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女性的優(yōu)雅、賢惠的身影,同時也表達出對大和民族的熱愛。
除了日本,不少歐美大師們的作品更是具有修養(yǎng)性的藝術品,如:法籍波蘭設計師諾曼.塞斯萊維茲,其作品體現(xiàn)的是奇異的構思與非凡的想象力,某種現(xiàn)實和超現(xiàn)實、自然和非自然、理性和非理性的事物及觀念的揉合、交織在一起的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那種對人類自身和文化傳統(tǒng)的思索和觀察,那種提示表達主題的藝術手法,都令人震撼不已。而麥克.雷.曼格萊畢作品的題材、風格、手法與造型、線條及表現(xiàn)的形式都體現(xiàn)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然界萬物的喜愛,從中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希望自己的生活就如同大自然一樣幽靜。還有德國的老將門德爾,在其作品中得知:設計作品無非就是傳播文化和信息,但這一文化的體現(xiàn)與設計師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修養(yǎng)是相結合的,他傳播的是設計師的思想,在欣賞他的作品時,既是視覺愉悅的享受,更是精神思想的交流,這也是修養(yǎng)藝術品的精髓所在。當代美國設計家Ivan Chermayeff這樣評價門德爾作品:“他的作品是非藝術品,他也并沒有這一表現(xiàn)的企圖,從純藝術的角度來看,它們甚至不是圖畫,但卻都是最好的設計品,”[4]他有更進一步的評價他的海報特征:“每件作品都是設計師心靈、思想的表現(xiàn),這一思想在從圖形設計及表現(xiàn)物體中脫穎而出!盵5]康德提出“沒有抽象的視覺謂之盲,沒有是視覺形象得抽象謂之空”,因此借鑒康德的話,可以說“沒有修養(yǎng)的作品謂之盲,沒有靈魂的作品謂之空”。
從中得知,從事藝術的人,應在設計以外的學問上下功夫,在這點上,我深有體會,我從學書法到現(xiàn)在十幾年時間,在書法上面能得到前輩們的認可和取得的各項大獎,這都和平時喜歡看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的書籍等這些是分不開的;同時,書法又對我學設計起了無形的作用。可見,“技”的基礎上,“道”的提高,“人”深入則是更重要的。日本著名設計師Makoto Saito(佐藤晃一)說過:“對電腦是深惡痛絕,我的想象力肯定要比電腦快,” [6]羽田素子他們對也說到:“我真的一點都不喜歡用電腦工作,”[7]但同時她又很坦然的承認電腦對平面設計是比不可少的工具,但僅此工具而已。素子認為電腦很多時后都無法找到一個非常完美的影像,所以只有自己親手把它畫出來。德國女設計師安方珂也是如此,她說:“我的作品都是親手繪制的,我從不用其他工具代替手畫,所以我的作品沒有數(shù)擬化的作品!盵8]這不是簡單的手繪的過程,而是從心到手,在繪傳遞設計師的情感的過程,這也是為什么全手工制品的價格是機器制品的幾倍,同時,在意大利,俄羅斯的設計院校中,教授不斷強調手繪和手工制作在課題訓練中,因為手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能直接的感受我們的心靈,從而更有情,更直接的傳遞設計師的思想。因此,在她們的作品中能真實的感受到作者對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的詮釋。
因此,一件修養(yǎng)性的作品是對作者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修養(yǎng)的真實反映。人們所未感受到的東西,對于他來講不存在;處于人們感覺水平之上的東西,他只能把它拉到自己的感覺水平上來認識,所以,在我們感覺之外,必然存在一個更高水平的作品世界。只有“人”的狀態(tài)達到一定水平時,這個人才能領悟到隱藏在杰作中的相應的那一層精神與形式的關系。因此,這就是修養(yǎng)性作品的最高境界――“人”的境界。
4.結語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一個有眾多流傳千古的大師的國度中,當今年輕的設計師們難道不應該以修養(yǎng)和廣博的知識、崇高的藝德、責任感來創(chuàng)作修養(yǎng)性的作品嗎?如果把中國的設計看成一棵參天大樹,那么它的根就應該扎在中國文化的大地中,而探索的方向必然是時代的精神,只有根和須不斷從中國文化的沃土中吸入鮮活的養(yǎng)料,那綠葉才能長的繁榮茂盛。注重創(chuàng)作之外的功夫必然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在二十一世紀萬變之中唯獨不變是對書畫創(chuàng)作者的人品、修養(yǎng)、知識和藝品的要求不能變,而且要求則更高。正是文化修養(yǎng)的區(qū)別,才使人類的思維有別于任何機器人,更有別于動物,它不是簡單的復制和描繪,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獨特眼光在觀察社會。文化修養(yǎng)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血脈,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作品才能生命力能,設計是在向世界傳遞古老和現(xiàn)代文明。因此,提高設計師的文化修養(yǎng),是設計人員自身和教師在教授學生時勢在必行的;未來的的設計師重在內功的修煉,同時,兼顧內外結合,堅持博學眾采,功在創(chuàng)作之外。蘇軾說的對:“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注釋:
1.《書法報》――蘭亭,月末副刊(第31期)
2.《藝術與設計》,刊號CN11-3909/J,總第046期,藝設社,2003.04(98).
3.《藝術與設計》,刊號CN11-3909/J,總第046期,藝設社,2003.04(99).
4.《書法報》,總第1040期,第49期,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42-0062.
5、6.《藝術與設計》,刊號CN11-3909/J,總第045期,2003.02,專欄――廉頗老矣 老將門德爾
7.《藝術與設計》,刊號CN11-3909/J,藝設社,總第045期,2003.02,(16).
8.《藝術與設計》,刊號CN11-3909/J,藝設社,總第045期,2003.(02).
9.《藝術與設計》,刊號CN11-3909/J,總第046期,專欄――方安珂,東風東風
參考文獻:
[1]《藝術與設計》,刊號CN11-3909/J,藝設社,總第045期、總第046期、總第47期、總第58期,2003.02、2003.04、2003.06,藝設社
[2]《書法報》,總第1040期,第49期,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42-0062.
[3]《現(xiàn)代藝術》,2003.03、2003.05、2003.01,總第17、18、16期,現(xiàn)代藝術雜志社,刊號CN51-1582/J,國際刊號:ISSN1009-5233
[4]《書法報》,第26期(總第1017期),蘭亭―月末副刊(第30期)
[5]《書法報》,第52期(總第1043期),蘭亭―月末副刊(第36期)
[6]《平面設計十人》,湖北美術出版社
[7]《視覺語言叢書》――佐藤晃一(Makoto Saito),廣西美術出版社
[8]《西方美術史要》,郭文 育著,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ㄗ髡邌挝唬涸颇纤囆g學院設計學院)
相關熱詞搜索:修養(yǎng) 設計師 設計 設計師的修養(yǎng)與設計 設計師的自我修養(yǎng)pdf 室內設計師的自我修養(yǎng)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