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页,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网站夜色,久久艹影院,精品国产第一页,欧美影视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馬來西亞 海嘯_馬來西亞的政治海嘯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跨越族群的投票行為一旦實現(xiàn),就成功擊垮國陣不敗的政治神話,改寫了一黨獨大的政治結構。      3月9日凌晨,在馬來西亞中部雪蘭莪州的加影市,反對黨的支持者聚集在競選行動室,焦急地整理各個計票中心傳回的結果,得票顯示該區(qū)反對黨候選人穩(wěn)定領先。兩個小時后,確定可以勝出了,支持者和義工們馬上興奮地推開窗戶,向街上的群眾大聲狂呼:我們贏了!他們不只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當選而激動,還為執(zhí)政黨遭遇建國以來最重大的挫敗而歡呼。
  由14黨組成的執(zhí)政聯(lián)盟“國民陣線”(下稱“國陣”)自馬國1957年獨立以來就一直掌權,這次雖然保住中央政權,但在國會失去2/3席次壟斷,而2/3的多數(shù)可謂執(zhí)政聯(lián)盟的心理防線,如今終于被擊破。在同期舉行的各州議會改選中,反對黨除保住吉蘭丹州政權外,還一口氣取下另外4個富裕州的執(zhí)政權,形成地方包圍中央之勢。首相巴達維(Abdullah Badawi)面臨空前的敗選壓力,他在選后承認受挫,但不愿請辭負責,引起黨內權斗風暴。
  
  “新首相效應”幻滅
  
  作為政壇“老好人”,巴達維在2003年底從前任馬哈蒂爾手中接過國陣內最大政黨巫統(tǒng)(Umno)主席的棒子,并出任首相。在長期忍受過馬哈蒂爾強權領導作風的民眾看來,有“廉潔先生”之稱的巴達維猶如一股清流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他們期待他掌權后能夠一改國家各項瀕臨崩敗的制度和機制。巴達維也曾借著這段蜜月期的“新首相效應”,在翌年3月的大選中創(chuàng)下以六成三的得票率斬獲國會九成議席的佳績,一時成為馬國政治新氣象的象征。
  然而,巴達維政府并沒有兌現(xiàn)政治改革的承諾,也缺乏魄力去整頓臃腫僵固的官僚體制,反對黨還批評他熱衷于出國訪問,欠缺治國熱忱,巫統(tǒng)黨內各派系則忙著為權力卡位布局。更諷刺的是,“廉沽先生”的兒子和女婿也在他上任后,借助工程項目迅速累積起巨額財富。
  
  隨著治理弊端層出不窮,民眾新近又抱怨百物高漲和治安問題,巴達維的聲望因此一再下降。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的東南亞專家布萊基特?威爾仕在競選期間曾深入基層跑動,她認為是上屆大選的“新首相效應”埋下了巫統(tǒng)今日近乎崩盤的窘境。換句話說,是選民對巴達維上次競選時的空泛承諾充滿失望,對他投下不信任票,也等于是對國陣的政治否決。
  選后巴達維馬上面臨黨內迫退壓力,尤其是近年來在黨營媒體打壓下一度喪失言論空間的前首相馬哈蒂爾,于開票次日即高調召開記者會,開足火力促請巴達維辭去黨主席職位。
  巴達維是馬哈蒂爾退休前最終選定的接班人,但后來兩人因政策與利益不合反目成仇,后者遂成為批判巴達維最力的重炮手。他痛罵巴達維領導無方,“在短短4年內摧毀了國陣和巫統(tǒng)”,還炮轟巴達維聽取女婿凱里的錯誤策略,遣派許多新人上陣,反導致基層內訌。事實似乎如此,巴達維經常繞過體制渠道和情報回饋系統(tǒng),過度依賴女婿身邊的年輕幕僚!皠P里效應”正是敗選原因之一,年輕的凱里野心勃勃態(tài)度傲慢,無論黨內外都樹敵甚多。
  目前巫統(tǒng)黨內氣氛詭異,巴達維在各派系間的角力中危機四伏。他在黨內最大的挑戰(zhàn)者,就是馬哈蒂爾現(xiàn)在所力挺的副首相納吉(Najib)。據(jù)稱,馬哈蒂爾當年選擇巴達維為接班人,一心認為他只應擔任一屆任期,然后讓納吉接手,但巴達維及其身邊人士顯然不作此想。為了升高壓力,屬黨內少壯派的馬哈蒂爾之子在3月14日發(fā)表公開信,力促巴達維辭職。盡管巴達維日前已正式宣誓就任新首相,但他極可能在年底的巫統(tǒng)黨首換屆選舉上遭遇挑戰(zhàn)。
  
  南北對峙局面形成
  
  本屆大選中,3個在野黨共取得國會222席中的82席,創(chuàng)下歷屆選舉所沒有的佳績。其中,由曾被馬哈蒂爾構陷入獄的悲情政治人物、前副首相安瓦爾(Anwar Ibrahim)領導的公正黨比上屆增加了30個議席,一躍成為最大在野黨。安瓦爾被視為反對陣營的共主,一旦能夠執(zhí)政,將是各黨推薦的首相人選。不過安瓦爾本人透露,他目前優(yōu)先處理5個州政府的政權接收工作,不急于拉攏各黨組建聯(lián)合政府。
  公正黨之外,以華裔和印度裔為主的民主行動黨也從國陣內部代表華裔的馬華公會和代表印度裔的印裔國大黨那里截獲不少支持,最終贏得28席;而以東北部馬來裔穆斯林為基礎的回教黨保持原有地區(qū)優(yōu)勢,獲得23席。這兩個反對黨從選民對巫統(tǒng)政治霸權的不滿中汲取力量,側面威脅國陣的社會基礎和執(zhí)政正當性。
  
  回過頭來看3月8日大選的結果,還是相當令人驚異。路透社在投票前一天發(fā)表的文章還認為,這一次馬來西亞大選中“任何事都可能發(fā)生,除了出現(xiàn)新政府”,但投票結果卻引發(fā)一場政治大海嘯。盡管預期選民會掀起“反風”,但反對黨從未料及席次竟然暴增,以至能將國陣在“西馬”經營50年的基本盤吞食掉一半。
  作為馬國主體部分的“西馬”位于馬來半島,下轄11個州,如算上首都吉隆坡直轄區(qū),就有12個地方政治實體。反對黨在州議會改選中贏得5州政權,加上在吉隆坡直轄區(qū)的國會議席狂勝,已與執(zhí)政黨在“西馬”打成6比6平。
  不只如此,朝野陣營在“西馬”贏得的國會席次,也到了對半的局面,彼此足以分庭抗禮。國陣在西馬拿下的總席次只有85席,而3個反對黨則激增到80席。執(zhí)政黨在國會改選中將西馬一半地盤拱手讓出,巫統(tǒng)霸權算是重傷殘廢。
  在區(qū)域政治版圖上,這種割據(jù)對峙局面更為明顯。反對黨在吉蘭丹、吉打、檳州、霹靂、雪蘭莪以及吉隆坡直轄區(qū)建立了政治根據(jù)地,整個北中馬版圖已落入在野陣營,國陣的勢力退居南馬,一個南北對峙的局面于此形成。嚴格而言,國陣的政治基礎已經不在馬來半島,而是落在“東馬”,依靠“東馬”兩州的支持才能執(zhí)政。
  
  跨族群投票現(xiàn)象
  
  最令執(zhí)政黨震驚的是,它們潰敗至幾乎失去政權,顯然是各族選民選票轉移所致。據(jù)政治學者初步估計,與上屆得票相較,這次有35%印度裔、30%華裔和5%馬來裔選票從支持國陣轉而支持反對黨。另有統(tǒng)計指出,各族群對國陣的支持率都大幅下降,馬來裔支持率是58%,華裔只有35%,印度裔則是48%。在單一選區(qū)的投票制度下,大幅度的選票轉移絕對帶來致命效應。巫統(tǒng)霸權進入尾聲,就是馬來裔選票轉移的直接結果。
  過去縱使城鎮(zhèn)地區(qū)華人選票傾向反對黨,國陣依然能仰賴馬來裔和印度裔的支持,而利用行政優(yōu)勢增加族群混合的選區(qū),向來是國陣鞏固權力的致勝方程式。然而,這種方程式似乎開始失靈,原因何在?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族群與多宗教的國家,馬來裔穆斯林占人口近六成,扮演主導角色,華裔占二成五,印度裔只有8%。自獨立前后,巫統(tǒng)即被視為馬來裔政治經濟利益的代表,在黨政軍體制中都具有支配地位。盡管這是一個多元族群社會,但長期以來,馬來 民族主義堅持這片土地屬于馬來人所有,巫統(tǒng)還將國民區(qū)分為土著與非土著,馬來裔和原住民被視為土地之子,因而享有土著特權,而華裔和印度裔則是非土著。
  1969年,首都吉隆坡發(fā)生族群沖突,事后政府推行“新經濟政策”,原意是要通過國家的政策介入,消弭馬來裔的貧窮和城鄉(xiāng)差距,希望借此扭轉族群之間的經濟懸殊狀況。政府以扶弱為名,向馬來族群施予各種優(yōu)惠政策,在工商界、大學學額、文化和宗教上偏向土著利益,反而導致國內族群矛盾激化。
  批評者和反對黨認為,該政策不僅無法改善基層馬來裔的窮困落后,還會使馬來社會養(yǎng)成享受補貼的依賴心態(tài)。更不公的是,新經濟政策成為巫統(tǒng)各級政客貪污尋租的根源,不只華裔、印度裔感受到政策偏差和遭受忽視,基層和農村馬來裔也產生相對被剝奪感。
  腐敗濫權之余,在前首相馬哈蒂爾的22年掌政下,巫統(tǒng)雖然使馬來西亞在經建和工業(yè)化上取得長足進展,但也運用各種威權強硬手段限制公民自由與人權,侵蝕司法和國會體制,其高壓統(tǒng)治越來越引起國民不滿。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化和教育程度提升,在城市群體當中,對巫統(tǒng)政經霸權的反叛情緒日益高漲。
  去年11月,長期備受壓抑的印度裔群體,動員萬人以上擁上街頭示威,更把少數(shù)族群被掩藏的悲情處境暴露無遺,給社會帶來極大道德震撼。可是,面臨連串民怨,巴達維并沒有認真應對處理,還一直迷信馬來裔選票沒有動搖。結果國陣低估選情,掉以輕心,在最后一周的競選期被反對黨造勢成功,損失慘重。
  頗值得贊賞的是,在這次的競選造勢場合,反對黨的群眾和義工不分族群,齊心合作,馬來裔選民愿意把票投給華裔為主的民主行動黨,而華裔選民也一改以往態(tài)度,樂于支持回教黨。另一良性發(fā)展是,代表多元族群的政黨――公正黨的出現(xiàn)填補了馬國政治史上的空白,由此不必再擔心政權更替引發(fā)所謂“馬來裔在朝,華裔在野”的局面。
  無論馬來西亞國民過去怎樣被族群界線分隔,這一次各族群選民中難得一見的大規(guī)?缱迦和镀爆F(xiàn)象,都意味著馬來西亞進入了新的民主政治發(fā)展階段?缭阶迦旱耐镀毙袨橐坏⿲崿F(xiàn),就成功擊垮國陣不敗的政治神話,改寫了一黨獨大的政治結構。
  
  選后趨勢
  
  不少人認為,反對黨大量運用網絡媒體和新科技,也是國陣挫敗的原因。由于執(zhí)政黨長期監(jiān)控和壓制印刷與廣電媒體,導致城市年輕和中產選民轉而透過網絡、博客、手機短訊、YouTube發(fā)布信息,竟然發(fā)揮驚人的選戰(zhàn)動員力。有意思的是,著名政治博客寫手黃泉安和潘儉偉,在反對黨旗幟下成功當選國會議員,說明網絡寫手具備了顛覆傳統(tǒng)政治的能力,而執(zhí)政黨卻依然迷信控制舊媒體的效用。
  一言以蔽之,國陣的重挫,正是多年來濫權貪污、失政敗德、愚弄媒體、操縱族群關系的結果。國陣常年來只圖以發(fā)展和金錢來收買選民,但各族公民追求的尊嚴、平等、公正和權利,卻長久受到忽略,國陣和巫統(tǒng)的傲慢終于嘗到苦果。各族選民不一定是認同反對黨的理念和能力,而是對國陣長期的施政缺失,宣泄不滿與抗議。
  就選后中短期發(fā)展而言,有幾項趨勢值得關注。一是國陣如何解讀敗選結果,以及采取怎樣的策略進行反撲。如果國陣認真解讀選民傳達的信息,進而反省檢討,懲治貪污濫權問題,同時公平回應各族群訴求,還可以在下屆大選中爭取選民回流。如果國陣不走此途,而將敗選歸咎于策略失當、派系爭執(zhí),就肯定無法正視危機。有跡象顯示,巫統(tǒng)為重新爭取馬來裔基本盤,可能主打族群牌,控訴代表多元族群的反對黨抬頭會“威脅馬來裔的特權”。如果族群議題被大力炒作,恐不利于往后的民主政治發(fā)展。
  其次,就是3個反對黨之間如何加速整合,在執(zhí)政的5個州交出政績,這將關系到它們在下屆大選中能否問鼎中央政權。3個反對黨中,公正黨和民主行動黨屬中間偏左政黨,前者以馬來裔為主,后者則以非馬來裔居多,兩者的利益訴求點不盡相同;另一主要反對黨回教黨以建立“回教國”為職志,近年雖放低此調,著力吸引世俗和城市馬來裔選民,但它與前兩黨的分歧與差異仍有待整合。在最近籌組地方聯(lián)合政府時,反對黨之間步伐不一,它們突然權力暴增,出現(xiàn)不少政治暴發(fā)戶,也令選民錯愕。
  再者,就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因為有5個州的政權落入反對黨手中,肯定會隨之產生變化。國陣已失半壁地方江山,未來5州政府面對中央時,姿態(tài)只會更加強勢,不只在政策、權力和經濟利益上會產生矛盾,也可能對州與中央的權限分配,進行拉扯和爭奪。選后由于不少地方領導人是新手上路,短期內,地方與中央都需要有一段適應和調整的磨合期。
  無論如何,本屆大選對馬來西亞政治始終有正面效應。巫統(tǒng)霸權經此一役已被削弱,巴達維的處境嚴峻,被迫兩面作戰(zhàn),以他的能力與班底,很可能無法應付危局。而在野陣營則放眼中央政權,同時要穩(wěn)定國人和外資的信心,故這次震蕩洗牌之后,短期內也難對政局有更大的沖擊。但各族選民以選票和意志,已成功打破馬來西亞政局看似牢不可破的僵化結構,無疑令2008年大選成了改寫馬來西亞歷史和民主政治進程的里程碑。

相關熱詞搜索:馬來西亞 海嘯 政治 馬來西亞的政治海嘯 2018年馬來西亞海嘯 2004年馬來西亞海嘯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huha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