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征明:文征明還是文徵明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文征明(1470―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畫史上將他與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稱“吳門四杰”。在當時他的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文征明初名壁,一字征仲,號衡山,江蘇長洲(蘇州)人。為吳派中的第二位大家。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從正德(武宗朱厚照)到嘉靖(世宗朱厚焊)年間,據(jù)《吳門畫史》一書統(tǒng)計,吳派畫家共有876人。他們有的根本不想做官,有的想做官而碰了壁(如文征明一度入京做官,結(jié)果很不愉快),多過著高潔的生活,安于清貧。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曾數(shù)次參加科舉考試,均以不合時好而未被錄取。54歲時由貢生被薦為翰林待詔。居官四年辭歸。自此致力于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力避與權(quán)貴交往,專力于詩文書畫藝術(shù)30余年。享年90歲,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晚年聲望極高。
文征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山水畫題材大多描寫江南景物,而山水中人物形象與風度,完全摹仿趙孟?、人物畫師李公麟,遠承古代傳統(tǒng),筆法工細流暢。文征明到晚年具有粗細兩種風格,愈晚愈工。文征明一生窮究畫理,用力實踐,聲譽卓著,與其師沈周并駕齊驅(qū),繼沈周之后成為吳門派領(lǐng)袖,長達50年之久。
文征明書法初師李應禎,后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tài)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zhuǎn),節(jié)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文征明其后代和弟子中出成就者很多,如兒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均是名畫家,弟子中出名的有錢谷、陸師道、陸治、陳道復、居節(jié)、朱朗等,人材濟濟,形成一個繪畫流派――“吳門畫派”,影響深遠,一直延續(xù)到清代畫壇。
惠山茶會圖蔡羽書序,記該圖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時文征明49歲。后紙蔡羽、湯珍、王寵三家書詩,顧文彬題記。
據(jù)蔡羽序記,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征明與好友蔡羽、王守、王寵、湯珍等人至無錫惠山游覽,品茗飲茶,吟詩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創(chuàng)作了這幅記事性作品。畫面采用截取式構(gòu)圖,突出“茶會”場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諸人冶游其間,或圍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間,賞景交談,或觀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雖少肖像畫特征,大都雷同,動態(tài)、情致刻畫卻迥異,饒有生意,并傳達出共通的閑適、文雅氣質(zhì),反映了文人畫家傳神勝于寫形的藝術(shù)宗旨。同時,青山綠樹、蒼松翠柏的幽雅環(huán)境,與文人士予的茶會活動相映襯,也營造出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
此圖運用工筆設(shè)色法,樹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鋒,參以側(cè)鋒,具行書的筆法,呈“以書入畫”特色。運筆纖細,兼帶拙味,如人物衣紋用高古游絲描,穩(wěn)健瀟灑中略見澀筆,工中兼拙。樹石形態(tài)亦于精細中呈適當變形,工整而帶裝飾味。設(shè)色青綠、淺絳相融,山石敷以石綠,勾線、凹處加淡赭微暈,樹干運赭石、藤黃間染,人物著色后線條用色復勾,整體色調(diào)于對比中見融和,呈現(xiàn)出清麗細致、文秀雋雅的新風格。這種小青綠的畫法,繼承了元代錢選、趙孟頻的山水畫體,并有發(fā)展創(chuàng)造,樹立了明代文人青綠山水畫的新格。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閱讀 文征明 閱讀文征明 石湖文征明閱讀答案 文征明練書法閱讀答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