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軸在香港大戲:香港大尺度戲視頻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雖然缺乏大陸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蘊,也沒有源遠流長的歷史背景,但香港擁有“中西匯合、國際都會”的特色。眾人眼中的香港之最好最妙,在于這里能體會最多元文化,而且,不同文化能夠融合得恰到好處。
2008年初參加“香港館概念設計比賽”時,年輕的香港建筑師陳維正和施琪珊沒想到,他們的設計創(chuàng)意“無限空間”能夠在兩年后出現在上海世博園。
以“無限空間”為藍本的世博會香港館,外觀呈現代簡約風格,樓高3層,底層與頂層外墻采用多層皺折的鋁板預制結構與玻璃制成,象征香港高樓林立的都市景象;中層則以玻璃和鏡面反射構成透明的“無限空間”,整個建筑寓意出香港社會開放、自由與高透明度的現代化特質。
在世博園的亞洲A片區(qū),占地800平方米的香港館“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所有要進入中國館的參觀者,長長的隊伍正排在香港館正前方;蛟S正因位置得天獨厚,截至9月9日,參觀香港館的人數已超過144萬;另有93萬人參觀了位于城市最佳實踐區(qū)的香港案例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對這個數據很滿意,“從展館面積和參觀人數比例來看,香港館的流量要遠遠超過中國館!
香港城市的生命感動與細節(jié)質感在展館內清晰可見。以畫面出現的香港城市天際線讓人一見難忘,體現創(chuàng)意經典的紅色塑料燈罩化為美妙光影作品,極高的天花板和玻璃幕墻象征著國際大都會資訊自由流通。在互動區(qū)域,訪客不但可以從3組香港景物中挑選背景自行拍照并將照片通過電郵發(fā)送,還可即興過一把“設計鈔票”癮,與匯豐的“港幣”一比高下。上海世博會6個月會期內,有超過55種不同種類的活動在香港館舉行,6個小型展覽同時輪流上演。
當年為“無限空間” 概念設計者頒發(fā)冠軍獎狀時,兼任香港參與世博督導委員會主席的唐英年曾與現場嘉賓約定,“2010年前往上海參觀世博,親身體驗香港館的獨特設計”。外形設計已有藍本,內部展示如何體現香港特色?唐英年幾經找尋方覓得答案:“香港缺乏大陸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蘊,也沒有源遠流長的歷史背景,但香港有‘中西匯合、國際都會’的特色,若要找尋一個能體會最多元的文化、不同文化恰到好處地融合的地方,可以大膽說一句,香港做得最好”。
這也正是羅素的觀點――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之源。香港人對此深有體會。這個數百年前因盛行種香產香而得名的碼頭離島,如今雖然高樓林立,也還有70%的面積都是美麗的林區(qū)與濕地。香港世博事務辦公室主任陳子敬(Patrick CHAN Chi-king)很是為此自豪:“我們香港人很幸福的,在鬧市開車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到美麗的沙灘,或者到山頂,飽覽漂亮美麗的維多利亞港的景色,或者到教育公園去跑山!
什么時候有了香港?香港人又是怎么樣?上世紀90年代,那首膾炙人口的《我的1997》曾勾起內地多少人對香港繁華世界的好奇心念。而如今,作為中國內地游客出境的首選之地,如果僅僅坐纜車上到太平山頂,或沿著維港水岸的星光大道,或前往銅鑼灣、尖沙咀和旺角的名品店里去找尋,你依舊不能找到全部的香港。香港并不單純是地理名詞意義上的國際都市。在無數的港產電影和粵語老歌中,在“嬰兒潮”一代的深刻自白中,在范柳原和白流蘇相視而笑的那棵紅得不能再紅的鳳凰木中,香港早已成為一個新鮮、活潑、開放且色彩斑斕的所在,有著深厚的物質積累,也集聚著無限的文化想象。
1974年至今,一部名為《獅子山下》的200余集系列電視劇開始在香港家喻戶曉,黃?作詞、羅文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也將在10月18―22日的香港館活動周里唱響世博:“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世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闭沁@種艱苦奮斗、逆境求強的樂觀的精神特質將數百萬港人凝聚在一起。也難怪訪港一路,數十位受訪者被問起最喜愛的城市與場館,答案幾乎不約而同:“最喜歡香港和香港館,因為香港是我的家!
2010年9月7日,世博香港周的有關活動正在緊密籌備中。在香港中環(huán)中區(qū)政府合署西座12樓的辦公室里,本刊記者就世博活動進展及城市發(fā)展等問題,特別專訪了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先生。
中國報道:香港館的主題“無限城市”是如何確定的?和其他場館相比,香港館的最大亮點何在?
唐英年:香港地方很小,只有1000多萬平方公里,700多萬市民,卻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城市。我們希望香港館展示出香港的無限創(chuàng)意和活力。香港的優(yōu)勢和特色在于其開放與多元、廉潔與活力,我們也采用開放和透明的方式來呈現這些抽象的優(yōu)勢。
香港館的亮點在于是透明的展館,四面都是玻璃,可以看出去,也可以看進來。同時,雖然是一個大都市,但我們的綠化很有特色,所以在展館上層蓋了一個迷你的濕地公園,以此來反映香港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50%左右是郊野公園。很多游客都特別走上去參觀,感覺很有特色。
中國報道:在國際化程度和金融業(yè)發(fā)展方面,香港和上海經常被放在一起比較,有評論認為香港近些年的發(fā)展速度比不上內地一些沿海大城市。您認為香港與上海各自的優(yōu)勢是什么?世博會將對申港兩地合作有何促進作用?
唐英年:中國有一個很獨特的優(yōu)勢,就是擁有香港和上海兩個金融中心,這兩個中心各有不同。香港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城市,很多國外投資人在香港投資,也通過香港去內地投資,香港的股票市場中,三分之二都是內地國企,占市場總值的一半以上。上海則是內地最具活力的金融中心。這兩個金融中心,一個主要服務內地,一個主要服務國際,所以香港和上海的關系,應該是優(yōu)勢互補。在這個框架下,很多領域都有合作。最近,我們與上海虹橋機場達成合作,為機場管理提供服務。香港的機場管理經驗是得到內地肯定的,所以通過合資的形式,將香港機場的管理與服務移到上海虹橋機場,這是申港兩地合作的新的開拓。
中國報道:香港被眾多內地游客譽為“購物天堂”,但很多人并不喜歡香港過快的生活節(jié)奏和昂貴的房價。您如何看待市民對城市管理者的批評與不滿?
唐英年:不光是香港的房價貴,北京、上海的房價也很貴。我相信無論上海還是北京,大城市有大城市生活的優(yōu)勢,但這并非每個人的喜好與選擇,有些人喜歡節(jié)奏慢一些,或者不喜歡大城市里高樓大廈的壓迫感。我們也經常聽到這些方面的批評,有批評是好事,批評是對政府工作的鞭策和激勵,對我們進一步優(yōu)化香港的生活環(huán)境和政策改善,有所幫助。
中國報道: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大城市面臨一些相同的難題,比如交通堵塞,空氣質量差等。香港在城市管理方面有哪些可供其他城市借鑒的經驗?70%的綠化面積和50%的郊野公園,是如何做到的?
唐英年:如果初來香港,到處走走看看,首先可以發(fā)現香港是一個充滿高樓大廈的大城市。但也很快可以看到我們的綠化和郊野公園,在香港小小的土地上,有接近70%的綠化面積,做到了綠色與城市共融。
香港在城市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優(yōu)勢,其中廣為其他城市學習借鑒的是我們的公共交通管理。通過公共交通,讓市民更多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地鐵、公車、小巴;200多萬香港家庭,擁有私家車的比例不到20%,遠遠低于世界上其他發(fā)達經濟體的私家車擁有比例。北京長安街比香港的馬路寬好多,我多次見到長安街上堵車,整個街道好像一個巨大的停車場。這一類的堵車情況實際上在香港比較少。因為公共交通體系很完善,私家車少,道路管理完善。
很多來香港的商界朋友都說,在香港辦事很方便。因為香港地方小,工商等部門都聚集在中環(huán)、灣仔、尖沙咀等地方,來去方便,一天能前往多個會議,交通方面浪費的時間很少,所以很多城市管理者來香港學習我們的城市管理系統(tǒng)。
中國報道:香港是否遇到新老建筑之間的拆建矛盾?
唐英年:我們也存在這個矛盾。香港歷史雖然不是很長,最舊的建筑也不會很老,但香港人也希望保存一些過去的建筑物,保留一種懷舊的感覺。我們有一個系統(tǒng),鑒定哪類建筑需要保存。我們希望現代化的過程中保存一些原來的樣貌,市民參觀到現代化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發(fā)展的價值。每年也有不少費用投入用于老建筑物的保存與保護。
中國報道:在您的城市管理經驗中,哪些方面是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和挑戰(zhàn)?
唐英年: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問題和挑戰(zhàn)。香港的挑戰(zhàn)主要在環(huán)保方面。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香港的空氣質量也在不斷改善。在粵港合作方面,我們也有很多環(huán)保方面的指標,以保證空氣和水在持續(xù)不斷地改善。實際上,環(huán)保工作的成本很高,比如水處理等,要說服市民支持這些環(huán)境改善的政策,有時也有困難。大家都希望空氣更加清潔,但如果讓大家為此多支出費用,就很困難。目前,我們已經在電廠減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要推動公車減排,這有可能帶來車票加價的問題,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個挑戰(zhàn)。
中國報道:在香港的傳統(tǒng)產業(yè)方面,比如物流、金融、服務業(yè)等,近幾年都不斷被其他城市和國家趕超,比如深圳或新加坡,香港如何應對這種挑戰(zhàn)?
唐英年:有競爭才有進步,香港歡迎、也從不害怕與其他城市公平競爭。比如香港在金融方面發(fā)展幾十年,新加坡、東京、上海和深圳都和香港存在競爭。但對內和對外不同,對內來說,我們的主調是互補優(yōu)勢,同時存在一些良性競爭,促進我們不斷優(yōu)化和改善,提升自身競爭力;處理對外的競爭時,會有些不同,需要依靠我們共同的競爭力。所以,我剛才說,擁有兩個金融中心是中國獨特的優(yōu)勢所在。
中國報道:西九龍文化藝術區(qū)已經獲得立法會通過。香港為什么將最后這塊最大的土地用作文化產業(yè)的開發(fā)?目前進展如何?
唐英年:不少國際大都市,比如倫敦和紐約,不光是金融與貿易中心,文化在他們的GDP中也占相當的比例。那么香港和這些城市如何比較競爭力?一個大都市不光是在經濟方面有成就,在文化、藝術和創(chuàng)意方面也應該有一定的地位。香港的發(fā)展,一方面會繼續(xù)優(yōu)化金融和貿易等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另一方面,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發(fā)展?jié)摿σ卜浅>薮?所以我們拿出西九龍地區(qū)做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把香港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提升到GDP的10%以上,這對于國際大都會的建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F在全世界對這個文化區(qū)都非常有興趣,在第一輪做規(guī)劃圖紙的時候,全世界有名氣的建筑師齊聚香港,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將香港打造成為一個經濟、文化的大都會。
相關熱詞搜索:大戲 在香港 壓軸在香港大戲 壓軸大戲讀音 課堂的壓軸大戲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