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西游記》:敢問路在何方】2018敢問路在何方電影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有責任心的惡搞,只關乎文化的外殼,并不損及文化的內(nèi)核。 撰稿?王倩(記者) 《西游記》的重新翻拍已成定局,而且競爭激烈。
著名制片人張紀中提出《西游記》的拍攝設想已經(jīng)超過一年,但“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正忙于第七部金庸劇《倚天屠龍記》拍攝的他暫時還分身乏術,只能讓20多人的工作團隊先忙乎著造型、場景、道具、服裝和電腦特技的設計和選擇。
沒想到有同行“先下手為強”了。浙江永樂影視公司投資的50集《西游記》據(jù)稱已經(jīng)開機,每集成本100萬元。陳司翰演唐僧,費洋演孫悟空,整個演員陣容中最知名的是“觀音”劉曉慶和“菩提老祖”唐國強。據(jù)說浙江的很多主持人在劇中會客串角色,這可能意味著當?shù)仉娨暸_某種程度上的重視和看好,目前決定國產(chǎn)電視劇質(zhì)量的很重要因素還是中央和各地方電視臺的支持程度。
張紀中雄心勃勃的拍攝計劃中包括國產(chǎn)電視劇前所未有的每集200萬元投資,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正逐步影響著投入影視圈的各路資金。面對著比自己走得快的對手,張紀中原先設想中的電視劇《西游記》還能如期和觀眾見面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許到時候,我們會看到電影版的《西游記》,而且在形式上能和“魔戒三部曲”媲美。
《西游記》:一個人的成長史
早有媒體將兩版新《西游記》做了全方位的比較,正在武夷山拍戲的張紀中起碼表面不太在乎這些,他告訴《新民周刊》記者:“有些人愿意比較,我不可能說不許,但我的意見是沒什么可以比較的。我比較著它來拍《西游記》?不是這樣的!
張紀中是個奇怪的制片人,別的制片人管錢,他管創(chuàng)作。張紀中每拍一部戲,都會給該劇下個定義,像布置作業(yè)一樣要求劇組人員貫徹掌握,一直貫徹到媒體上。這就是他所說的“我的每部戲,都體現(xiàn)著我的個性”。這個強烈的個人信息,在《笑傲江湖》里是隱喻社會現(xiàn)狀的中國式的派系斗爭;在《射雕英雄傳》里是郭靖說的“大漢,人死后能占多大地方”,在《天龍八部》里是喬峰的境遇所傳達的民族和解(金庸重在段譽的愛情,張紀中則重在喬峰的愛情),《神雕俠侶》是浪漫武俠劇,《碧血劍》是厚重的“仿歷史劇”,《鹿鼎記》則超越了狹義武俠,是一部歷史和人情上的中國文化小說。
張紀中曾經(jīng)深度參與了上世紀90年代中央電視臺版《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拍攝。當初《三國演義》分5組拍攝,張紀中是其中一組的制片主任,這組人馬主要拍攝了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到秋風五丈原的內(nèi)容。因為在《三國演義》劇組里的表現(xiàn),該組導演張紹林和他又被央視委以重任,分別擔任了《水滸傳》的總導演和總制片,“沒有《三國演義》的歷練,就沒有后來的《水滸傳》;沒有《水滸傳》,就沒有后來的金庸劇,這是一脈相承的!
《水滸傳》創(chuàng)下了極高的收視率,獲得了一大堆的獎,還給央視創(chuàng)下了一億元的利潤,張紀中正式調(diào)入了央視工作。很多人奇怪,為什么金庸這么“信任”張紀中呢?1999年4月金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如果央視能夠?qū)⑺膽蚺牡孟瘛度龂萘x》和《水滸傳》一樣的好,他愿意以一元錢轉(zhuǎn)讓其武俠作品的版權(quán)。張紀中受命和金庸開始了接觸。據(jù)說身為制作人的他曾給金庸寫過一份長達1萬多字的導演闡述,半年后他“笑傲江湖”。
“《西游記》我沒拍過,但是我這十幾年所拍的戲都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關。為什么我堅持不懈拍攝傳統(tǒng)文化衍生出的故事,它們是這個民族幾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張紀中說。
在張紀中的《西游記》里,孫悟空的一生會是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他出生時什么都不會,學藝后目空一切誰都不在話下,直到遇到西天佛祖受盡磨難,修成正果,這和人的一生有很大的相似,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父母說你什么,你心里有一千個不服”。所以已經(jīng)完成整個劇本的張紀中版《西游記》要說的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生,妖魔鬼怪們是人們心中的欲望。
今年夏天,張紀中去英國演講,他隨身攜帶的英文海報上將孫悟空翻譯成了MonkeyKing,“我想讓世界知道,有一個比蜘蛛俠、蝙蝠俠和鋼鐵俠更棒的美猴王,更有魅力的猴俠!睆埣o中想拍英雄主義。在這個缺乏英雄、正義和情懷的年代,這些能引導人們向上的東西,如果真能拍到打動人的程度,那很可能如《士兵突擊》般無往不利。
20年里的孫悟空
在國內(nèi),無論是誰拍《西游記》,無論他拍成什么樣,繞不過的比對就是1982版《西游記》。1982年10月1日,《西游記》在中央電視臺試播《除妖烏雞國》,在當時劇組一年只能完成5集的制作,25集的戲份一直到1998年才拍完。此后20多年里的每個暑假,你肯定能找到幾個地方電視臺在重播此版《西游記》,經(jīng)典由此可見。
張紀中很自然地拿1982版來比較自己的戲,他希望自己的版本更能表現(xiàn)小說的原意。比如石猴出世,小說里的猴子從石頭里“出來”后吃了東西再長毛,1982版一出來就是后來的猴子形象,那在張版《西游記》究竟會怎樣呢?“在審美取向上和過去有著極大的差異,老版基本是以戲曲的方式在表現(xiàn)。你說是神話故事吧,但神話的表現(xiàn)力上不是那么強烈,比如說演員的扮相和戲曲舞臺上的扮相很相近;神界和人界,除了服裝沒其他的不同;天宮里,依舊是大量的群眾演員,再放點干冰。不是說過去缺乏想象力,而是沒有辦法完成的手段。天馬行空,這是過去很難做到的!睆埣o中說。
1982版《西游記》是國內(nèi)第一個神話類電視劇,一切都需要艱難的摸索。戲里有大量騰云駕霧和鉆地入海的鏡頭,都是通過摳像嫁接完成的,孫悟空們的飛檐走壁是用尼龍繩實現(xiàn)的。但劇組在當時最難的還是沒錢,為了省錢,“老鼠精”李玲玉在泰國外景地的大部分遠景鏡頭都是在當?shù)卣业奶嫔怼W畛踔醒腚娨暸_拿出的300萬元預算拍到15集時就花完了,央視打算到此為止,但倔強的楊潔從鐵路局又拉了300萬,拍到25集時實在無力繼續(xù),劇組不得不刪減了最后5集,“真假美猴王”等劇情被忍痛舍棄。
經(jīng)費如此緊張,但導演楊潔還是有一個在當時看來超前太多的觀念。為了拍出西天取經(jīng)的真實感,楊潔拒絕在攝影棚中完成大量鏡頭,而是將鏡頭鎖定在各地的名山大川,這可能是后來由張紀中發(fā)揚光大的各地影視旅游基地的最初探索。
在《西游記》被搬上電視之前,傳統(tǒng)的戲曲和動畫中的唐僧師徒四人已經(jīng)有了比較固定的形象,于是1982版在人物造型和服裝的塑造上都比較靠近這些固有形象。劇組當時選角的標準是,孫悟空要年輕,能吃苦,有一定的戲曲功底;豬八戒肯定得胖,最好是喜劇演員;唐僧的要求其實不算很高,長得年輕漂亮白白嫩嫩就可以了;至于沙僧,就得高大魁梧、黑黑壯壯。
正是在1982版電視劇里,六小齡童完成了個人演藝生涯無法超越的角色,這么多年一直被認為是美猴王的代言人。當時戲曲舞臺上活躍著南北兩大“美猴王”,楊潔在開拍前去紹興拜訪“南猴王”六齡童,六齡童帶著兒子推著自行車來火車站接楊潔時,楊潔一眼就相中了他的兒子六小齡童,“這孩子有著很出色的功夫底子,加之他父親長年的言傳身教,有著出演美猴王應具備的一切潛力”。
香港TVB在90年代也拍了《西游記》,張衛(wèi)健和陳浩民前后兩任“齊天大圣”齊逞搞笑之能;劉鎮(zhèn)偉的電影《大話西游》,讓周星馳收獲了連他自己都不理解的“后現(xiàn)代和解構(gòu)主義大師”頭銜;日本人在2006年和2007年連續(xù)翻拍了電視版和電影版的《西游記》,唐僧是女明星客串的,孫悟空則成了神經(jīng)質(zhì)超人;由李連杰和成龍合作的大片《功夫之王》,每一個東方人一眼就能看穿這個來源于《西游記》的故事創(chuàng)意,李連杰也讓人驚奇地演了一回頗具風格的美猴王;還有英國電視臺BBC為北京奧運制作的宣傳片,以西方人眼中的孫悟空為主角,構(gòu)建了他們對東方文化的遐想。
從某種程度上說,大眾對《西游記》的寬容度超過了《紅樓夢》,因為一直有人在大話西游。但張紀中比其他人更明白老百姓對自己作品的寬容度到哪兒,“如果是電影,可能還有一定的寬容度。電視劇沒有什么寬容度,如果你胡編亂改的,老百姓是不會寬容的。《西游記》是中華民族每個人的財產(chǎn),難度也就在這兒,你改動它的時候,就像改老百姓家里的東西一樣,大家當然不樂意了。”
為何翻拍不斷?
如今大家都懂了,各種經(jīng)典名著和小說被不斷翻拍是因為市場的誘惑力,相比未經(jīng)過檢驗的原創(chuàng)劇本,流傳甚廣的經(jīng)典名著和小說們不缺粉絲。張紀中說,“不可否認的是,名著和小說里豐富的含量是翻拍的主要魅力,人們不知不覺地在消化小說里體現(xiàn)的精神。其次,大家想看看再演一次會是什么樣。”
我們說一個人有計謀,簡直是當代小諸葛;這個人太莽撞了,簡直是猛張飛,小說里的這些形象已經(jīng)滲透到中國世世代代老百姓的心目中!八越裉煳覀?nèi)ヅ倪@些戲,要把人物形象去和人們心目中的感覺對位起來,難度是相當大的。當年我們完全遵照小說在拍攝《三國演義》,我相信現(xiàn)在肯定不是這個角度了;今天我們拍《西游記》也面臨著和大家心目中的感覺去對位,不是說大家看慣了戲曲形象,我們就給他們這個,而是一種感覺的對位!
一直被人詬病“胡編亂改”的張紀中還說,“每個翻拍版本的創(chuàng)作者都受到當時社會的影響,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挖掘每部小說的精神內(nèi)涵,比較完美地表達小說要說的東西。”
創(chuàng)作思路自認謹慎的張紀中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人和“炒作”連在一起,只要是他的戲,從選角到選景到播出,無不轟轟烈烈。有人總結(jié)了他的金庸戲,從《笑傲江湖》百分百的挨罵率,到《天龍八部》高達八成的稱贊聲,再到《鹿鼎記》的全民找茬,觀眾的批評越來越有技巧,而張紀中面對罵聲的心態(tài)也逐漸走向成熟,在罵壇中茁壯成長!皬牟コ龅男Ч麃碚f,這些戲都被大家接受了?隙ㄓ腥藭幸庖,但有意見的人看得比誰都歡,你說他是否接受了這部戲?他接受了,只是接受的過程中他有些不滿。這個不滿,恰恰是被放大的部分,滿意的部分沒有得到任何的表達。當初大家對《笑傲江湖》有一些意見,但這部戲真的爛到不能看的地步?我看還不至于吧,他們還把所有的細節(jié)都記住了!
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演繹中,在商業(yè)和美學的結(jié)合中,張紀中以比同行先進一點的商業(yè)運作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時尚:不需要做什么營銷,就會有許多人蜂擁而至,媒體和觀眾的關注甚至到了“過度”的地步。而且他能很冷靜地對待媒體的反饋,這種“沉默的螺旋”在今天的網(wǎng)絡時代非常重要。
問題是這次更困難,一旦《西游記》開拍,就意味著和“糟蹋經(jīng)典”這個評價或者疑問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自1982版電視劇后所有從吳承恩的神話故事中獲得靈感的影視作品的共同待遇?傆腥艘豢磩e人在拍《西游記》里的故事,就斥責其惡搞人物,不知廉恥地踐踏民族文化。張紀中將如何走自己的路呢?
也有評論指出了,有責任心的惡搞,只關乎文化的外殼,并不損及文化的內(nèi)核。更何況,《西游記》這本名著本身就是一種“惡搞”作品,是吳承恩對“玄奘取經(jīng)”這段真實歷史的惡搞,是吳承恩對當時的政治生態(tài)和風土人情的夸張解讀。
相關熱詞搜索:西游記 敢問 新版 新版《西游記》:敢問路在何方 敢問路在何方西游記 西游記敢問路在何方譜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