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語文教育學課程中的美育
發(fā)布時間:2019-08-09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一、美育的概述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即提高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等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yǎng)。從我國古代的傳統(tǒng)教學角度來看,美育方式其實早就存在,有較長的歷史。
比如《周易·豫·象》記載的“先王樂教”,就是美育傳統(tǒng)的很好體現(xiàn),古代的教育思想為現(xiàn)代美育的開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美育的目的及意義
從美育的目的來看,其主要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養(yǎng)學生心靈美、行為美而服務的,通過美育可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其具體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培養(yǎng)學生充分感受現(xiàn)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第二,使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和善于欣賞現(xiàn)實美和藝術美的知識與能力;第三,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現(xiàn)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
所以,語文教育學課程中的美育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體會文學的“美”,發(fā)現(xiàn)文學的“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美育的大力施行能夠不斷地平衡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xié)同發(fā)展,因此美育在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意義,不可或缺。
三、美育在語文教育學課程中的現(xiàn)狀
在語文教育學課程中,美育并不能起到直接提升學生成績的作用,在短時間內也看不出來美育的具體成果。這就導致任課教師往往會忽略這方面的教育,而將全部的教學重心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職業(yè)技能上。同時,由于“快餐文化”的興起、異國文化的沖擊以及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浸潤在這樣的氛圍中容易導致審美觀異化、美德培養(yǎng)缺失。
四、語文教育學課程中美育的實施方法
1.挖掘文學之美
語文課本集中了幾千年來最為優(yōu)秀的文章,有合縱連橫的張儀,也有遠交近攻的范雎;有諷齊王納諫的鄒忌,也有紙上談兵的趙括……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學之美,并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審美方面的教育。
2.帶領學生領略文學之美
任課教師要善于帶領學生領略文學之美,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可以讓學生感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麗,“高處不勝寒”的落寞。讓學生與作家、與歷史人物的靈魂產生碰撞,心靈接受崇高的洗禮,更加接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激發(fā)學生審美體驗的積極性。
3.指導學生欣賞文學作品
任課教師在進行美育時,需要讓學生真正明白美與丑,善與惡之間的辯證關系。比如,《孟子·告子上》中的人性是善的,而《荀子·正名》中的人性是惡的。因此,在指導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任課教師要善于誘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只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學作品中的“美丑善惡”,才能與文字產生精神上的共鳴,進而陶冶情操。
4.以情動情,引入意境
在語文教育學課程中,任課教師在講授課文時需要適時加入自己的情感及感受,以在情感上感染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意境。比如,在學習《水調歌頭》之前為學生講述一些關于思念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思念到底為何物。讓學生能夠通過經典文學作品的學習來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達到美育的效果。
美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正確的審美觀是經過長期的實踐而形成的,因此任課教師不能過于著眼當下,要多考慮學生的未來。教師需要在語文教育學課程中充分借助美育的功能,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文化素質,并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這才是美育所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康梅蒂.強化美育 提高素質——淺談語文教育中的審美教育[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0(3):52-54.
[2]吳 瑋,劉雪苗.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美育熏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4):134.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