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八歲大將軍 [還原一個真實的包拯]
發(fā)布時間:2020-03-06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他是古往今來知名度最高的官員,是黎民百姓呼喚清官與盼望治世的精神寄托,他是集中體現(xiàn)秉公執(zhí)法、一身正氣的精神力量……他入戲曲之深,被演義成無所不能的超人;他束廟閣之高,被供奉為庇佑蒼生的神仙。直至今日,他依然是民間最具號召力的代表公平與正義之化身,他的影響力遍及海內外華人世界。本刊記者專赴河南等地采訪,撥開歷史煙霧重重的文字迷宮――
戀父母
富貴公子辭官甘當10年“宅男”
大宋王朝的第40個年頭,安徽合肥一家包姓名門望族誕生了一個胖小子,這個全家盼星星盼月亮才盼來的一脈單傳,就是后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包青天。
包拯既不是什么怪胎,也沒有所謂的兄嫂,更不存在任何坎坷身世。作為富貴逼人的獨生子,他的童年幸福象花兒一樣,父母寵愛備至不壓于今天的“80后”。
封建地主家庭子女要想顯達于世,概莫能外走科舉之路。包拯從小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作為當時的一名有志青年,他的上進與追求顯然也在求取功名上。29歲那年,他中了進士甲科,被任命為大理評事、建昌縣知縣,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等于是江西永修縣的“一把手”。
然而,戀家的包拯舍不得離開父母,便奏請皇帝把他派在父母身邊上班,于是把他改任為和州監(jiān)稅,等于在合肥鄰近的和州市政府管錢糧稅收;丶覉笙玻Y果爸媽既不愿意離開合肥的家業(yè)去適應新的生活,又舍不得寶貝兒子獨立門戶。包拯看二老年事已高,自己又是根獨苗,索性把官給辭了,安心在家陪父母。
包拯甘當“宅男”,這一當就是10年有余,二老離世后,他守孝3年。守孝結束,他仍然沒有工作的打算,不愿離開父母的靈地,又在家里呆了兩年。就在這一年,名臣范仲淹入主開封府,他的《岳陽樓記》名貫天下,而此時,34歲的包拯還是個連官門都沒進的“待業(yè)老青年”,當時的他也許未曾想到,自己的命運也將從開封府走進歷史的深處……
兩年后,在鄉(xiāng)親鄰居苦口婆心地勸說鼓勵下,包拯才決定離開家鄉(xiāng),正式踏上仕途之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份差事是當時的安徽天長縣“一把手”。
包拯十幾年呆在家里“虛度青春”,這在現(xiàn)代人眼中簡直匪夷所思,而在當時卻是尋常之事。宋朝對孝道非常重視,上升到個人品德及社會名聲的高度,如果誰因貪戀官位而置雙親于不顧,要被世人唾棄。
按照宋朝禮律,父母去世其子必須守喪3年,無論你官居何位,必須離職守孝,否則就是“奪情”,即大逆不道之人。所以,包拯的青年時代為了孝順父母在家里度過,并未有任何驚世駭俗之處,符合當時儒家的社會倫理道德觀。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币粋身材矮小卻面目清秀、古雅俊朗的白面書生在進京聽命的途中寫下了自己出仕的座右銘,他就是39歲的包拯,一個側身官場已然人到中年的“老憤青”。
顯個性
官場新秀“老憤青”打破潛規(guī)則
如今記載反映包拯初進官場的事跡已不可考,只有他任天長縣知縣時斷過的一起“牛舌案”尚留史書。
有賊把別人牛舌割了,主人告狀,包拯叫他回去把牛殺了。不久又有人來告狀,說牛主人私殺耕牛,這在宋朝是違法的,包拯斷喝道:“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此賊被識破,驚服!
一件小案子,從中看出包拯斷案的機智果斷,也許他“善斷獄訟”之名就是從這時流傳開來。至今幾乎所有的包公戲都與他善斷奇案、沉冤昭雪有關,而事實上,歷史并沒有記載包拯斷案的事跡,他的政績也非在斷案上。
3年后,42歲的包拯被提拔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當于今天的廣東肇慶市)“一把手”。端州特產(chǎn)端硯是宋朝士大夫最珍愛時髦的雅器,當?shù)孛磕晗虺⑦M貢。凡在這里做“一把手”的官員,都在“貢硯”規(guī)定的數(shù)量外加征幾十倍的數(shù)額以賄賂朝廷權貴,所謂“打點”中央的關系,此舉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個性官員包拯一上任就高調破除這則運行多年的潛規(guī)則,下令只能按規(guī)定數(shù)量生產(chǎn)端硯,州縣官員一律不準私自加碼,違者重罰。并且表態(tài),自己作為“一把手”,決不要一塊端硯。此舉在當?shù)叵破疖幦淮蟛ā?年后,包拯任期滿,被調至中央任職,果然“歲滿不持一硯歸”!栋龜S硯》的小說也就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
不久,45歲的包拯因“端硯事件”被皇帝賞識,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負責監(jiān)察百官,“大事則奏劾,小事則舉正”。雖然這個官職沒有多少實權,但從此他可以直接參與朝政,對于剛直又不懂人情世故的包拯來說,無疑找到了自己的發(fā)聲平臺。
在官場嶄露頭角,包拯確實發(fā)出了不少聲音,對國家的內政外交上提出過許多批評意見,比如要求從重處罰販賣私鹽者,反對朝廷以進貢求和西夏,主張強國策略等等。其間,他還代表大宋出使契丹,并與對方使館“二把手”舌戰(zhàn)并成功贏回大宋面子。
這其中,他彈劾陳州京西路轉運司,揭露其歪曲中央政策“折變”盤剝?yōu)拿竦淖镄械氖论E,被后世再創(chuàng)作為家喻戶曉的早期包公戲《陳州放糧》。民間渲染加工成開封府尹、欽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賑,劇中涉及國舅們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護包公、包公怒鍘皇親國戚、成功放糧賑災等等,演義了一個青天大老爺為民除害、不畏強權且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事實上,作為官場新秀,當時包拯只是上了一個并不為人關注的批評性的奏章,是否被批準史料也無下文。此時,離他入主開封府尚有12年。
耍大牌
彈劾“國丈”猛男口水噴皇帝
包拯進入中央,正趕上范仲淹掀起“慶歷新政”。范仲淹的吏治改革集中在改變官員冗濫作風,斥退冗員、舉賢用能方面,自然要觸及一些既得利益者,朝廷陷入“黨爭”,守舊派與革新派鬧得不可開交。
按理說包拯該站在守舊派陣營,因為把他從地方推薦到中央任職的是守舊派大臣王拱臣,但他卻并不急于表態(tài),也不參與其中紛爭。同時,守舊派也沒把這個無名小卒看上眼,更沒指望他能在打擊改革派上有所作為。然而,包拯卻突然上了一個抨擊范仲淹新政關于人事制度改革的奏折,對其派出的監(jiān)督地方官員的按察使權力過大提出置疑,此奏一出立即炸開了鍋,兩派就新政是否加重官員腐敗爭論不休。保守派士氣大振,為加入包拯這個生力軍驚喜。
不久,變法失敗新政被廢,正當保守派長吁一口氣時,不料包拯突然上奏,建議皇帝保留范仲淹考試選拔人才等新政。這可把保守派給打懵了,這個出其不意的老小子啥意思?
其實,這正是包拯峭直的稟性,他不與人茍合,不偽辭色悅人,一生不結派系也不卷入黨爭,甚至沒有一個走得近的朋友,以至于“故人、親黨皆絕之”。
此后,包拯漸入佳境,走上了北宋仁宗時期的政治舞臺。他的特色之一就是一生都在彈劾別人。據(jù)統(tǒng)計,在他彈劾下被降職、罷官、法辦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有時為了一個人、一個案件往往反復上奏,火力之猛,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并且被他彈劾的都是當朝權貴。
他7次彈劾酷吏王逵,頂住各方面的壓力,最終把這個寵臣拉下馬;他彈劾仁宗最親信的太監(jiān)閻士良“監(jiān)守自盜”;他4次彈劾皇親郭承佑,讓仁宗幾乎下不了臺;他彈劾宰相宋癢,其人文采風流道德高尚,實無過錯,包拯卻彈劾他身為重臣卻毫無建樹,如同現(xiàn)在提的“庸官”、“不在狀態(tài)”等概念。
包拯越彈越牛,甚至6彈“國丈”,硬生生把仁宗寵妃的伯父張堯宗給彈下馬來。
仁宗專寵張貴妃,讓她平庸的伯父坐“直升飛機”,一年之內晉升4次,身兼財政部長、組織部長等4大要職。此舉引起群臣爭議,包拯首先冒出來彈劾,隨后一些諫官也爭相抨擊。不料張的職位不降反升,這說明皇帝在力挺他。包拯見形勢不對,3天之內又彈劾,甚至大呼“國丈”是“盛世垃圾,白晝魔鬼”,見沒動靜,包拯再彈,而仁宗也慪氣了,一意孤行要把“國丈”提拔為“宣徽使”。
激進者要求廷辯,要和皇帝面對面理論。在爭執(zhí)到達最高潮時,包拯一激動,站在仁宗面前義憤填膺滔滔不絕,唾沫星子濺了仁宗一臉,皇帝尷尬至極又窩火,拂袖而去;貙m后張貴妃問消息,仁宗沖她發(fā)了一通脾氣:“包拯向前說話,直吐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豈不知包拯御使乎!”
就這樣,仁宗總算答應了后妃之家不得任兩府的建議,又批評了諫官們在殿上喧嘩失禮,生怕再出現(xiàn)過激行為,并規(guī)定以后奏對必須先申請。而張堯佐自感犯了眾怒,以退為進,主動辭去了一些職務。
事實上,皇帝只是緩兵之計,僅過了幾個月又把這些要職委給“國丈”了。其實,君臣各退一步也就算了,包拯卻非要讓皇帝下不了臺,繼續(xù)彈劾,一彈再彈,最終把仁宗給弄煩了,不再動張的職務。后來張貴妃又香消玉殞,這場由包拯掀起的君臣拉鋸戰(zhàn)總算平息了。
包拯這股子牛勁讓權幸大臣,甚至仁宗本人都有點畏懼三分,當時在官場流行一句時髦語“包彈”,為官清廉正派,就叫“沒包彈”;貪官污吏就叫“有包彈”。
包拯一生彈人,他自己有沒有被彈過?當然也有。包拯剛彈掉張方平、宋祁兩任三司使,結果自己又取而代之,這是朝風大忌,歐陽修就批評包拯“蹊天奪!,但他同時也為包拯開脫,說他“素少學問”,即太不懂人情世故。包拯不得不回家避風頭,不過沒過多久,老包又象沒事兒人一樣回來繼續(xù)屢職。
重實干
坐鎮(zhèn)開封兩年一生善始善終
在入主開封府之前,包拯因對官場失望導致情緒低落,而“七求外任、出京四年”。
1056年,58歲的老包終于成為開封府尹。按理說,包拯后世之名應是從開封府名揚天下的,事實上,他只在這個職位上坐了一年有余。既沒有張龍趙虎、王超馬漢,也沒有公孫先生、南俠展昭,更沒有狗頭鍘虎頭鍘龍頭鍘,那些殺負心駙馬、砍國舅腦袋、鍘侄子包勉、打皇后鑾架等出神入化的情節(jié)都是后世善良的杜撰。
不過,以包拯的個性,不在開封府干出點名堂不會善罷干休。他一上任就改革訴訟制度,裁撤了門牌司,在當時,平民告狀都得先通過門牌司才能上交案件,時常被小吏訛詐。
幾個月后,惠民河漲水,淹了南半城。包拯一調查,原來屢疏不通的原因是達官貴人在河兩岸占地修豪宅,還堵水筑起了“水上公園”。包拯立即下令將這些花園水榭全部“毀去”以泄水勢,“人患”一治,水患自然解除。老包這一舉動可謂石破驚天,威名大震,京師老百姓都盛傳“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
當然,在這不長的時間里,包拯肯定也查辦過一些案子,也許其中不乏為民平冤的,也采取過一些措施維護首都治安,一度贏得美名。他處理案件公道正派,執(zhí)法嚴峻,對各種階層一視同仁也是不爭的歷史事實,他不茍言笑、過于嚴肅,得來了“包希仁笑比黃河清”的民間評價――要看包公笑,比黃河水變清還難啊!
然而,包拯主要政績畢竟不在開封府任期,更不在英明斷案上,他是一個實干家。不到兩年,61歲的他就被任命為三司使,負責全國經(jīng)濟工作,他展現(xiàn)出了經(jīng)濟改革的天賦,比如改“科率”為“和市”,即朝廷按照公平價格購買農(nóng)民要繳的上供物資;免除部分地區(qū)“折變”,即廢除農(nóng)民將糧食變成現(xiàn)錢納稅的規(guī)定等措施。開展經(jīng)濟工作卓有成效,兩年后,包拯被提拔為樞密副使,相當于主管軍事的副宰相,至此,包拯才算正式進入了中央執(zhí)政官的行列,屬于最高軍事長官之一。然而,63歲的老包已經(jīng)是風燭殘年。仁宗時代相對和平,所以這個職務也許是皇帝對老包忠心耿耿一生的一種榮譽性質的回報。
一年后,包拯病逝,首都開封的老百姓莫不傷感,皇帝親自到包家吊唁,并宣布停朝一天以示哀悼。當仁宗看到包家如此儉樸,又聽聞他“居家儉約,衣服器用飲食如初宦時”,不禁感慨!
歐陽修曾說,包拯一輩子“少有孝行,聞于鄉(xiāng)里;晚有直節(jié),著在朝廷”,這個評價是準確的。他純樸平實、剛直不阿、疾惡如仇、愛民如子,同時他不茍言笑、太過較真、不會處世、人緣不好。
然而,他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無人企及的崇高與正義的化身,一個至忠至正、至剛至純的清官標志與忠臣樣本,一個被歷朝官方推向神壇,又被歷代老百姓奉為神明的大青天。
歷史選擇這樣一個人來傳頌,值得人們的思考。
相關熱詞搜索:還原 真實 包拯 還原一個真實的包拯 包拯是不是真實人物 還原一個真實的劉邦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