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科學》前世今生:偉大的雜志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廖閱鵬前世今生完整mp3
發(fā)布時間:2020-03-12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1880年,來自紐約的新聞記者約翰?麥克爾創(chuàng)立了一本名叫《科學》的雜志,這份雜志創(chuàng)立伊始,就先后得到了兩位發(fā)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和亞歷山大?貝爾的資助。 名人的青睞并沒有給雜志帶來好運,《科學》經營得并不順利。在此后的131年中,《科學》遭遇了其他困難,幾度面臨?kU。盡管如此,在那些編輯們和科學家們的心血努力下,這本雜志通過了時間的漫長考驗。
今天,《科學》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刊物之一,全球發(fā)行量超過150萬份,能在《科學》上發(fā)表一篇論文,是每一位科學家的夢想。但令人吃驚的是,其中“來自中國的論文在《科學》的被拒率達到了98%”。為何如此?原因何在?《科學》親自回應了時代周報的提問。
與愛迪生不歡而散
1880年,在紐約記者圈小有名氣的記者約翰?麥克爾決定和大發(fā)明家托馬斯?愛迪生一起,聯(lián)手合辦一份科學雜志。
作為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重要成員,愛迪生深知,一份成功的科學期刊可以給自己的事業(yè)帶來更多影響力。他欣然投資1萬美元給這份雜志,讓麥克爾擔任主編,兼管發(fā)行。這一年的6月3日,第一期《科學》雜志出版了。
一開始,《科學》雜志由于缺少可以供稿的科學家,訂閱者寥寥,根本無法和同類型的科學期刊競爭。愛迪生給麥克爾開的周薪也只有區(qū)區(qū)的30美元。面對無法支撐的局面,麥克爾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比如增加副總編、設立編委會等等,但遭到了愛迪生的拒絕。
在雜志出版18個月后,兩人終于不歡而散。愛迪生撤出所有經濟支持,把雜志推給了麥克爾一個人。
麥克爾沒有放棄,1881年底,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又獲得了另外一名大發(fā)明家亞歷山大?貝爾的支持。然而。沒過多久,兩人的辦刊理念再度發(fā)生沖突,1882年3月,苦苦支撐了3期的《科學》因為財政問題停刊,麥克爾被迫轉讓雜志。
只值500美元
一年后,昆蟲學家塞繆爾?斯卡德接管雜志,他的努力使得《科學》一度取得不錯的成績。這樣的好日子并沒有持續(xù)多久,他和資助人貝爾在管理上又出現(xiàn)了矛盾,加上印刷公司不合作,斯卡德最終被迫辭職,助手霍奇斯擔任主編。
霍奇斯投入大量精力用于《科學》的發(fā)行和廣告,卻沒有得到資助人貝爾等人的支持。加之當年的印刷質量糟糕,《科學》舉步維艱。貝爾等人撤資以后,霍奇斯在沒有工資的情況下單干,1894年,《科學》雜志再度?。
同一年,《科學》以500美元的價格轉讓給心理學家詹姆斯?卡特爾,這也是今后對《科學》雜志影響最深的一位人物。
卡特爾徹底改變了《科學》的命運。他接手后,將1894年1月4日重新出版的第一本雜志,重新編號為“新卷”第一期?ㄌ貭栔匦聦Α犊茖W》進行了定位,他明確了這本雜志的讀者群:應該是科學家、研究人員和有一定科技知識背景對科技進展感興趣的人們。他的辦刊方針、編輯思想至今對《科學》雜志影響至深。
在卡特爾擔任雜志總編的50余年間,在《科學》上發(fā)表重要論文的科學家們包括現(xiàn)代遺傳學奠基人托馬斯?亨特?摩根,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以及大名鼎鼎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900年,卡特爾與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秘書利蘭?霍華德達成協(xié)議,《科學》成為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期刊。1944年卡特爾辭世后,《科學》雜志被轉讓給美國科學促進會,但今天的《科學》雜志仍在延續(xù)卡特爾的編號,以表明原先的辦刊原則不變。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整個美國科學界都面臨重整旗鼓的局面,《科學》雜志在這期間先后匆匆經歷了六位主編。
1954年, 美國科學促進會執(zhí)行主席戴爾?沃爾夫擔任《科學》總編,他在危難之際采取了避免刊物繼續(xù)滑坡的措施。1956年,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生物學家格雷厄姆?杜沙恩任總編!犊茖W》逐步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的時期。
1962―1984年間,?的發(fā)現(xiàn)者之一、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菲利普?埃布爾森擔任雜志主編。在他的任期內,《科學》的論文審核程序得以極大改進。埃布爾森首先建立了審稿人制度,他的審稿人人數一度達一萬人之多!犊茖W》上刊登的論文由審稿人決定優(yōu)劣, 決定取用還是退稿。這一嚴格的審核方法,也是現(xiàn)在《科學》雜志審核制度的雛形。
此后,擔任《科學》雜志的主編均為在各科學領域具有專業(yè)背景的科學家們,他們包括:生化學家丹尼爾(1985年到1995年),神經生物學家弗洛伊德?布魯姆(1995年到2000年),生物學家唐納德?肯尼迪(2000年到2008年),生化學家布魯斯?阿爾伯特(2008年起至今)。
PK《自然》
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來自英國的老牌科學雜志《自然》一直被視為《科學》的最大競爭對手。兩本雜志競相刊登最新的科學成果與報道,也成為全世界科學工作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再度見證了這兩本雜志的競爭與合作!叭祟惢蚪M計劃”是繼“曼哈頓計劃”和“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后,科學史上的又一偉大工程。
有趣的是,2001年2月15日,《自然》率先發(fā)表HGP(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人類基因組的最初測序和分析”;第二天,《科學》雜志不甘示弱,發(fā)表了Celera (私人企業(yè)塞雷拉基因組公司)的“人類基因組測序”。其中,由HGP和Celera相互競爭而又各自獨立完成的2001年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的發(fā)表,被認為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里程碑。這兩篇極其重要的論文成為當年最火的科學論文,《科學》與《自然》雜志也因為發(fā)表人類基因組草圖,同時獲得阿斯圖里亞斯王子傳播與人文獎。
中國論文被拒率達98%
時代周報:作為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期刊,《科學》雜志如何與AAAS合作互動?
《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學綜合團體,我們的旗下不僅有《科學》雜志,還有《科學轉化醫(y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和《科學-信號傳導》(Science Signaling)雜志。美國科學促進會成立于1848年,包括262個附屬學術團體,為1000萬人服務!犊茖W》雜志和科學促進會一樣,堅持“通過科學性政策、全球性計劃、科學教育來促進科學進步,并且服務社會”。
時代周報:《自然》雜志是你們的主要競爭對手,你們如何保持自己的競爭力?
《科學》:我們屬于非贏利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下的期刊,相比之下,《自然》雜志走的是商業(yè)模式。
時代周報:你們如何調整內容與版面,讓公眾更容易理解專業(yè)的科學知識?
《科學》:我們的科技新聞一欄會報道最新的科學故事,從獲獎的科學成果到身邊的科學,一些新聞還可以在網上免費閱讀,與此同時,我們也有專門的解釋性報道,為公眾解讀最新的科學政策與趨勢。
時代周報:據說來自中國的論文在《科學》這里被拒率達到了98%,是這樣嗎?
《科學》:《科學》也刊登過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優(yōu)秀論文。我們的雜志是全球性的科學平臺,希望能夠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最優(yōu)秀的科學論文。我們歡迎美國以外的作者投稿,事實上,最近發(fā)表在我們雜志上的論文都是來自美國以外的作者。
2010年,我們收到了全世界大約12500篇科學論文,不過最后只有7%的論文可以發(fā)表。我們的審核平臺非常嚴格,來自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們參與整個審核過程,來自中科院的Dr. Ke Lu也是我們的編輯之一(盧柯,16歲進入南京理工大學機械系,28歲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聘為研究員,30歲成為博士生導師,36歲被任命為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38歲當選為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41歲(2006年)成為美國《科學》雜志創(chuàng)刊以來首位擔任評審編輯的中國科學家―編者注)。
時代周報:近年來生物學發(fā)展迅猛,有人抱怨在《科學》雜志上其他學科的文章比例變小,對此你們如何看待?
《科學》:雖然目前60%遞交至《科學》的論文都是來自生物的,還有將近40%的論文是物理學領域的,但是我們一直關注和重視其他學科之間的研究,也正在努力增加其他學科方面論文的比例。
時代周報:耶魯大學開放了全球性課程來增加自己的學術影響力,《科學》是否有類似的計劃?
《科學》:《科學》雜志本身就是由非贏利性團體出版的。我們一直堅持科學促進會的目標,就是為公眾提供一個可供查閱科學文獻的巨大平臺。我們在科學家、工程師和公眾之間搭建交流的平臺,我們也希望我們的成功能夠被更多人分享。我們目前的雜志是訂閱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在訂閱后的12個月內免費閱讀我們的所有文章。
相關熱詞搜索:前世 今生 回顧 回顧《科學》前世今生:偉大的雜志并不總是一帆風順 前世今生pdf 一帆風順的意思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