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的中國情境 中國情境下
發(fā)布時間:2020-03-30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在《2003年人類發(fā)展報告》中,我國臺灣地區(qū)的GEM曾經排名二十一,乃是亞洲第一。(2004年報告未列入臺灣) 臺灣女性在政治、經濟地位上的表現相當平均,例如女性“國會”議員比重為22.2%(全球排名31),較之日本的10%、韓國5.9%及新加坡11.8%皆高了許多,這是:臺灣女力得以在亞洲地區(qū)勝出的主要原因。
另外,臺灣女性平均每人CDP(國內生產毛額)占男性比率為55%(排名29),只是在女性管理及經理人比率為15%(排名63)、女性專技人員比率為43%(排名58)等項目較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統(tǒng)計得知,臺灣受大學高等教育的女性比例達51%,已經略高于男性的49%。
“在我國臺灣,婦女、勞工運動是1980年代反“威權”潮流的一部分,并作為反“威權”的成果,兩性平等的訴求逐漸被全社會認可和接受,婦女團體對公共政策的影響也相當明顯。臺灣地方政治相當活躍,溝通能力強的知識女性有較多的機會參與公共事務。臺灣經濟起飛過程中,中小企業(yè)功不可沒,而這些企業(yè)中的老板娘角色相當重要。解嚴以后,臺灣政治生活與大眾傳媒高度結合,為善于運用傳媒的女性進入政界提供了方便之門。
而在大洋彼岸,美國女性在學校超過50%的優(yōu)異表現,有她們的特殊“國情”。30年來,美國教育界一直在執(zhí)行“女孩計劃”,針對女生的認知特點,采取適合她們的教學方式,彌補女孩在數理化等學科上的弱勢。而美國《美國教育法修正案》、《性別平等法》創(chuàng)造了一種嚴格的法律環(huán)境,讓女孩們在一開始受學校教育就能感受平等自由的性別氛圍。而在就業(yè)領域,越來越嚴格的反歧視和反騷擾的司法和輿論環(huán)境,讓女性成為不可侵犯的群體。
在中國大陸,隨著計劃經濟體系的崩解,“單位”所保障的人群大規(guī)?s減,以及大量農村勞動力失去土地,就地城市化或被拋入城市務工大潮,對女性的政策保護弱化了。因此,和“女力崛起”的全球圖景并存的,是另外一些事實。 在2004年聯合國《人類發(fā)展報告》上,中國大陸的CEM仍然是空白。但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01年《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城市女性的年平均收入為男性收入的70.1%,這一數字在農村則為59.6%:而在1990年,女性平均收入卻達到男性的83%。此外,我國現在仍然是世界上惟一一個女性自殺人數高于男性自殺人數的國家。
“個體可以改變地位;但是作為一個利益群體的女性,職業(yè)發(fā)展并不樂觀!北本┐髮W社會學系副教授佟新一再強調!芭匀后w是有分化的。處于高級勞動力市場的女性,如從事科技行業(yè)的女性,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確提高,而處于次級勞動力市場的女性,卻處于相對被剝奪的狀態(tài)。她們上升的道路是封閉的”。即便只在七八年前,中國的學術界還在爭論婦女“過度就業(yè)”、“婦女回家”的問題。
來自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的一份調查報告更是耐人尋味。2004年在全國人大、全國政協、衛(wèi)生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以及全國婦聯5個機構中進行的“高層決策者社會性別平等意識調查”,被調查的有242位官員,中副部級以上9人、正局級87人、副局級146人,報告表明,在婦聯以外的192位被調查者中,知曉或認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僅占44。8%;而82.3%的官員認為婦女的合法權益“基本得到了保護”和“得到了很好的保護”;52%的人認為中國性別平等狀況在國際上的排位與10年前相比持“上升”了――事實上,中國的社會性別發(fā)展指數一度由1995年的全球第7l下降為2003年的93位。有44.6%的決策者認為“我國現行的法律或政策中不存在性別不公正”,其中包括全國人大負責立法工作的決策者。在對婦女施暴問題的認識上,有12%的官員認為這是“家庭私事”,有21.1%的人認為是“因為妻子有錯”才被打。另外,在對出生性別比偏高的危害的認識上,不少決策者首先想到的是“未來的男性找不到配偶”,而從“侵犯女性生存權”的角度來認識這一危害的人較少。
2003年7月28日的《時代》雜志曾以《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忘了女性嗎?》為封面故事,探討女性在中國工作過度、薪資過低的問題。事實―上,人方資源發(fā)展網的數據表明,即便是經理人階層,女性的平均月薪,也要比男性低過1000元。面對全球女力開發(fā)的熱潮,中國應該在公共政策層面做好什么樣的準備?
相關熱詞搜索:情境 中國 女力的中國情境 女力的中國情境 理財 女力時代是不是傳銷6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