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學琴路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我與琴結(jié)緣時間較早,最初我向父母提出學琴的想法時,他們是反對的,父母認為我不切實際,好高騖遠。然而他們的話并沒有打消我學琴的念頭,我明白可能在父母的眼里,沒有一點樂理基礎又沒有老師指導的我學琴比登天還難,但我認定要做的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我與琴結(jié)緣是從文學作品和歷史典故開始的。古琴所包含的源遠流長的文化深深吸引著我,流傳千年的典故也讓我沉醉其中,伯牙彈琴遇知音;司馬相如彈奏《鳳求凰》向卓文君表達愛慕之心,嵇康臨死彈奏《廣陵散》、諸葛亮巧設空城計,以沉著琴聲智退司馬懿等故事讓我對古琴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古琴低沉緩慢,乍聽覺得索然無味,被認為是“曲高和寡”。自古以來,琴都是讀書人與士大夫修身養(yǎng)性的器具,所以一般人難有機會認識它更談不上欣賞。即便是在某些古裝電影中,也多是在山高水長之地由仙風道骨的老者從容撫琴,清雅的琴聲縈繞于山水間,營造出一種清雅幽遠的仙境……
接觸日久,古琴很快融入到我的思想和骨髓中,我不再只滿足于聽,更想掌握它,于是我下定決心要學這門樂器,從此,古琴引領(lǐng)我進入了音樂的世界。
古琴不像古箏那么普及,我尋遍了市內(nèi)的各大琴行都沒找到教古琴的老師,于是我決定自學。因為沒有老師手把手教,學琴的難度自然增加了好幾倍。我只有不斷嘗試,每天通過書本學習和教學視頻反復演練,再通過和視頻比對找差距和問題,然后再不斷練習。幾個月下來,我慢慢可以看懂琴譜了。
因是自學,沒有老師現(xiàn)場指導,不能隨時糾正我的錯誤,常常因為某個指法不對彈錯音。還好網(wǎng)絡發(fā)達,我找了一些古琴教學視頻,但大多數(shù)視頻只講重點和難點,老師的語速又特別快,而且教學視頻不容易看清手指在琴弦上的變化,我只有反反復復去聽,練習自己的聽覺和樂感,從而找出自己的錯誤。發(fā)現(xiàn)錯誤后,我還要反復練習,這樣才能使琴音連貫。
練琴是枯燥乏味的,需要耐得住寂寞,一首曲子要反復練習千百次才能熟記于心。我在琴前常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情,只有忍下皮肉之苦,琴藝才有可能提升。
自學要克服很多困難,要學會督促自己多聽多練,我學習的時候會把零散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比如吃飯、打掃衛(wèi)生、上廁所的時候,多聽自己正在學習的曲子,讓曲子印在腦海里。
最后一步,不但要學會彈琴還要懂琴,例如琴的結(jié)構(gòu)。一個初學者剛學琴時很容易弄斷琴弦,特別是最細的那根弦,所以還要學會換琴弦,而古琴的調(diào)式比較豐富,你必須學習調(diào)音。
學琴這幾年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果你足夠熱愛,并且足夠堅持,就沒有什么做不成。學習古琴不僅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還讓我的性格變得沉穩(wěn),心態(tài)變得平和。心情煩躁時撫琴一曲,不僅可以排解郁結(jié)于心的煩悶與憂愁,更能領(lǐng)略古琴那獨有的端莊幽雅的意境之美。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