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戰(zhàn)車如何告別“只踩油門不掛擋”]告別戰(zhàn)車
發(fā)布時間:2020-03-05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現(xiàn)在,大家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國有很多項改革太不給力了。不管是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公車改革,還是稅收減負、新拆遷條例、官員財產(chǎn)公開,很多道理早就說濫了,該怎樣不該怎樣都討論八百來回了,可每每總是“只聞樓梯響,難見下樓人”。經(jīng)濟學家張維迎描述是:利益多元化,大家自己玩自己的,不掛擋,只踩油門,聽起來轟轟轟,但沒掛擋它不往前走了,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改革的狀態(tài)。
這的確是當下中國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命題。它最讓人擔憂之處在于“不進則退”的邏輯,正如有論者所說的那樣:中國模式的奇特之處就在于――帶著問題超速前行。這是和時間賽跑的一場角逐,看究竟是前進的速度克服了問題的擴散,還是問題的障礙絆住了前進的腳步。當下很多東西正建立于30多年來民生極大改善的基礎之上,如果不能通過深入改革繼續(xù)同民眾分享成果,矛盾與負面情緒就可能凸顯出來,讓社會增加變數(shù)。
正因如此,我們看到了很多知識分子的焦慮。比如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就很著急,他撰文說,中國急需一場“社會進步運動”,這場社會進步的目標,就是為了避免一味追求數(shù)量增加的發(fā)展走火入魔,缺少了方向感;其核心內容就是“制約權力、駕馭資本、制止社會潰敗”。不管是孫教授所言,還是充斥于媒體評論版面諸如“公車改革”之類的具體吶喊,都體現(xiàn)了一個求穩(wěn)時代大家對于變革的渴求。
何以解憂?唯有改革!于是我們想到了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多次提到的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在于,這顯然還不是所有掌權者的共識,既得利益者的阻礙已異常頑固;改變結構性權力空間,也絕非朝夕之間。目前最大的障礙,是很多擱淺、緩慢的改革,都不知道它是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因什么問題而減速甚至擱淺的――有人解讀說是因為觸及既得利益者,比如公車改革;有人解讀說是因為不同部委之間利益無法協(xié)調,比如收入分配;有人解讀說是利益集團公關的結果,有人解讀說改革時機還不成熟……說什么的都有。原因五花八門,結果卻是一個,輿論高聲嚷嚷不依不饒,改革戰(zhàn)車空踩油門按兵不動,社會就是這么“糾結”起來的。
空踩一陣油門之后,當我們回望時,同樣的改革糾結似乎還在那里,F(xiàn)在雖然不敢斷言,但有多少期待,卻是冷暖各知。這就像我們如果往后看上一段時間,有多少觸及改革的話題,和當下其實是否有著同樣的語境?到底應該怎么辦?換個說法,既然中央領導一再表態(tài)要推進改革,接下來的改革,到底怎樣才能掛擋?
或者,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到底誰來“掛擋”的問題。缺少改革發(fā)動機,沒有部門專注于推動改革,確實是個不小的困境。一般我們會把發(fā)改委理解成“發(fā)展改革”的部門,但問題正如學者所言,發(fā)改委現(xiàn)在更多專注于分配資源,分配項目,對于跟人吵架觸動既得利益的努力,顯然缺少了點興趣。正是在這樣的認識上,張維迎呼吁說,應該重建體改委。綜觀當下中國改革大局,這或許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
如果說以往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大家都不清楚怎么走,主要強調探索的話,那么現(xiàn)在則是大家基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兒了,只是糾結在推動力上,或者說在于打破某些部門“假裝摸石頭”的假寐上。其實在近年的“兩會”上,也不時有代表、委員提出,國務院應該重新設立體制改革委員會。這種情緒來源于群眾一直反映“住房難、買房貴;上學難、上學貴;看病難、買藥貴”,可改革久突不破,成果不大的現(xiàn)實之上。只有設立相對獨立的體改委,走出部門抓改革難以擺脫部門利益掣肘的誤區(qū),中國的改革才能獲得新的突破。
相關熱詞搜索:掛擋 戰(zhàn)車 踩油門 改革戰(zhàn)車如何告別“只踩油門不掛擋” 切忌 只踩油門不掛擋 反腐不能 只踩油門不掛檔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