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三記創(chuàng)始人 幸福學創(chuàng)始人胡奎:聽,幸福來敲武漢的門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未來三十年中國的核心主題應該是什么?和諧與幸福!” “幸福從哪里來?幸福跟你的位置高低、錢財多少其實沒有關系,通往幸福唯一的橋梁,就是我們的智慧,智慧不高的人,不會有大幸福;德行不夠的人,不會有真幸福。中國傳統(tǒng)教育是開智慧的教育,是德行的教育!
――胡奎
這是一個從骨子里浸透著傳統(tǒng)文化血液的靈魂。這是一個注定要活在講臺上的靈魂。
面對臺下數(shù)百位政企精英,他激情滿懷,靈光畢現(xiàn),談笑揮灑之間,可見珞珈的風骨,東湖的靈氣,盡顯赤子之心與大家風范。
這位武大新聞系驕子,師出名門,曾經(jīng)懷著滿腔政治抱負,從新華社記者,到《?望東方周刊》主筆,用了6年的時間在新聞界嶄露頭角。正當事業(yè)蓬勃上升之際,他卻選擇激流勇退,歸隱心靈,突然淡出新聞界,不少人唏噓不已。
沉寂6年后,他再度浮出水面,悄然進入公眾視野,此時的他,已成功轉(zhuǎn)型為一名幸福學者和在講臺上極具感召力的企業(yè)家心靈導師,
時隔13年,這位珞珈學子,帶著他潛心研究的“幸福理論”,悄悄叩響武漢的大門。
從新華社記者到幸福講師
當年,一部《當幸福來敲門》的電影,成為多少商界精英的勵志經(jīng)典。
而如今,站在講臺上的胡奎,也希望用自己多年的沉浮經(jīng)歷,為社會大眾現(xiàn)身做尋找幸福的示范。
1998年夏天,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新聞學院的胡奎,離開了珞珈山,到福建一家報社當記者,用他的話說,“一枝筆走天下,誰都不怕!
果不其然,不到兩年時間,胡奎就成功躋身新華社福建分社,他參與采訪并撰寫幾篇內(nèi)參,曾多次被評為新華社一級好稿和二級好稿,受到中央五常委批示,引起全國輿論的強烈反響,在業(yè)界也算是小有名氣。
后來,他結(jié)識了央視評論部一位制片人,被作為戰(zhàn)略儲備人才引進到計劃進行深度改革的《焦點訪談》欄目,但進去之后,他很快發(fā)現(xiàn),彼時的《焦點訪談》早已沒有了多年前的激情,也看不到真正的改革動力。一直對國內(nèi)外時事政治有著濃厚興趣的他,在?徨之際被《中國新聞周刊》看中,開始在這里從事中國內(nèi)政外交方面報道,在這里,他真正找到了做記者的感覺,曾一度是這家新主流媒體發(fā)稿量最大、文章轉(zhuǎn)載率最高的記者。后來,他應老領導的邀請回到新華社系統(tǒng),參與《?望東方周刊》的創(chuàng)刊并擔任主筆。
那個時候,他曾經(jīng)意氣風發(fā),立志要成為“中國的李普曼”,F(xiàn)在回想起當年那段往事,胡奎還會感慨,“我做記者時一些發(fā)表的和未發(fā)表的觀點,到現(xiàn)在回頭看,仍然沒有過時!
前半段算是輝煌,那后半段的轉(zhuǎn)折,可以堪稱艱辛慘淡。2004年的夏天,胡奎在事業(yè)上遭遇瓶頸,心理出現(xiàn)強烈的起伏和波動,一時沖動之下辭職,隨后陷入窘困的過渡期。
幸福中國,這是一代人的困惑
幸運的是,命運的這次轉(zhuǎn)折,讓他找到了新的軌道,從當年那個一心只想成為“中國李普曼”的熱血青年,成為致力于幸福、國學、心理學以及教育和文化問題的研究和傳播的大師。
在這段窘困期,天性樂觀的他開始接觸國學和心理學,在一位老師的指引下,深入研讀《大學》、《中庸》、《孝經(jīng)》、《論語》、《孟子》、《道德經(jīng)》、《金剛經(jīng)》等儒、道、佛家的基本經(jīng)典,從而打開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門。
此次重返武漢,胡奎顯得十分隆重,穿著一身筆挺的西裝,戴著整齊的領帶,眼神淡定而虔誠,帶著他寫給13億中國人的幸福讀本《幸福的六道門》,開始了一場場有關幸福的講座與培訓。
5月26日,一個燥熱的傍晚,武漢理工大學工會中心內(nèi),滿場座無虛席,近300張青澀的面孔,凝神仰望著講臺上的胡奎,講座從六點半一直進行到九點半。
5月28日,湖北省委黨校學術(shù)報告廳,胡奎應邀為湖北平安保險公司的300多名干部和員工做了整整8個小時的培訓,伴隨著充滿熱情的講解與精心設計的互動,整個會場由躁而靜,一句句深刻而樸素的道理敲開人們塵封已久的心,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人們的臉上。
“過了四十歲,我依然很困惑!”“我覺得自己并不幸福!”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去年的新書《幸福了嗎》發(fā)布會上,曾經(jīng)如是對記者們說。
在胡奎看來,作為“國嘴”白巖松的困惑,代表了整整一代中國人的困惑。而他這些年來的努力,就是試圖解開這一代人的困惑:幸福到底是什么?人到底應該怎么活著?他仿佛天生就是一個幸福布道者的靈魂。
談幸福 感動千萬身家老總
“我不是為了講課而講課。我只是希望提醒企業(yè)家們,要找到企業(yè)的魂,要學會抓根本,根本是什么,是人心,是倫理道德,要把傳統(tǒng)倫理道德教育引到企業(yè)里來,這才是管理的法寶!”
學習傳統(tǒng)文化以后,他按照古代的風俗,請一位有德行的老師取了另外一個名字,字“大誠”,寓意“量大福大,至誠感通”。他說,一個人只要做到“大”、“誠”二字,一定會幸福。他以這個名字提醒自己,并勉勵每個人。
站在講臺上的胡奎,絲毫看不出曾經(jīng)做記者的鋒芒,而是一臉的溫潤祥和。雖是匹夫之身,卻心憂國家!捌鋵,我從做記者開始,就一直在思考社會人生的一些重大基本課題,并且,我一直在探索著,怎么能把一些看似高深玄妙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讓一般人能聽明白。現(xiàn)在看來,這個功夫沒有白下。”
讓他感觸最深的一次培訓是在江蘇鎮(zhèn)江,當?shù)貛准疑虝M織100多位企業(yè)老總和200位中高管,大家從頭聽到尾,認真聽了2天的課程后,中間沒有一個離席。在談到孝道問題時,多數(shù)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并給他發(fā)來感激短信。談到這些,胡奎說,這是他離開媒體之后,最開心的經(jīng)歷!白鳛橐晃焕蠋,最大的幸福感,就是看到學員的心態(tài)與生命因為自己的引導而發(fā)生積極的改變!
【對話】
【人物名片】
胡奎,字大誠,幸福學創(chuàng)始人,“幸福中國行動”、“員工幸福計劃”發(fā)起人,幸福中國網(wǎng)總編輯,幸福中國大講堂首席主講人,幸福管理學院執(zhí)行院長,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儒家文化與企業(yè)倫理道德研究社社長,幸福堂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漢幸福年代文化傳播公司首席顧問。曾先后任新華社記者、《中國新聞周刊》高級記者、《?望東方周刊》主筆、中國太平洋學會會長助理、北京和君創(chuàng)業(yè)咨詢公司副總裁。曾就生命、財富、幸福等課題接受中央電視臺《大家看法》、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搜狐網(wǎng)、人民網(wǎng)等的訪談。曾獲國際管理學會及第四屆中國管理大會頒授“杰出管理專家獎”。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教育面向社會大眾的普及與傳播,致力于新時期家庭、企業(yè)與社會倫理道德的重建。
武漢的發(fā)展,要注重軟實力與人文指標
《大武漢》:13年后重回武漢,您有哪些感觸?
胡奎:對武漢這個城市,我特別有感情,變化雖然很大,但感覺依然很溫馨,有這么好的自然地理與人文環(huán)境,又有作為中部核心的區(qū)位優(yōu)勢,武漢人民應該有信心共創(chuàng)一個幸福的大武漢、和諧的新武漢。
《大武漢》:您認為,能夠影響一個城市幸福感的要素有哪些?
胡奎:有幾個要素是繞不開的,例如,政府的領導水平、治安狀況、城市環(huán)境、交通條件、基建水平、人均收入等等。這些是硬實力指標。
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軟實力因素,就是社會和諧度,社會和諧度的核心,不是經(jīng)濟指標,而是人文指標。經(jīng)濟指標充其量只是城市幸福感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城市幸福感的根本,是人心的普遍和善,人際關系的普遍和諧。發(fā)展的根本,是人的發(fā)展,是人的精神與意識的進化。一切經(jīng)濟與物質(zhì)層面的發(fā)展,都不應該偏離這個根本。
所以,要從根本上提升武漢的城市幸福感,不能忽略文化與教育,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與教育,道德教育不僅要跟上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步伐,還要適度領先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步伐。
不要為幸福設置條件
《大武漢》:您這些意見應該是說給政府聽的,那么,針對個體的武漢市民,您覺得應該如何提升幸福感?
胡奎:一個人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需要內(nèi)心的安寧,如果找不到內(nèi)心的安寧,再大的房子,再高的位置,再多的錢財,也不會有真正幸福感。
以武漢為例,城市的發(fā)展注定要搞建設,聽說武漢市目前有幾千個工地在開工,對空氣和市民的生活難免會有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武漢市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我的建議是,每個人都要懂得往自己的內(nèi)在去尋找幸福。外面的世界就是這樣紛紛擾擾,我們不能指望這個城市一下子變得山青水秀了,我們不能指望社會好了,領導好了,同事好了,所有人都好了,所有外在的一切都變得好了,我才能幸福起來,那么想的話,我們就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感。
所以,作為一個人,千萬不要給幸福設置條件和前提。真正的幸福感,其實是無條件的,現(xiàn)在就很幸福!當下就很幸福!要這樣去體悟,永遠感恩一切,接納當下的一切。
武漢人脾氣大 要多包容少抱怨
《大武漢》:很多人說武漢人的脾氣很大,容易情緒波動。針對武漢人的這個特點,您有什么建議?
胡奎:我想告訴讀者朋友的是,人生難免有得失,人生的事情,十有八九不如意,所以心態(tài)要平和,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接納與包容,放寬心量,看得長遠一些。毛主席說“風物長宜放眼量”。為什么那么多人不幸福呢?實在講,不是他們因為擁有的太少,而是他們抱怨的太多,計較的太多,比較的太多。
幸福源于我們心靈的自由。一個人要想獲得心靈的自由,就得寬心量,別光想著自己的得失,要學會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多想想自己的責任,對父母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朋友與同事的責任,對工作與社會的責任,當我們從關注自我轉(zhuǎn)向關注他人,當我們從關注個人得失轉(zhuǎn)向關注自己的責任,幸福感就會越來越高。
真正的自由,是責任的圓滿。責任的圓滿,即是幸福的圓滿。仔細想想,人生其實只有責任!常想自己的責任,抱怨自然就少了。凡事盡心盡力去做就好。
每天數(shù)數(shù)幸福的理由
《大武漢》:可不可以提出一些具體的方法和建議?
胡奎:城市生活很喧囂、浮躁,在城市生活的人們,要想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首要的功課,是要學習安心之道,盡可能每天留一些時間給自己靜坐獨處,如果大家愿意,每天花10到30分鐘,讀讀儒、釋、道三家的經(jīng)典,時間長一點當然更好?梢韵葟摹兜茏右(guī)》開始。閱讀經(jīng)典,如同親近圣賢,能幫我們開啟智慧,凈化心靈,是很好的養(yǎng)心方法。
安心的根本,就是知足。知足才能長樂。我們不妨每天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個讓自己感到幸福的理由。想想這個世界災難那么多,而我們還活著,還有那么多人愛我們,很多人沒工作,我們至少還有工作,很多人身患重病,我們至少身體還能比較健康自由……多換個角度想想,我們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樂。
真正懂得知足后,就能獲得無條件的快樂感,不管現(xiàn)在怎么樣,都是快樂的,這種快樂已經(jīng)超越得失。這就是幸福的心靈。
安心的關鍵,是拓寬心量,從關注個人欲望的滿足,轉(zhuǎn)向更多地關心他人,多為他人著想,多想想自己能夠為他人、為這個社會做些什么。只要有條件、有能力,人生應該盡可能去創(chuàng)造和奉獻價值,但不是為自己,起碼不止是為了自己。
《弟子規(guī)》是幸福人生指南
《大武漢》:您為什么選擇《弟子規(guī)》作為講解幸福課程的教材?
胡奎:《弟子規(guī)》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啟蒙經(jīng)典,是儒家文化的根,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根,它講述的是我們不能悖離的基本道德倫理,只要我們遵循這些基本道德倫理,身心一定會和諧,人生一定會幸福;只要我們悖離了《弟子規(guī)》的教育,不管現(xiàn)在看似如何風光,結(jié)果一定不會好。
所以,《弟子規(guī)》其實就是一部幸福人生的指南,身心和諧的指南,也是一部自我管理的指南,它具有廣泛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既適合小孩也適合大人,既適合家庭也適合企業(yè),因為它講的是人生的大根大本。人們在家庭、企業(yè)與社會生活當中遇到的種種問題,說白了,不是違反了多么高深的道理,而是違背了根本。所以,我反復考量,選擇《弟子規(guī)》作為自己講解幸福課程的一個藍本。在中間,我穿插了很多當代西方心理學大師的研究成果!
相關熱詞搜索:武漢 創(chuàng)始人 幸福學 幸福學創(chuàng)始人胡奎:聽 幸福來敲武漢的門 幸福學創(chuàng)始人胡奎 幸福學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