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庶:天平會傾向奧巴馬嗎?
發(fā)布時間:2020-06-11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在全世界實行三權分立的各個政體中,美國憲法賦予總統(tǒng)的執(zhí)政權力相對較大。因此,美國人民每4年選出的總統(tǒng)關系重大。美國總統(tǒng)的各項決定不僅影響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國際政治----如上世紀60年代初肯尼迪總統(tǒng)逼迫蘇聯(lián)從古巴撤走導彈的決定和70年代初尼克松總統(tǒng)作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改善關系的決定等。
(博訊 boxun.com)
根據(jù)美國最新的各民意調(diào)查結果,奧巴馬這位身上流有一半非洲裔血液的政壇新星極有可能成為美國第44任總統(tǒng)。然而,奧巴馬何許人也?他是做總統(tǒng)的料嗎?他有何能耐?世界上許多人免不了要提出這些疑問。奧巴馬之能夠在美國這個白人一直占優(yōu)勢的國家取得今天的成就,也許可以從美國兩位不同黨派的州長稱他為“一生難得一遇once-in-a-lifetime”的政治家說起。
今年3月,奧巴馬與希拉里·克林頓在初選中正斗得你死我活之際,克林頓夫婦的摯友、前克林頓政府駐聯(lián)合國大使和能源部部長及現(xiàn)任新墨西哥州拉美裔州長里查遜W.Richardson在親歷了一段民主黨初選中與奧巴馬的競斗及聽了奧巴馬關于種族問題的演講之后,又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終于決定置私交于次要地位,毅然挺身出來支持奧巴馬成為民主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他稱奧巴馬為一生難得一遇的政治家。
10月24日,在離美國大選投票日不到兩周之際,一位從來沒支持過民主黨候選人的前共和黨馬薩諸塞州州長威爾德W.Weld公開發(fā)表聲明稱“奧巴馬參議員是一位一生難得一遇的候選人,他將改變我們的政治并恢復美國的國際聲望”,他宣布將把票投給奧巴馬。
奧巴馬自去年2月初宣布參加總統(tǒng)競選后,在近21個月的競選過程中,人們從他的表現(xiàn)、他的言談、他的組織和應對能力、他的著作、他的政治主張、他的號召力、他的價值觀和他的氣質(zhì)逐漸了解了他是什么樣的一個人。在這樣一個從建國一開始就歧視黑人的國度里,奧巴馬其實做了一件極不簡單和了不起的事,就是他居然能使許多美國人拋棄種族偏見而愿意支持他。民主黨陣營許多重磅級人物對他的支持就不用說了。
共和黨里今年竟然有那么多名人公開支持這樣一位半黑半白的民主黨候選人可是件破天荒的事。從前共和黨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孫女伊麗莎白到現(xiàn)任共和黨總統(tǒng)布什的前內(nèi)閣成員國務卿鮑威爾和新聞發(fā)言人麥克萊倫都不畏遭受本黨的譴責,一個個站出來聲稱奧巴馬將有可能成為美國一位偉大、非凡的總統(tǒng),何其勇也。
共和黨為何有這么多人做出這種超越黨派利益的決定?前共和黨馬里蘭州聯(lián)邦參議員馬蒂亞斯C.McC.Mathias Jr.給了人們一個很不錯的解釋。他10月28日寫道,“奧巴馬參議員和麥凱恩參議員來自極不相同的背景。兩人對美國在這動蕩的多事之秋應該如何破險前進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愿景。對我來說,做出應該由誰來當下一任總統(tǒng)的決定是不受個人私交和政治黨派歸屬所限定的。我的決定是基于我們國家長遠的需要以及我覺得在兩位候選人之間誰更有能力使美國的經(jīng)濟復蘇,使美國恢復其國際地位,以及誰更有意思的是,就是一年多以來支持麥凱恩、一直攻擊奧巴馬的《華盛頓郵報》猶太裔專欄作家C.Krauthammer也不得不承認奧巴馬具有“一流的智力、一流的氣質(zhì)”;
而要知道,在他眼里,法蘭克林·羅斯?偨y(tǒng)僅具有“一流的氣質(zhì)”而已;
也就是說,他認為奧巴馬是歷來難得一見的一位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政治家。
歷史已告知人們,硬勢力也好,軟實力也好,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如果不具有相應的領導水平,不僅該國的軟硬勢力無法發(fā)揮出來,而且反而會被濫用而產(chǎn)生反效果。這一點美國人民在最近8年已深有體會。奧巴馬如果確實當選為下一屆美國總統(tǒng)的話,中國和世界各國與這位新任總統(tǒng)攜手合作共同解決一些世界難題并不是不可能的。這就有必要對美國這位政治新秀有更多的了解。
目前,奧巴馬1995年寫成的自傳性回憶錄《源自家父的夢想》Dreams From My Father還未譯成中文。這是一本了解奧巴馬最好的書。他寫的另一本書《敢于擁抱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也給人提供了了解他政治抱負的窗口。筆者相信今后將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介紹奧巴馬的中文書籍。就其它現(xiàn)有的資料而論,在此舉出六個有關他的作為表現(xiàn)供讀者對他做出判斷。
1.奧巴馬6歲時住在印尼雅加達,他當時的街坊,現(xiàn)年47歲的阿迪Zulfin Adi在美國《時代》周刊采訪時回憶說,奧巴馬是他們鄰里唯一的外國小孩,比他們個頭都大。有一次他們要作弄他,幾個人搞突襲把他抬起來,扔進一個鄰里的大水孔里,他們完全不知道奧巴馬到底會不會游泳。當奧巴馬浮上水面時,他向大家哈哈大笑。阿迪認為當時奧巴馬完全可以上來狠揍那幾個扔他進水的小孩,但他沒那么做,而是使事態(tài)平息下來,覺得還是把敵人變?yōu)榕笥褳楹谩?/p>
2.去年4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魯克斯D.Brooks對奧巴馬做了專訪。在專訪中布魯克斯突然問他:“你讀過尼布爾R.Niebuhr的書嗎?”奧巴馬回答說尼布爾是他最喜愛的哲學家之一。布魯克斯接著問道:“他對你有何裨益?”奧巴馬脫口回答道:“我很信服他有關人世間充滿嚴重邪惡、艱辛和痛苦的學說以及他教導人們在相信人有能力鏟除邪惡、艱辛、痛苦的同時,又必須戒驕戒躁、謙虛謹慎。但我們不能以此為借口而憤世嫉俗或無所作為!覐乃莾哼領會到消除人間邪惡等既要努力不懈,同時又須認識到任務之艱巨,絕不能一會兒充滿天真的理想主義,一會兒發(fā)泄?jié)M腹抱怨嚴酷現(xiàn)實主義的牢騷!辈剪斂怂褂X得他的即席答復是對尼布爾《美國歷史的嘲弄》一書很不錯的概括。
3.今年3月中旬美國傳媒把他原來的牧師賴特傳道時大發(fā)反美、反白人的言論揭露出來后,使他深受連累,他的競選也陷入嚴重危機。但他沒有回避問題或推諉責任,而是大膽地針對問題的本質(zhì)----即美國的種族問題,發(fā)表了一個演講。這個演講感動了很多人并獲得廣泛贊賞。
4.今年7月,奧巴馬與另兩位聯(lián)邦參議員訪問伊拉克時聽取了多國部隊總指揮官彼得雷烏斯將軍Petraeus的匯報。彼得雷烏斯四星上將知道奧巴馬主張在就任總統(tǒng)后在16個月的時間內(nèi)撤走大部分美軍,因此準備利用他的軍事權威知識來動搖奧巴馬的決心。他用一大堆地圖、圖表和圖形幻燈片詳細說明伊拉克的軍事和治安狀況。在匯報結束時,他懇求不管誰當下一任總統(tǒng),都應該對軍隊的調(diào)動保持“最高度的靈活性”。
奧巴馬聽完匯報后,他本可以應付性地對彼得雷烏斯的匯報表示感謝,并承諾將對他的建議加以認真考慮而了事。但他沒那么做,而是坦言告知彼得雷烏斯:“我要是處在你的地位,我也會提出同樣的論點。你的任務是使我們國家在最有利的條件下在伊拉克取得成功。而我作為一個可能的最高統(tǒng)帥的任務是有必要通過我們國家整體安全的三棱鏡來考慮你的建議和利害關系。”接著他說到阿富汗日益惡化的情況、占領伊拉克所須要付出的高昂費用以及美國軍人所承擔的壓力等等。一位沒打過仗但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人并沒有被一位聲望極高的將軍及其權威所嚇倒。
5.9月下旬,正值美國國會準備投票是否支持布什政府7000億美元救援計劃之際,麥凱恩以國家利益為重為理由,宣布中止他的競選活動,決定到華盛頓首府幫助解決危機。奧巴馬則沒被他耍的花招所動,自己召集了有關專家討論應對危機的對策,并同時向麥凱恩的陣營回應說作為總統(tǒng)的人隨時隨刻都得處理多件事,不能放下一切不管而只處理一件事;
他同時還指出一國只能有一個總統(tǒng),別人不應越俎代庖。
他的沉穩(wěn)表現(xiàn)贏得輿論界的贊賞。但出人意表的是,奧巴馬在競選的最后沖刺關頭確也中止了一整天的競選活動。10月23日晚,他乘9小時的飛機專程到夏威夷去看望撫養(yǎng)他成長的病重的外婆。24日他與他妹妹守在他們外婆的身邊。媒體問他為何在競選關鍵時刻甘愿犧牲寶貴的一天宣傳活動。他的回答是,1995年他的母親癌癥病重臨終時,他沒及時趕到夏威夷向他母親告別,造成他一生的遺憾,“因此這次我要確保不會犯第二次同樣的錯誤!
6. 10月15日奧巴馬和麥凱恩在最后一次辯論的雙方結束語中,奧巴馬說到他將提出和執(zhí)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不會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須要各黨派的合作,須要人們重現(xiàn)一種犧牲、投入和盡責的精神。然后他接著說,“我絕對相信我們能做得到。我懇求你們投我一票,我向你們承諾,如果你們讓我能無比榮幸地成為你們的總統(tǒng),我將每天為你們的福祉和為我們孩子的未來忘我地工作。”
從以上6個例子不難看出奧巴馬是一塊什么樣質(zhì)地的料,也不難理解他為何能在初選中讓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大發(fā)“既生瑜,何生亮”之嘆,讓享有頗高聲望的美國越戰(zhàn)的愛國英雄麥凱恩終將俯首稱臣,甘拜下風。
1989年11月柏林圍墻被推倒時,德國人民都還不能肯定知道那預示著什么。但當時德國人,尤其是東德人普遍都有一種“團圓”和“解放”即將到來的感覺。2008年11月4日的美國大選結果出來后,“布什政府”亦將被“推倒”,美國人民同樣也不能肯定知道新的奧巴馬政府將給他們帶來什么樣的變革,但從美國輿論的樂觀態(tài)度和美國青年今年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政治前所未有的熱情程度來看,美國人民似乎也有一種“告別8年噩夢”和“重塑美好未來”的感覺。
2008年10月30日于德國法蘭克福。聯(lián)合早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