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深度改革思考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 要:高中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在各地實施好幾年了,各地不斷興起各類課堂教學改革,一時間,花樣繁多的課改模式競相呈現(xiàn),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地方的課堂并沒有真正踐行新課改的理念,老師仍然沒有從以教為中心的怪圈中走出來。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必須堅守“以生為本”的根本理念,對課堂進行深度改革。要從教師角色、備課思路、課堂操作和訓練策略等四個方面入手,徹底改變現(xiàn)在的教學狀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關鍵詞:課堂改革;以生為本;備課
要真正把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落地生根,我們得繼續(xù)對課堂進行有深度的改革。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扎實做好各項工作。
一、再轉觀念,讓“教”師真正成為“導”師
新課改一再強調(diào),要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切實推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知識。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的主導。各地當初推行各種課堂教學模式的初衷,也是想強制性地還原學生的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顯然做得不夠。即使堅守了這些所謂“模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更多的是有其形而無其神。所謂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也不過是變換了“教”的節(jié)奏。老師想得更多的,依然是這個環(huán)節(jié)怎么教,下個環(huán)節(jié)教什么而已。而學生“怎么學”“學得怎么樣”才是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靈魂,老師一定要守住這個“靈魂”,把自己的角色從“教”轉型到“導”,不要再去“搶鏡頭”了!
二、改變備課,讓教案不再只是老師的“教”案
傳統(tǒng)上的老師備課過程,就是老師熟悉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就是老師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的過程,最多再思考一下教學方法,考慮一下學生應有的反應。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中心都是老師。這樣的教案,是名副其實的“教”案,完全是用以指導老師如何“教”的。老師設計再周密,在課堂上講得再精彩,都效果有限。因為沒有讓學生成為教學設計的主角,漠視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就沒有了落腳點。
要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要從備課開始。教學的目標要落在學生的知識獲得與能力培養(yǎng);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設計,要落在學生的參與、思考與反饋;教學的方法設計要落在對全體學生的關注,落在知識信息的二次轉換(第一次轉換是從老師轉換給學生,第二次轉換是學生從接收到領悟);教學設計思考的主語,要從老師變成學生;教學的效果期待要從“我講得好”轉向“學生學得好”。把傳統(tǒng)的“教學”案變成真正的“導學”案,或是“學歷”案。
三、改革課堂,讓學生真正有獲得感,提升學習效率
教師課堂角色的轉換,關鍵是能讓學生自己做的,老師就不要講。要充分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學生的問題、困惑、思考、見解、感受、智慧等都是教學的生長點,老師要充分地讓學生呈現(xiàn)。老師要講的是精妙處、點化處,是提煉性的東西。
當前的問題是,部分老師由于喜歡講,所有的知識都被老師“講解”“灌輸”給學生,變成了事實性知識,需要學生邊聽邊記,這就違背了學生應該在“做中學”和“悟中學”的科學規(guī)律。本應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悟中學”的知識,硬要讓學生去死記硬背,就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于是,學生很累,因為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越來越厭學;教師很苦,因為講解的問題學生一直不會,考試總考不好。老師要精心設計“預習”“檢測”“交流”等重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真正在“做中學”“悟中學”。老師在課堂上要精講,將課堂教學的核心真正落在學生的學習收獲。
四、改進訓練,讓學生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遷移
我們每年都在研究高考考綱和高考試題,似乎感覺變化都不大。高考命題首先是穩(wěn)中求變,相近年份的考綱和試題變化肯定不明顯,但若是把五年前的試題和五年后的試題對比一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高考試題一直在變化。無論文科還是理科,高考越來越看重的是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有的學生看不懂題,每個字都認識,但就是讀不懂題目,原因何在?高考已經(jīng)從解題的考試演變成了解決問題的考試,解決問題需要的是思維素養(yǎng),不是刷題能力。
這就要求我們各科的作業(yè)布置一定要有訓練價值,要有思維品質(zhì)。要在質(zhì)上取勝,而不是靠量的堆砌。學生要從有限的訓練中遷移出應對高考試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來。如果通過大量的訓練卻遷移不出東西來,那就是無效的訓練。
教學質(zhì)量瓶頸的突破點肯定在課堂,課堂效率提升的突破點在學生,而關鍵點在老師。我們只有尊崇科學道理,遵循教育規(guī)律,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根本原則,緊緊圍繞學生的“學”去下功夫,緊緊扣住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才算真正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才能培養(yǎng)具有學科素養(yǎng)和思維品質(zhì)的適應未來需求的優(yōu)秀人才,才能不負教育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顧凌云.“生本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應用[D].寧波大學,2011.
[2]季哲.以學為本的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誗編輯 溫雪蓮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