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探究為特征的羽毛球課程教學模式研究綜述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1.教學模式
邵偉德在《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對學校體育學課程教改的教學模式探討》一文中提出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中介”,它是在一定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為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用來設計課程,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基本模型。Bruce Joyce,Marsha Weil 等在《教學模式》中認為教學模式就是學習模式。在幫助學生獲得信息、思想、技能、價值、思維方式及表達方式時,運用教學模式也在教他們如何學習。一種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學習環(huán)境,教學過程的核心就是創(chuàng)設一種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里學生能夠相互影響,學會如何學習。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guī)范。
因此,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體育教學模式
楊楠對體育教學模式下的定義為:體現(xiàn)某種教學思想或規(guī)律的體育活動的策略和方式,他包括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群體和教材,相對獨特的教學過程和相應教學方法體系;毛振明在《體育教學模式研究》中定義體育教學模式為是體現(xiàn)某種教學思想的教學程序,它包括相對穩(wěn)定的過程教學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單元和教學課的設計和實施上。張軍在《體育教學模式論》一文中指出: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體育教學思想指導下和教學的課堂目標指導下,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學條件以及教學過程的特點而設計和實施的課堂教學的模型結構和程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體育教學模式定義為在體育教學思想或者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對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調控,為達到某種體育教學效果而進行的體育教學活動結構和活動程序。
3.合作—探究式(教學)學習
合作學習是在 20世紀90年代由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王坦引入我國的。他認為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單位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tǒng)利用教學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靳玉樂將合作學習定義為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系統(tǒng)地利用教學中的各個動態(tài)因素來協(xié)調、促進學習群體中的個體成員的全面發(fā)展,以期達到預先設置的、共同的教學目標,并以學習小組總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的一種教學理論和策略。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最早提出在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認為,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探究學習與研究性學習、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的含義比較接近,與接受學習相對。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以問題為依托的學習,從過程上講,是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
對于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概念,目前沒有比較統(tǒng)一的定義,本研究通過對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各自相關概念的進一步理解并試著對合作—探究學習教學方法的概念進行定義: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xiàn)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小組或團隊的組織形式與各個小組同學之間進行互動式的交流學習,進而解決其在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對已掌握的學習內容進一步的加深了印象,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二、研究現(xiàn)狀
孟向東的《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初步嘗試:形成和諧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合作學習對體育興趣的形成。李偉萍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優(yōu)化體育教學》主要從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點、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方法和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這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合作學習優(yōu)化體育教學。胡曉娟在《新課程視角下體育合作學習模式的理論與方法》中通過對體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運用體育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群體效應的試驗應用研究,證實了體育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能充分發(fā)揮群體效應。申向軍在《高校體育小組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研究》中通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在技術測評、體能測評、心理素質測評、合作與競爭意識測評、自主參與能力測評五個方面都優(yōu)于對照組。
吳長青在《對高校體育課程實施探究式教學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有利于知識和技能的遷移,提高大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樹立終身體育觀。有利于學生學習、鍛煉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李春田在《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指出:探究式教學有利于學生整合知識、反思探究過程和方法;有利于學習保持和遷移;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整體性、概括性和結構性水平的提高。孫蘭在《構建高校體育選修課探究性學習模式》一文中指出:體育探究式教學著力于學生的學,強調學生的探究與創(chuàng)新,它突破了原有的學習封閉狀態(tài),改變學生學習的地位和內容。韓志剛在《探究式教學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中應運的研究》一文中指出:探究式教學法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自練、自糾的自我學習能力和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合作式學習能力,加速了運動技能的掌握,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學習效果。
通過廣泛查閱資料,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新課標提倡應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法以來,短時間內有關合作、探究學習與教學的研究大量涌現(xiàn),各位專家學者對體育合作、探究學習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深度,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必要的借鑒。但目前我國對于合作探究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研究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多數(shù)只是針對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研究,運用簡單合作、探究教學實踐對學生某些心理或能力的影響研究,以及教學策略的理論研究,再次就是對比實驗研究,這些研究或偏重合作學習或偏重探究學習,簡單的把合作和探究學習獨立研究,忽視合作與探究學習的內在統(tǒng)一性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對于羽毛球技術教學中應用合作和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論文的選題可以為這方面的研究進行一些填補。
三、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科書的示范作用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將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目前,合作—探究式教學理論不夠健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際運用不普及,有關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羽毛球課程上的研究更是基本沒有,以合作—探究為特征的羽毛球課程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通過對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理論深入研究后將兩種獨立的教學方法合并為一種教學模式去進行羽毛球教學實驗研究,能進一步豐富關于高校羽毛球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體系,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
2.實踐意義
本研究通過在羽毛球課程中將合作—探究式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實驗對比研究,分析合作—探究式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效果的優(yōu)劣,并對效果好的教學模式進行推廣,進而對高校羽毛球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因此,本研究對于高校羽毛球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以及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邵偉德.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對學校體育學課程教改的教學模式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1,06:62.
[2] Bruce Joyce.Marsha Weil等著,荊建華,宋富鋼等譯.《教學模式》[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7.
[3] 楊楠.體育教學模式與主體教學淺論[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2001,1:15-17.
。ㄗ髡邌挝唬禾旖驗I海職業(yè)學院)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