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1-2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傳奇歷史篇一:一個有傳奇歷史的城中村
一個有傳奇歷史的城中村
魯超美文/攝
我的岳父母家就住在黃石鐵山,每年春節(jié)會去給他們拜年。在小住的幾日,一天大早,獨自到附近溜達,從鐵山大道步入屋后,一條石板路通往幽靜深處,沿著石板路上了階梯,原來這里就是后地山,走上山頂也不過百級臺階。
山上一處墓地引起我注意,雖不能和皇帝陵墓相比,從其占地規(guī)模和墓塋構造,墓主人絕非等閑之輩。墓呈長方形,占地約300多平米。陵區(qū)后部山丘林木作依托,兩側有2米的大理石墻作為環(huán)護,墻頭兩端是對稱的盤龍石雕,墓區(qū)沿山勢呈3級臺地,最高一級,是五墓并排,主墓高近3米 。往下第二級,中部是盛氏宗譜石雕,落款:乾隆四十七年刊。最低一級,平臺兩側有兩具蹲坐的石獅,像是守衛(wèi)的將士。墓塋都用大理石包砌,刻有精美的紋飾,大理石圍欄還間隔著雕花的石柱,彰顯氣派。
盛氏古祠堂
從石碑《盛洪卿記》才知道,這是600多年前由外地遷徙入鐵山的盛洪卿村太公盛和三的古柩。這后地山也成為盛洪卿村的祖山。其實盛氏先祖年代更久遠,要溯源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山東泰山山脈的盛國。從山東到河南,轉徙江浙、瀟湘,落腳武寧后,從十六世祖盛一五遷來大冶,因此成為黃石盛氏的始遷祖。隨后,其大兒子盛聰六帶著兒子盛和三由大冶遷到鐵山,
取名盛洪卿莊。這也解開了我把盛姓家族與近代民族資本家盛宣懷想當然聯(lián)系在一起的疑惑。
翻過墓地來到山的另一邊,是一條墳山通向村落的巷道,連片的青磚高墻院落,許多門戶緊閉,千瘡百孔,墻歪瓦斜,破落的情景展露無遺。但高大氣勢的外墻下,是長長的青石板路,彰顯出歷史的印跡。原來我是進入了石碑所記“盛洪卿莊”。自和妻子結婚30年,幾乎年年來這鐵山,今天才發(fā)現(xiàn)這個有傳奇色彩的盛姓村落。盛先祖和三公帶領四個兒子沿后林山(現(xiàn)名:后地山)南麓呈弧形排開,辟荒造地,治理良田,休養(yǎng)生息,漸漸發(fā)展成為大冶的望族。到明朝末年,日顯發(fā)達的盛家灣已經(jīng)是大冶鐵山地區(qū)最大的村落。
盛洪卿村祖墳山
我悠閑的走在翠綠環(huán)繞的盛洪卿村,被一種歷史的氛圍吸引。一座古寺廟,門頭的字跡已經(jīng)模糊,寥寥幾位上了年紀的香客,蹣跚在古剎門外的墻邊,平添幾分空落寂寥。近前偌大的盛家祠堂,門樓三層,樓頂琉璃斑斕,兩端檐頭矗立,門夾為花崗巖,門口為漢白玉的石獅,雄偉莊嚴,古色古香。村內(nèi)民宅為磚木結構,青磚筒瓦,房頂脊檐,盡顯昔日輝煌。整體建筑四方四正,傳達出古人“天圓地方”思想理念。600年繁衍,聚族而居,幾乎全部姓盛,但確與清朝幕僚盛宣懷毫無干系。從岳父口中得知一個傳說,作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得力助手的盛宣懷,一生創(chuàng)造了中國諸多第一,和鐵山有關的就是建造了中國最早的礦山鐵路。村中漢冶萍火車站遺址指示牌,當年叫盛洪卿站。盛宣懷曾多次從盛洪卿火車站下車,與盛洪卿村的族人商量開采礦山、修建祠堂事宜。至今,大冶鐵礦陳列室仍有盛洪卿村人贈送給盛宣懷的
盛公碑碑文資料。
穿過清晨空寂的民宅巷子,發(fā)現(xiàn)整個盛洪卿村,處于核心地位是盛家大小祖堂建筑,民居群沿中軸線向兩側弧形展開,以廊檐相連,就是逢雨天,也無需雨具就能從任何一家出入祖堂。祖堂前為村中廣場,約半個足球場大,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即是全村族人祭祀列祖列宗的場所,又是進行各項活動的中心,至今還留有1937年冼星海率抗日救亡隊演出的戲臺。廣場的盡頭,是一汪柳絲輕揚的圓形古池塘。從后地山這座支撐盛洪卿村的背嶂進入,到村口平坦的柏油路出來,我是反其道而行之,這新建的路名就叫盛洪卿街。到此我能清晰看出盛洪卿村井然有序的格局,有古老風水的選擇,有建筑藝術的傳承,更有民俗民風的映照。比起我到過的許多野蠻瘋長的城中村,它是值得保留的繁華都市的村莊,與令人震撼的露天鐵礦坑一樣,是鐵山留給游人一份有價值的遺產(chǎn)。
傳奇歷史篇二:歷史真實與傳奇手法論文
歷史真實與傳奇手法
摘要:牛維佳紀念辛亥革命的小說《武漢首義家》講述了武昌辛亥革命影響下,武漢泰謙衣帽莊二掌柜洪山恩等人的悲歡離合。全書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運用傳奇手法,將辛亥革命時首義家的故事娓娓道來,展示了武漢的民風名俗,勾勒了時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百態(tài),為辛亥革命百年歷史小說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關鍵詞:辛亥革命;武漢首義;牛維佳;歷史;傳奇
《武漢首義家》是牛維佳的長篇歷史小說,由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作品講述了武昌辛亥革命影響下,泰謙衣帽莊二掌柜洪山恩等人的生活變遷。辛亥革命革命后,泰謙衣帽店順應歷史潮流,通過新穎的服裝設計,實現(xiàn)了服裝上的“首義”,因此在服裝生意擴大后,將服裝廠取名為“首義家”。首義家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許多曲折。掌柜洪山恩在首義家倒閉后,毫無顧忌地參加了起義義軍,經(jīng)歷了革命戰(zhàn)火的洗禮,逐漸讓他變得更為成熟。而后重新經(jīng)營起首義家,在張二、宋先生、吳買辦、孫筠秋等人的幫助下,最終首義家發(fā)展穩(wěn)固,利義雙收。在經(jīng)營首義家的過程中,洪山恩也經(jīng)歷了親情、友情、愛情等各方面的考驗,目睹了辛亥革命戰(zhàn)火的殘酷與無情,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動豐滿,使得小說顯得富有張力。綜觀小說,我們可以《武昌首義家》有如下特色:
首先,小說在歷史史實與民間傳奇上保持了較好的平衡,在歷史真實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想象,勾勒出一副富有風情的武漢世情畫卷。牛維佳曾經(jīng)是研究歷史的,參與過編纂過《中國大百科全
傳奇歷史篇三:歷史上的巨商傳奇
歷史上的巨商傳奇
是個既有故事又頗具傳奇的群體。比如紂王祖先王亥,只用牛車販運,就換來了一個商王朝;華商始祖范蠡,叱咤政商界,名揚四海;春秋名相管仲,他的經(jīng)濟理論比馬克思早2500年;財神沈萬三,助朱元璋建造近半個南京城;再有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這頂帽子最終給他帶來了什么?
紂王祖先王亥開長途貿(mào)易先河 牛車拉出一個商王朝
一項有意義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可以推動人類歷史的演進。比如四大發(fā)明(戰(zhàn)國時期發(fā)明的指南針、西漢時期發(fā)明的造紙術、東晉時期發(fā)明的火藥、唐朝時期發(fā)明的印刷術),多少年來,都在推動中國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以至于影響著世界文明史的進程。這種創(chuàng)舉,往往是大自然給人以啟發(fā)所致。
亦如王亥(生卒年不詳,又名振,夏朝商族首領)的先輩,作為草原部落的游牧民族,他們在頻繁遷徙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了役使畜力的各種方法。夏王朝初年的奚仲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第一輛用馬牽引的木制車輛。他的先王——相土(生卒年不詳,商部落第三任首領),用槽喂、圈養(yǎng)之法飼養(yǎng)馬匹,將馬戴上馬籠頭從而馴服了野馬,再加上訓練,便讓馬拉車馱物,成為重要的運輸方式。
從西北草原遷徙到中原地區(qū)之后,原本肥壯的馬匹并不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到了王亥時代,馬幾乎變成了熊貓級的珍稀動物,拉車、運貨、作戰(zhàn),根本不夠用。而牛在中原地區(qū)卻遍地可見,可惜都沒有被人馴服,更不能像馬那樣可以為人所勞役。體格碩大肥壯的牛雖然沒有馬跑得快,卻有一身不亞于馬的蠻力。
那么,可不可以讓牛替馬拉車?這是王亥琢磨的問題。最終他掌握了“牽牛要牽牛鼻子”的訣竅:給牛扎上牛鼻犋,牛便乖乖地聽他使喚,不敢再耍蠻。就這樣,王亥徹底馴服了這種野性十足的龐然大物,進而將它套在華麗的雙轅車上,制造了牛車。
這便是史書中記載的“王亥服牛”的故事。
服牛,也是一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可以申請為專利。專利的特征是“技術之火加上利益之油”,這就意味著,這項技術將會為他帶來滾滾財源。
事實也證明,王亥服牛對改變整個夏王朝的歷史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牛比馬堪負重,更適合耕地和拉車運貨。在王亥的大力推廣下,馴牛技術和牛車開始普及,商部落的畜牧業(yè)進一步發(fā)展起來,商族人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王亥被同族人推崇至極。
可新的問題又來了——牛羊成群,滿山遍野,用也用不完,這下該怎么辦?
為解決牛、羊及農(nóng)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剩的問題,王亥親自駕駛牛車載貨運輸,用帛、黍和粟以及牛、羊跟其他部落以物換物這一項前所未有的事業(yè),正是王亥開的先河。
從那以后,古道上經(jīng)常可以見到王亥率領部落成員趕著牛車的壯觀景象:一輛輛載滿布帛、黍和粟的牛車吱呀吱呀地響著,一群群潔白的綿羊咩咩地叫著,一個個袒胸露背的赤腳壯漢“吼吼”地吆喝著,這綿延的牛車隊伍一路跋山涉水,風雨兼程,從一個部落奔波到另一個部落……從此,王亥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他成了當時最富有的部落首領。
也由于王亥開了氏族部落之間長途販運的先河,在他去世后,商族人沿其傳統(tǒng),利用牛車、馬車的便利條件從事部落間的物品交換,以獲取財富。搞販運的人越來越多,漸漸的,就形成了專門從事這行當?shù)穆殬I(yè)。從事這份職業(yè)的人基本上都來自于商族部落,所以外族人就將他們稱作“商人”,靠這種方式獲取財富的活動就是“商業(yè)”活動,而作為最早進行貿(mào)易的王亥,便是“商業(yè)”的始祖,即商人的祖先。
正是通過這種持續(xù)不斷的商業(yè)活動,商族的糧食日益增加,國力日漸強盛,商族部落終于在王亥的第七世孫——商湯時滅了夏桀(生卒年不詳,夏朝第17代君主,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建立了商王朝。
(來自:www.huhawan.com 蒲公英文 摘:傳奇歷史)02
名相管仲 第一位通過招商引資達到民富國強的政治家
稱霸,是每個人心中暗涌的夢想,更是那些當朝政客的至愛。當齊桓公說“想要稱霸諸侯”時,鮑叔牙(?—前644年。又稱鮑叔,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告訴他:要想治理好齊國,有他就可以了,但是,若想亂世稱霸,則“非管夷吾不可”。意思是說,管夷吾是一個不一般的人才。
管夷吾也就是后來成為“春秋第一相”的管仲(約前723年-前645年)。他在齊桓公面前搬弄的那一套經(jīng)濟理論,歸根結底就是民富國強,也就是2500年之后馬克思(1818年—1883年,德國猶太人?茖W社會主義的奠基人,國際無產(chǎn)階級的導師。)在《資本論》中論述的觀點——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民富國強是治國者的目標,更是老百姓的期望。當齊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時,管仲的闡述讓齊桓公大喜過望。 齊桓公問管仲:“我想讓齊國富強、社稷安定,該從何處著手?”
管仲回答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要想重整國威,必須先得民心!
齊桓公問:“怎樣才能得民心?”
管仲答:“要得民心,首先當從愛惜百姓做起,愛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因為財富是富民安邦和培養(yǎng)人禮儀道理的前提條件,所謂‘安定的國家常富,混亂的國家常貧’,就是這個道理;其次,少用刑法,減少賦稅;第三,任人唯賢,堅決打擊貪官污吏,讓百姓對政府建立信心;第四,從百姓的利益出發(fā),辦好事、辦實事、辦成事。做到這樣就基本上能算是得民心了!
齊桓公又問:“百姓富足安樂了,兵甲不足怎么辦?”
“兵在精而不在多,兵的戰(zhàn)斗力要強,士氣必須旺盛,士氣旺盛,還怕訓練不成?”
齊桓公再問:“士兵訓練好了,但財力不足又該怎么辦?”
“可以開發(fā)山林、礦山和鹽田,發(fā)展鹽鐵業(yè)、漁業(yè),增加財政收入。同時,還可以施行優(yōu)惠政策招商引資,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讓齊國制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財力增強了,軍隊的開支不就可以解決了嗎?”
“這樣民足、兵強、國富,就可以爭霸天下了吧?”
“先別急,還不到時候。爭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輕舉妄動。齊國當前面臨的首要任務是要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讓國家真正富強起來,不然很難實現(xiàn)稱霸的目的!
管仲循循善誘,娓娓而談,齊桓公被說得心悅誠服,當即任命管仲為相國(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成了相國之后,管仲實實在在地輔佐齊桓公對外“尊王攘夷,對內(nèi)整頓朝政。他言行合一,反對空談主義。按照先前與齊桓公提出藏富于民、重商興業(yè)的理念,率先施行優(yōu)惠政策招商引資,結果商人們紛紛來到地處海濱的小小齊國安居樂業(yè)(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給齊國送來了大量財富,齊國國力迅速提升,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富甲諸侯?梢哉f,管仲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招商引資達到民富國強的政治家。
他大力鼓勵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讓齊國制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鼓勵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的同時,還提出刺激消費和奢侈消費的主張,通過擴大內(nèi)需、促進消費來刺激經(jīng)濟發(fā)展。齊國的人民富了,國家也富了,管仲也富了,他的財富足以和公室相比。據(jù)《史記?貨殖列傳序》記載“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于列國之君!敝钡酵砟,他都備受尊重,享受榮華。就連孔子也深為感慨地說:“如果沒有管仲,我們恐怕還得過披散頭發(fā)、左開衣襟、蠻人統(tǒng)治的日子呢!”。
03
范蠡叱咤政商界 功勛、美女、財富“一個都不少”
范蠡(前536年—前448年)生活在一個虎氣騰騰的春秋時代。在吳越兩國交戰(zhàn)中,范蠡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向勾踐獻策美人計。于是,美人西施被獻給吳王夫差。后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二十年堅持不懈,依靠范蠡、文種等人的深謀和才干,起死回生,實現(xiàn)霸業(yè),最后把吳王夫差打敗,洗雪了會稽的恥辱,也救出了西施。
戰(zhàn)爭時期的成功合作并不意味著和平時代能和諧相處。范蠡一直記得老師計然給自己的提醒:越王勾踐“為人長頸鳥喙,只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榮樂”。慢慢的,他也看出勾踐好大喜功,生性殘忍,便決定急流勇退,離開勾踐。
范蠡帶著家人(不知可否是西施),泛舟五湖,飄然遠引逃到有山有海、有林有田的齊國海畔。為避免身份暴露,他隱姓埋名,自稱“鴟夷子皮”(古代用牛皮做的酒器,即“酒囊皮子”)。拋家棄產(chǎn)離開楚國的范蠡不得不考慮一家人的生計問題。
他深知“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便打算在海邊耕田,再創(chuàng)家業(yè)。范蠡善于捕捉市場信息,他經(jīng)常跟雇工及當?shù)氐陌傩、?zhèn)上的商賈在一起高談養(yǎng)畜經(jīng),闊論市場行情。他對人溫和友善,為人也慷慨大方,遇到天災人禍時,他總是樂善好施,常開粥場賑濟災民。災民聽說有這么一個大善人,千里之外都趕來投奔他,不久,鴟夷子皮就名揚四海了。
齊王聽說范蠡搞經(jīng)濟很擅長,又仗義疏財,施善鄉(xiāng)梓,是個賢能之人,便力邀范蠡進宮,請他進國都臨淄做主持政務的相國。范蠡欣然答應。在任相國期間,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不僅促進了齊國與其他諸侯國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沖抵災年對齊國物資短缺的困擾,也奠定了齊國經(jīng)濟與文化繁榮的基礎。三年之后,齊國民富國強。而這時,范蠡又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向齊王歸還了相印,決定散盡家財再次遠走他鄉(xiāng)。
他說:“官高招怨,財多招忌,這都是惹禍的根苗。人貧我富,人無我有,如果只取不施,為富不仁,錢財再多也無益,還不如趁早放棄!”他把財產(chǎn)分散給知交和那些貧苦的老鄉(xiāng),攜家捎帶貴重財寶再一次抽身離去。
范蠡舉家風餐露宿,輾轉來到齊國西南接近宋、衛(wèi)的陶邑安頓下來。初到陶邑,范蠡自覺逍遙自在,便給自己再次改姓更名為朱公。沒過多久,不甘清閑的他又開始考慮治業(yè)大計。他的家人對他頗有怨言說:“人人都想富貴,個個都想發(fā)財,你偏偏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富貴,還認為錢財無用,現(xiàn)在沒錢了又重提這事,你以為錢財這么好賺。俊
范蠡哈哈一笑,說:“窮富之別,看的是你的心。只要有心,生財之道無處不有。”
花甲之年隱退江湖之后范蠡才開始做生意,也是從小買賣開始他的商旅生涯的。在陶邑,他又一次重創(chuàng)家業(yè)。沒過多久,他又在陶邑發(fā)家致富了。
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描述范蠡離開楚國后的后半生的: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chǎn)。居無幾何,致產(chǎn)數(shù)十萬。齊人聞其賢,以為相。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xiāng)黨,而懷其重寶,間行以去,止于陶,以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謂陶朱公。復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天下稱陶朱公。
美女、功勛、財富,范蠡一個都不少,就連種田、經(jīng)商也樣樣能成功。他不是隨意離開某處,但他到哪兒就能在哪兒馳名天下。他出身貧寒,為越國稱霸中原立下汗馬功勞,卻不留戀權位,在功成之時,名遂身退;他棄官從商,以治國之策治家,終于成為巨富而名聞天下;他又不貪戀錢財,在巨富之時,19年三致千金。這樣的人不愧為“治國衣臣、兵家奇才、華商始祖”。
04
財神沈萬三 助朱元璋建造了近半個南京城
沈萬三(1330年—1376年),本名富,字仲榮,世稱萬三,出生于平江府(蘇州)長洲縣東蔡村,祖籍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zhèn)(浙江湖州南。。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
元代至順年,沈萬三的父親沈佑舉家從湖州的南潯遷到了蘇州的東垞,即現(xiàn)在的江蘇省昆山市周莊鎮(zhèn)。在這里,全家人經(jīng)過十多年的辛勤墾殖,終于成為當?shù)匦∮忻麣獾牡刂鳎f田廣達一千三百多畝。沈佑去世后,兒子們分了家。兄弟遷居之后,排行老三的沈萬三留在了周莊的銀子浜,他一方面管理著東垞的莊田,另一方面則開始經(jīng)營鎮(zhèn)上的買賣。
他通過買賣、盤剝方式,獲得了大量土地。這種土地占有方式以及墾土做法,也是當時元王朝所積極提倡并予以鼓勵的。沈萬三于是通過經(jīng)營土地的辦法,獲得“貲巨萬萬,田產(chǎn)遍天下”的高額回報。沈萬三靠土地起家,擁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
當時,元朝統(tǒng)治者鼓勵和發(fā)展商業(yè),實行輕商稅的政策,經(jīng)商的人增多。至于海外貿(mào)易,元王朝實行比唐、宋兩朝更為寬松的政策。于是,沈萬三便將目光投到了做海內(nèi)外貿(mào)易上。孫邇在《云蕉館紀談》中說,沈萬三“嘗為海賈,奔走徽、池、寧、太、常、鎮(zhèn)富豪間,輾轉貿(mào)易,致金數(shù)百萬,因以顯富”。由此可見,靠土地發(fā)家的沈萬三,擁有田產(chǎn)數(shù)千頃,每年的糧食產(chǎn)量可想而知。沈萬三將剩余的糧食販賣到北方,還販賣到其他缺糧地區(qū)和海外獲取效益。同時,沈萬三還在寧、鎮(zhèn)、常、太、池、徽等地做生意,獲得豐厚的回報,家業(yè)更加富足。
沈萬三貿(mào)易對象是高麗、日本和南洋等地。沈萬三從周莊白蜆江經(jīng)大運河由劉家港出港是很方便的,加上江、浙絲綢、茶葉、陶器、工藝品等特產(chǎn)又深受海外歡迎,因而揚帆遠行,收獲頗豐。我國著名史學家吳晗曾說過,蘇州周莊沈萬三一家之所以發(fā)財,是由于做海外貿(mào)易。所以說,經(jīng)商致富是沈萬三“富甲天下”的主要原因。
發(fā)達了的沈萬三建立了豪宅,過著富裕安逸的生活。當時,張士誠舉兵起義,做上了大周國的皇帝。但是,張士誠成立的大周國實在是太小了,只有蘇州一帶的一些州縣。張士誠建立大周之后,也頒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像沈萬三這樣的富商大賈。因為張士誠心中明白,如果沒有這些江南富豪強紳的大力支持,他這個小小的大周王朝也是難以維持下去的。當時,張士誠領兵起義需要大量的財物,作為首富的沈萬三是出了不少力的,他帶領江南的富商大量地捐錢捐物,資助張士誠起義,從而使張士誠的軍隊越來越壯大,最終取得了豐碩的戰(zhàn)果。
1368年,朱元璋的大軍終于滅掉了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等人的軍隊,開始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稱帝后,他極度憎恨這些為張士誠出力的江南富豪,于是便對江南一帶格外加重了稅賦,每畝稅糧定成了七斗五升。又命蘇州的一些富民徙居濠州,同時,還籍諸豪族及富民田為官田,朱元璋就沒收了沈萬三的大批田地為官田。
沈萬三是個精明的商人,便主動拍朱元璋的馬屁,想以此換得太平。不久,他又發(fā)現(xiàn)朱元璋建造城墻面臨著嚴重的資金不足。于是,沈萬三突然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上書自請“助筑都城三之一”。為了讓朱元璋龍顏大悅,沈萬三自然是傾盡了全力。但不久,朱元璋覺得,當初如果不是沈萬三極力支持張士誠,他就不用花八個月才攻下蘇州城。因此,沈萬三被朱元璋發(fā)配充軍,在云南度過了他的余生。
05
紅頂商人胡雪巖依官而商 成也官場敗也官場
在中國人的理念中,有一個“靠山”理論,那就是:山得勢,即得勢;山垮臺,即垮臺.讓胡雪巖(1823年—1885年。又名胡光墉,晚清官商)成為“紅頂商人”的人是左宗棠。左宗棠(1812年—1885年)不僅是著名的湘軍將領,還是洋務派首領,更確切地說,他是清廷重臣。
光緒元年(1875年),清廷采納左宗棠等人的主張,出兵收復西北邊陲。年過花甲的左宗棠理所當然地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與胡雪巖有私交,他是當時的洋務派老大(洋務運動由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發(fā)起),對于自己不便出手的“洋務”,比如說與外國人打交道等,他就經(jīng)常指派精通華洋事務的胡雪巖去打理。
光緒七年(1881年),左宗棠西征之時,58 歲的胡雪巖為其鞍前馬后籌糧草、借洋款(獲得向英商渣打銀行借外債的機會)、購運西方先進武器裝備也全靠胡雪巖的積極協(xié)助,左宗棠才能成功地收復新疆。收復新疆后,慈禧就為立下汗馬功勞的胡雪巖論功行賞。這次胡雪巖不僅被封為布政使銜(三品)并總辦“四省公庫”,還拿到了象征著慈禧近臣的從二品頂戴和黃馬褂。按清朝慣例,只有乾隆年間的鹽商有過戴紅頂?shù),而此時的胡雪巖既戴紅頂又穿黃馬褂,故而,他這個“紅頂商人”也就名噪一時。
胡雪巖有了這頂帽子和這身黃馬褂,就等于綁定了朝廷這座大靠山,而總辦“四省公庫”,更是讓他的鉆營能量出奇的大。上至清廷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把現(xiàn)銀存入他的“阜康”錢莊,一時之間,他的錢莊幾乎成了京城內(nèi)外王公貴戚和官僚的外庫。
但中國素來就有“亢龍有悔,窮之災也”的說法,意思是說,發(fā)展達到權限就幾乎沒有再發(fā)展的余地了,勢必會盛極而衰,走向反面。紅頂商人胡雪巖就是因為攀得太高,最后才摔得很慘。而這個讓他摔得無法翻身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成就他的左宗棠,這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事情是這樣的。1883年,法軍進攻駐守在越南的清軍,中法戰(zhàn)爭不可避免,清廷再次召令已年過七旬的左宗棠。與此同時,剛愎自用的胡雪巖正信心滿滿地創(chuàng)建著自己雄偉的商業(yè)王國——他要在上海開辦蠶絲廠。為此,他斥資2000萬兩白銀高價盡收國內(nèi)新絲1.4萬包,企圖壟斷絲業(yè)貿(mào)易?墒,和左宗棠、胡雪巖組合有宿怨的是李鴻章(1823年-1901年)、盛宣懷(清廷官商,李鴻章的“錢袋子”)組合。李鴻章認為,左宗棠能為朝廷立下功勞,皆因有胡雪巖的經(jīng)濟支持,所以當他得知胡雪巖要耗巨資辦蠶絲廠、左宗棠又不在兩江的消息后,李、盛二人開始籌劃致胡雪巖于死地。
不諳官場規(guī)則的胡雪巖絲毫沒想到,自己這拼了身家性命的賭注會致他于人財兩空的境地。李鴻章和盛宣懷暗中作梗,致使他囤積的生絲不能及時出手,造成庫存變質(zhì)。第二年夏天,囤積的生絲被迫賤賣,胡雪巖因此虧耗1000萬兩白銀。更讓他雪上加霜的是,李、盛二人串通好各地的官僚競提“阜康”錢莊的存款。左宗棠遲遲未歸,胡雪巖一時找不到幫自己斡旋的人,最終導致他設在各地的“阜康”錢莊紛紛倒閉。適逢世界經(jīng)濟危機的爆發(fā),時局動蕩,胡雪巖拆東墻補西墻的資金周轉失靈。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最后,他不得不廉價當了自己創(chuàng)辦的“胡慶馀堂”藥廠的地契房產(chǎn),并就此宣告破產(chǎn)。
雖然胡雪巖成了巨富,但他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慧,最后被一頂帽子壓倒在眾人之下,這是他的悲哀。他白手起家,借助結交權貴顯要在夾縫中構筑自己的商業(yè)帝國。他開連鎖錢莊和當鋪,也開藥廠(即胡慶馀堂雪記藥號,此廠對胡開文的“八寶五膽藥墨”流傳貢獻甚大),并壟斷絲茶貿(mào)易等。在洋務運動中,他替清政府購買洋槍洋炮、聘洋匠、借洋款、籌糧械、納粟助賑,為朝廷效犬馬之勞,終于使自己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但當他戴上那頂官帽時,就像孫悟空套上了緊箍咒,成了別人操縱的傀儡,這也成了他的致命弱點。 [>>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