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页,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网站夜色,久久艹影院,精品国产第一页,欧美影视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植物的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2-06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植物的歷史篇一:周口植物歷史傳說

周口的由來

周口歷史悠久,古屬陳楚,睡始祖都于宛丘(今淮陽),上古時期,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繁衍生息,史有“華夏先驅(qū),九州圣跡”之美譽。沙河、潁河、賈魯河三川交匯,史載明清時期“通衢五省,人雜八方,商賈云集,南北之聲不絕于耳”,素有中國“小武漢”之盛名。周口地區(qū)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

周口,又名周家口,地處沙河、潁河、賈魯河交匯之處。在明朝初年,它還只是附近農(nóng)民交換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集鎮(zhèn);而到了明永樂年間,由于淮河、沙河和潁河漕運的開通,集鎮(zhèn)由明初的沙河北岸擴展到沙河南岸,為了方便物資交流,在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開辟了一個渡口,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擺渡,因而稱之為周家渡口,“周家口”因此得名。

周口歷史名人 1、伏羲: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首,建都于周口淮陽,今存有“太昊伏羲陵”。

2、女媧: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創(chuàng)造者,周口西華城北有春秋時期女媧城的遺址。

3、老子:生于周口鹿邑太清宮鎮(zhèn),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4、陳勝吳廣:陳勝,周口商水人;吳廣,周口太康人。秦末大澤鄉(xiāng)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

5、袁紹:周口商水人,東漢時十八路諸侯共伐董卓,他被推為盟主,官渡之戰(zhàn)敗于曹操。

6、謝安:周口太康人,成功地指揮淝水之戰(zhàn),奠定了南朝二百多年的安定局面。其家族名人還有謝道蘊、謝靈運等。

7、袁世凱:周口項城人,曾任清末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后恢復(fù)帝制建立中華帝國,退位后病死。

8、吉鴻昌:周口扶溝人,任抗日同盟軍軍長、北路軍前敵總指揮,1934年被國民黨反對派逮捕殺害。

陳勝與黃花菜的傳說

陳勝是古陽城陳村(今商水縣舒莊鄉(xiāng)陳莊村)人。他自幼家境貧窮,曾乞討到陳州(今淮陽),連病帶餓昏倒在東關(guān)一座破廟里。當時天下大雨,有一姓黃的老婆采野菜歸來路過此廟,見到一要飯花子兩眼緊閉,面色蠟黃,尚有氣息。遂回家燒一碗野菜湯與女兒金針將湯與陳勝灌下。陳勝蘇醒過來,黃媽媽與女兒將陳勝接回家中,天天給他做野菜湯喝。陳勝覺得湯味特好。病好臨走時,說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黃媽媽。后來陳勝起義,建都陳縣(今淮陽)稱王,忘了幼蛙苦楚,遂起享樂之心。一日,他猛然想起當年黃媽媽做的野菜湯,于是他下令又找來黃媽媽。黃媽媽親手做野菜湯給他喝,陳勝喝了一口,“呸”地一聲吐掉了,說:“這是什么東西,怎么與當初味道不一樣?”黃媽媽說:“常言說饑不擇食,飽不覺香!過菜湯并沒有變味,而是你的口味變了。如今你當了大王,哪能喝下這喝下這野菜湯呢?現(xiàn)在有多少百姓連糠菜都填不飽肚子!”黃媽媽金玉良言一席話,陳勝被說得面紅耳赤,頓時醒悟。陳勝向黃媽媽叫什么名字,黃媽媽說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它能吃,要陳勝給野菜起個名字,陳勝想了一下說:“老人家您姓黃,這菜花又是黃顏色,就叫它黃花菜吧!”,隨后,陳勝把黃媽媽的女兒金針認作御妹,并賜給她幾個宮女,讓金針在御花園里專門種黃花菜。因此,人們又把黃花菜稱“金針菜”。

后來,陳勝起義失敗了,起義軍的鮮血灑遍了陳州大地,忽然夜里風雨大作,第二天雨過天晴,陳州開滿了遍地的黃花。 鐵水牛的傳說

《天下景》一書記載:“周口有個鐵水牛,亳州有個花戲樓”,周口鐵水牛系天下美景之一。但在當時群眾傳說中帶著非常神密的色彩。說“水漲及牛嘴邊,水牛就會大喝三聲,水即退之!,因此,鐵水牛成了“吞洪鎮(zhèn)潮”的“神!。 而實際上,鐵水牛作為記載周口水位漲落、汛期報警的標志。由于它高出上、下游堤岸,當河水漲至鐵水牛嘴邊時,上下游便可能決口。鐵水牛周圍水位下降。

鐵水牛源自明清時期,當時,流經(jīng)周口的沙潁河,每逢汛期河水猛漲,往往泛濫成災(zāi),雖經(jīng)不斷加固并提高堤岸,但仍然不能根除水患。清朝光緒4年(1878年),在加固河堤的同時,鑄造180厘米長、80厘米寬、50厘米高的臥式鐵水牛1尊,意有鎮(zhèn)水安瀾之用。鐵水牛重約3噸,安置于北岸火星閣“人”字形碼頭低于堤岸兩米處。鐵水牛全身平臥,頭向西南,大有喝水之勢,顯得非?蓯,成了當時百姓喜愛的吉祥之物。

一百多年來,鐵水牛靜靜地與河堤經(jīng)受著數(shù)百次洪水的考驗。尤其是1957年和1975年兩次高汛,水位超過鐵水牛近半米。當時河水已經(jīng)漫上橋面,但經(jīng)過全市人民的努力抗洪,最終還是平安渡過了險期,F(xiàn)鐵水牛早已成為周口的標志,代表著周口的形象,成為周口人民心目中崇拜和敬仰的偶像。周口人用鐵水牛作為商品標志,如“鐵水!迸乒揞^、“鐵水!迸聘^、“鐵水!迸葡銦、“鐵水!迸瓢拙坪汀拌F水!迸埔m子等,鐵水牛成為周口一大特色。

文革中,鐵水牛被砸掉一只角。1979年開寬老橋?qū)㈣F水牛作為廢鐵賣給物資局,后又轉(zhuǎn)給

一磚廠,最后賣給項城南頓鐵工廠,被徹底毀掉。1982年,在群眾強烈呼吁下重新鑄造臥式鐵水(轉(zhuǎn) 載 于:www.huhawan.com 蒲 公英文 摘:植物的歷史)牛一尊,置于橋北端西側(cè)原處的高臺上,后又在臨橋南岸東側(cè)鑄一尊“奮進”的鐵水牛。 蓍草園的傳說

太昊陵后有蓍(shī)草園,墻高九尺,方廣八十步。蓍草:菊科植物,別稱“鋸齒草”、“蚰蜒草”。多年生直立草本。葉互生,長線狀披針形,篦狀羽裂,裂片邊緣有銳鋸齒。頭狀花序多數(shù)密集于枝頂成復(fù)傘房花叢,夏秋間開白色花!梅指蚍N子繁殖。蓍草供藥用,可治風濕疼痛和毒蛇咬傷。莖、葉含芳香油,可作調(diào)香原料。

相傳,蓍草有先見先知之神妙。太昊伏羲氏曾用蓍“拈草卜卦,探兇尋吉”。后傳至后世,許多算命先生總是手拈蓍草,掐掐算算,以顯示自己的神機妙算。其實算命先生又總是以蓍草為幌,念念有詞,其實算卦都是用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凡事尋求一個大的概率,一個模糊時間,正象這蓍草之節(jié),蓍草之葉,都有草之本性,談之人信也!

蓍草可以供藥用,作為香料,而且有一定觀賞價值,它比一般的草長,芳草萋萋,郁郁蔥蔥,再加上人們賦予它的文化內(nèi)涵,所以人們喜愛觀賞。太昊陵蓍草園也謂之“蓍草春榮”,被列為淮陽八景之一。

蓍草為稀有植物,全國僅有兩處能生長此草,移裁別處終裁不活。一為太昊伏羲陵了,再就是山東曲阜。太昊陵是人類始祖太昊伏羲氏長眠之地,曲阜是孔子的故里和墓地,兩者都是“圣人”之地,而古之認為,只有圣人可以先知天下,庶民啟有此慧。就連圣人之壽命也作為人們的壽命,“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已去!逼鋪碓匆舱鞘ト瞬呕畹酱,凡人怎能超過圣人的壽命呢?

古往今來都把“蓍草”譽為信物。因第三處皆偏無,歷代帝王每年春秋派大員來太昊伏羲陵祭拜時,返京都要取回一束“蓍草”,以證其真之行程。

正因為蓍草的這些神靈,古往今天人們喜愛對之吟詩作賦:

晴日春郊暢暖煙,羲陵蓍草正芊芊;

條柔秀拙得宵雨,根老靈盤太古年。

一畫鴻濛開道脈,千秋精蘊渲心傳;

由來神物殊凡卉,奕葉榮敷二月天

------(清.雷方曉)

植物的歷史篇二:多肉植物的歷史和命名方法

世界有關(guān)多肉植物最古之文獻,為英國王室植物園圖書館收藏之紀元前300-400年間,希臘博物學家梯歐夫拉蘇斯(Theophrastus)原著之英譯本「職務(wù)之探究」一書。該書曾對大戟科(Euphorbiaceae) 多肉植物有所描述,其英譯本原意如下:「基督羅西亞之木;一種帶刺植物,有葉及根,各枝均披銳次,枝葉折傷處流出大量乳液,此乳液與人類及其它動物之乳汁相似」。約公元1000年前后,宋代范大成(號:石湖居士)所著「桂海草木志」書中,曾提及龍骨木之名,是為東方最早之文獻。此后十七世紀,英國劍橋大學植物學教授里查.布拿特里(Richard Benatley 1662-1742)于1716年完成巨著「多肉植物之歷史」五卷,始確立Succulent 一詞,為Succulent (多肉植物)名稱之由來。理查德以后,復(fù)經(jīng)過一系列之植物學家,研究發(fā)展而臻進步,如;G. Bentham (1880-1884),J.D.Hooker (1817-1911),C.E.Bsesey (1845-1915),H.Halliar (1868-1932),

S.Endlicher(1805-1849),A.W.Eichler (1839-1889),A.Engler (1844-1930),

A.B.Rendle(1885-1938),O.Tippo ,L.Benson ,H.M.Lawrence等,進而依花披(萼及瓣)和子房的關(guān)系位置,植物生態(tài)習性及花批的性質(zhì)(無瓣、離瓣、合瓣)或依生態(tài)學、分布學、遺傳學、組織學、地理學、化石學等而詳予分類,始有今日之細密詳實分類法。

在東方,對多肉植物之具體研究以日本較為進步。日本自1769年研究風氣已很盛行,如當時之學者中澤以正曾著「中山傳信錄物產(chǎn)考」一書,書中對大戟科多肉植物,繪圖介紹,并稱之為「霸王鞭草」。日本明治時代園藝家松澤進之助氏,將Succulent Plants 譯成漢文「多肉植物」,是為此名詞之來源。我國自明代以后,對多肉植物研究較少,但華南一帶民間栽培多肉植物卻很普遍,其中產(chǎn)自云南之四馬路(景天科)及球蘭又稱英蘭(蘿摩科)等頗為有名。明朝李時珍撰「本草綱目」及高濂撰之「遵生八箋」(1591年),均對多肉植物有所涉及。

填寫圖片摘要(選填)

18世紀之前,世界上的植物沒有統(tǒng)一的名稱,常常出現(xiàn)一種植物有多個名稱或者多種植物共用一個名稱。后來,瑞典自然學者林奈,根據(jù)生物能否運動將其分成動物界和植物界,并依雄蕊和雌蕊的類型、大小、數(shù)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將植物分為24綱、116目、1000多個屬和10000多個種。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學名,統(tǒng)一了術(shù)語。他的工作促進了植物學的發(fā)展,可以說林奈是近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植物學名都是拉丁文)(以上參考百度百科:林奈)

而多肉植物的命名一直由國外系統(tǒng)的收集者所主導(dǎo),對于國內(nèi)栽培者尤其初學者而言,看懂一長串拉丁文實在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植物的命名有一套較為固定的方法和術(shù)語,掌握這些方法和基本術(shù)語,對于識別學名有極大的幫助。 今天翻閱王成聰編著的《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大全》,其中有關(guān)于多肉植物命名方法的介紹,下面整理了一下跟廣大花友分享。

書中提到,一種植物的學名是由屬名和種名組成的(稱為“雙名法”或“二名法”),并在學名后附加該種植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縮寫),所以一個完整的植物學名包括屬名、種名和命名人。并且屬名和命名人的第一個拉丁字母必須大寫,如金琥的植物學名是Echinocactus grusonii Hildm.1891,其中,Echinocactus為金琥屬的屬名,grusonii為種名,Hildm. 系命名人Hildmann的縮寫,1891是指該年發(fā)現(xiàn)或命名。為了區(qū)分拉丁文與英文,植物的學名可以用斜體書寫。至于學名中的sso.(subsp.)、var.和f.,它們分別是亞種(subspecies)、變種(varietas)和變型(forma)的縮寫。

填寫圖片摘要(選填)

此外,多肉植物還有其特殊的變異形態(tài),綴化(cristata)、石化(monstata)和斑錦(variegate)變異是常見的三大變異。變異可單獨發(fā)生,也可多個變異集中于一體。

下面我來解剖一個十二卷的學名:Haworthia

cooperi var. venusta IB6508,Haworthia是屬名(瓦葦屬),

cooperi var. venusta 是種名(玉露變種毛玉露),IB6508是命名人信息(命名人和植物編號)。

此學名所表示的植物:(來自:/retype/zoom/2692bb20b0717fd5360cdceb?pn=4&x=0&y=7&raww=893&rawh=337&o=png_6_0_0_0_0_0_0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181.14221724524077&md5sum=888340ec70256a28d7e67d1ae81745a6&sign=28d7a87612&zoom=&png=292692-320940&jpg=0-0" target="_blank">點此查看

填寫圖片摘要(選填)

植物命名概論

植物命名概論壹、歷史背景簡介

名字」是人們對於同樣的「物件」溝通、交流的基礎(chǔ)代稱。例如本文編者是nirwa,在現(xiàn)實生活中,當然還有其他的綽號、稱謂或昵稱等多個稱呼,但我的法定名字卻只有一個。如果我去銀行堅持用nirwa這個名字開戶,大概會被請去泡茶聊天,甚至會被送到醫(yī)院去做個精神鑒定。所以除了網(wǎng)路上的朋友才知道這個nirwa的代表意義外,網(wǎng)路以外的其他人是完全不了解nirwa的代表意義的。植物也是一樣,因為各個民族的文化、語言和文字互異,所以對同一種植物的稱呼也就不盡然相同。像這樣只能在某些區(qū)域內(nèi)流通的植物名字,我們稱為「俗名」(common name 或 vernacular name)。因此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地區(qū)常常有不同的名字,以麥為例,英美等國稱為「wheat」,德文則稱為「der weizn」,印度文和阿拉伯文等等就又更不一樣了,那該怎麼辦呢?所以植物學界就希望有個

不同文化、語言和文字的人都公認且都能辨識的名字,也就是所謂的「學名

植物的歷史篇三:中國傳統(tǒng)醫(yī)文化中藥用植物來源與歷史

探尋傳統(tǒng)中醫(yī)藥中的藥用植物及其功效的發(fā)現(xiàn)歷史與起源

中國是醫(yī)藥文化發(fā)祥最早的國家之一,從文明的曙光普照黃河流域開始,勤勞而又勇敢的人們在生活與實踐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藥用植物。自古就有傳說,“伏羲制九針”“神農(nóng)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雖然這些都只是傳說一樣的存在,甚至有書籍的記載,我覺得不管怎樣,都反映了勞動人民在與自然和疾病作斗爭,逐漸積累起來的知識和經(jīng)驗。無論是哪一門學科知識的建立,最開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要掌握最基礎(chǔ)的資料都必須經(jīng)過一個經(jīng)驗時期,慢慢積攢,直到厚積薄發(fā)。

放眼浩如煙海的文史經(jīng)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藥用植物的記載不勝枚舉,《山海經(jīng)》就記載藥用植物59種,中國古代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也援引過藥用植物80多種,至后來的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藥用植物252種,隨著歲月的流變,人們在不斷地探索發(fā)現(xiàn)更多的藥用植物以及更廣的藥用療效。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面來闡明我的觀點。

首先,我比較讀喜歡讀古詩詞,在品析一些句子時,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藥用植物的名字,或平實直白,或意蘊深刻,仔細了解一番,才知道從各種各樣的藥用植物的獨一無二名稱中可以看出很多藥用植物是人們由實際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總結(jié)而來的。有以其生長環(huán)境和地點來命名的,如車前草,《毛詩草木魚蟲疏》稱,車前草喜歡生在道路旁邊和牛馬踩過得地方即車前。有揭示其生活習性的,如夏至草,據(jù)說每逢夏至而枯萎,年年歲歲相似的花容折射出四時輪回和生死榮枯的法則。也有以外形特征來命名的,如白茅,其葉子的形狀似兵器矛,故稱“茅”,說中的曼珠沙華,又稱彼岸花,因其花與葉不能見面“花葉千年不相見,緣盡緣生舞翩躚”;還有常用的金銀花,又稱雙花,其初開時為白色,后變黃色。發(fā)展到后來,人們甚至用那些美麗的植物的名稱來寄托美好的愿景,歸當歸,有婦人思念丈夫之意,它可以調(diào)血,是女人所需的重要藥物。此外在中國的古詩詞中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中體現(xiàn)的更為明顯,“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芍藥又名將離草,作者將離愁別緒借這株小小的植物,表達的淋漓盡致。

接下來在談?wù)勚袊鴤鹘y(tǒng)藥用植物的具體發(fā)展歷程。首先是對藥用植物的發(fā)現(xiàn)階段,人類早期的生活環(huán)境惡劣,在獵取動物或采取植物食用時,不可避免的會誤食一些毒物,導(dǎo)致吐瀉,昏迷甚至死亡,但有時卻能使病情好轉(zhuǎn)甚至痊愈。通過反復(fù)的實踐與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人們開始發(fā)現(xiàn)不同的植物對人體能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于是漸漸開始了早期的對藥用植物的開發(fā)。發(fā)現(xiàn)了植物后接下來是一個食用階段,有句話:藥食同源,這也是藥膳的來歷。正如《本經(jīng)》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這奠定了中藥產(chǎn)生的物質(zhì)基礎(chǔ),也就是它的食用基礎(chǔ),即要作為藥用,首先要可以食用。食用階段之后,是一段十分漫長的觀察描述伴隨著實際使用階段,這就特別要重視對藥材原植物的描述,包括對其形態(tài)特征,功能效用,真?zhèn)蝺?yōu)劣的鑒別等等。我國藥學自漢代到清朝,各個時代都有它的成就,而且歷代相承,日漸繁富。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存的本草書籍就有400種以上,除去有較大代表性的大型著作外,還有許多短小精悍,便于初學者使用的中藥書籍。也有專業(yè)性強的著作,如研究生藥的《本草原始》(明.李中立著);或研究一個地區(qū)藥物的《滇南本草》(明.蘭藏庵著》?傊,在兩千年的發(fā)展中,文獻資料相當豐富,內(nèi)容相當廣泛,記錄了我國人民在醫(yī)藥方面的創(chuàng)造和高度成就,包含著豐富經(jīng)驗和理論知識。這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現(xiàn)存的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共三卷,載藥365種,是漢以前藥學知識和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書中還簡要而賅備地記述了藥學的基本理論。如四氣五味、有毒無毒、配伍法度、服藥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多種劑型??為中藥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初步基礎(chǔ)。所記藥物的療效,大多樸實有驗,今尚習用,如常山抗瘧,黃連治痢,苦楝子驅(qū)蟲,麻黃定喘,當歸調(diào)經(jīng),阿膠止血,烏頭止痛等等。是我國最早的珍貴藥學文獻。

雖說藥是用來治病的,但是是藥三分毒,當今不少的人認為中藥大多數(shù)源出于天然的動植物和純中藥制劑,比化學藥品的藥性平和而安全,總認為不會發(fā)生藥物毒副作用。其實不

然,如果任意濫用,亂役藥石,同樣亦會發(fā)生毒副作用。據(jù)文獻記載,已發(fā)現(xiàn)能致死的中草藥就達20多種,如有大毒的專治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的雷公藤,有中等毒性的驅(qū)蛔蟲中藥苦椅子,有毒的息風止痙的中藥蜈蚣等。在中草藥中有一些藥物不僅具有毒性,甚至是劇毒,如:水銀、斑蟊、紅砒石、白砒石等。有的生藥的毒性還是較大的,如生附子、生半夏、馬前子、生草烏等。這些藥物經(jīng)過炮制后,雖然毒性可大為減低,但若濫用或藥量過大,仍然會發(fā)生毒副作用,或出現(xiàn)中毒甚至死亡。如木通用量過大,可引起腎臟損傷;苦寒的龍膽草、大黃及生石膏用量過大或長期濫用,可引起食欲減退、胃痛、腹瀉等消化道的副作用。在使用藥材的同時,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學還形成了一套藥物的配伍,即有些藥物一起使用可相得益彰,而有些卻可能會適得其反。雞血藤配益母草,活血化瘀、調(diào)經(jīng)止痛;配蒼術(shù),理氣化濕、辟穢去濁;配杜仲,補腎壯骨,通經(jīng)止痛;配當歸,補血活血。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川烏、草烏畏犀角。所以我們在應(yīng)用藥用植物時,應(yīng)嚴格掌握劑量,發(fā)揮其最大的功效,但這個合適的劑量與配伍也正是古代的醫(yī)藥學家們經(jīng)過試驗,歸納總結(jié)才出來的,所以不得不說,藥用植物的研究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而在藥用植物具體應(yīng)用于實踐中去治療疾病的同時,人們還可以進一步對藥用植物進行再發(fā)現(xiàn),甚至去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藥用植物。從古代醫(yī)籍中尋找有效治療方法和藥物是現(xiàn)代中醫(yī)研究的主要途徑之一,此外還要經(jīng)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青蒿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中藥,其抗瘧作用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慢慢被人們重視。但青蒿抗瘧是基于對瘧原蟲的作用還是一般退熱作用,人們并不清楚。最早將青蒿作為抗瘧藥記載的是東晉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痹摲綖闀兴d治瘧方的第二劑方。中醫(yī)用中藥青蒿治療瘧疾的經(jīng)驗,為中藥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屠呦呦和鐘裕蓉在此基礎(chǔ)上分離到了其中性有效部位,并經(jīng)過臨床試驗,證明了這個有效部位對間日瘧和惡性瘧都有治療效果,又邁出了重要的第二步,鐘裕蓉在倪慕云改進柱前處理的基礎(chǔ)上,用硅膠柱層析成功地分離出青蒿的唯一有效單體“青蒿素II”,成為現(xiàn)在高效、速效抗瘧藥。還有長春花,又叫日日紅。長春花適合在家中養(yǎng),作為觀賞植物。但據(jù)現(xiàn)代科學研究,長春花中含55種生物堿。其中長春堿和長春新堿對治療絨癌等惡性神瘤、淋巴肉瘤及兒童急性白血病等都有一定療效,是目前國際上應(yīng)用最多的抗癌植物藥源。

最后,人們更深一步探索發(fā)現(xiàn),又找到一些可以代替原本珍稀的藥物的藥用植物,來達到相同的功效,同時節(jié)約成本。因為植物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形成了或遠或近的親緣關(guān)系。親緣相近的種不但外形相似,生理生化特性也相似,因而所含的化學成分往往也比較相似。利用這一特點,可以發(fā)現(xiàn)并擴大藥用植物資源,繼續(xù)指導(dǎo)中藥的研究。比如衛(wèi)矛科植物美登木具有較好的抗癌效果,但有效成分美登堿含量太低。人們又從同科屬植物巴昌納美登木以及同科植物波特衛(wèi)矛中分離出美登堿,其得率約為美登木的60倍。以后,又從鼠李科塔克薩野咖啡中分離到美登堿類成分美登納新,可以實現(xiàn)相似的效果。

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文化與歷史源遠流長,而每一株藥用植物,都有屬于自己的一段傳奇與歷史,從人們的實踐中被發(fā)現(xiàn),到使用,到再發(fā)現(xiàn),穿越了歲月的洪流,延續(xù)至今,亙古閃耀。我們作為國家未來藥學事業(yè)的后繼力量,應(yīng)該學習古人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敢于實踐與鉆研的精神,學會繼承與發(fā)揚,在藥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創(chuàng)造更好的明天!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植物 歷史 西溪植物的歷史 多肉植物的歷史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huha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