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文獻檢索》課程過程性考核教學改革心得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一、引言
考試是評定、檢查教與學效果最常用的一種手段?茖W合理的考試形式和內容,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近年來,在新課程實驗中,過程性考核得到大力提倡,并受到了較為廣泛的重視。所謂過程性考核,又被稱為過程性評價,目前尚無權威的定義,過程性考核通常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以及能力獲取的過程性結果,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水平做出判斷,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是過程性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
筆者多年來一直在深圳大學材料學院從事材料科學文獻檢索的教學工作,在學校以及學院的支持下,就《材料科學文獻檢索》課程進行過程性考核的教學改革,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課程特點以及改革必要性
文獻檢索是當代大學生的必備基本素質之一。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文獻載體形式已由紙質文獻向電子文獻方向上發(fā)展,文獻的生產和傳遞更加迅速,知識信息的存儲和利用更加便捷。加強高校學生文獻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掌握知識情報的意識,使之具有快速檢索電子文獻的能力,以便及時獲取與利用文獻,增強學生自學能力和研究能力,拓寬知識面,快速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需求。這就要求針對目前電子化網絡化的信息技術特點安排課程內容。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專業(yè)領域對于文獻的偏重以及對于文獻中信息的提取重點各有不同,因此,有必要針對不同的學科就文獻檢索課程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
筆者擔任的課程為《材料科學文獻檢索》,本課程開設的對象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高年級本科生。課程依據材料學是多學科交叉的前沿科學,以及材料學工科學科的本質。針對目前文獻載體網絡化電子化的趨勢,在課程內容上強調如何利用現(xiàn)有互聯(lián)網數(shù)據庫,快速檢索和獲取目標文獻資料,并加以分析和利用。重點講述國內外常用科技文獻數(shù)據庫的檢索方法和評價策略,并結合實際重點培養(yǎng)學生獲取材料學方面科技文獻資料以及分析總結的能力。此外,課程還針對目前材料學本科生畢業(yè)可能的就業(yè)取向學生,對學生的科技論文、專利申請書、科技查新報告等文獻資料的撰寫格式以及方法進行介紹。
筆者采用的主要為傳統(tǒng)的教學以及考核方式:即教學方式以課堂講述為主,結合一部分作業(yè)以及實踐上機檢索。課程的考核方式為課程論文,結合平常網上檢索的成績以及最后課程論文的成績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作出綜合評價,課程論文的命題通常為一篇材料相關領域的綜述。在考察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程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對于科技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仍不甚熟練,參考文獻種類有限,主要以科技論文居多,英文文獻普遍偏少。經過與學生交流,其問題主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n程論文這樣的考核方式相對而言是比較寬松,部分學生本身學習態(tài)度欠端正,以獲得學分為選修該課程之最大目的,對課程的重視程度有限。
(二)雖然在課堂上介紹了科技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以及格式要求,但學生練習太少,很難熟練掌握科技論文寫作的程序。
。ㄈ┱n程論文寫作時間偏少,往往不能做系統(tǒng)的文獻檢索以及整理工作,尤其是英文文獻閱讀對于本科學生來說還是難度較大,尤其對于一門專業(yè)選修課程,投入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相關的英文文獻閱讀并整理,確實有些勉強。
。ㄋ模┊敶髮W生本身已經具有了較強的文獻檢索技巧,原來課程中設計的各個專業(yè)數(shù)據庫的檢索技巧很多時候是具有相通性,介紹起來難免千篇一律,導致學生對聽課時缺乏興趣。
。ㄎ澹⿲τ趯@麑懽,查新報告撰寫等實踐性的內容,由于時間限制,停留在介紹的階段,沒有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近年來,多有報道提出高校文獻檢索課應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并提出將論文寫作引入到文獻檢索課程匯中,因此有必要針對以上問題對課程教學進行進一步改革,筆者嘗試引入過程性考核方式,加強課程中的實踐部分,提高教學效果。
三、考核內容及實施
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曾進行了各種有益的嘗試。在教學之初即讓學生準備課程論文的撰寫,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教師亦可以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將整個課程作為一次文獻綜述的撰寫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課程中實踐的部分仍然顯得比較薄弱,學生還不能將所需的文獻檢索知識與科技文獻的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筆者對2008級材料學與工程專業(yè)的選修課程進行了試驗,在課程內容上,加強了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分量,而關于課程具體考核形式設計如下表:
表1 過程性考核形式及評分比例
從評分比例來看,大大增加了平時分在課程得分中的比例,從平時分占20-30%上升到80%。經過調整,考核內容包括4次平時作業(yè),主要是考核對課堂講述的基本數(shù)據庫以及檢索方法的掌握程度,這是考核內容中分量最重的部分,為了保證考核的公平性,杜絕抄襲等現(xiàn)象,考核結合深圳大學校園網網上課程系統(tǒng),設定在每次課程結束以前就必須提交作業(yè)。
綜合性的大作業(yè)擬綜合考察學生文獻檢索以及文獻溫習能力;主要是課程論文的寫作,在期末提交。由于該課程教學主要是針對進行畢業(yè)論文設計的高年級本科生。學生已經掌握了材料學基礎知識,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深圳大學材料學院大三以上學生有85%以上都有參加“挑戰(zhàn)杯”以及“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 等小型科研項目的經歷。因此,本課程教學在組織過程采用講述與實踐并行的形式。在課程開始之初就結合課程內容引導學生為選題,查詢資料,撰寫提綱等,為學生撰寫課程論文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引導。并于期中組織討論會,交流心得體會。
同時,針對課程中講述的其他形式的科技文獻,會布置一次大作業(yè)由團隊合作來完成。本課程給予每個小組一個立項查新的課題,筆者分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給予一些不同的材料方面的科研項目的題目以及簡介,由小組協(xié)作完成查新報告,報告在期末提交。
四、考試改革效果
該課程網上選課者共計23人,其中20人為08級同學,2人為07往屆重修,1人為09級。在考核過程中,有1人缺考,實質有22人實際參加考核。其結果如下。成績最高分為95,最低分為60,均值82.5,標準差8.48。85分以上比例為25%,75-84分占51%,65-74分所占比例15%,60-64分所占比例9%,60分以下比例0%,基本符合正態(tài)分布?傮w說來學生分數(shù)以75分以上居多,約達到了80%。各項得分中,多數(shù)學生在平時作業(yè)一項都能拿到較高的得分,這是學生得分普遍較高的原因,而由于平時作業(yè)的重要性,學生對該作業(yè)的重視程度明顯上升,作業(yè)質量也獲得較好的提高。
綜合性的大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也比較好,22個同學被分為4個小組,各個小組對于該項目積極性普遍較高,均在期末提交了各自的查新報告,從所交的報告來看,4篇查新報告格式基本規(guī)范,對于交予的課題都有一定的研究和獨立的看法,且查詢的信息量也較大,雖然在創(chuàng)新性的判斷上有一定的誤差,但總體而言,能夠較好的將所學的專業(yè)知識以及文獻檢索知識有效的應用于該大作業(yè)中,基本達到了本綜合性大作業(yè)的教學目的。上課同學也對本考核方式給予了較好的評價。
在各項考核中,討論一項是效果較為不如意的一項,在討論課上,明顯感覺到很多同學準備并不充分,發(fā)言并不踴躍,特別是易于偏離主題,如在檢索方法上,很多同學提出的檢索方案都過于籠統(tǒng)甚至有不可行之處,而聽者卻鮮有提出異議者,而部分已經提出來也缺乏建設性。筆者作為任課老師在討論的引導以及積極性調動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