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的中日差異|酒桌文化的經(jīng)典句子
發(fā)布時間:2020-02-1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我開始與中國朋友喝酒的時候,他們不斷地勸酒,起初我不太習慣,但現(xiàn)在我會感到溫暖。中日兩國同屬于東亞文化圈,在文化上有許多共同點,如吃飯、接待客人的禮節(jié)有很多地方比較相似,喝酒也如此。
日本人喝酒的時候,尊重長輩以及客人,這是東亞國家的良好傳統(tǒng)。中國人喝酒的時候同樣尊重長輩和客人,先向長輩勸酒。與工作的團隊或客人一起喝酒,先向上司及自己接待的客人勸酒。
我在中國朋友家中喝酒的時候,他們不斷地勸酒,因為我是客人。他們看我的杯子一空就倒酒。如果長輩給年輕人倒酒的話,晚輩要用兩個手拿杯子,向長輩感謝,倒完了,向長輩倒酒。這一習慣中日兩國沒什么區(qū)別。
在日本,與大家一起喝酒的時候,自己給自己倒酒不太合適。我與同事一起喝酒的時候,經(jīng)常給別的同事及前輩斟酒后,才給自己倒酒。
一般來說,與同樣地位的同事及朋友一起喝酒,互相倒酒能與大家分享快樂。如果一個人給自己倒酒,大家認為這個人自私,忽略周圍的氣氛(這樣的人用日本的流行語叫KY,意思就是破壞周圍的氣氛的人)。因此,喝酒和對話一樣,對方跟我說話,我回應對方。
在舉行宴會的時候,在場的年齡和地位高的人帶頭干杯,這在中日兩國都一樣。但中國和日本的喝酒習慣還是有一些差異。
對日本人來說,喝酒是一種交流的途徑,重要的是增進友情。在日本電視劇中,經(jīng)常看到上班族下班后,與同事以及上司一起去喝酒。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加強部門成員的團結。
這個現(xiàn)象不僅僅出現(xiàn)在公司,其他地方也有。我在日本讀大學時參加過棒球隊,那時候隊員們經(jīng)常聚會喝酒,目的就是加強球隊的團結。日本的職業(yè)棒球選手也經(jīng)常與其他選手一起喝酒。一般來說,人一喝酒就會感到舒服,說話也多,容易了解對方的思想。所以,喝酒有利于了解對方,加強相互的友情。
其實,中國人也有“喝酒是交流工具”的看法。有中國朋友對我說,聊天時只喝水,了解對方可能要花很多時間,但如果喝酒,就比喝水聊天會更容易相互。
但不同的是,日本人喝酒的時候一般都談工作的事情。我和日本同事經(jīng)常一邊喝酒,一邊談工作的事情,理由是一喝酒氣氛就會緩和一些,容易想出好主意,而且因為氣氛比較輕松,容易提出意見。
除了工作單位以外,學術會議結束后的聚會也是這樣,一邊喝酒,一邊談學術上的事情。我與中國人一起喝酒的時候,很少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對方先談工作,然后開始喝酒。
我發(fā)現(xiàn),中日兩國國民喝酒的時候都經(jīng)常干杯,但中日兩國人對干杯的看法有所不同。
我們?nèi)毡救碎_始喝酒的時候,領導帶頭干杯,然后大家隨便喝。對日本人來說,干杯不意味著都要求對方喝光,對方可以喝光,也可以喝一點就行,因為人的酒量不同。而且,如果向客人要求喝光,以至于客人喝醉的話,是主人的錯。
而與中國人一起喝酒的時候,對方經(jīng)常勸酒,他說“干杯”,就得把杯子里的酒都喝光。有的中國朋友說,這樣做是表示友好。我們開始喝酒后,中國朋友不斷地勸酒干杯,干杯的次數(shù)不僅是一次。剛開始的時候我不太習慣。但習慣了,就容易了解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表示友誼。
但在中國的日企工作的日本人,不習慣中國式的干杯,因為中國的白酒比日本清酒度數(shù)高,干杯幾次就受不了――中國的白酒度數(shù)最低也有38度,相反,日本的清酒10-20度。日本人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難以入鄉(xiāng)隨俗,但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需要了解中國人干杯的真正意思。
日本人喝酒時先喝啤酒,后喝清酒。一般來說,混喝兩種酒容易喝醉。這一點我們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日本的啤酒和清酒度數(shù)較低,如果只喝啤酒,對能喝酒的人來說沒有意思,所以會混著喝。但中國的白酒度數(shù)高,這樣喝卻容易喝醉。
另外,日本人喝啤酒的時候,等對方喝完才能倒。還沒喝完就倒酒,難以感覺到喝第一口的清爽感覺。
相關熱詞搜索:中日 差異 酒桌上 酒桌上的中日差異 中日差異 我眼中的中日文化差異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