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無碳生活 低碳生活方式
發(fā)布時間:2020-02-2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2006年年底,我的作家丈夫康林?比萬決定停止撰寫歷史書,開始寫全球變暖。他對下面這個點子激動不已:在紐約市中心過一年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任何負面影響的生活。當(dāng)他讓我加入時,我馬上就夫唱婦隨,回他以多情的眼神。當(dāng)我孩提時代最好的朋友、電影制片人勞拉?賈波濤聽說此事后,請求康林讓她和她的同事錄下我們的生活。他們答應(yīng)康林會盡可能拍攝低碳影片,他這才同意。他的著作命名為《無碳生活》,整本書是用再生紙和無氯紙板制成的。這次活動過程中所需能源完全由沼氣提供。
說實話,當(dāng)點頭答應(yīng)丈夫這么做時,我完全沒有想清楚這樣的生活究竟意味著什么:帶著一個蹣跚學(xué)步的孩童住在曼哈頓的一個位于9層的一居室公寓里,沒有電梯,沒有電,沒有一次性尿布,沒有250英里之外種植的食物,沒有電視,沒有外賣,沒有化妝品,沒有洗衣機。接下來一年,我不會添置任何衣物。
在我們共同生活的10個年頭里,康林只給自己買過3樣?xùn)|西:一部二手手機、一臺舊電腦和一輛折疊自行車。他從跳蚤市場給我買了一個鉆石戒指。因此,他那里沒有開支上的問題。而我卻是刷信用卡成癮的人。
起先,商店的誘惑力很大。享受生活是個習(xí)慣,我必須打破它。
我們削減了大部分開支。燃氣費降為零,外出就餐拋之腦后。我們參與了“免費素食主義”這種反消費生活方式,吃面包店丟棄的食物。咖啡也在禁用之列。
但在部分程度上,多虧擺脫了一些壞習(xí)慣,在一個月之內(nèi)我的債務(wù)就還清了。我們把日常開支至少減少了50%――常常更多。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養(yǎng)成了新的節(jié)約習(xí)慣。我們甚至開始拿出10%的錢去做善事。
“無碳生活”計劃還提供了重新設(shè)計生活方式的機會。在一個通勤是家常便飯的國度里,康林和我放棄了所有跟碳有關(guān)系的交通方式。一開始,我步行40個街區(qū)往返其間,但這耗時太久。于是,我開始使用踏板車。這個踏板車在辦公室成了寵兒。我的同事忍不住在辦公室里滑來滑去。長期以來,我一直懶得去健身房健身,但通過把地鐵上的時間換成踏板車時間,我瘦身10磅。我的飲食也沒有對我的身體造成傷害,我精力充沛。我的失眠癥消失得無影無蹤――踏板車就是我的“無碳安眠藥”。我的味覺也開始發(fā)生變化,當(dāng)?shù)禺a(chǎn)的食物盡管口味很重,但在我的嘴里也變得美味無比。3個月后,我終于能夠坦然度過沒有咖啡和糕點的下午茶時間。
我從“無碳生活”中學(xué)到的是,要得到自己所需就要付出巨大代價。在高消費的日子里,我一直在尋找些什么。結(jié)果,在我自己的家中,它就在那里。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生活 我們的無碳生活 無碳生活 低碳生活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