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驗的又一次積累】馬克思中國化最新成果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歷史是由大事件組成的,但是組成歷史的大事件,卻往往傳承了簡單的道理。上月人民幣小幅升值的決定就是這樣一個有“傳承”的大事件。美國《時代周刊》據此評論中國已經具備了參加資本主義世界最復雜“游戲”――匯率“游戲”的能力。然而,復雜技術層面的背后卻是一個簡單的事實:中國只是按照自己確定的規(guī)則,做了該做的事,最重要的是,中國前進的經驗獲得了又一次積累。
一個國家的長進、繁榮是多種積累的結果,這些積累包括現(xiàn)代化社會對于技術的尊重,對于規(guī)則和法律的尊重,對于自身選擇的尊重,以及對于外部世界的尊重。中國此次重估人民幣的幣值,基本上反映了中國政府歷來強調的主動、逐步和求穩(wěn)的原則。綜合市場、主流反應看,之前的匯率安排是合適的,中國金融系統(tǒng)的能力和信心從中獲得不少提升,相關貨幣管理當局也找到了謹慎和穩(wěn)健改革的感覺。
匯率變動總體上是一種得失轉換很快的博弈關系,加上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也令市場看法迥異。在匯率問題上,中國與西方主要國家是存在沖突的。中國匯改一動牽百動,歐美各國也一直盤算著如何應對中國的匯率動作,在歡迎和贊賞人民幣升值決定的同時,也對下一個步驟產生了更高的期待。這提醒中國,金融領域可能是中國與大國未來關系緊張甚至產生沖突的主要方面,既不能視而不見,又不能自亂方寸、進退失據。
貨幣特別是匯率決策的難度在于對政策后果缺乏預見性。多數情況下,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對稱,較之于他人的市場,中國仍處于黑暗中,不了解的東西太多,好的、壞的一齊來了。因此,人民幣匯率改革絕非升值2.1%這么簡單,這是一種全新機制的探索,目標是尋求人民幣的一種氣勢,一種格局,可以將之視為大國塑造的必修課。
美國在匯率問題上咬住中國不放,唇槍舌劍的沖突不下幾十回合。公共管理領域處理沖突時,經常提出并采用所謂“建設性滋擾范圍”概念,十分有意義。其目標不是處處壓制所有的沖突,而是在兩個極端之間區(qū)分層次,容許沖突在一定程度的空間里存在,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在變革過程中,需要適量地讓沖突、張力等滋擾存在,保持在“學習的最低門檻”以上的程度,才能推動沖突一方的人們學習和找尋新的適應方法。在匯改上中國切實感受到了外部壓力,但借此也摸索到了一種釋壓的方式,理解了平常心對待彼此沖突的要義。面對強國,如何在外交上做到不卑不亢,在經濟上互惠互利、大賺其錢,是需要很高政治智慧的;诖,兩年來圍繞人民幣升值與否的爭論實際上也提醒中國思考諸多選擇,間接扮演了推動中國長進的角色。
在一個國家開始復興的初始階段,最大的危險就是不冒風險。生活在南極的企鵝因為沒有天敵,最沒有“敵情觀念”。在匯率改革問題上,中國不做“南極企鵝”。目前,擺在中國面前的金融風險依然很高。形象地講,投機者與人民銀行已經站在了這場博弈的最前沿。此次小幅升值,部分滿足了國際游資的胃口,基于人民幣還要漲的期待,未來更大的投機也許山雨欲來。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的阻力更加復雜。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知道中國是不肯讓美國牽著鼻子走的,既然高壓不成,很可能轉向其他策略,這提醒中國必須認真準備和提升自身化危險為機會的能力。
有升有降、有漲有落的市場才是真正的市場。外匯市場敏感度高更是如此,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中國必須認識到,相關匯率政策的對與錯、實踐上的虛與實、有用與無用,都是相對的,是需要中國經濟結果當然也要時間來證明。
長期而言,無論是從與主要發(fā)達國家的關系看,還是從來自市場本身的壓力來看,人民幣升值不是問題的結束,而很可能是問題的開始。匯改之后如未能確立新的方向,結果就往往陷于困惑和不知所措。已有跡象顯示,有關人民幣匯率的一種新的不確定性正醞釀生成。因此將來的一個大方向在于,要確保匯改具有糾偏能力,必須留有后手。
經濟行為都是人的選擇行為,人們通過交易表現(xiàn)出個體對價值的認識和轉換。那么由何來決定人們的選擇呢?歸根到底是靠智慧與實力的提升,累積了學識,一定能夠累積財富。這種提升需要時間,但它的回報也更大。中國已經動了匯率,現(xiàn)在正面臨著給自己機會進一步提升的一個關鍵時刻!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積累 經驗 中國經驗的又一次積累 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