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在惡化:一張圖看懂次貸危機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目前美國樓市行情已由2006年的頂峰下跌了16%,據估計必須再降10%才有消化掉現有住房積壓的可能,也許這就是次貸危機的底線。在此之前,房價下跌會與銀行倒閉、金融動蕩形成互相強化的惡性循環(huán)。
次貸危機由美國擴散到全球已經有一年之久。今年3月美聯儲越權向摩根大通銀行融資,用于兼并美國第五大投資公司貝爾斯登,使之免于破產,穩(wěn)定了金融局面。為此,伯南克贏得了華爾街的不少喝彩,包括財長保爾森在內的一些人都認為次貸危機可能已近尾聲。然而7月,美國又爆發(fā)了“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事件,次貸危機即將見底的樂觀期望又成泡影,經濟衰退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同時,美聯儲為防御經濟衰退大幅降息,導致美元持續(xù)貶值,成為世界范圍石油、糧食價格猛漲的重要刺激因素,給世界經濟和政治局勢帶來極大的動蕩和不安。次貸危機深化的程度和發(fā)展前景究竟如何?它對我國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再次成為人們深度關注的問題。
危機深化之一
――“兩房”困境
今年7月7日雷曼兄弟公司的報告說:如果按新會計條例要求,“兩房”減記虧損將達750億美元。消息一出,“兩房”股價陡降,分別下跌了47%和45%,美國金融市場風聲鶴唳,股指狂泄,跌進熊市。雖然雷曼報告難免有夸大之嫌,但“兩房”問題也確實事出有因。歸結起來其困難不外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是住房抵押貸款隨房價的持續(xù)下跌已經惡化到超出次貸范圍,卷入這場風波的已不單是次貸的幾百萬戶房主,連原本好于次貸的美國的抵押貸款房主也陷了進去,其數字超過了5000萬戶。“兩房”經營的Alt-A貸款和大額抵押貸款(Alt-A抵押貸款是指信用等級在優(yōu)質貸款和次貸之間的抵押貸款,從借款者的信用評級看是介于620分到680分之間的借款人;大額貸款是指貸款購房的房價在47萬美元以上的貸款),有不少也已經發(fā)生違約或止贖。從地區(qū)說,“兩房”在明尼阿波利斯和達拉斯發(fā)放的貸款最多,而這兩個地區(qū)住房抵押貸款形勢正在加劇惡化。“兩房”合計起來的嚴重拖欠率今年達到近100個基點,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
第二是“兩房”自身資本金太少,貸款的杠桿率極高。商業(yè)銀行通常持有的資產是自有資本基數的10倍,投資銀行大約是15倍,而“兩房”借款的杠桿率不少于20倍。某些人用不同的但仍屬合理的方法估算,其杠桿率竟高達75倍。“兩房”的監(jiān)督者――聯邦住房企業(yè)監(jiān)督局之所以如此放任,其依據是:實行固定抵押貸款利率的優(yōu)質借款,風險很低。然而事實上“兩房”所擁有的不只是優(yōu)質固定利率貸款,同時還有數量可觀的Alt-A貸款。這種抵押貸款也就是被違約拖垮、并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的印地麥克(IndyMac)銀行所經營的業(yè)務。此外,即使是固定利率的優(yōu)質抵押貸款,現在也同樣出現了很大的信用問題。
第三是次貸危機已使投資者如驚弓之鳥,經不起風吹草動。“兩房”的投資者大量拋售“兩房”股票,使之暴跌,多數并沒有對形勢做客觀分析,而是所謂的“羊群效應”。在普遍恐慌心理的支配下,投資者唯恐被套,眼睜睜看著賠錢,于是就像賽跑一樣爭先恐后地拋售看空的股票,以避免損失。這實際上是一種不理性的行為。
“兩房”困境使美國當局備感震驚。因為這兩家公司的股票以及由他們發(fā)行和擔保的債券數量很大,為全球幾千萬投資者所擁有,萬一垮臺,將成為全美和全世界的大災難。布什政府、國會、聯儲、證券交易委員會在驚恐之余,采取了緊急應對措施。《2008年住房和經濟復蘇法案》在保爾森的努力下已經由眾參兩院通過,7月30日由總統(tǒng)簽署。該法案賦予政府購買“兩房”股票的授權,并且允許聯儲在市場困難時期自由地向兩公司融資。同時政府將為“兩房”300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以便為處于掙扎線上的房主抒困。法案還建立了一個新的監(jiān)督機構――聯邦住房金融局(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取代原有的監(jiān)督機構。兩相比較,法案給新的管理機構以更多的授權,并享有等同于其他聯邦金融監(jiān)管者確定擔保和資本標準、評估罰金并任免官員和董事上的權力。另一項應急措施是由證券交易委員會發(fā)布緊急命令,對股票市場上對19家主要金融公司(包括“兩房”在內)的沽空行為進行限制,即不再允許投資者靠借入股票在股市上對主要金融公司的股票價格進行打壓,以防“兩房”重蹈貝爾斯登公司的覆轍。這些措施對穩(wěn)定市場的效果如何,尚有待觀察。
危機深化之二――
債券擔保公司危機露頭
今年4月,國際清算銀行發(fā)表了《2005~2007年信貸風險轉移》的報告,其中警告說:金融擔保者在信貸風險轉移市場中起著重要作用,但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以來,這些擔保者可能從其持有的頭寸(即他們所持有的“信貸違約互換證券”――Credit Default Swap,以下簡稱CDS)中,遭受實實在在的損失。今年6月加拿大學者威廉•英格爾達在題為《金融海嘯尚未到頭》文章也說,當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相對不大的美國“次貸危機”時,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下一個遠比它更大的問題正在逐漸來到中心地位,它就是CDS。不少信息說明,上述警告并非空穴來風,值得高度關注。
CDS是一種信用衍生產品,由單一險種擔保公司發(fā)行。這種公司專門為各類債券(包括信貸衍生品和市政債券)提供信貸違約保險。如果債券發(fā)行機構違約,就由這些擔保機構負責向保險的買家支付損失;如果不出問題,則由買方定期向擔保機構支付利息,即保費。由于在訂立合同時并不需要付款,而只是提供違約擔保,因此通常這些擔保機構的杠桿率可高達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當前美國存在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單一險種保險市場,據稱其賬面價值高達62萬億美元,即使去掉重復計算,至少也是一個1萬多億美元的龐大市場。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形勢惡化,擔保公司的賠付也急劇上升,其資金流動性日趨緊張,自身評級不斷下降。除去這種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外,它還有另一種風險,就是缺乏清算系統(tǒng)。交易商之間很少交易紀錄和資信材料,加上交易并不透明,存在很大的交易對手風險,一有風吹草動極易動搖市場信心。
最近以來,種種險象已經露頭。根據報道,全球最大的擔保機構,美國MBIA公司(Municipal Bond Insurance Association),因通過信貸違約互換對次級貸款債券CDO進行擔保,去年第四季度虧損23億美元,創(chuàng)下有史以來最高單季虧損紀錄。而今年一季度報告顯示,由于衍生金融品價值縮水,又虧損24億美元。另外,全美第二大債券擔保公司Ambac也同樣受到次貸的困擾,該公司2007年四季度虧損18.9億美元。其他債券擔保公司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有信息說,目前市場上的投機者正在試圖做空這些擔保機構。如果此類擔保公司陷入危機,則有可能引發(fā)新一輪債券的拋售,給已經極度緊張的金融市場火上澆油。
危機深化之三――
世界經濟遭受更大沖擊
次貸危機在美國的深化也給全球經濟以更大的沖擊。來自路透社的最新消息稱,日本出口面臨困境。在歐洲,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的調查顯示,衡量商業(yè)活動和公司情緒的主要指標降幅超出預期,歐元區(qū)經濟增長乏力,通貨膨脹已經上升到警戒上限的兩倍,而且有可能進一步上漲。
次貸危機深化也加大了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微觀層面的直接損失,就是我國中央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持有的美元資產因美元貶值和債券跌價所帶來的損失,這包括美國國債、債務抵押債券和“兩房”債券的賬面損失。二是宏觀層面的間接影響,在某種意義上說它比前者的負作用更大,并使我國經濟面臨三個挑戰(zhàn)。
第一,由兩國經濟形勢差異所決定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沖突。當前中美兩國經濟形勢不同。美國為次貸危機和金融困境所苦,經濟放慢,防止經濟衰退是第一要義;中國則因經濟增長偏快,以防止經濟過熱和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變?yōu)槊黠@通貨膨脹為主。這樣兩國宏觀調控措施就彼此相左。美國方面為刺激經濟,在大步降息后暫時按兵不動;中國為使經濟降溫必須提高利率,緊縮流動性,但是受美國低息政策的牽制,為防止擴大利差,就難以提息。同時,美國降息所帶來的美元貶值,迫使人民幣不得不加速升值,而各方對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又使熱錢加速涌入,增加了防止明顯通貨膨脹的難度。
第二,美元貶值迫使人民幣加速升值所導致的熱錢涌動。熱錢的成分極其復雜,既有投機資本,也有非投機資本,其進入我國的通道五花八門,可以假借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間接投資之名進入,大陸以外的華人也可以按照各地具體規(guī)定,在內地開立人民幣賬戶,攜入或匯入外匯,還可以非法通過地下錢莊進入。其目的有些著眼于保值,投機資本則熱衷于獲取利差和外匯價差,其負面影響是增加人民幣發(fā)行,增大流動性,加劇通貨膨脹壓力。投機資本還會通過資金的快進快出興風作浪,嚴重干擾金融秩序,影響國家經濟安全。
到今年上半年,我國外匯儲備已從2002年的2864億美元增長到1.8萬億美元,其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熱錢。今年以來由于通貨膨脹預期加劇,在一種“以匯率加速升值抵制通貨膨脹壓力”的理念影響下,人民幣兌美元在三個月內即上升6個多百分點,與之相應,熱錢加快涌入。前四個月,中國外匯儲備增長近2264億美元,幾乎與2006年全年新增外匯儲備相等。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聯手加強貿易真實性審核,并對企業(yè)出口預收貸款或進口延期付款實行登記管理。但更關鍵的是,必須打掉對人民幣加速升值的預期,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熱錢涌入。
第三,美國經濟放慢,需求下降,影響我國出口。根據中國海關統(tǒng)計,我國一季度對美出口增長5.4%,二季度增長8.9%,都低于去年全年的增長11.7%。對美出口乏力,使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大受影響。今年一季度江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四降一升”――與去年同期相比,GDP下降1.5%,出口下降8.5%,工業(yè)經濟總量下降5.7%,企業(yè)效益總體下降40%~50%,物價則有所上升。浙江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對美出口出現了11年來的首次下滑。廣東也是近幾年來少見的困難集中年。一季度對美國和香港的出口增幅分別只有4%和8%。同時由于出口退稅的調整、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幣的加速升值,使出口產品失去價格優(yōu)勢,紡織服裝、制鞋等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受到的影響更大。一季度紡織服裝出口增幅只有0.4%,鞋類為9%,玩具為4.8%,塑料制品下降了3.5%。
中國政府在宏觀調控中,有望把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限制在不影響大局的范圍。但是必須說:美國不透明的金融衍生產品、馬后炮的監(jiān)管措施、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美元貶值政策等,已給我國造成巨大損失,這些做法是同美國歷來宣揚的主張相悖的。作為利益相關的伙伴國,我們有理由要求美國當局總結教訓,認真履行負責任金融大國的義務。
危機前景――仍然存在未知數
一貫代表政府對危機持樂觀態(tài)度的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財長保爾森,在“兩房”困境發(fā)生后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已經轉為低調。7月8日伯南克說:“起源于房地產市場的這次經濟危機將持續(xù)到2009年。”此前一周保爾森也公開表示:“與最初的預期相比,危機持續(xù)的時間將變得更長久。”
誠然,自危機爆發(fā)以來美聯儲和財政部確實充當了緊急救火隊的角色,力度不可謂不大,然而每次取得的效果都比較有限,說明樓市的周期規(guī)律是難以抗拒的,單靠注入流動性和注射興奮劑還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目前美國樓市行情已由2006年的頂峰下跌了16%,據估計必須再降10%才有消化掉現有住房積壓的可能,也許這就是次貸危機的底線。在此之前,房價下跌會與銀行倒閉、金融動蕩形成互相強化的惡性循環(huán),跳出這個怪圈還需假以時日。除此之外,油價的暴漲暴跌也是影響美國經濟前景的未知數。
從好的方面看,雖然人們都擔心美國會進入全面經濟衰退,但截至最近公布的二季度經濟數據,仍然有1.9%的增長。支撐這個局面的主要是不太壞的居民消費,較強勁的出口以及服務業(yè)較好的就業(yè)狀況。如果在宏觀調控下能夠保持經濟不再下沉,也許就是人們能夠希望的最佳前景。
相關熱詞搜索:惡化 危機 次貸危機在惡化 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次貸危機即將來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