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非洲干什么_非洲人眼里中國就是神
發(fā)布時間:2020-03-1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關注熱點、加強政治聯系和強化貿易紐帶,是美國對非戰(zhàn)略的新特點。 6月中旬,希拉里?克林頓的身影再次出現在非洲,她先后訪問了贊比亞、坦桑尼亞和埃塞俄比亞三個國家,出席了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召開的第十屆《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論壇,強調了美非貿易對非洲的重要性和好處。引人注意的是,她還發(fā)表了一些關于中國與非洲關系的言論,折射出美國對中國在非洲利益發(fā)展的擔憂,反映出美國試圖排擠中國在非利益和影響力、拓展美國在非利益的意圖。
頻繁的政治互動
進入21世紀、特別是9.11事件發(fā)生以來,美國通過反恐軍事合作、能源和貿易等途徑,多向推進對非戰(zhàn)略,意在繼續(xù)保持美國在非洲的傳統(tǒng)影響力、保持和維護美國能源來源多元化,并通過提供貿易優(yōu)惠吸引非洲國家,實現控制非洲基本資源的目的。奧巴馬政府總體繼續(xù)了前任政府的對非政策,美國與非洲在政治、經濟和安全等領域的關系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同非洲保持了較為頻繁的政治互動與關注。
2009年3月,奧巴馬任命退役空軍少將斯科特?格拉遜為美國蘇丹問題特使。6月,奧巴馬訪問了埃及,與穆巴拉克會談,并在開羅大學發(fā)表了關于美國與穆斯林國家關系的重要演講。7月,奧巴馬訪問加納,并在加納議會發(fā)表演講稱,美非伙伴關系須基于共同責任,美國不尋求將任何政治體系強加于任何國家,將繼續(xù)加強對非貿易與投資。8月,希拉里訪問肯尼亞、南非、安哥拉、剛果(金)、尼日利亞、利比里亞和佛得角七國。10月,美國非洲司令部牽頭的“2009非洲努力”――非洲多國通信技術軍事演習在加蓬舉行。2010年1月,美國副國務卿奧特羅和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卡爾森先后訪問肯尼亞、烏干達、埃塞俄比亞、加納、多哥、貝寧和尼日利亞等國;2月,蘇丹問題特使格拉遜訪問乍得、蘇丹和盧旺達,斡旋蘇丹局勢。4月,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出訪非洲七國。同月,美國與尼日利亞成立“美―尼兩國委員會”戰(zhàn)略對話機制;與南非建立“戰(zhàn)略對話”機制;“美國―非盟首次高級別年度雙邊磋商會”在華盛頓召開。6月,蘇丹全面和平協(xié)議(CPA)會議在華盛頓舉行。11月,美國和安哥拉在華盛頓舉行戰(zhàn)略伙伴關系對話。
美國在非洲一系列的政治和軍事動作和措施都說明,美國正在新的起點和平臺上進一步調整和加強對非洲戰(zhàn)略,美國要進一步維護和拓展在非利益。
對非政策基本成型
奧巴馬政府對非政策的成型與上述實踐基本一致。繼2009年奧巴馬和希拉里訪問非洲并做出政策闡述后,2010年4月,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卡爾森將美國的對非政策系統(tǒng)概況為五個方面:
第一,將與非洲國家、國際社會以及公民社會合作,加強非洲國家民主制度建設,保護非洲國家已經取得的民主成果。推進非洲的民主是美國對非政策的優(yōu)先課題。
第二,推動非洲經濟持續(xù)發(fā)展是美國對非政策的另一優(yōu)先課題。具體強調幫助復興非洲農業(yè)、支持新的“全球饑餓與食品安全倡議”、重點關注減少饑餓、貧困和營養(yǎng)不良等;加強與非洲的貿易關系,在已有的能源、紡織和運輸設備等領域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合作。奧巴馬政府將與非洲國家一道,擴大對《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等平臺的利用。
第三,將繼續(xù)推進美國對非洲國家公共衛(wèi)生健康問題的關注,繼續(xù)推進小布什政府時期制定的“減少艾滋病總統(tǒng)緊急計劃”(PEPFAR)。
第四,美國將與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一道,防止和解決非洲的沖突和分歧。關注幾內亞、索馬里、蘇丹、民主剛果、尼日爾和馬達加斯加等國局勢,派出蘇丹問題總統(tǒng)特使,尋求解決索馬里的政治與人道主義危機。
第五,與非洲國家合作,共同應對已有的和新的過渡性挑戰(zhàn)。包括應對氣候變化、販毒、販賣人口和武器,以及非法開采非洲的礦產和海底資源。特別強調非洲的氣候和清潔能源挑戰(zhàn)是奧巴馬政府的優(yōu)先課題。
總體上看,奧巴馬政府對非洲政策與小布什政府時期對非政策的最大不同在于:一是不再突出反恐的重要性,這與反恐形勢的相對緩解和美國對阿拉伯國家的新政策表態(tài)有一定關系。二是在關注傳統(tǒng)的民主價值觀的基礎上,更多照顧非洲國家關注的經濟發(fā)展、減貧以及解決沖突等問題。三是更加突出軟實力的一面,弱化非洲國家感到敏感的非洲司令部的功能,同時利用奧巴馬總統(tǒng)是非洲裔這一優(yōu)勢,在言辭和政策表述上營造親近非洲的印象。不過,奧巴馬政府同樣缺少實際的行動證明其對非洲利益關注的真實誠意。
在“法案”框架下推動對非貿易
作為吸引非洲國家的重要利益手段,美國對非貿易近年來持續(xù)增長!斗侵拊鲩L與機遇法案》是美國推動對非洲貿易的主要平臺。該法案最早由美眾議院于1997年4月提出,2000年10月1日起生效。“法案”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非洲)國家提供了單方面貿易優(yōu)惠條件。“法案”受到了黑非洲國家的歡迎。美國政府表示,“法案”可以通過加快非洲改革,促進非洲獲得美國的專業(yè)技術、信貸和市場以及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建立高層對話等途徑,為美國與非洲長期關系帶來改變,并幫助非洲實現繁榮。
在“法案”平臺下,2008年美非貿易額增長28%,其中美國對非洲出口增加29.2%,進口增加27.8%。但值得關注的是,在“法案”簽署以來的美非貿易中,美國從非洲的進口中石油類產品一直占據絕對比重。2010年8月2日,第九屆《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論壇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雙方有意進一步發(fā)揮美國貿易優(yōu)惠計劃的作用,以推進和刺激非洲地區(qū)經濟增長與發(fā)展。據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局統(tǒng)計,在“法案”框架下,2008年美國從非洲進口同比增長29.8%,其中包括從符合美國普惠制和法案相關非洲國家的免稅進口產品。據美國官方統(tǒng)計,在“法案”簽署后的十年間,美國從非洲進口的非石油類產品增加了一倍,2009年達到34億美元,其中包括谷物、水果、蔬菜和鞋類等農產品和初級產品。美國貿易代表羅恩?柯克總結“法案”落實的十年是成功的。然而,2010年美國從非洲進口的石油類產品就占到進口產品總量的92.3%。這樣,所謂“法案”框架下美國從非洲進口的產品趨于多樣化的說法大多只能流于形式。從更多負面效果看,美國仍然通過附加條件的做法,給參與“法案”的非洲國家造成不便。根據“法案”,美國總統(tǒng)有權每年審查并決定哪些非洲國家可以享受“法案”提供的貿易優(yōu)惠。2009年,奧巴馬總統(tǒng)增加毛里求斯為法案國,同時去除了幾內亞、馬達加斯加和尼日爾三國,理由是這些國家未能在符合“法案”條件方面取得“持續(xù)進步”,具體包括法律規(guī)定、知識產權保護、腐敗、勞動法、減貧戰(zhàn)略和人權等條件。顯然,美國與非洲國家的這種合作具有不平等性。不過總體而言,《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對非洲國家的誘惑性大于排斥性和消極性,這就為美國通過貿易工具貫徹政治戰(zhàn)略提供了條件。
可以說,美國對非新的戰(zhàn)略特點是:關注熱點、加強政治聯系和強化貿易紐帶,三位一體,共同推進。從美國對中國在非利益的關注判斷,美國更傾向于認為中國在非洲的商業(yè)利益和政治影響力正在對美國的相同利益形成威脅;認為中國與美國在非洲的活動不僅是兩國在非洲資源、能源、市場和價值觀領域的競爭,也是中美作為大國進行全球競爭的一部分。
相關熱詞搜索:非洲 美國 干什么 美國在非洲干什么 美國和非洲的關系如何 美國非洲軍事基地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