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效仁:奧運能否加速體育仲裁立法
發(fā)布時間:2020-06-09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奧運會開幕前10天,按照奧運會慣例,北京奧運會仲裁法庭正式行使管轄權。截至8月19日,已有6起涉及參賽資格、體育國籍方面等案件均在24小時內仲裁解決。仲裁員、中國公民陶景洲稱,“用法律維護體育公平,是奧運仲裁員的天職”。同時建議,中國應以奧運為契機,建立符合國情的體育仲裁制度!叭绻袊闪⒁粋獨立公正的體育仲裁機構,可以有效防止‘假球’、‘黑哨’!保8月20日《人民日報》)
奧運會無疑是一場體育盛宴,其本身完善公正的法規(guī)制度,同樣值得中國效法。1984年,國際奧委會成立國際體育仲裁院,專門處理體育單項協(xié)會、國家委員會、國際奧委會和運動員等發(fā)生的賽事沖突。1996年,國際體育仲裁院設立特別仲裁法庭,專門解決奧運期間及開幕前10天內出現(xiàn)的與所有奧運項目相關的爭議。事實上,許多國家也相繼建立了體育仲裁制度,以其專業(yè)性、獨立性、快捷性、可控性、靈活性、保密性、費用低廉等優(yōu)勢,不僅在化解國際體育糾紛中作用明顯,而且以其獨立公正維護著體育事業(yè)的公平、健康和文明。
一方面,奧運會作為當今世界上參與國家最多、組織化程度最高、影響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水平最高的競技體育盛會,意味著國家榮譽以及經(jīng)濟利益;
另一方面,隨著國際體育運動的蓬勃發(fā)展,體育糾紛正在增多。從裁判執(zhí)法水平、判罰尺度以及打分準確度,運動員參賽資格、興奮劑處罰糾紛,到假球,黑哨等層出不窮,都需要體育仲裁制度提供及時、公正的裁決和救濟。
然而,雖然早在1995年8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33條明確規(guī)定,“在競技體育活動中發(fā)生糾紛,由體育仲裁機構負責調解、仲裁。體育仲裁機構的設立辦法和仲裁范圍由國務院另行規(guī)定!贝撕螅扼w育仲裁條例》被列入1996年立法規(guī)劃,“著手調研論證、待條件成熟后適時提請審議的行政法規(guī)草案”,由原國家體委負責起草。但直到今天,體育仲裁法規(guī)依舊未能出臺。體育糾紛的處置,只能寄希望于司法的介入。2003年,受中國足球協(xié)會指派,擔任全國足球甲級隊A、B組主裁判員職務的龔建平,因多次收受他人財物計人民幣37萬元,被法院依據(jù)刑法判刑十年。這一事件作為體壇的一大丑聞,曾經(jīng)引起了廣泛爭議。
司法介入體育糾紛的一個弊端就在于司法訴訟時間長,不能適應迅速、公平地解決體育糾紛的需要。在陶景洲眼中,仲裁最大優(yōu)勢是快,除非特殊情況,必須在24小時內做出裁決。法院審判人員本身不具備體育專業(yè)知識,在審判時可能會有所偏頗,難以保障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以至于2002年,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因不服中國足協(xié)的處罰決定,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而法院審查后認為,不符合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的受理條件,因此不予受理,以至于使體育與行政的糾紛,成了沒有規(guī)范的空白地帶。這或許正是中國體壇“假球”、“黑哨”等丑惡現(xiàn)象屢禁不止的一個關鍵原因。
近日,在上海舉辦的“弘揚奧運精神完善體育法制”研討會上,專家們提出了制定體育仲裁法,設立中國仲裁機構和在北京或上海設立國際體育仲裁院(CAS)分院等諸多好建議。由此來看,與世界接軌的體育仲裁立法,實在不能再拖下去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