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故事
發(fā)布時間:2017-01-27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英美文化故事篇一:英美文化簡況
英語國家中傳統(tǒng)的文娛和體育活動:
棒球、橄欖球等;
英國:4月23日/7月---戲劇節(jié)--為紀念莎士比亞而舉行的盛大文娛活動
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jié)假日:圣誕節(jié)---12月25日,情人節(jié)----2月14日;感恩節(jié)—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開始,持續(xù)四天
感恩節(jié)
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jié) (Thanksgiving Day) 。感恩節(jié)是美國人民獨創(chuàng)的一個古老節(jié)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jié)日,因此美國人提起感恩節(jié)總是倍感親切。
感恩節(jié)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fā)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nèi)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于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tǒng)習俗,移民規(guī)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并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jié)日。
在第一個感恩節(jié)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后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jié)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時感恩節(jié)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后的1863年,林肯總統(tǒng)宣布感恩節(jié)為全國性節(jié)日。
習 俗
每逢感恩節(jié)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xiāng)市鎮(zhèn)到處舉行化裝游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guī)定放假體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的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鄉(xiāng)外地的家人也會回家過節(jié),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
同時,好客的美國人也忘不掉這一天邀請好友、單身漢或遠離家鄉(xiāng)的入共度佳節(jié)。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xiàn)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jié)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jié)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清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美 食
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jié)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jié)奏很快,競爭激烈的國度里,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但在感恩節(jié)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jié)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tǒng),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因此,感恩節(jié)也被稱為“火雞節(jié)”。
感恩節(jié)的食品富有傳統(tǒng)特色。火雞是感恩節(jié)的傳統(tǒng)主菜,它原是棲息于北美洲的野禽,后經(jīng)人們大批飼養(yǎng),成為美味家禽,每只可重達四五十磅。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diào)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雞皮烤成深棕色,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然后由各人自己澆上鹵汁,灑上鹽,味道十分鮮美。此外,感恩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紅莓苔子果醬、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
游 戲
感恩節(jié)宴會后,有些家庭還常常做些傳統(tǒng)游戲。第一次感恩節(jié),人們進行了跳舞、比賽等許多娛樂活動,其中有些一直流傳至今。有種游戲叫蔓越桔競賽,是把一個裝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競賽者圍坐在周圍,每人發(fā)給針線一份。比賽一開始,他們先穿
針線,然后把蔓越桔一個個串起來,3分鐘一到;誰串得最長,誰就得獎。至于穿得最慢的人,大家還開玩笑地發(fā)給他一個最差獎。
還有一種玉米游戲也很古老。據(jù)說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在糧食匱乏的情況下發(fā)給每個移民五個玉米而流傳下來的。游戲時。人們把五個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頭去找,找到玉米的五個人參加比賽,其他人在一旁觀看。比賽開始,五個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剝在一個碗里,誰先剝完誰得獎,然后由沒有參加比賽的人圍在碗旁邊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數(shù)量最接近的獎給一大意爆玉米花。
人們最喜愛的游戲要算南瓜賽跑了。比賽者用一把小勺推著南瓜跑,規(guī)則是絕對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獎。比賽用的勺子越小,游戲就越有意思。
除去這些活動外,有些家庭在節(jié)日里驅(qū)車到鄉(xiāng)間去郊游,或是坐飛機出去旅行,特別是當年移民們安家落戶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更是游客們向往的所在。在那里,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號仿制的船和普利茅斯石,還可以花幾個小時在移民村里參觀。移民村是仿照當年的樣子建成的。參觀時,還有專門人員扮成請教徒同游客們談天,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多少年來,慶祝感恩節(jié)的習俗代代相傳,無論在巖石嶙峋的西海岸還是在風光旖旎的夏威夷,人們幾乎在以同樣的方式歡度感恩節(jié),感恩節(jié)是不論何種信仰、何種民族的美國人都慶祝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圣誕節(jié)
12月25日這一天,各教會都會分別舉行崇拜儀式。天主教與東正教舉行圣誕彌撤,新教舉行圣誕禮拜。有些教會的慶;顒 從午夜零點就開始。除崇拜儀式外,還演出圣誕劇,表演 耶穌降生的故事。
圣誕起源
據(jù)基督教徒的圣書《圣經(jīng)》說,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后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笆フQ節(jié)”的意思是“慶;健,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
瑪麗婭已和木匠約瑟夫訂婚?墒,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fā)現(xiàn)瑪麗婭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xiàn)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麗婭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圣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北M管耶穌的確切生日并不清楚,大約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后(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在公元后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后,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
圣誕PARTY:
圣誕節(jié)必不可少的節(jié)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種歌樣PARTY。一種友情,親情,愛情聚會的好時光。戴著圣誕帽,唱著圣誕歌,說說大家的圣誕愿望。 圣誕大餐:
圣誕節(jié)作為一個隆重慶祝節(jié)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圣誕節(jié)火雞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們或許會用微波爐自己做,現(xiàn)在的人們過節(jié)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館里用餐了,商家們也會利用機會賺顧客們的錢,當然還有許多圣誕節(jié)食品,姜餅、糖果等等了。 圣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jù)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wěn)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fā)現(xiàn)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那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有的還有帽尖發(fā)亮的,有的是金光閃閃的。
圣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多大都可以,因為圣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收禮。要是有人圣誕節(jié)送小汽車那怎么辦?那最好就叫他寫張支票放進襪子里好了。
圣誕卡:
是祝賀圣誕及新年的賀卡,上面印著關(guān)于耶穌降生故事的圖畫,以及“慶祝圣誕、新年快樂之類的祝愿的話。
報佳音:
圣誕夜指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會組織一些圣詩班(或由信徒自發(fā)地組成)挨門挨戶地在門口或窗下唱圣誕頌歌,叫作“報佳音”,意思是再現(xiàn)當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報告耶穌降生的喜訊。“報佳音”的人稱為Christmas Waits,這項活動往往要進行到天亮,人數(shù)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大街小巷滿城盡是歌聲。
萬圣節(jié)作為西方的重要節(jié)日之一,頗受人民的重視,在那一天,人們家家戶戶門前都要掛上一盞南瓜燈,人人都穿上奇裝異服,據(jù)說有鎮(zhèn)邪之用。其實,作為先進的發(fā)達國家,人民的思想覺悟意識已很強,對于鬼怪已不再迷信,而他們?yōu)樯哆裝模作樣的?多半是為了尋開心而已。普遍在那一天,人們會舉行盛大的化妝舞會,會舉辦一些關(guān)于南瓜的活動,還有那些小孩子,可樂壞了他們,因為每到這一天,他們可以任意去左鄰右舍討吃的,絕不會受到懲罰。
感恩節(jié)是北美特有的喜慶豐收的民間節(jié)日,美國的感恩節(jié)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它始于1629年。每逢感恩節(jié),美國全國放假三天,有上萬的人前往普利茅斯游覽,散居外地的人,都在感恩節(jié)回家團聚,人們將火雞肚內(nèi)填滿用核桃仁、玉米渣、香腸、紅莓、葡萄干做的餡,然后刷上油用火烤,制成內(nèi)嫩外酥油光光的烤火雞,外表很像北京烤鴨,吃時再澆些肉汁。烤火雞和南瓜餡餅是感恩節(jié)必備的傳統(tǒng)食品。
西方的情人節(jié)可謂眾所周知。在那二月正值春暖花開,萬物復蘇,一片盈然春意,真是談情說愛的大好時機。試想,在美好的傍晚,攜著戀人的手,一路上卿卿我我,男的給女朋友送上一串鮮艷的紅玫瑰,女的送給男朋友一盒甜滋滋的巧克力,多么浪漫的場面,多么令人向往的一刻,難怪乎,情人節(jié)能風靡歐美,席卷全球。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愚人節(jié)。愚人節(jié)起源于法國。愚人節(jié)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后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傊,每逢愚人節(jié)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魚)先生成萊昂(獅子)先生的電話,常常惹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
復活節(jié)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jié)日。在歐美各國,復活節(jié)是僅次于圣誕節(jié)的重大節(jié)日。按《圣經(jīng)·馬太福音》的說法,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后三天復活,因而設立此節(jié)。根據(jù)西方教會的傳統(tǒng),在春分節(jié)(3月21日)當日見到滿月或過了春分見到第一個滿月之后,遇到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復活節(jié)。東方教會則規(guī)定,如果滿月恰好出現(xiàn)在這第一個星期日,則復活節(jié)再推遲一周。因此,節(jié)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德國政府規(guī)定復活節(jié)休息兩天。在節(jié)日里,家人團聚,品嘗各種傳統(tǒng)食品,親戚朋友見面要互相祝賀。 象征生命的蛋、火、水、兔等成了復活節(jié)的吉祥物。雞蛋和兔子在西方是新的生命和興旺發(fā)達的象
征。雞蛋的本色象征太陽,把雞蛋染成紅色則象征生活幸福。在復活節(jié)中,父母要特地為孩子們準備制成雞蛋、兔子形狀的巧克力糖。親友間要互贈彩蛋。在萊茵河中游和黑森東部的一些城鎮(zhèn),至今保留著"彩蛋樹"這一古老習俗。人們把成百的蛋殼涂上彩畫,串成蛋鏈,在復活節(jié)這天掛在松樹上,制成彩蛋樹,大人孩子圍著彩蛋樹唱歌、跳舞、慶祝復活節(jié)。而阿爾卑斯山的姑娘們則通過贈送紅雞蛋來表達自己的愛情。在復活節(jié)這天,姑娘如果向某一小伙子贈送三個紅雞蛋,表示姑娘向小伙子求愛。
幾點英美文化常識
西方人眼中的數(shù)字
生活中的數(shù)字(number)無處不在,但有寫數(shù)字帶有固定的象征意義。由于中西方國家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的不同,它的意義和用法也有很大的差異,聽我來介紹一下吧。
就像咱們中國人(Chinese)偏愛數(shù)字8(eight)和6(six),忌諱4(four)一樣,西方人認為3(three)和7(seven)是大吉大利的數(shù)字,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西方文化認為世界(the world)是由大地(land),海洋(sea)與天空(sky)三者合成的;大自然由動物(animal),植物(plant)和礦物構(gòu)成,所以他們就特別喜歡3這個數(shù)字。
但是西方人認為13 (thirteen)是個不祥的數(shù)字。重大活動不安排在13號,請客避免13人入席,電影院里沒有第13排和13號座位。
這是因為耶穌受難的前夜,和12個門徒共進晚餐,師徒13人中出現(xiàn)了一個叛徒猶大,因此,信奉基督教的民族都認為13是個不祥的數(shù)字。
國家的奧秘
拓展孩子對英美文化和歷史的了解,本期學科學習給您和孩子提供了這方面的內(nèi)容,歡迎查看!
“英國”的種種表達: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為聯(lián)合王國,縮寫為the U.K. 。英國由兩個大島組成,一個是大不列顛,另一個是愛爾蘭島北部。大不列顛由威爾士(Wales),英格蘭(England)和蘇格蘭(Scotland)三部分組成,其中英格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所以人們談起英國的時候常常稱之為England或者Britain。
國家名稱和大寫字母
大家一定都知道我們的祖國的英語名稱是China吧!但是提到PRC,可能很多同學就不知道了,其實PRC也是中國的意思!在英語中,為了使用方便,很多國家名稱都可以用幾個簡單的大寫字母來代替,如:
PRC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CAN = Canada 加拿大
US = USA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國(美利堅合眾國)
UK =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
大寫字母不僅能代表國家名稱的縮略形式,還有許多的用途,例如:廁所WC;世界貿(mào)易組織WTO;光盤CD等。大家不妨搜集一下,把這些有意義的大寫字母都放在一起,好好領略領略大寫字母的魅力吧!
西方的進餐禮儀
歐美國家(country)的餐桌大多是長方形的,男主人(host)坐在桌子的一端,女主人(hostess)坐在另一端,通常安排座位時要盡量避免兩位男賓或兩位女賓并坐在一起。 就餐時,身體(body)要坐得端正,身體和餐桌間距離以能使用刀(knife)、叉(fork)、匙(spoon)和飲食方便為度,手臂不要放在桌上,也不要張開妨礙別人。餐巾只用于擦嘴(mouth)和手(hands),切不可用來擦拭餐具和擦鼻涕、擦汗。用餐完畢后收起餐巾放在盤子(plate)右方。使用knife, fork和spoon時,不要弄出聲音,不用時,也不要用手擺弄刀叉玩。當一道菜吃完,或不想再吃時,就把刀和叉并排放在一起,刀叉的柄朝自己胸部。如未吃完,只是為了談話暫時停吃,就把刀叉擺成“八”字形,這樣服務員就不會把盤子收走。 女主人通常是主持整個宴會(party)的主人,大家注意她的動作。入席時,特別是小型宴會,一般總要等女賓先坐下后,男賓才坐下。男賓最好還要幫鄰座的女賓拉椅子。上菜后,一般要等女主人動手吃后,客人們(guests)才吃。宴會結(jié)束時,也由她領頭離席。
西方的進餐禮儀還有很多呢,學習英語時老師也會給孩子講到相關(guān)內(nèi)容。如果有機會和孩子一起吃西餐,或者其他正餐時,何不提醒孩子注意這些餐桌禮儀呢,讓孩子變得更禮貌,更文雅。
在美國打的 你經(jīng)常打的嗎?Do you often take a taxi? 那么你們知道在美國“打的”的規(guī)矩嗎?俗話說: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入鄉(xiāng)隨俗), 所以我們也要知道一些人家的風俗。
In America, if you sit ahead when you take a taxi,the driver will be very happy. 在美國,如果你坐在車前座上,司機會很高興,他會一路上與你談笑風生。But if you sit at the back, the driver will not say a word to you. 但是,如果你坐在后座上,司機則跟你一句話也不說。即便你主動搭訕,人家也愛搭不理的。
原來啊,如果你坐在前面,說明你把司機當作了朋友;你若坐在了后面,便表明對方成了純粹為你服務的司機,你們就是雇傭關(guān)系了。
英美文化故事篇二:中西文化差異小故事
中西文化差異小故事
第一幕:一位學校領導向教師們介紹新來的美國老師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對這
番話,美國女教師一臉難堪的樣子。文化差異:中國人介紹來賓,喜歡用褒揚的話語言辭。但美國人認為,初次結(jié)識,相互介紹,不必評頭論足。凡是主觀性的評論,盡管是美言,也會給人唐突、強加的感覺。 對以上那番話,美國女教師感到難堪的是pretty和good兩個詞。在那種場合,介紹應該突出被介紹人的身份、學歷、職務等,而不應該是外貌和抽象的評論。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實際教育背景和經(jīng)歷,這樣的介紹句比較客觀,令人容易接受。比較下面改變措辭的介紹: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特別忠告:介紹客人要介紹客觀事實,不要主觀評論。要注重身份,不要著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國同事感冒了,中國同事表示關(guān)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
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
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異:美國人比較看中個人的獨立性。受人照顧往往被視為弱者。給對方出主意或提建議時,不能使對方認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國人對上面第一句話的反應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 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國人則以出主意提建議表示關(guān)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親人的口吻,或以過來人的口氣,這對美國人行不通。
特別忠告:對病人表示關(guān)心,不必盡提建議。
特別成就感:
(1)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ve got a bad cold).
(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
(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
(4)That’s too bad. What’s the matter?
(5)How are you feeling now?
第三幕:有空來坐坐
一位美國教師在中國任教,中國同事總是對她說:“有空來坐坐”?墒,半年過去了,美國同事從來沒有上過門。中國同事又對她說:“我真的歡迎你來家里坐坐。如果沒空的話,隨時打電話來聊聊也行!币荒晗聛,美國同事既沒有來電話,也沒有來訪。奇怪的事,這
位美國人常為沒人邀請她而苦惱。
文化差異:中國親朋好友合同事之間的串門很隨便,邀請別人來訪無需問對方確定時間,自己去探訪別人無需鄭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國人則沒有串門的習慣。一年內(nèi)遇到大節(jié)日,親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時如果有事上門,首先要有時間確切的預約。沒有得到對方的應允,隨時隨地隨便上門時不禮貌的行為。因此,美國同事對“有空來坐坐”這句話只當作虛禮客套,不當作正式邀請。無事打電話閑聊也是美國人視為打亂別人私人時間和活動安排的藐視行為。若想邀請美國人上門,應當誠意的于對方商定一個互相都方便的時間。
特別忠告:有心約會要主動約時間地點
特別成就感:
(1)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 When will you be free/available?
(2)Let’s get together some time next week. What date do you suggest?
(3)How about coming to my plac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
(4)I’d like to? What time would be convenient for you?
(5)Would?suit you?
(6)I wonder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
(7)Do you happen to be free on??
(8)Have you got any plan for this weekend? How about??
(9)I am having some friends around during the weekend.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第四幕:親密無間
一位美國教授來華任教,她主動讓學生稱呼她的名字Mary,聲明不必以她的姓氏與頭銜相稱,如:Dr. Smith或Prof. Smith。不久,她和學生已相處很好,上門找她的學生絡繹不絕,使她應接不暇,倍受侵擾。有的學生見面時,與她開玩笑說:“中國菜好吃吧?瞧你胖了不少呢!”在路上,一些陌生人也對她大大咧咧地喊聲“Hello, Mary!彼凉u漸地苦惱起來。
文化差異:在美國,教授對學生,老板對雇員,甚至長輩對晚輩,常常主動要求以名相稱,以示關(guān)系隨和。但這是在他/她本人允許的前提下,而且是表面形式而已。如果素昧平生,毫無往來,或只是初打交道,冒然稱呼對方的名字,會給人“冒失鬼”、“粗魯漢”的印象。另外,對方平等待人、不拘身份,不等于可以讓人肆無忌憚,無拘無束,沒大沒小。相處時,嘴巴上以名相稱,心中仍應記住對方的身份。在一些莊重場合,例如:老師和校長在一起時,學生對老師不能象往常那樣直呼其名,必須以“某某教授”或“某博士”相稱。英美人即使當關(guān)系變得很熟悉時,仍然不會親密“無間”。他們對各自的隱私領地會保持距離。隱私包括私人時間、住所、物品、年齡、體重、長相等等。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國學生犯了三個忌:隨處叫名、隨時上門、隨便評論體重。所以美國老師很不習慣。
特別忠告:稱呼和上門要得到對方允許,交談不要論及對方隱私。
特別成就感:
1) May I call you??
2) Is it all right if I call you??
3) You can call me John.
4) Please call me Mary.
5) I’d like you to call me Jim.
6) I’d like to pay you a visit. When will you be free?
7) I’d like to drop in on you (tomorrow afternoon) if it’s all right with you.
8) Shall I come over (this afternoon)?
9) Do you mind talking in your place?
第五幕:一概而論
一位中國人在與美國朋友交談時說:“American young people are too casual about sex..”(美國青年對性生活太隨便.)美國人則回答:“Well?”
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應當避免一概而論的偏見!皌o be”這個動詞有時會導致絕對的錯誤。因此,表示“是”的巧妙方法是在be 前加修飾詞。如:可能、也許、似乎、我認為等等。上面那句話可以這么說:
As I know, some American young people seem to be casual about sex. (據(jù)我所知,有些美國青年似乎對性生活很隨便。)
特別忠告:對人對事對現(xiàn)象不要一概而論,特別是對異國文化現(xiàn)
英美文化故事篇三:英美文化概覽重點
1.《德伯家的苔絲》是誰寫的 出版時間 故事情節(jié) 反應了什么內(nèi)容 P105
2.美國當議員有什么條件 P33
3.什么是爵士樂你P134 Blue P133
4.現(xiàn)代文學 意義 P107+P114
5.英國議會分為哪三部分 P13
6.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P99
7.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不同(BrE and AmE) P44-P47
8.浪漫主義開始的標志P111
9.天主教七大圣事 p154
10.美國19世紀兩個最主要的詩人 p112
11.14世紀有位著名的英國作家在文壇上非常卓越,他是誰 p98
12.哪個作家創(chuàng)立了意識流小說的寫法 p107
13.貝爾武夫有哪個時代的英語所寫 p97
14.委婉語 p49
15.14世紀middle english 作者 p48
16.簡 奧斯汀寫了哪些書 p103
17.托尼 莫里森最重要的小說名稱 P117
18.英國酒吧營業(yè)時間(24小時)
19.佛教文 P116
20.伊斯蘭教P159
21圣歌+藍調(diào)=福音音樂 P133
22.電影復興 P143
23.三權(quán)分立P31
24.英國最長的河 P3
25.唯一一段沒有國王的時間 P8
26.英國沒有單一完整憲法 法律組成 P12 P13
27.洛麗塔代表的是什么樣的姑娘 P56
28.龐德翻譯杜甫 李白的詩 P114
29.新古典主義的特征 P101
30.美國有多少個州 P20
31.美國現(xiàn)代女詩人 諾貝爾得主 成名小說 P117
32.新娘穿什么(禁忌) P187
33.塔 建筑 P127
34.《解放黑奴宣言》 P26
美國內(nèi)戰(zhàn) P26
a.1800年早期南奴隸 北獨立
b.美國西進運動爭議
c.領軍人物 政治決策 宣言
d.戰(zhàn)爭導火索
e.1861年6.12爆發(fā)時間
現(xiàn)代主義文學:意義 P107+P114
《苔絲》 P105
英國民族的形成
英國文學(第一章 第四章)
美國當選議員有什么條件 a.至少30歲
b.美國公民9年
c.在州內(nèi)生活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英美 故事 文化 英美文化差異 英美文化概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