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摘抄與賞析
發(fā)布時間:2017-01-28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茶館摘抄與賞析篇一:茶館 賞析
《茶館》賞析
(大學語文)
《茶館》寫于1957年,是老舍話劇創(chuàng)作的高峰。曹禺稱它為“中國話劇史中的經(jīng)典。”在西歐的一些國家演出時被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
一、《茶館》以北京裕泰大茶館為中心場景,展示了清末、民國初年、抗戰(zhàn)勝利后三個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一幕寫一個時代,每一幕敲響一個時代的喪鐘,表現(xiàn)了舊中國必然崩潰的歷史命運。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shù)典型。
1.王利發(fā)
這是一個貫穿全劇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館的掌柜,在第一幕時,正值年富力強,剛從父親手里繼承了經(jīng)營茶館的生意,也繼承了父親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精明、干練、謹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應酬,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詐巧于應付,對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傾聽他的牢騷,盡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時地說些逢迎的處、康順子的處境和難民的哀告雖然
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舊中國的黑暗現(xiàn)實面前,靠自己的勞動而生活的王利發(fā)盡管善于經(jīng)營、善于改良,也無法抵御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的卻十分含蓄,比如當唐鐵嘴說“感謝這個年月”的時候,他說:“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這句話蘊含了他的愁苦商人,最終也沒有逃脫自己破產(chǎn)的命運,當茶館被人霸占后,他懸梁自盡。王利發(fā)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的質(zhì),反映了舊時代的不合理。
2.常四爺
常四爺是旗人,在清朝時能吃官家錢糧。但他對腐敗的清政府不滿,對帝國主義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說一句“大清國要完”就被抓起來,坐了一年監(jiān)獄。出獄后曾參加義和團,后靠賣菜為生。他正直、倔強、敢作敢為、富于正義感、樂于助人。他對抓過他的特務們不服軟。當王利發(fā)正愁要關(guān)城門了,還沒買菜時,是他送來了咸菜和雞,第三幕中他還為松二爺化緣買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窮困潦倒,揀來別人撒剩的紙錢,作為對自己將來的祭奠。他絕望地喊道:“我愛咱們的中國呀,可誰愛我呢?”這
個形象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緒。
3.松二爺
亡前過著游手好閑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鳥。民國時期“鐵桿莊稼”的待遇沒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舊留戀過去的生活,寧愿自己挨餓,也要喂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4.劉麻子
靠說媒拉纖,拐賣人口掙錢的地痞無賴。第一幕中他用十兩銀子買來康順子,又以二百兩銀子賣給太監(jiān)龐
茶館摘抄與賞析篇二:茶館人物賞析
《茶館》人物分析
一個茶館,兩代人,三幕戲。一個小小的茶館卻反映出了一個紛亂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作者也借助茶館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反映出了更大層面上當時社會各界人物的生活狀況。這部劇中主要有兩代人如唐鐵嘴,三十來歲靠相面為生的市井小人物,他的兒子繼承他的事業(yè),也沒名兒,別人只喊他小唐鐵嘴。雖然他擁有做天師的愿望,但似乎就根本沒人在意他的愿望。劉麻子,靠說媒拉纖為生,小劉麻子也子承父業(yè),連名字也順帶繼承了。從中可以看出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幾乎沒有任何地位,權(quán)利,連被人稱呼自己姓名的權(quán)利都沒有,可見社會的可悲。三幕戲的時間跨度了五十年,第一幕設定在一九九八年(戊戌)的初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維新運動失敗了的早晨,第二幕與前幕相隔十余年,當時是袁世凱死后,帝國主義指使中國軍閥進行割據(jù),時時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的初夏的某個上午,第三幕是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特務和美國兵在北京橫行的某個秋天的清晨。這些時間的變遷也帶來了人物的變遷,有些老一輩的人物就已消失,而他們的兒子繼任登場,不變的,是那些“莫談國事”的字條,是那個殘酷的社會。
作為茶館的掌柜,王利發(fā)無疑是這部劇中的中心線般存在的人物了。他因為父親早去世,很年輕就作了裕泰茶館的掌柜,剛出場時才二十歲左右。他精明、有些自私,但是心眼不壞。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守的本分,一輩子“按著父親遺留下的老辦法”,對往來賓客各方勢力笑臉奉迎,小心打點。他曾說過:“在街面
上混飯吃,人緣兒頂要緊。我按著我父親遺留下的老辦法,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大岔子!”他每天滿臉堆笑地逢迎來自官僚權(quán)貴、外國勢力、惡霸、地痞、特務、警察等多方面的敲詐騷擾。王利發(fā)其實原本心地不壞,因為自認為地位比唐鐵嘴那種靠相面為生,到處流蕩,喝白茶不給錢的人高出一截,對世間的苦難就變得熟視無睹。他希望社會安定,自己的生意也順心點,可是社會總跟他擰著勁來,他也不敢跟社會較勁,只能俯首當“順民”。我們可以從老舍先生的細節(jié)描寫中看見,茶館三次出現(xiàn)在觀眾的面前,其它的擺設,裝潢都會換,而“莫談國事”的字條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字寫得一次比一次大,數(shù)目也一次比一次多。世間兵荒馬亂,北京別的大茶館都破產(chǎn)歇業(yè)了,他還苦撐著,時不時的想這法子“改良”茶館,希望能改善生意。先是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時候在茶館后院兼辦學生公寓,又在國民黨“光復”后,眼瞧著自己的茶館撐不下去了,無奈想到了添女招待。但是,社會的對他的壓迫有增無減,無形中仿佛有只叫做“命運”(來自:www.huhawan.com 蒲公英文摘:茶館摘抄與賞析)的手死死地卡住了他的脖子,讓他在社會的最底層茍延殘喘:國民黨黨棍創(chuàng)辦的“三皇道”要砸他的茶館,特務們也來勒索,要他交出根本拿不出來的金條換老命,當局有權(quán)勢的沈處長要霸占他的鋪面??王利發(fā)一籌莫展,他走到了人生的盡頭,這才明白,幾十年的小心謹慎苦撐苦熬,全算白費了,面對死的誘惑,他從心底喊出了那些他以前從來沒敢喊出的話:“人總得活著吧?我變盡了方法,不過是為了活下去!是呀!該賄賂的,我就遞包袱。我可沒做過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單不許我吃窩窩頭,誰出的
主意?”他也從不坑人,不害人,也沒有過高的生活要求,只希望自己的小日子過得安安穩(wěn)穩(wěn)辛辛福福,這也是當時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態(tài)?稍诋敃r的社會,連這點不能稱得上愿望的愿望都成為了奢望。最后王利發(fā)選擇吊梁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茶館》如同一個珍貴的藝術(shù)品,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各色各式的人物,描繪出了一個社會的縮影。讀《茶館》,讓我更加的體會到了那個時代的悲情,不同的時代去讀《茶館》,都應該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它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論在哪個時代總能發(fā)出光芒,王利發(fā)也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茶館摘抄與賞析篇三:茶館人物賞析
《茶館》人物形象分析
通過茶館的變遷和在其中活動的各種各樣人物生活的變化,從側(cè)面反映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透露社會的變化。作者曾說:“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式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眲”揪o緊圍繞茶館這一典型環(huán)境,讓各類人物先后登場,寫他們的言行舉止,寫他們怎樣活著又是怎樣死去,折射出那個黑暗腐朽的時代,反映了人們的悲慘遭遇和命運。
1. 王利發(fā)
這是一個貫穿全劇的人物。
在第一幕里,他正值年富力強,剛從父親手里繼承了經(jīng)營茶館的生意,也繼承了父親的處世哲學——“我按著我父親遺留下來的老辦法,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大岔子!
他精明、干練、謹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應酬,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1)唐鐵嘴是吸食鴉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飯吃的二流子,雖然經(jīng)常賒欠茶錢,但王利發(fā)還是不斷送茶給他,為的是不讓他打攪茶館的安寧和清靜?坍嬃艘粋老實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2)他喚二德子為“德爺”,他說“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后邊坐!”典型的息事寧人,為茶館的秩序著想,為討好他的主顧著想,為著大家的“太平”著想。他知道馬五爺是誰,他對大人物的身份了如指掌,折射出了他為了茶館“費盡心機”,他明白哪些人不能得罪,在什么人面前說什么話。至此,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精明能干而又世故圓滑的生意人形象已經(jīng)躍然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對大兵、警察、特務,他說“您圣明”“你多給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一副買賣人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姿態(tài),表現(xiàn)了他的圓滑世故。
(3)對難民、李三等人他說“別耽誤功夫!”“咱們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對難民態(tài)度強硬、冷漠。對李三雖同情,卻有限度,表現(xiàn)他自私。
老舍并沒有采用濃重強烈的筆觸,突兀變化的戲劇性情節(jié)來塑造王利發(fā)。相反,他透過一些日常生活中看來得瑣碎的活動,一層層的、細致入微的揭示了王利發(fā)的思想性格、風貌神態(tài)和內(nèi)心情感,是這一人物形象產(chǎn)生了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魅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第二幕里,王利發(fā)已是中年。
為保住祖業(yè)、他克扣幫工,在房客身上刮油水;趕潮流、力圖在改良中找到出路。他對巡警的敲詐巧于應付,對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傾聽他的牢騷,盡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時地說些逢迎的話。作為商人,王利發(fā)具有膽小怕事和自私的特點。
從王利發(fā)忙里忙外、專心張羅的神態(tài)中,可以看出他依然保持著當年那種發(fā)財致富心里。但他夢寐以求的發(fā)家意愿卻和軍閥混戰(zhàn)的黑暗時局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在受到洋人、軍閥、兵痞的壓迫欺詐后,他表面上仍然像過去一樣低聲下氣,內(nèi)心里卻產(chǎn)生了不平、惱火和憤慨。 時代不同了,王利發(fā)的命運變化了,性格中出現(xiàn)了新的東西。老舍緊緊抓住這一人物的思想脈絡來寫,真是的再現(xiàn)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在舊中國的黑暗現(xiàn)實面前,靠自己的勞動而生活的王利發(fā)盡管善于經(jīng)營、善于改良,也無法抵御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的卻十分含蓄,比如當唐鐵嘴說“感謝這個年月”的時候,他說:“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這句話蘊含了他的愁苦和憤恨。
第三幕里,到了美軍和國民黨特務橫行的年代。王利發(fā)已老態(tài)龍鐘,在茶館里出頭露面的人物,也都是子繼父業(yè)的下一輩子人了。 王利發(fā)終于掙扎不下去了,舊社會吞噬了他的祖?zhèn)骷覙I(yè),他只能絕望沉痛的呼喊:“我可沒做過缺德的事,傷天害理的事,為什么就不叫我活著呢?”這段發(fā)自肺腑的自白,正是對王利發(fā)這個人物悲慘命運的一個生動概括。
2 常四爺
常四爺?shù)纳砩象w現(xiàn)了八旗將士的多數(shù)人堅守的愛國情操。
雖曾在滿清時吃皇糧.但是他對腐敗的清王朝不滿。“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干嗎?”多么尖銳犀利的言語,一針見血,他也有著洞明的眼睛,但這雙眼睛卻害了自己,因為他看到了太多不平的事情太多黑暗的事情,而他對這些都不能視而不見,只因為他正直他率真,才導致了他的悲劇命運。
他瞧不上“吃洋飯”的馬五爺,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國人“一個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兒”,看到鼻煙壺也從外洋進口,他心疼“這得往外流多少銀子啊!”對國家的衰敗痛心疾首,而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白銀大量外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社會現(xiàn)實。 他是一個正直的旗人,關(guān)注國家和民族命運,他雖然也有其局限性,不知道如何拯救民族和國家,但是他卻是愛著大清,愛著祖國,和那些吃飯不干事的官差恰恰形成鮮明對比!耙锻L,跟洋人干去,洋人厲害!英法聯(lián)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這是他對二德子說的話。幾句犀利的言詞,便亮明了自己的立場,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他說出了別人不敢說的話,他愛國,他恨洋人,他十分憤恨這些“窩里反”的家伙,于是他會招惹禍端,差點導致和二德子拳腳相加。而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馬五爺出面相勸,制止了斗毆的發(fā)生。在得知馬五爺?shù)纳矸莺,他說:“哼,我就不佩服這吃洋飯的!”
常四爺對人販子劉麻子說的“鄉(xiāng)下怎么會弄得賣兒賣女”,這一句,又道出了社會的一個黑暗面?梢哉f,常四爺?shù)拿烤湓挾贾敝笗r弊,眼光非常敏銳,但這種敏銳,是由于他懷有一顆愛國的心,他以這樣的心態(tài)來看待這個腐敗的世道,自然是越看越痛心,而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他也不得不一一脫口而出。之后他又對劉麻子說:“劉爺,您可真有個狠勁兒,給拉攏這路事!”這是對劉麻子這類社會渣子的憤恨和不齒。最后兩次常四爺和劉麻子的對話則是因了一塊洋表,常四爺再次發(fā)出感慨,感嘆國家的衰落。常四爺和劉麻子的幾次對話,充分展示了他愛清朝愛國家的心聲,也表現(xiàn)了他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憤恨不滿,但他的那種骨氣,那種敢作敢為,以及那種耿直的性格,使人物形象趨近豐滿。
常四爺與秦仲義因一對母女討飯而發(fā)生沖突,常四爺并不能理解秦仲義的那種高談闊論,也并不能夠茍同他的觀點,他們之間矛盾的所在是對這個社會認識的上的矛盾。秦仲義和常四爺都是愛國的,但是秦仲義卻自負自傲,認為憑借他的實力,搞實業(yè)就能夠讓國家富強,故而對常四爺施給難民的小恩小惠不屑一顧甚至是鄙夷的態(tài)度,認為只有自己這樣的人才能夠創(chuàng)立一番事業(yè),他說道“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給窮人們一碗面吃沒有!倍K臓敻静话亚刂倭x放在眼里,認為他是一個只會瞎鬧的所謂的“實業(yè)家”,而骨子里卻連同情窮人的心都沒有,所以他看到了這種種的社會現(xiàn)實,他看不到光明,他并不認為自己能夠拯救這個國家,他沒有秦仲義的那種不自量力,他知道一切的努力都是以卵擊石,他不能力挽狂瀾,他只能眼看著大清國衰敗下去,于是他痛徹心肺地說了一句“大清國要完”,他說這句話,并不是詛咒大清國,更不是盼著它完,正如他后面自己所言,他是愛大清國,怕大清國完,但正是這樣一句肆無忌憚的言語,卻遭到了逮捕,也正應了他那句“要完”的言語,像這樣連言論自由都沒有的國家,又怎么能夠不完!我們由此看到,常四爺是一個清醒的愛國人士,他不盲目,不自負,他是一個普通的旗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一個正直的敢于說真話辦實事的老百姓,是一個充滿同情心的人。
他感覺到了國不國民不民的慘狀,能沖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國要完!”常四爺被宋恩子吳祥子兩個走狗抓走,在走之前,他說了這樣幾句話“我,我愛大清國,怕它完了!”多么真誠的話!他又以自己是旗人來證明自己是愛大清的。他在這一幕中說的最后一句臺詞是“甭鎖,我跑不了!”一個敢作敢為的硬漢子形象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來,他是當時社會少有的有骨氣的中國人的代表!
他出獄后參加義和團,為護衛(wèi)國權(quán),他跟洋人刀槍相對地打了幾仗。后來大清國到底亡
了,他也并不意外,認準了這是歷史的懲罰:“該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說句公道話!”他一生保持著滿族人耿忠、倔強的脾氣,不向惡人低頭,不向命運讓步,在民國初期到處排斥滿人的時候,就像松二爺說的:“誰愿意瞪著眼挨餓呢!可是,誰又要咱們旗人呢!”哪怕是靠擔筐販菜、挎籃子賣花生米,照樣活得腰板挺直。
第三幕中他還為松二爺化緣買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窮困潦倒,揀來別人撒剩的紙錢,作為對自己將來的祭奠。他絕望地喊道:“我愛咱們的中國呀,可誰愛我呢?”這個形象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緒。
常四爺,一個多么希望依靠奮斗來換取國家和個人好前途的中國人,他的悲劇不是來自膽怯、懶惰,而是來自他的落伍了的觀念,屬于舊時代也屬于滿族傳統(tǒng)的人生觀,叫他總以為憑著一身正氣和不服輸?shù)木瘢涂梢栽阡佁焐w地的社會黑暗間闖開一條生路,這樣天真的愿望根本沒法實現(xiàn),邪惡社會永遠張著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著貧寒的個體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橫再不肯屈服也罷。
3 秦仲義
第1幕登場的時候,只有二十幾歲,戊戌變法失敗后國勢衰落,他憑著一顆報國之心,變賣祖業(yè)創(chuàng)建工廠,想實業(yè)救國。他耗盡40年的心血辦起不小的企業(yè),覺得這樣就足可以“富國裕民”。他錯了,抗戰(zhàn)剛結(jié)束,他的產(chǎn)業(yè)就被政府沒收了,當局不但沒有接著好好辦廠,還把機器當成碎銅爛鐵給賣掉了。最后,他無奈地說:“應當勸告大家,有錢哪,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干好事!””他立志變革中國現(xiàn)實,可是,他的人生也沒能逃脫世道的鉗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國主義、封建寡頭和官僚買辦共同控制的國家經(jīng)濟形勢,沒給他留下一丁點兒施展的空間。他也有愛國之心,并固執(zhí)而驕傲地認為自己能夠救國救民,但是他自視高人一頭,跟大眾無法溝通感情。他在黑暗歲月里單挑獨斗了一輩子,終于慘敗下來,也是必然的。
4松二爺
松二爺也是個旗人,但膽小怕事,懶散而無能.清朝滅亡前,他游手好閑,整日喝茶玩鳥。 “我看見您兩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兒!不能不請安!”“你說得對!嗻!四爺,走吧!”表現(xiàn)了他膽小怕事民國時期“鐵桿莊稼”的待遇沒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舊留戀過去的生活,寧愿自己挨餓,也要喂鳥。最后終于餓死。這是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腐朽。
5 劉麻子。
靠說媒拉纖、拐賣人口掙錢的地痞無賴。
第一幕中他用十兩銀子買來康順子,又以二百兩銀子賣給太監(jiān)龐總管。之后他又同兩位逃兵談生意,還沒談成就被當做逃兵槍斃了。正應了那句“多行不義必自斃”的老話。
6 唐鐵嘴。
“我感謝這個年月!”“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兒?,兩大強國侍侯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 算命看相的江湖騙子。無恥。
7 宋恩子、吳祥子。
“有皇上的時候,我們給皇上效力,有袁大總統(tǒng)的時候,我們給袁大總統(tǒng)效力??”“誰給飯吃,咱們給誰效力!” 貪婪、蠻橫、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順風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別人鉆營偷生.
老小宋恩子、老小吳祥子、唐鐵嘴、老小劉麻子屬于惡勢力的代表。他們共同合成了國民劣根性的象征性形象。老舍通過稍帶夸張的“父子傳承”的方式表現(xiàn)了惡勢力在不同時代的延續(xù),又以茶館常客的關(guān)系使歷經(jīng)滄桑的王利發(fā)、常二爺、秦仲義得以聚首回顧一生,從而使“裕泰”成為整個舊中國社會的象征,在某種意義上成為民族性的深層心理結(jié)構(gòu)象征。這樣一類人物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畸形和病態(tài).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茶館 摘抄 賞析 茶館摘抄筆記 老舍茶館賞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