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調整路線:換了包裝內容依舊]品牌包裝內容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民進黨失去政權后,黨內圍繞“改革”、路線調整等議題展開激辯。日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向島內媒體投文,拋出所謂“新本土觀”。細察之,無非是,用“本土”包裝“臺獨”,用“主權”置換“臺獨”,企圖在“主權”和“本土”的旗號下,讓臺灣同胞不分“本省”、“外省”,和他們一起推進“臺獨”,共同對抗大陸。此論大有為長期困擾民進黨的“臺獨”路線進行解套的意味。然而,被“新本土觀”包裝的“臺獨”路線,又能將民進黨帶向何處呢?
黨內“臺獨”路線爭論再起
2000年陳水扁執(zhí)政之后,雖然民進黨內對“臺獨”到底是票房“毒藥”抑或“補藥”的爭論暫告一段落,最后甚至被陳水扁操弄成該黨取勝的拿手戲,民進黨也一步步被牽著陷入“急獨”路線深淵,整個民進黨儼然成為“急獨黨”。但在2D08年初接連兩次重大選舉中民進黨慘敗。黨內再次出現(xiàn)了是否應堅持走“臺獨”路線的爭論,不少人尖銳地指出,是陳水扁的“急獨”路線葬送了民進黨政權。只不過當時島內輿論關注的焦點仍是陳水扁及民進黨新貴們的貪腐問題,加之要求檢討“臺獨”路線的聲音一出現(xiàn),便受到民進黨內權貴們及“急獨”派的強力彈壓,爭論無法持續(xù)深入。
去年國民黨重新上臺后兩岸關系出現(xiàn)新的互動局面,民進黨內對可能失去兩岸議題主導權的局面產生高度焦慮感。黨內再次出現(xiàn)檢討“臺獨”路線的聲音。據島內媒體援引民進黨內人士的消息,民進黨成立了一個五人小組,準備草擬一份新的決議文,交由7月的全代會表決通過。其內容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向社會大眾和黨員宣示改革決心,及未來民進黨的定位和發(fā)展方向;二是對臺灣未來發(fā)展提出看法,其間將涉及“主權”議題。該消息還稱,民進黨將提出一份“務實、符合現(xiàn)況”的新決議文。該文將強調“臺灣主權的重要性”,以有別于國民黨的態(tài)度和立場。不過,蔡英文旋即對此予以否認。
今年2月8日,民進黨臨時中常會討論該黨今年的工作重心時,該黨政策會提出了一份報告,直指民進黨黨綱許多內容已不合時宜,且基本綱領、行動綱領、決議文等疊床架屋,應予檢視。由于報告觸及了民進黨最敏感的政治神經,被認為該黨可能修改“臺獨黨綱”。結果,不僅被視為“臺獨基本教義派”標桿人物的“立委”蔡同榮堅決反對修黨綱,就連熟識大陸事務的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委”、新任“中國專案小組召集人”的陳忠信也強調“臺獨黨綱”是民進黨歷史的一部分,反對碰觸“臺獨黨綱”。討論再次擱淺。另據民進黨內人士透露,民進黨之所以不會也不敢修改“臺獨黨綱”,主要的顧慮是.受陳水扁弊案的沖擊,民進黨已經流失了大量的中間與淺綠選民,如果再貿然修改“臺獨黨綱”,可能不但于事無補,反而會失去傳統(tǒng)的“臺獨鐵票”。
從以上不難看出,是否繼續(xù)堅持“臺獨”路線始終是隱藏在民進黨內的最大路線斗爭問題。盡管民進黨至今仍然頑固堅持“臺獨”路線立場,但他們并非都認為“臺獨”是民進黨不可動搖的“神主牌”,只不過在當前形勢下,缺乏修改“臺獨黨綱”的勇氣。
強調“主權”的誘惑性
民進黨在路線選擇時始終面臨兩難。一方面,從民意走向看,島內民眾絕大多數(shù)都希望維持臺,F(xiàn)狀,“臺獨”始終不能被臺灣主流社會接受,另一方面,“臺獨黨綱”卻一直被黨內基本教義派捧為不可動搖的“神主牌”。作為自該黨成立以來最有“學者味”的新任黨主席的蔡英文,當然能夠看到這種艱困局面。因此,從被拱出來參選黨主席的那刻起,蔡便在思考一套既能拉住選民,又能讓黨內基本教義派接受,同時還讓國民黨難以反擊的新論述。最終,蔡英文選擇了“主權”論述。
首先,“主權”論述更有欺騙性。在島內,所謂“主權”的載體,既可是“中華民國”,也可是“臺灣”。因此,民進黨講“主權”,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無論是泛藍選民還是泛綠選民,都無法反對。其次,強調“主權”有可行性。在陳水扁等民進黨新權貴“假臺獨真貪腐”的本質暴露無遺后,“臺獨”對島內選民的蠱惑作用已大大降低,因此,用“主權”論述取代“臺獨”更為可行。再次,強調“主權”付出的成本最低。目前,民進黨要想重新獲得選民認同的首要任務就是與貪腐切割,但投鼠忌器,與扁切割,扁勢必全力反撲,民進黨勢將九死一生,代價太大。第四,用“主權牌”對付馬英九最管用。在民進黨看來,馬英九背負“外省人原罪”,只要持續(xù)打“主權牌”,馬當局自然不敢反擊,從而使民進黨繼續(xù)保持話語霸權并主導輿論焦點。
正是基于上述考慮,蔡英文從決定參選黨主席的那一刻起,便與其競爭對手、老牌“臺獨”分子辜寬敏、蔡同榮堅持“臺獨建國”不同,喊出了維護臺灣“主權”的口號。為阻止兩岸兩會復談和兩岸交流合作的深入,蔡又喊出了“防止主權流失”的口號。甚至置島內民眾希望社會安定的主流民意于不顧,公然組織大規(guī)模的街頭運動。更有甚者,蔡英文及民進黨其他頭面人物,不僅將兩岸交流過程中的所有議題都上升到“主權”高度,而且連一些島內的內部事務也往“主權”話題上扯。如,將臺灣當前的經濟困境說成是馬英九“一中市場”的后果;將藍營人士持有美國綠卡演繹成“不愛臺灣”。
一時間,蔡英文、民進黨扮演為臺灣“主權”的守護神與代言人,并以此議題讓馬英九當局常常動輒得咎。島內輿論也稱,民進黨儼然仍是執(zhí)政黨。民進黨能維護“臺灣主權”嗎?
如果蔡英文及民進黨諸要只是強調“主權”,而提不出維護“主權”的具體方式與方向,顯然無法讓其支持者有方向感和著力點。因此,今年以來,他們先后提出了“社會運動”的具體方式和“新本土觀”的大方向。
2月8日,民進黨臨時中常會正式確定2009年為該黨“社會運動年”。蔡英文稱,其目的是希望結合民間力量,以發(fā)展出“全民保臺運動”,從“臺灣優(yōu)先”出發(fā),擴大“主權”論述與政策,防止對中國大陸過度依賴。民進黨之所以做出如此選擇,主要原因是:在失去權力和“議會路線”行不通的情況下,不得不重新使用20年前的老辦法,即以走上街頭的“社會運動”維護“主權”。但正如該黨“天王”謝長廷所言,目前臺灣已經沒有“街頭運動”的社會氛圍。事實上,當民進黨重走“街頭路線”的消息一曝光,便引起島內各界的廣泛質疑與批評。就連深綠學者也認為,民進黨想用“街頭運動”借尸還魂,根本是不道德的。
不久前,蔡英文在臺灣《中國時報》發(fā)表題為《以新本土觀捍衛(wèi)臺灣》的文章,提出民進黨必須要堅持理想性,守護“國家”,必須以包容性擴大社會基礎。簡單地說,就是民進黨必須團結包括“外省人”在內的不同族群、不同立場的民眾,一起抵制統(tǒng)一。只是蔡不能將這些問題說得太明白,因此,借用“理想”來置換“臺獨”,用“臺獨”來扭曲“本土”,用“包容性”來代替“所有的臺灣人對抗大陸”。蔡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島內越來越多的民眾已經厭煩“臺獨”炒作,已經看到兩岸合作交流的實際利益而更加期待一個開放的兩岸政策,兩岸間“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發(fā)展”的趨勢已在所難免。
其實,在“臺獨”僅是陳水扁等人用來進行爭權奪利和為貪腐做煙幕彈與遮羞布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后,蔡英文要想真正帶領民進黨走出困境,就必須勇敢地面對當前島內民意與兩岸關系發(fā)展趨勢的現(xiàn)實,勇敢地拋棄“臺獨”路線。換湯不換藥的結果只能是,既無法阻撓兩岸合作交流步伐,又無法獲得基本教義派的諒解,到頭來落得個兩頭空。而民進黨也只能在這種尷尬局面中蹉跎歲月,永遠充當“有執(zhí)政經驗的在野黨”。
相關熱詞搜索:民進黨 換了 路線 民進黨調整路線:換了包裝內容依舊 民進黨調整路線 換了包裝內容依舊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