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還在思考中_誰還在思考“人為什么而活”?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社會需要的是工具,學生要學的是謀生手段,一切都在實用化、工具化的大背景下,年輕人以其機敏和適應能力而迅速調(diào)整了生存思路。他們追求實利,不再關心價值問題,往往是“小事上聰明,大事上糊涂”。
“青年”二字經(jīng)常在魯迅的文章中出現(xiàn),無論是早期的期望與樂觀,還是后來的失望和諷刺,總覺得“青年”二字附帶著某種使命感,使用起來是有重量的,而今天我更愿意使用“年輕人”,一種生理上的群體區(qū)分。
讓我們開始“追昔”,究竟當年的五四精神意味著什么?魯迅說過“我一向是相信進化論的,總以為將來必勝于過去,青年必勝于老人”。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旗手的他始終主張青年應該“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勇于對“無聲的中國”發(fā)出真的聲音。他們也許不無稚氣,但這稚氣“尤其沒有什么可羞”,反而正是他們掙脫束縛,去除羈絆的動力。
五四運動如果不是青年人的“幼稚病”(聞一多語),也便無所謂今天的傳承之困惑。究其精華正在于獨立思考的人格力量、自我犧牲的愛國精神、堅定執(zhí)著的理想主義和勇于突破藩籬的創(chuàng)新意識。
魯迅慘遭拋棄的背后
這幾點之中,我以為獨立思考又最為重要。獨立思考要求一個個體自覺的人對自己的生命負有完整的責任。真正的獨立思考意味著能夠用批判精神審視外界。這里,批判的意思是一個人有勇氣面對真實的世界,并且不依賴任何外在的權威做出自己獨立的判斷。同時,獨立思考也意味著文化與觀念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五四新文化時代,像魯迅這樣的早期思想啟蒙者尤其看重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負責態(tài)度!拔乙^怎樣的生活不應該讓父母來包辦,也不應該由某個外在的絕對權威來支配,我有我自己的選擇,這其實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最重要的東西。它真正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周海嬰語)
然而,不久前在某著名文學網(wǎng)站評選的“影響青少年的作家排行榜”上,名列前三的分別是曾煒、郭妮、郭敬明,魯迅僅列第七。某80后作家更感嘆,“21世紀還讓魯迅代表中國人,實在太落后。”
這確實是魯迅在當今遇到的難題,他是一個親近青年的人,現(xiàn)在卻被青年人拋棄了。如同拋棄魯迅的晦澀難懂,在社會需要的是工具,學生要學的是謀生手段,一切都在實用化、工具化的大背景下,年輕人以其機敏和適應能力而迅速調(diào)整了生存思路。他們追求實利,不再關心價值問題,往往是“小事上聰明,大事上糊涂”。
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太過龐雜,而教育卻又是無法繞過的。很多人指責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忽視人文教育,而現(xiàn)實情況似乎又不太客觀,看看中學生乃至大學生的課程設置便可知,屬于人文社會學科的課程也很多。中國向來主張“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然而可惜的是,課程上的重視卻無法改變學生們已然喪失了的思考能力。
“理想”有無大小之分
還說魯迅吧,關于人生他說過這樣的話,“我只很確切地知道一個終點,就是:墳。然而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無須誰指引。問題是在從此到那的道路。那當然不只一條,我可正不知那一條好,雖然至今有時也還在尋求!
智者尚且要窮其一生不斷自省、反復思考,這樣的問題哪里是普通人能夠想的清楚的!其實,生活本身是那么的簡單,何必需要這樣的虛張聲勢,大鼓大擂。
相對于熱血報國、勵精圖治的鴻鵠之志,凡俗的小理想小幸福更受今天的年輕人追捧。隨便搜索一下“小幸!比齻字,某博客的文字躍然眼前,幸;铎`活現(xiàn),連文體顏色都是粉嘟嘟的帶著甜:“我的幸福是, 每天都能和心愛的人一起手牽手的散步, 一起開心的做飯, 一起開心的看電視,看比賽. 每年都能一起去旅游一兩次, 除了工作,能給自己一些時間,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每年都有計劃和目標,并跟家人一起努力實現(xiàn)這個目標。幸福感并不是來自金錢哦。我們兩人的收入只要夠用, 就足夠了。當然, 如果你能稍微有積蓄,那就更好了,也記得偶爾給我送些小禮物, 那會很窩心的哦!”
理想有無大小之分?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教導我們說,“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按性質(zhì)分,理想有科學和非科學、崇高與庸俗之分;按內(nèi)容分,有社會理想、道德理想、職業(yè)理想、生活理想!俺绺呃硐氲某霭l(fā)點是為了祖國、人民的利益及至全人類的解放;庸俗的理想是從個人或小家庭的狹隘私利和眼前利益出發(fā),追求個人的物質(zhì)享受和腐朽的生活方式。”
“現(xiàn)在的問題是,生活得到改善的國人邁入了片面追求物質(zhì)豐裕的誤區(qū),相當部分的‘偽中產(chǎn)’以及初步擺脫貧困的人群紛紛把豪車大屋當作自己的生活追求。” 曾幾何時,我們也曾經(jīng)嘲笑小富即安的小市民生活,可時過境遷,心態(tài)已經(jīng)變成羨慕向往。
九十年間,中國社會經(jīng)歷了徹底的變革,人的價值觀多元而混亂!巴|(zhì)化的理想”使每個人都信誓旦旦,都免不了憂心忡忡,逃不掉庸庸碌碌。對于普通人而言,尚未確立起相應的價值觀,精神信仰又近乎真空。法治社會脫離信仰的神圣關切,所導致的社會悲劇以及個體生命悲劇在所難免?疾焓澜鐨v史不難發(fā)現(xiàn),物欲膨脹而精神貧瘠,是現(xiàn)代化過程中階段性的必然伴生物。
五一的繁榮與五四的冷清
作為五四唯一的傳承載體青年節(jié),正在以某種可怕的形式或極權的力量吞噬著人們思想自由的真實。當我們回避五四精神的本真而追求外在統(tǒng)一的口號,每個獨立個體都失去了吶喊與尋求真正五四精義的膽量和耐心。五四精神在這個時代被嚴重遺忘、誤解甚至褻瀆,五四精神被凝固于早先的時代,幻化成一個表面化的青年節(jié)日。
呼吁尊重個性、“個性解放”是五四運動中的一個重要口號。然而,現(xiàn)代社會恰恰是一個最容易喪失個性的社會;赝斚,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恐怕會不可避免產(chǎn)生幻滅感。
這個時代不歡迎也不接受任何“宏大敘事”,我們的思想和生活被分割拼湊。在后現(xiàn)代思潮的強烈沖擊下,我們所有的傳承都統(tǒng)統(tǒng)被遺忘、被解構,甚至被涂抹得面目全非。
青年人不再有耐性尋找所謂的“意義”以及意義所在的天堂。很難說,這個時代究竟提升了境界,還是義無反顧的走向沉淪,就像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說的那樣:“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令人絕望的冬天,也是充滿希望的春天;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我們?nèi)荚谥北继焯,我們(nèi)荚谥北枷喾吹姆较颉薄?
幾乎每個人都曾經(jīng)在心中問過自己一個問題:人,為什么要活著?在這樣一個紀念的日子,關于“偉大的五四”的林林總總卻并不詳盡的記憶,一瞬間躍然于腦海。幾乎每一個五四先鋒都演繹著斗士的精彩,站在風口浪尖的歷史關頭,這些人凝聚在一起,五四精神“就好像星星之火,推動著中國走向變革。而不同的觀點雖然針鋒相對,但是卻能夠同樣擲地有聲!保ㄩ偳鹇掇闭Z)
“有些高峰是無法超越的。對于‘五四精神’,我們只能無限追求,無限接近,卻無法超越!逅摹且粋永遠的文化象征,是一面永遠的文化旗幟。雖然她也會染上歷史的煙塵,卻永遠無可取代!”
遺忘五四精神的精粹,以及許多值得我們堅守并弘揚的真理元素,我們的根基只能是毀滅性的坍塌。五四雖已過去近一個世紀,先輩們已化為歷史的塵埃,他們的目光在歷史的帳幕中,仿佛一直注視著后輩的“幸福與合理”(魯迅語)。
相關熱詞搜索:誰還 思考 誰還在思考“人為什么而活”?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 人要學會換位思考說說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