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夫錚錚鐵骨,鋼鐵戰(zhàn)士|錚錚鐵骨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困難九十九,難不倒一雙手,但是他沒有手;路在腳下,腳比路長,但是他沒有腳。革命軍人朱彥夫在戰(zhàn)火中失去了四肢和一只眼睛,肉體的傷痛沒有磨滅鋼鐵般的意志,對理想的執(zhí)著賜予他挑戰(zhàn)生命極限的無窮力量。
朱彥夫曾經說道:“我一生做過三件事,從軍、務農、寫書。有人形象地叫‘三桿子’……每一件事情,我雖然都是盡了最大努力去做的,其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為此,我內心感到愧疚……”
250高地上的最后一名士兵
朱彥夫1933年出生在人杰地靈的沂蒙山腹地――沂源縣張家泉村。家貧如洗的朱 彥夫14歲時毅然參軍,1949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血與火的戰(zhàn)場上,他不怕流血犧牲,英勇作戰(zhàn),戰(zhàn)淮海、過長江、打上!⌒∧昙o便參加了上百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
當朝鮮戰(zhàn)爭打響后,朱彥是又成為了一名志愿軍戰(zhàn)士,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身經百戰(zhàn)的朱彥夫是懷著必勝的信念去參戰(zhàn)的,但一個名為“250高地”的山頭成為了他人生的拐點……
“部隊開進250高地后,仗打得特別殘酷,天上美軍的轟炸機不停地轟炸,地上美軍的大炮不停轟擊,美軍每天幾十次對山頭陣地地毯式地轟炸,山頭被削去了幾十厘米,在陣地上抓一把塵土就有幾十塊彈片……”反反復復地陣地爭奪戰(zhàn)后,全連指戰(zhàn)員傷亡殆盡。陣地上就剩下朱彥夫一個人了!拔沂稚稀⑼壬隙嗵幨軅,血、塵、汗凝固在一起遮蓋了整個臉面,如果當時有鏡子照照自己,肯定與惡鬼差不多!
陣地周圍被美軍團團圍著,撤是撤不出去了。朱彥夫拖著疲憊的身體將戰(zhàn)友掩埋,用锨修補了幾處工事,把三挺機槍、四支步槍裝好子彈擺在陣地前沿的工事上。他剛坐下喘了一口氣,美軍的大炮就響了。炮擊一停,美軍便涌了上來。
朱彥夫變換著位置不停地掃射,子彈像雨水一樣掃在他的身邊。撲通、撲通、撲通,三顆手榴彈落進了戰(zhàn)壕,朱彥夫迅速抓起一顆手榴彈扔出去,又抓起一顆扔出了幾米,“轟隆”一聲巨響,眼前一道火光閃過,隨后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彈皮擊中了他的頭部后,從頭部左側穿進將眼球與腦漿擊出。
鉆心的疼痛把他從昏迷中糾纏醒。他覺著肚子里有團烈火在燃燒,烈火燒烤得燥熱難忍,身體要熱爆似的。頭又暈又疼,眼前一片黢黑,凍僵的手指難以伸展,他用拳頭搓眼睛,想把掛在臉上的東西撥掉,那東西碰進了口里被他迷迷糊糊地吞下。事后才知道,那是被打出的自己的眼球。
他又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身上增添了幾處擦傷。他強忍著疼痛,用身上僅存的能量支撐著破損的肢體向前蠕動。他大口大口地啃著雪,緩解著腹中的火熱。腿腳依然沒有知覺,手臂也漸漸麻木起來,身上僅存的能量消耗盡了,他昏迷在一條冰河邊上。“當時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活下去,告訴首長我們完成了阻擊任務和我連犧牲的戰(zhàn)友的名字!
兩個志愿軍偵察兵發(fā)現(xiàn)了朱彥夫。在朝鮮老百姓的幫助下,朱彥夫找到了志愿軍部隊,搭上了回國的汽車。他的傷口由于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開始發(fā)炎化膿,手腳被凍傷后發(fā)黑壞死。
朱彥夫在長春的軍醫(yī)醫(yī)院昏迷了93天,接受了47次手術,雙手雙腳被截四次。這個身上的壞死肉體一次次被切割的戰(zhàn)士,讓治療的軍醫(yī)幾度失去了信心,他們認為這是在做毫無意義的努力,幾次要把他推進太平間。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部隊番號。
93天后,他蘇醒過來了。大夫與護士都歡呼雀躍――他們認為,是他們與傷者共同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間奇跡!
命保住了,但也失去了很多。朱彥夫將面對一段新的人生。
村里有位好支書
張家泉是個小山村。四面群山環(huán)抱,前面有南珠山,后靠紅崮山,東臨油簍崮,西接百草關。真是“邁步腳蹬山,出門眼朝天”。
復員后,朱彥夫放棄了在光榮院修養(yǎng)的機會,回到了故鄉(xiāng)。朱彥夫回到山溝里,發(fā)現(xiàn)全村許多戶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窮得叮當響。面對嚴酷的現(xiàn)實,他深深感悟到――貧窮才是最大最兇惡的敵人!
為了幫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學過些文化”的朱彥夫找木匠幫著做了60厘米見方的一塊木板,用鍋底灰把木板染成黑色,辦起了夜校。
朱彥夫用臂茬夾著粉筆一筆一畫地把字寫在黑板上,一遍遍地領著大伙念,字念熟悉以后,再講解字的意思。每天站著連續(xù)講幾個小時的課,朱彥夫的腿茬、臂茬都疼得難以忍受,傷口紅腫得厲害。他也曾想放棄,但“自己這點事都做不了,今后還能干啥?”朱彥夫咬緊牙關挺了下去。
兩年多的夜校授課,七百三十個夜晚,他用他的血汗?jié)补喑隽舜T果,村子里一百多個學員都學會了寫信、看書、算賬,有十幾個人先后當了會計!捌鸪跷艺娌桓蚁胂螅疫@個重殘人還能教出那么多學生來。”
辦了夜校以后,朱彥夫又用他的小屋辦了個圖書館:他拿自己的撫恤金到省城里購置了二百多冊書,又從朋友那里借了一部分,圖書館就算開張了。聽說他開辦了圖書館,在夜校識了些字的村民如魚得水,絡繹不絕地前來借書。借書時靠的是誠信,沒有手續(xù),他只是囑咐借閱者一句:“抓緊看,別耽誤了別人看!
辦夜校、辦圖書館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山區(qū)里絕對是件新鮮事,這使得朱彥夫在附近的村莊里小有名氣。在村子里選舉村領導時,朱彥夫這個“名人”全票當選了村支書。
他上任的當務之急,就是增產糧食,讓大伙吃飽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壩堰,平溝,整理田地。第二件事就是發(fā)動全村父老鄉(xiāng)親們一起收集各類糞便,腐草土,比一比誰家積肥多。
“兩件事既簡單又實惠。第二年天氣雖然偏旱,年景也不好。可是村子里的糧食增產了四成以上。村民一下子能吃飽飯了,他們一掃臉上往日的晦氣與郁悶,個個都興奮得合不上嘴。”張家莊村好幾年沒有進媳婦了,這一年村子里娶進了十個媳婦。
張家莊在一個重殘人的領導下一年就解決了吃飯問題,四鄰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眼饞得不得了,紛紛前來取經,鄉(xiāng)里還召開了現(xiàn)場會來推廣經驗。經驗很簡單,一說就會。“多積肥,保持好地里的水土!笨墒怯植缓唵,“那就是大伙得團結好,肯出大力。”
經過幾年的努力,朱彥夫領導的村子在全縣名列前茅:全縣第一個有拖拉機;全縣最早平均畝產過600斤;全縣最早實現(xiàn)水澆田過半;全鎮(zhèn)村子里最早用上電;村民人均平均收入保持全鎮(zhèn)第一;全村沒有一件刑事案件……在群眾那豎起的大拇指的背后,是一位殘疾軍人日夜操勞的佝僂背影。
為了烈士的遺愿,寫下來
“醒過來以后,天天坐在醫(yī)院的病床上,無所事事,胡思亂想,對自己的前途與命運悲觀至極,不知道今后的路如何走。一天,我突然萌發(fā)了識字學習的念頭。”
在醫(yī)院養(yǎng)傷的時候,朱彥夫靦腆地向護士說出了自己“學寫字”的想法,立即得到了護士的贊同。護士為朱彥夫買來了課本、鋼筆、本子,并教他寫字。 這事可真難壞了男子漢!他試著用嘴咬住筆桿,口水順著筆桿流到紙上,沒有寫成字,本子先濕了一大片。他又嘗試用繃帶把鋼筆捆在右臂上,但鋼筆的位置很難調整。他用臂茬夾著鋼筆,又看不著紙面……
無助、懊喪、痛恨,朱彥夫有些絕望了,“自己這一生是注定不能寫字了”。他精神到了崩潰的邊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睡,像死人一股,只有大腦中矛盾的雙方在激烈的搏擊著、對峙著、決斗著。
在無數(shù)次心理斗爭后,“自己還是不甘心就此放棄書寫的可能性。有盲人寫字,用腳寫字、用嘴寫字者,我好歹還有雙臂茬、0.3的視力,就不能書寫?”
將幾種方案篩選后,朱彥夫選擇用嘴銜筆與雙臂茬夾筆書寫作為突破口。起初,夾筆的位置、力度、角度老是不合適,朱彥夫總是心煩意亂!懊糠赀@時候我就停下來,靜靜心,然后再練。當然,也經常自責,經常在沒有希望中默默等待!忍受煎熬!”
筆漸漸夾牢固了,雙臂夾著鋼筆可以自由活動了,他又經過了艱苦的改進與練習摸索,逐漸形成了適合于他的夾筆寫字的操作方式。經過了兩年多的鍛煉,朱彥夫終于能寫出一手蒼勁有力有風格的字
“對知識的渴望、完成戰(zhàn)友的囑托激勵著我不懈地努力學習文化。自己太羨慕人家能看書寫字、作報告讀文件、認得帶文字的東西了,總想有朝一日也能夠如此!本毢昧俗,朱彥夫開始看文學書,學語法,讀報。他從學習寫日記開始,鍛煉著寫報告,寫文章,嘗試著把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有價值的東西寫成稿件。
當朱彥夫“不滿足”僅僅寫一些日記、小文章后,朱彥夫發(fā)起了人生中的又一次沖鋒――完成烈士的遺愿,把自己經歷的有價值的東西留給子孫后代――“我要寫書!”
克服了文字關,書寫關,“實戰(zhàn)”中最困難的是邏輯思維關與語言表述關。為了能把慘烈的原始事件,變成讓人們愿意閱讀的有意義的故事,朱彥夫七易其稿,書寫了幾百萬字的手稿,手書草稿紙用去了一萬多張。
這對于一個用雙臂茬抱著筆寫字的人來說是一個何等浩大的工程?那春困、夏熱、秋乏、冬寒的磨礪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為了寫一部“對得起烈士們的書”,朱彥夫用壞了三十支鋼筆,用干了二十瓶墨水,翻壞了四本字典,用去了二百本稿紙,用壞了紙夾子四個。千辛萬苦積累了十幾年的珍貴的原始手稿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付之一炬,他只好從頭再來……
1996年,朱彥夫嘔心瀝血的著作《極限人生》出版了,一本原汁原睞的自傳體書。為了這部書,朱彥夫累成了腦動脈粥樣硬化。鄧樸方看到此書后說:“他是用血、用淚寫的!”
英國的一家雜志稱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無肢作家”。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書名――《極限人生》,并親筆為朱彥夫題詞:“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山東省委的一位領導說:“朱彥夫就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如今,朱彥夫老人依舊生活在張家泉村。安靜、低調。剛做完心臟搭橋手術的朱彥夫或許不會再寫書了,但他“槍桿子、鋤桿子、筆桿子”的一生,已是一部不朽的傳奇!錚錚鐵骨,將永世傳唱在沂蒙山巒!
相關熱詞搜索:錚錚鐵骨 戰(zhàn)士 鋼鐵 朱彥夫錚錚鐵骨 鋼鐵戰(zhàn)士 朱彥夫錚錚鐵骨鋼鐵戰(zhàn)士 錚錚鐵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