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页,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网站夜色,久久艹影院,精品国产第一页,欧美影视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潤田:淺析世紀之初馬英九的政治前景

發(fā)布時間:2020-05-25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內(nèi)容提要] 身為臺北市長的國民黨人馬英九是臺灣島內(nèi)眾所矚目的政治明星,朝野雙方一直十分關注馬的政治方向。本文著重分析影響馬英九政治前景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與此相關的連戰(zhàn)、宋楚瑜和馬英九之間的互動,并對臺灣近期政局走向進行預測,進而預估馬在2004年或2008年前參加臺灣“總統(tǒng)”大選的可能及其勝算大小。

  

  [關鍵詞] 臺灣 馬英九 選舉 政治前景

  

  自臺灣2000年“大選”民進黨上臺執(zhí)政后,臺灣政壇政爭連綿、朝野對峙、政黨分化,政局亂象叢生。在2001年12月1日揭曉的臺灣“立法委員”及縣市長“二合一”選舉,和其后于2002年1月26日進行的政黨輪替后首次鄉(xiāng)鎮(zhèn)市長和縣市議員選舉,以及2002年2月1日舉行的“立院”正副院長選舉中,島內(nèi)各黨互有得失。總體分析,泛綠陣營氣勢逼人,實力大增;泛藍陣營守中帶攻,根基尚存,朝野對峙、朝小野大的基本局面仍未改變。年底北、高兩市選舉和2004年“大選”臨近,一系列熱身賽事已使島內(nèi)各政黨忙于布樁埋線,選情日漸升溫。縱觀兩年來島內(nèi)政局,泛藍陣營的整合程度決定了藍綠對峙的形勢。在當前政局跌宕起伏之際,島內(nèi)已有相當多的政界人物和新聞媒體關注馬英九的動向,甚至有人稱:整合藍軍,扳倒陳水扁,非馬英九莫屬。國民黨內(nèi)亦有不少呼聲,希望借馬英九的清新形象爭取選民認同,以圖在2004年或2008年“大選”中一舉翻盤。馬英九能否脫穎而出,對于臺灣未來政局走向具有重大的指標性意義。

  

  一、影響馬英九政治前景的有利因素

  

  臺灣地區(qū)雖已歷經(jīng)數(shù)十年“民主化”政治改革,但政治理念中民粹主義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任何團體或黨派,都十分看重核心人物的政治魅力和影響。親民黨之所以能夠在“立院”選舉中異軍突起,與宋楚瑜的個人魅力緊密相關。而國民黨歷來都不缺乏政治強人,從1912年建黨以來,無論是孫中山、蔣介石、蔣經(jīng)國還是李登輝,都曾在政壇縱橫捭闔、叱咤風云。但就目前國民黨近況而言,能夠在黨內(nèi)、黨外都具相當號召力的政治明星數(shù)之寥寥,而作為國民黨新生力量的代表人物,馬英九不論從個人魅力、從政經(jīng)驗以及民眾威信來看,目前還尚無人能與其比肩隨著臺灣各派政治勢力的不斷整合以及2004年“大選”的臨近,馬英九很有可能將在21世紀初的臺灣政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究其原因,馬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其優(yōu)勢:

  

  (一)從政經(jīng)驗豐富

  自1981年出任臺“總統(tǒng)”府第一局副局長起,馬英九在21年的政治生涯中擔任了從黨務工作到行政部門的9個不同職務。1981年馬英九獲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返臺后,擔任“總統(tǒng)”府第一局副局長兼蔣經(jīng)國英文秘書,深得蔣器重。1984年,未滿34歲的他被蔣經(jīng)國破格提拔為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期間全程參與《國家安全法》、《集會游行法》、《人民團體法》的立法工作。李登輝主政后,馬英九由黨務系統(tǒng)轉向行政部門,先是出任“研考會主任”,兼任國是會議副秘書長,后又在黃昆輝手下降級專任“陸委會副主委”。1993年連戰(zhàn)組“閣”,馬英九任“法務部長”。1996年,因馬英九在反黑金過程中得罪李登輝勢力,引起李的不快,被迫離開“法務部”,只在“內(nèi)閣”中出任位高權虛的“政務委員”。面對政局的混亂,馬英九深感失望。1997年5月,他發(fā)表了醞釀已久的辭職聲明,宣布辭去一切公職,到臺大任法律系專任副教授。1998年,在其父和許多基層干部的力勸下宣布參選臺北市長,并一舉擊敗陳水扁。在擔任市長任內(nèi),馬致力于市政建設,一心一意為臺北市民謀求福利。尤其在民進黨政府上臺后,他擱置政黨之爭,始終以民眾利益為重,施行了捷運、稅收等多方改革。同時他不卑不亢,在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使用等問題上與民進黨人進行了巧妙的斗爭,淡化了臺北地區(qū)的族群矛盾,維護了中華語言文化的統(tǒng)一。馬英九的從政經(jīng)歷,涉及內(nèi)政外交、中央地方,在每一個職位上他都兢兢業(yè)業(yè),屢有建樹,這使馬英九積累了多數(shù)人所沒有的閱歷和經(jīng)驗。

  

  (二)施政業(yè)績卓著

  馬英九從政21年以來,除受到蔣經(jīng)國的賞識外,也得到了黨內(nèi)和民眾的肯定和贊許,甚至博得了敵對陣營的尊重。1993年馬英九出任“法務部長”。在任內(nèi),馬肅貪25個月,起訴案件高達1319件,比肅貪行動實施前增長43.2%;在整頓獄政,整飭司法風紀方面,僅在1993~1996年間,被偵辦的司法人員占國民黨政府遷臺后偵辦總數(shù)的1/3;在查毒禁毒方面成績也十分明顯,三年中毒品減少76%,毒品和犯罪人口減少46%,少年吸毒犯人數(shù)降幅達65%,馬因此被譽為臺灣林則徐;在追查賄選方面,起訴7530人,其中近400人具民意代表身份,已判決確定的1024人中,82%被認定有罪;在除黑道、清弊案方面,馬鐵面無私,偵辦了一批大案要案,贏得了民眾的普遍支持,1993年11月,馬英九在《中國時報》組織的朝野主要“部會”首長施政、計劃、魄力的民意測試中均位列前三名。連民進黨“立委”葉菊蘭也公開在“立法院”向馬英九表示:“從政多年來,我從未公開贊美一個國民黨員,但今天是個例外,我要公開贊美你!”

  馬英九出任臺北市長后,面對“中央”的掣肘,巧為應對,對于關系民眾福祉、臺北形象的事情則總是不遺余力。從市政府的廁所衛(wèi)生到臺北市民的捷運工程,馬盡心盡力,前后奔忙,跑遍了臺北435個里(里為村的下級基層單位)。馬英九在施政支持率始終在臺灣地區(qū)各縣市長中保持領先。2001年12月的民調(diào)顯示滿意度達74.38%,遠高于謝長廷的42 09%,而馬臺北市長連任的支持率則高達53 7%,謝長廷僅為24 7%。不僅如此,在2001年7月國民黨十六屆中央全會的選舉中,馬英九也超過江丙坤、章孝嚴等老牌政客,位居得票數(shù)第一。黨內(nèi)同志的認同,也是對馬英九幾年來行政工作的一個肯定。

  

  (三)富有人格魅力

  近年來臺灣社會政經(jīng)亂象不斷,有關政壇人物的丑聞、緋聞漫天飛舞,成為臺灣政界一道怪誕的風景,臺灣民眾的政治熱情日漸減退,對臺灣政治的未來愈發(fā)失望。但是馬英九自從政以來從未被任何媒體新聞爆出任何緋聞,始終保持清新的政治形象,多年來一直被臺灣民眾公認為最有魅力的政治家。

  李登輝上臺以來,國民黨內(nèi)紛爭不斷,但馬從不結黨營私,始終與各派系都保持一定距離。雖然因在1990年國民黨二月政爭中持票選表決立場,被冠以“淡淡的非主流派”稱號,但陸委會成立后,郝柏村任命馬為陸委會第一副主委,并兼任李登輝策劃成立的“國統(tǒng)會”研究員,成為國民黨大陸政策的實際執(zhí)行者。盡管日后李郝交惡,陸委會和;鶗粩嗌涎葜髁骱头侵髁鞔髴(zhàn),但馬都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不受任何一方人馬排擠。

  此外,他溫和理性,不易樹敵。他曾多次與陳水扁和謝長廷等人就“統(tǒng)獨”問題交手,但即便在辯論最激烈的時候他也不會動氣,更不會進行人身攻擊。陳水扁稱他是“可敬的對手”,民進黨前秘書長張俊宏公開表示“他給人的印象非常好”。另外,馬英九形象清新,善于辭令,美聯(lián)社記者曾稱贊他是“國民黨稱職的推銷員”。他常年跑步,2001年在赴港訪問期間還堅持鍛煉,還是市民眼中運動風氣的最佳代言人。

  2001年“二合一”選舉前,為反擊民進黨稱馬英九勢力無法跨過濁水溪的言論,馬英九赴民進黨大本營高雄為國民黨候選人江綺雯、李復興和羅世雄等人造勢,引起了高雄市民的極大熱情和關注,甚至引起謝長廷的艷羨,呼吁高雄市民要保持冷靜。在選后的民意調(diào)查中,馬英九又當選“臺灣最美政治人物”及“臺灣大學生心目中二十大風云人物”之首,可見其在臺灣中南部、女性以及青年人這些民進黨主要票源中的強大號召力。

  

  (四)廣受兩岸認同

  臺灣政治人物受其特殊政治環(huán)境所限,不僅要爭取島內(nèi)選民的認同,大陸方面是否能接受其政見主張是衡量一個政治家政治生命力的標準之一,在這方面,馬英九有其獨到的優(yōu)勢。與李登輝自小接受日本皇民的奴化教育不同,馬英九幼時就在父母的指導下背誦《唐詩三百首》,抄寫《古文觀止》和《論語》等中國文化典籍,中國傳統(tǒng)的“忠孝觀念”和民族觀念對他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在美留學期間,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馬英九又積極參與“保釣運動”。在國民黨執(zhí)政期間,曾參與和主持了國民黨大陸政策的設計、執(zhí)行工作,對兩岸政治形勢有著較為客觀的認識和分析。任臺北市長后,馬又積極推動兩岸間城市交流,先后幾次以臺北市長的身分出訪香港特區(qū),并力促臺北與上海的互訪。同時,在許多場合馬都與“臺獨”勢力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多次公開表示兩岸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并敦促民進黨政府承認“九二”共識。不僅如此,在支持兩岸統(tǒng)一的同時,馬還能始終從事實公理出發(fā),以民心背向為標準,客觀公正地處理族群矛盾,避免給“臺獨”極端分子留下所謂“賣臺、叛臺”的借口。在“二合一”選舉前后,馬英九便表示臺北市處理兩岸關系會以市民利益為重,采取符合市民利益的政策與做法,并批評臺灣當局在兩岸政策方面“自我設限”,“致使臺灣在兩岸關系上的籌碼愈來愈少”,得到了廣大臺北市民的擁護。臺灣著名政論家阮大仁就曾盛贊他是“臺灣少見的‘大陸型’政治人物,格局很大”。

  總體來看,馬英九的從政經(jīng)驗、施政業(yè)績,加之其人格魅力,使之成為少有的能為島內(nèi)外各界人士所認同的政治精英,這為其日后加大問政力度奠定了良好堅實的基礎。另外,由于馬英九才滿五十二歲,正是年富力強、大展宏圖的年齡,因此,沒有理由不相信馬將在未來臺灣政治進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發(fā)揮更加巨大的影響。

  

  二、影響馬英九政治前景的不利因素

  

  (一)國民黨內(nèi)的阻力

  

  國民黨內(nèi)阻力主要來自李登輝遺留勢力及部分本土派“立委”對選后國民黨改革的阻撓和干擾。2001年“立委”選舉前蕭萬長等人對“臺聯(lián)”表現(xiàn)出曖昧態(tài)度,選舉過程中陳鴻基、陳雪芳等人呼吁與民進黨合作;2002年在決定考試院長人選時,四名國民黨籍立委跑票支持民進黨候選人,這些跡象已經(jīng)表明國民黨內(nèi)確有“藍皮綠骨”之輩。在2002年年初傳出國民黨兩位副主席會參加陳水扁的“國安聯(lián)盟”和李登輝的“群策會”的流言后,蕭萬長與吳伯雄在國民黨敗選檢討會上的爭論更是使國民黨內(nèi)部爭端進一步暴露。國民黨內(nèi)本士派“立委”除可能“帶槍投靠”“泛綠陣營”外,更有可能在國民黨內(nèi)部挑起路線之爭以干擾國民黨的改革進程。部分國民黨內(nèi)親李本土派“立委”的存在,會制約國民黨集中力量進行選后組織、人事以及黨的政策、路線的改革,難以讓國民黨真正達到脫胎換骨、重塑形象的目的,也就給黨內(nèi)新生力量脫穎而出制造了人為阻礙。

  另外,能與黨內(nèi)各派別保持距離固然使馬沒有黨派紛爭的包袱,但這也使其在臺灣殘酷的競選文化中缺乏派系對本方參選者的有力支持,可能會導致馬在未來重大選舉中的關鍵時刻因缺乏派系力量的抬轎助威而中途落選。當然,今后臺灣選舉形勢對國民黨而言將更加惡劣和嚴峻,在空前的危機意識籠罩下,也不排除各派摒棄前嫌,合力推馬的可能。

  

  (二)民進黨的阻力

  就目前形勢分析,影響馬英九政治前景的最大不利因素還是來自民進黨和陳水扁。早在“二合一”選舉之前,民進黨政府便采取措施,合力圍剿馬英九,力圖使其在選舉中的影響力降到最小。從2001年5月以來,扁政府已八度實施打馬的大動作,原扁政府九人小組也曾多次授意民進黨執(zhí)政縣市全力圍剿馬英九。表面上看來這是“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的爭議,實際卻是有計劃的行動,刻意將馬英九塑造成“麻煩制造者”,挑起民眾對他的反感,企圖阻止馬英九影響力跨過濁水溪,減弱馬為全省國民黨候選人造勢的聲勢。

  更有甚者,民進黨在選后利用行政資源優(yōu)勢,在“行政院”下年度統(tǒng)籌款分配上,壓低了臺北市所得額度,以經(jīng)濟約束影響馬英九施政,民進黨以縮短城鄉(xiāng)差距為名,調(diào)降臺北高雄兩市統(tǒng)籌分配稅款比率,一方面縮減臺北市統(tǒng)籌款,讓馬英九難以對市民交代,一方面“中央政府”卻又出面提供補助款來討好民眾。

  除此之外,由于臺北、高雄兩市的選舉向來被視為“總統(tǒng)”大選的前哨戰(zhàn),對鼓舞士氣、宣傳造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民進黨高層的選戰(zhàn)第一階段策略便是推出強棒人物,一定要讓馬英九陷入苦戰(zhàn),絕不讓馬英九輕易成功連任。目前民進黨推出的是“總統(tǒng)府”秘書長李應元,其綜合實力與馬英九尚有較大差距,但李應元也并非等閑之輩,其學歷與形象與馬不相上下,其歷練也足夠與馬一較長短。目前李所在的民進黨是執(zhí)政黨,具有絕對的政府資源優(yōu)勢。馬雖有政績,(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但在臺上難免有缺失,可能會在選戰(zhàn)期間受到攻訐;馬雖然為人平和圓融,但也可能因此被詬為欠缺魄力。因此,馬英九擊敗李應元也沒有絕對把握。

  

  (三)族群意識

  民進黨上臺后,為實現(xiàn)其臺獨訴求,不放過任何機會利用島內(nèi)長期存在的族群矛盾挑起統(tǒng)獨之爭,部分臺灣土著及本省籍人士受民進黨族群政策挑唆,不斷攻擊、反對大陸籍政治家。作為原籍湖南的馬英九,也難免受到此種省籍情結的影響。盡管臺北地區(qū)因經(jīng)濟發(fā)達、交流暢通,已成為國際性大市場,族群融合情況較好,但是近年來臺灣當局推行“漸進式臺獨”,使族群意識有所抬頭。在上次選舉中,陳水扁、李登輝在臺灣南部地區(qū)叫囂“國民黨滾回中國去”,“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就是接受一國兩制、就是消滅中華民國、吞并臺灣”,這使國民黨選情受到嚴重沖擊。這種將臺灣兩分法的行徑,在今后選舉的關鍵時刻,也有可能會在北部地區(qū)發(fā)酵。而且,在前次擊敗陳水扁的選舉中,馬英九僅以不足8萬張選票險勝,最后關頭還是李登輝出面挺馬,稱馬是新臺灣人,此舉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族群意識。而在2002年的選戰(zhàn)中,李登輝已明確表示支持李應元。雖然李登輝及臺聯(lián)黨拉票能力有限,但可以預見馬英九的連任道路將十分崎嶇,至于2004年和2008年的總統(tǒng)選舉前景則會更加撲朔迷離。

  

  三、馬英九參選前景受泛藍陣營整合程度制約

  

  馬英九的個人條件在臺灣政壇出類拔萃,日益成為國民黨新形象的代言人,因此年底馬連任臺北市長選戰(zhàn)的意義已遠超馬英九的個人勝負得失,實際上是對泛藍陣營能否在今后重大選舉中如愿整合的一次檢驗。國民黨自失去執(zhí)政地位后,其衰落勢頭仍未停止,民進黨則仍處于上升姿態(tài),但借助馬英九的個人魅力,在年底市長選舉中整合泛藍陣營應不困難,目前親民黨已表示會在臺北市長選舉中合力支持馬英九。但是面對2004、2008年總統(tǒng)選舉,馬能有何種作為,則才是決定馬政治前景的關鍵,而在很大程度上這取決于泛藍陣營的整合程度和馬英九與連戰(zhàn)、宋楚瑜的互動關系。

  

  (一)連馬關系

  連戰(zhàn)作為國民黨現(xiàn)階段的領導核心,他和馬英九的關系以及連對馬的支持力度會對馬的政治前景起到微妙而重要的作用。1981年馬從政之前,連、馬曾是師生。1978年連戰(zhàn)出任國民黨青輔會主委,奉命大量延攬海外青年才俊返臺服務,愛盟(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同盟)系統(tǒng)的健將紛紛躍升為國民黨新貴,馬作為愛盟重要刊物《波士頓通訊》的主編,自然也是連戰(zhàn)極力招募的對象。1980年馬在連戰(zhàn)擔任青輔會主委之后開辦的國建會上語驚四座,表現(xiàn)搶眼,引起了黨內(nèi)外及新聞媒體的關注,使連戰(zhàn)臉上也增光不少。1993年2月郝柏村“內(nèi)閣”總辭,連戰(zhàn)出任“行政院長”,進行“內(nèi)閣”改組,馬英九在不被黨內(nèi)外看好的形勢下出人意料的出任“法務部長”。1993年5月12日連戰(zhàn)提出“向毒品宣戰(zhàn)”的口號,馬積極進行反毒工作與之配合。1996年李登輝當選后,將馬從“法務部長”貶為“新聞局長”,連戰(zhàn)時任副“總統(tǒng)”兼“閣揆”,為安撫馬,為其追加“政務委員”職務。多年以來,馬英九對連戰(zhàn)有著切身的評價,稱其為“所有部屬心目中的夢幻型長官”?傮w看來,連戰(zhàn)對馬英九還是采取了支持和扶持的態(tài)度,兩人互動尚屬良好。

  此外,從連戰(zhàn)的政治性格分析,連在黨內(nèi)一直以寬厚、嚴謹、識大體、知進退著稱,在其所受的傳統(tǒng)教育和其父連震東的影響下,連戰(zhàn)養(yǎng)成了顧全大局、容忍辭讓的作風。即使在2000年大選“棄連保扁”效應高度發(fā)酵時,連對曾提攜他的李登輝也絕無半點怨言,這充分體現(xiàn)了連的政治性格。在當前國民黨生死存亡之際,連極可能全力挺馬,并有提前交班,退位讓賢的可能。

  

  (二)宋馬關系

  除連馬關系外,宋楚瑜和馬英九之間的互動也對馬的政治前景起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宋楚瑜對馬英九未來參選的態(tài)度如何,除將影響泛藍軍的未來整合情況外,還將直接影響到馬英九在較長一段時間的政治前途。

  從兩人的經(jīng)歷和性格分析,作為臺灣外省籍(同是湖南人)政治家的兩位杰出代表,宋馬之間既有惺惺相惜的同志友誼,也存在相互競爭的瑜亮情結。兩人年齡相差一輪,仕途歷程比較類似,都曾是蔣經(jīng)國的英文秘書(馬接替宋的秘書工作),都擔任了“總統(tǒng)”府第一局的高級職務(宋為局長,馬為副局長),并以此獲得蔣的青睞與賞識。都曾先后在黨務和行政工作中擔任多種職務,都被外界稱為“國民黨合格的推銷員”。所不同的是,兩人在保持了湖南人的傳統(tǒng)為官之道外,宋更顯果敢剛毅,而馬則顯柔中有剛,這在1998年國民黨選舉黨主席的臨時中常會、二月政爭以及宋退黨參選等一系列事件中都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表現(xiàn),這樣的政治性格決定宋在未來臺灣重大選舉中不會自甘人后,而馬則會審時度勢,兩人沖突的可能性較小。同時,按照論資排輩的傳統(tǒng)思維,宋楚瑜屬于中生代人物,較之馬英九輩分為高,先于馬競選“總統(tǒng)”或在未來選舉中占主導地位也名正言順。

  此外,雖然有人戲稱親民黨為宋楚瑜的“一人黨”,但在未來的重大選舉中即使宋有意與國民黨合作,黨內(nèi)其它高層人士以及廣大基層黨工出于自身利益也未必全力支持。2002年“立院”龍頭選舉泛藍軍雖然成功整合,王金平、江丙坤順利當選正副議長,但這樣的成績是以親民黨損失一名“立委”的代價獲取的,此舉已使國民黨欠下親民黨一筆人情債,如要親民黨在未來選舉中再次“顧全大局”,操作難度更大。而馬英九能否在臺灣未來政壇占據(jù)更為重要的地位,親民黨的支持則是必不可少的因素。2004年總統(tǒng)選舉時如以“宋馬配”這樣同為外省籍的搭檔挑戰(zhàn)陳水扁勝算不大,所以宋是否也會象連戰(zhàn)一樣為馬英九讓道,現(xiàn)在還很難預料。因此宋對于馬來說,究竟是發(fā)展的罩門還是相助的貴人,意義更為重大。

  

  (三)馬在整合泛藍陣營中作為如何

  馬能連任市長,繼而成為泛藍陣營的領袖,再在總統(tǒng)選舉中擊敗陳水扁,泛藍軍多數(shù)人有此期盼。但是,以宋楚瑜的企圖心,2002年市長選舉全力挺馬,顯然要馬投桃報李,在2004年推宋參選。但國民黨內(nèi)一部分人仍懼怕宋終成氣候,妥協(xié)之余,便又推出沒有新意的“連宋配”,如按此形勢發(fā)展,馬英九參選總統(tǒng)至少要待至2008年。而2004年選舉“連宋配”如勝出,則2008年又該讓宋與另一國民黨人搭檔參選總統(tǒng),馬又需等到2012年,那時“小馬哥”已變成“馬爺爺”了。而若2004年“連宋配”敗選,甚至搭配不成,則泛藍陣營將對馬英九寄予更大希望。此時即使馬英九不愿參選,受形勢壓力,馬也將披掛上陣。而馬雖然目前在許多場合仍保持低調(diào)形象,表示目前只會專心準備臺北市長選舉,不會參加2004年“總統(tǒng)”大選,但種種跡象表明,在黨內(nèi)、黨外的多重動力、壓力的共同作用下,尤其在連戰(zhàn)無法擔當復興大任,宋楚瑜又歸期無望的情況下,不排除馬將采取先抑后揚的策略。當年馬在決定參選臺北市長之前就曾200多次在各種場合表示不會參選,在2004年或者2008年臺灣大選馬英九恐又將重演此幕。

  2001年8月以來,馬便多次以賑災、輔選的名義深入臺灣中南部地區(qū),引起當?shù)孛癖姷臒崃曳错?其受歡迎程度令馬本人都始料未及;2001年11月14日臺北市民進黨籍市議員受民進黨中央指使,要求馬英九簽下“切結書”,保證明年競選市長連任后,不會中途參選“總統(tǒng)”,但當場遭到馬英九的拒絕;選后,又曾傳出馬將出面籌組“在野”縣市長聯(lián)盟,聯(lián)合國民黨贏得執(zhí)政的9個縣市,加上無黨籍的苗栗縣長當選人陳雪生等14位縣市長,以“在野”力量與民進黨當局對話的消息。盡管馬英九對此表示否認,但他仍表示希望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加強泛藍陣營縣市長交換彼此執(zhí)政經(jīng)驗的力度。除馬本人在進行相關準備的同時,國民黨也在為馬日后參選積極造勢,近來陳文茜等多名泛藍陣營“立委”公開表示目前臺灣政壇只有馬英九能夠打破“族群政治”的困境,真正實現(xiàn)政經(jīng)分家,融合本省籍及大陸籍人士之力結束臺灣政經(jīng)亂局,吁請馬英九從臺灣全體人民利益出發(fā),參加2004年“總統(tǒng)”大選。

  由此看來,只要馬英九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能夠在陳水扁近兩年的執(zhí)政時間內(nèi)進一步加強駕馭島內(nèi)復雜政局的能力,即使面臨黨內(nèi)、黨外的一些阻力及受到一些不穩(wěn)定因素的影響,但以其目前的基礎和實力,都將使他處于較為有利的進取位置,也應使馬在21世紀初的臺灣政治生態(tài)變化中發(fā)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

  

  【篇名】淺析世紀之初馬英九的政治前景

  【作者】潤田,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210039。

  【刊名】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 2002年05期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ASPT來源刊 CJFD收錄期刊

  【機構】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

  【關鍵詞】臺灣. 馬英九. 選舉. 政治前景.

  【摘要】身為臺北市長的國民黨人馬英九是臺灣島內(nèi)眾所矚目的政治明星 ,朝野雙方一直十分關注馬的政治方向。本文著重分析影響馬英九政治前景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與此相關的連戰(zhàn)、宋楚瑜和馬英九之間的互動 ,并對臺灣近期政局走向進行預測 ,進而預估馬在 2 0 0 4年或2 0 0 8年前參加臺灣“總統(tǒng)”大選的可能及其勝算大小。

相關熱詞搜索:淺析 之初 前景 政治 世紀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huha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