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一寧:阿Q回來了!——讀網(wǎng)上消息有感
發(fā)布時間:2020-06-09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前幾天在多維新聞網(wǎng)上看到一則消息,題目是《孟廣美廁所幽默激怒大陸網(wǎng)民》。說的是臺灣藝人孟廣美在臺灣一個綜藝節(jié)目中批評大陸的公共廁所和上廁所者之后﹐被激怒的網(wǎng)民要求孟進行公開道歉,并把這稱之為“廁所門”。
該節(jié)目主題為“兩岸藝界大不同”,談點兒不同是理所當然的,但竟然引來一片聲討:什么“請別用中國人的尊嚴來抬高自己”啦!什么“踩著全內(nèi)地的人抬高自己”啦;
什么“……假裝無知﹑假裝無畏﹐去挑戰(zhàn)一群人的尊嚴和信念﹐一夜之間﹐你就可以成為風云人物(”;
什么“孟小姐憑什么自稱中國人或者華人”;
什么“孟廣美們懷著深深的優(yōu)越感在大談特談其它地區(qū)的落后……”什么“身高同頭腦是成反比的”;
什么“孟廣美當然可以自由而輕松地敲打她口中‘內(nèi)地人’的忍耐底線﹐沒有人會為她‘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歷史事件’而開出傳票﹐她甚至可以為自己‘因禍得!爻蔀椤W(wǎng)絡紅人’而沾沾自喜﹐令人遺憾的是﹐她的愚昧和短視注定她只能成為華語世界里一個不起眼的‘跳梁小丑’!边強烈要求媒體“封殺”她……
看了這些聲討的言辭,我不免疑惑起來了:
(1)根據(jù)什么說孟廣美具有“地域文化優(yōu)越感”,“算不上中國人、華人”?就因為她來自一個小小的島嶼,卻指出了大大的大陸的“落后”?可她和我們是同一個祖先,同一個血統(tǒng),有同一種文化,說同一種語言,用同一種文字!說這話的人是不是要給陳水扁幫忙哪?
。2)對媒體上泛濫成災的黃色的、黑色的、灰色的文字或圖畫照片,不見有多少人要求“封殺”,一個細微的指出“落后”的聲音,卻是成片的“封殺”和“道歉”的怒吼,中國人到底喜愛什么哪?
。3)都說孟廣美在對13 億中國人進行人身攻擊,那么,把藝人稱為“戲子”,還說“身高與頭腦成反比”, 這是不是人身攻擊哪?
。4)什么是“中國人的尊嚴”?難道抱殘守缺、不準別人批評自己的錯誤、落后就是我們所需要的尊嚴?
(對孟廣美聲明說﹕“我在內(nèi)地工作生活近十年﹐從來也不可能在我的意識中有‘嘲笑內(nèi)地人’的想法。對于‘南京大屠殺’事件中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我內(nèi)心充滿憤怒﹐只是鑒于當時所參加的是娛樂節(jié)目﹐所以沒有作深刻的闡述。如果是因為兩地語言表述方式而造成了誤解﹐對我提出一些意見﹐我是可以接受的。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會遭到個別別有用心的網(wǎng)友以‘斷章取義’‘刻意丑化’‘挑起仇恨’的方式﹐對我進行惡意攻擊﹐為此我感到非常的氣憤。”我個人認為她的聲明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一針見血的。不過,由于她是個“懷著深深的優(yōu)越感”的來自小小的臺灣的藝人,她還客氣了,沒有把這“血”點出來。這“血”便是:用“文革”的手法和語言進行惡意攻擊,挑起仇恨;
或者如一個與大多數(shù)網(wǎng)民唱反調的人所說,是中國人有種種軟肋,“一旦被人觸及便會以道德的名義破口大罵起來”;
用形象的說法,是阿Q回來了:“媽媽的,竟敢碰老子頭上的癩瘡疤!”
阿Q回來了,如若不信,便請你好好把《阿Q正傳》再讀一次,但不是中學語文課里的那種讀法,而是要把自己擺進去,融入去。八十多年以前,當《阿Q正傳》以“巴人”的筆名在報紙上發(fā)表時,曾經(jīng)引起一場風波:幾乎每個讀了的人都誠惶誠恐,以為小說是罵自己,這“巴”字更使四川人栗栗危懼。于是紛紛四處打聽,這“巴人”究竟是誰。因為,如果自己認識巴人,那就一定是寫自己 ,那就得……如果不認識,那就阿彌陀佛……直到收入《吶喊》之后,還有人問魯迅:“你實在是在罵誰和誰呢?”其實,魯迅寫阿Q并不是針對任何個人的,而是要寫出我們民族性格的弱點,就是“要寫出一個現(xiàn)代的我們國人的靈魂來”,目的是引起“療救的注意”。魯迅寫得多成功啊,阿Q擊中了每個中國人靈魂的弱點!可是八十多年過去了,我們民族性格中的弱點改了多少?解放后,《阿Q正傳》一直是中學的語文教材,可那些《語文教學參考資料》中規(guī)定的教法,卻與魯迅的原意無關,現(xiàn)在恐怕連當時引起的那場風波,及風波里的深刻含義也少有人知道了吧(這里說的是我教中學語文時的情形,也許現(xiàn)在不是這樣了,若真如此,我就向大家道歉。終究我是相信時代總是要進步的,盡管這進步太慢太慢)?錯誤、缺點、落后、愚昧是個客觀存在,并不會由于不指出來,它就不存在了;
只有指出它,才能改變它消除它。一個堅強的、自尊自信的民族,是能夠正視現(xiàn)實、正視自己的缺點落后的民族。阿Q的最大弱點不就是不能也不敢正視現(xiàn)實,不敢也不能正視自己頭上的癩瘡疤嗎?
有個網(wǎng)友說得對:“上海的人民廣場以及北京天安門門口哪來的綿延數(shù)公里的水溝……天安門乃皇門正殿﹐人民廣場乃上海地標。”說得更準確些,它們是中國的“櫥窗”,怎么可能有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呢!可惜,這樣的地方在中國太少了!請你到960萬平方公里的另一些地方去,到廣闊的農(nóng)村去,到社會的最低層去看一看吧,那才代表真正的中國。在那里,不要說沒有哪怕1% 公里的“水溝”或“茅坑”,沒有“門”,沒有洗手間/衛(wèi)生間,連“手紙”都沒有 ,是用土塊、石塊、竹片、木片、樹葉來解決問題的,或者干脆什么也不用……——如果對這些有興趣或者有懷疑,最好是親自去進行考察,或者去看看“五柳村”網(wǎng)站上的“人生記憶”部分中雷一寧寫的《脫胎換骨記實》一文——君不見至今隨地吐痰、隨處大小便、從不刷牙洗澡者仍然大有人哉!這難道是你們要保留并不許別人批評的“生活方式”嗎?如果是,那就請你不要再使用電冰箱、微波爐、電話、手機、電腦……也不要再看電影、電視……立即從你的家里搬出去,到原始森林里去過你所喜歡的茹毛飲血的生活去吧!如果不是,那么,在一個娛樂節(jié)目中把它們諷刺挖苦一番有什么不好?目的無非是引起“療救的注意”。中國有句俗話:“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由于我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生活慣了,對很多不好的東西已習以為常,不以為它不好了,可是新來乍到的人一下子就能聞出其異味。
也許有人會說,現(xiàn)在中國也有一流的廁所。不錯。不過……據(jù)說,孟小姐說過,(在中國)為人民服務是拿不到錢的。我不知道她的話是否被斷章取義了,但我想,至少她那次參加主持節(jié)目,是真的沒拿錢的。不過,在中國,那些供任何人尤其是農(nóng)民上的一流廁所,肯定是不交錢就不能進的,而且價錢不菲,有的竟高達一次一元人民幣,中國的打工仔、打工妹一族一月不才收入幾百元嗎?——不過我想,北京開奧運會那天,北京的公共廁所一定是不收錢的,因為這時公廁又會演變成“櫥窗”了——。我有一次終生難忘的奇特經(jīng)歷,很可以供幽默大師們幽默一下的:一天,不知前一天在飯館里的“吃喝”出了什么問題,我有點拉肚子。好不容易找到一間聞起來不那么臭、看起來還算干凈的廁所,趕緊掏出錢,跑到門前,問:“多少錢?”答:“大便還是小便?”我內(nèi)急得也不知應如何回答,只是結結巴巴地說:“是小……不,是大……不,不, 小里有點兒大……不,不,大里有點兒小……”急得我?guī)缀跻窖澴由狭,才弄清楚,原來大便和小便價錢不一樣,只好急匆匆地把大便+小便的一迭錢塞給那守門人……在國外,進廁所都不需掏錢,而且里面不但免費提供手紙和洗手的冷水熱水,還提供鋪在馬桶坐墊上的橢圓形中空的坐墊紙。咱們中國的這些做法,恐怕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這等于是告訴人們:拿不出錢的,滾蛋!隨處方便去吧!此乃中國人幾千年的惡習至今禁而不改的原因也!
我歷來認為,廁所和學校是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一個民族精神文明的窗口,若到一個國家去考察,首先就要去考察廁所,其次是到學校(最貧窮地區(qū)的中小學)去。吃喝拉撒,是任何國家、任何政府、任何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天字第一號的大問題,因此 ,有一流的吃喝,就應當有一流的解決吃喝的后繼問題——拉撒的辦法;
也許,甚至應當?shù)惯^來,有了解決拉撒的辦法,再來考慮吃喝。中國人歷來以“吃喝”自傲于世界,凡有外國人來考察,政府必定以一流的吃喝來顯示自己的一流,因而,這種“吃喝”也就成了“櫥窗”中的“櫥窗”。于是,上上下下的、大大小小的當權者們,就都在建造“櫥窗”上較勁,結果是13 億人民的尤其是農(nóng)民的納稅錢,就都流進了這些櫥窗,而享受者只是當權者和老外,廣大人民尤其是農(nóng)民是與其無緣的。我想,如果可以顛倒過來,以廁所和學校來顯示自己的一流(這里著重指貧窮落后地區(qū)的廁所和學校,而非櫥窗地區(qū)的),那些花在“櫥窗”上的錢,就有一部分會用到人民尤其是農(nóng)民的身上,至于那另一部分可以蓋更多更多廁所和學校的錢,仍然會進了貪官污吏的腰包或者肚子,那就不是本文能討論的問題了。因此,網(wǎng)民們大可不必把氣出到孟小姐身上的,倒是應當質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們:公仆先生啊,你們把人民的錢/納稅錢都用到哪里去了。繛槭裁磯蛴、也夠格的公共廁所還是沒有/很少啊?有限的幾個公共廁所收的錢又到哪里去了?為什么廁所還是那么不倫不類、那么臟那么臭,讓人家笑話?……
1928年,《丑陋的美國人》在美國出版,美國國務院拿來作為他們行動的參考,成了美國走向強盛的動力。日本人也寫了一本《丑陋的日本人》,作者卻被撤了職。小小的臺灣也出了一本《丑陋的中國人》,作者柏楊卻坐了大牢。這大概就是東方和西方的不同了吧!美國人認為坦率和誠實是最可貴的品質;
柏楊認為,死要面子、死不認錯是中國人歷史悠久的性格,要成為現(xiàn)代的中國人,就必須從這歷史悠久的“醬缸”中走出來。在大大的大陸,至今尚沒有誕生《丑陋的中國人》,何故?現(xiàn)在一個默默無聞的藝人,僅就一個歷來人們不屑于談論的小小問題,發(fā)表了一點點談不到上綱上線的意見,竟遭到如此的聲討,實在使人不能不慨嘆:“難哪!……”八十多年前,創(chuàng)作了死不認錯的阿Q這個典型的魯迅,雖沒因此而坐牢,但他那東躲西藏的生活總不能說與此無關。如果他活到解放后就慘了,首先他就過不了57年這一關,盡管“文革”時,他的地位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究其實,只不過是“櫥窗”里的展品而已……據(jù)說有人問過***:如果魯迅活到解放后會怎么樣?他的回答是:要嘛他乖乖的,什么也不說;
要嘛就關在牢里繼續(xù)寫他的(大意)。所以,阿Q能不回來嗎!
2006年9月完稿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