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園丁初心,牢記教師使命,海南發(fā)展新征程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來源: 美文摘抄 點擊: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提出“必須把教育事業(yè)放在優(yōu)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弊泔@黨和國家重視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決心。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走到了新時代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回答,身為教育者我們要有一個自我定位。既然走到這里,就要有新的旗幟與思想,于是便有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站起來,到通過改革富起來,現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也是夢想即:強起來!所以這個時候,又一個目標就有了新的改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變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說我們的生產已經不再是落后的了,但是還有不平衡以及不充分的問題,今后要去解決它。
黨的十九大要求教師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無止境,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素養(yǎng)和教育觀念,唯有如此,我們才對得起黨和人民的重托,才無愧于“教師”這個光榮稱號。
不忘初心,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縱觀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一系列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科技、外交等重大成就,都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協(xié)力、苦干實干;離不開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深情告白,也是對中國未來的莊嚴承諾。作為一名海南教育工作者,不忘“園丁”之初心,不忘肩上的教師使命擔當,用熱情和愛來擁抱我的學生。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強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學習已經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作為一名海南教育工作者,我要努力成為學習型教師,做全民終身學習的表率,要為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作為新時代下的青年共產黨員,我們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堅持思想育人,言傳身教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工作是一種以靈魂來塑造靈魂、以人格來培養(yǎng)人格的勞動,其行為活動的職業(yè)意義經緯交織,想事、做事、做人融為一體,客觀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勤讀力耕,立己達人”,樂業(yè)敬業(yè),以身作則,人格示范,言傳身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武裝學生,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因此必須弄清當代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辨別力與控制力弱;價值多元,成就動機強,實用主義色彩濃厚;個性張揚,表現欲望強,擔當意識不夠強;情感豐富,心態(tài)開放,抗挫抗壓能力弱;善于交際,享受生活,出現網絡依賴性。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喚醒學生的原動力,比傳授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的內在力量,也就是原動力。有了這種力量,才能夠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品質。
堅持文化育人,以文化人
教師應當注重“文化軟實力”建設,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文過程,校園不僅要教授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yǎng)“人文精神”,關心人之為人的精神問題,思考、探索人生的目的,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世界間應建立怎樣合理、健全的關系這些根本問題,進而建立起自己的信念、信仰,為一生的安身立命奠定一個堅定基礎。同時,不斷開拓精神的自由空間,陶冶性情,鑄煉品格,在發(fā)現個人愛好與興趣中充實發(fā)展個性,提升精神境界,開掘與發(fā)展自己的想象力、審美、思維、創(chuàng)造力,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感受真善美的人、在有限性中建樹偉大的人!
堅持榜樣育人,立德樹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實踐中,要用廣為傳頌的榜樣形象去引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靶闹醒b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好事做了一火車,從來不留姓名”的雷鋒、“鐵人”王進喜、世界各地偉大的科學家及教育家……樹立這樣一個個可親可愛、可敬可學的榜樣,使學生以榜樣為參照物,去評價周圍事物的是非、善惡、榮辱,去指導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此過程中逐步樹立正確的“三觀”,長大后成為對祖國、對人民有用的人。重視用身邊學生典型、平凡事教育和影響學生,如: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徐本禹、王鳳竹等。另外,學生具有強烈的“向師性”,教師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在觀察教師時常常產生一種“放大效應”:教師的一點善舉,會使他們產生無比的崇敬;教師的一點瑕疵,會使他們感到莫大的失望;教師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影響著他們的處世態(tài)度和人生觀。
所以,一位教師的合格與優(yōu)秀的程度、音容笑貌、舉手投足,甚至衣著發(fā)式無形中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仿效的楷模。對教師的“為人師表”、“模范榜樣”的界定,不是信口開河,而是貫穿在教書育人的整個過程中,反映在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為人處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榜樣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獎勵和懲罰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它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精神文明建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