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學生“學會共處”
發(fā)布時間:2019-08-08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 要: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了終身學習和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思想,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四個學會以“學會共處”為基礎和核心。文章分析了讓學生懂得學會共處的原因,向學生介紹“學會共處”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學會共處”的作用。
關鍵詞: “學會共處” 原因 方法 作用
1996年1月,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經(jīng)典報告《學習——內(nèi)在的財富》一書中,提出了終身學習和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思想,即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的通行證。而終身學習通過“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去實現(xiàn)。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主席雅克·德洛爾先生主張,四個學會以“學會共處”為基礎和核心,而另外三個學會可以說是“學會共處”的基本因素。由此可見,學會共處在這四種學習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教育學生“學會共處”應提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議事議程,并且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我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在教育學生“學會共處”方面作了大量探討,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讓學生明白“學會共處”的原因
要教育學生學會共處,教師就要讓學生懂得學會共處的原因,即“知其所以然”。
1.時代的需要。
21世紀,是一個國際科技競爭激烈的世紀。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xiàn)為綜合國力的競爭。要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培養(yǎng)人們的合作精神,是國家和時代的需要。培養(yǎng)人們的合作能力也就是培養(yǎng)人們的共處能力,因為只有和睦共處才能友好合作。
2.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社會在發(fā)展,世界經(jīng)濟正從工業(yè)經(jīng)濟悄然向知識經(jīng)濟轉變,中國也進入了知識型的市場經(jīng)濟時代。市場經(jīng)濟離不開競爭,更離不開合作。社會越發(fā)展,對合作型人才的需求量就越大。
3.個人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一個人要尋求自身發(fā)展,獲得成功,必須先學會與人共處。著名教育學家拜爾茨斯說:只有放棄了“一切都由我來干”的想法,才能獲得成功。一個人要獲得成功,需要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如果他不會與他人和諧共處,有誰會支持和幫助他呢?個人想單槍匹馬地干一番事業(yè),是很難獲得成功的。
二、向學生介紹學會共處的方法
要教育學生學會共處,就要教會學生學會共處的方法。我向他們介紹了以下幾種可行的方法,以培養(yǎng)他們的共處能力。
1.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學會共處”的前提是學會尊重他人,尊重多元文化。例如:學習好的同學往往瞧不起成績差的同學,城里的學生常常瞧不起鄉(xiāng)下的學生,當?shù)貙W生常常笑話外地學生口音難聽等現(xiàn)象,都表明他們還不太會習慣尊重他人,這是缺乏博愛文明的表現(xiàn)。
我教育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要求學生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不要處處專挑別人的毛病,只有這樣才能和諧共處。
2.淡化競爭,鼓勵合作。
競爭,時時處處都存在。人類就是通過“物競天擇”的競爭生存的。中國進入市場經(jīng)濟后,“競爭”二字成了人們使用效率極高的詞,似乎競爭能力成了一個人生存的決定性條件,這可能是一個誤區(qū)。對學生來說,公平競爭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不擇手段的不公平競爭往往會兩敗俱傷。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主張淡化競爭,鼓勵合作。在今日世界,誰敢說“我可以一人打天下,萬事不求人”?冷靜想想會悟出一個道理:越是現(xiàn)代社會,越是分工細微的社會,真正有本領的人越是善于與人和諧共處,善于合作。
我教育學生淡化競爭,和諧共處,加強合作。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學中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正確認識自己。
認識他人首先認識自己,只有在這時候,他們才能真正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反應,真正做到“將心比心”。有些同學由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出現(xiàn)共處困難的現(xiàn)象。我曾教過一個學生,學習在班級里是第一二名,非常聰明,但性格很古怪。他認為誰也不如他,瞧不起同學,就連老師也不放在眼里,有好幾位任課老師都收到他夾在作業(yè)本里的指責信。結果同學都與他敬而遠之,與老師關系也很糟。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沒有正確認識自己,恃才傲物,狂妄自大。這是一個反面例子。
4.減少嫉妒心,克服自卑心。
嫉妒心幾乎人人都有。輕微的嫉妒心能激勵一個人奮發(fā)努力,力爭趕上被嫉妒者。但嫉妒心理太強,就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具有太強嫉妒心的人往往很難與他人共處,教育學生要減少嫉妒心。
自卑就是輕視自己,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是一種消極心理。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自卑者往往不愿意甚至不敢與人交往,怕別人笑話自己。自卑成為與人共處的一大心理障礙,必須盡量克服。我在教學中,用名人、偉人克服自卑心理而獲得成功的事跡來激勵那些自卑的學生,幫助他們克服這種影響交往的心理障礙。
5.學會寬容和忍讓。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由于在家里太嬌慣,缺少容忍和謙讓的品質。有些同桌在桌子上畫上“三八”線,誰也不準越雷池一步,否則將大動干戈。
教育學生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要多替別人想一想。別人有錯誤時,應該容忍并允許別人改正錯誤。在利益面前,應該謙讓,這樣才能更好地相處。
三、讓學生認識并學會共處的作用
教育學生學會共處,更要讓學生認識學會共處有以下很多好處,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學會共處的積極性。
1.有利于學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建立和保持與他人相互依賴和相互合作的關系,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之一。人的心理和人格是在人的活動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間的互相交往中發(fā)展起來的。
2.有利于學生學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和獲得交往能力。
作為未來的社會成員,學生必須學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學會與同伴密切交往,真誠相待。并設法把自己的見解通過語言或動作表達出來,達到與別人溝通的目的,從而使語言、思維和社會能力得到培養(yǎng)。
3.有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由于學生間原有的認識特點、經(jīng)驗水平的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也存在著差異。通過同學間的合作學習,學生個體能從那些不同的觀點和方法中受到啟迪,從而激活創(chuàng)造性思維。
4.有利于學生間的互助合作,共同提高。
在和同學的相互交往中,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并得到從成人那里得不到的一些信息,逐漸培養(yǎng)溝通、理解和合作的技巧,從而實現(xiàn)共同提高。
英國著名學者柯林·斯說:“人類變成了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種,并不是由于他們的競爭力,而是由于他們合作的才能!笨傊,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應成為現(xiàn)代每個人的準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