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人生
發(fā)布時間:2017-02-10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國學人生篇一:國學與人生選修論文
國
學
與
人
生
結
課
論
文
姓
學
學
班
名:郝光 號:0867106119 院:信息工程學院 級:08自動化1班
國學與人生
在上國學與人生這門課以前對國學與人生的思考很少,也許只有在遇到一些事才能或多或少的用上一些。但是上過這門課后給我的感觸很大,深刻的體會到國學的博大精深,給我的啟示是應該從學過的國學中不斷挖掘人生哲學,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是自己的內(nèi)省不斷強大。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國學和文學、數(shù)學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y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shù)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jù)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jīng)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國學博大精深,歷久彌新,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yè),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國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有了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做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中國的歷史發(fā)展,也一直貫穿于每一個中國人的成長歷程。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也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智慧可以改變命運,因此,經(jīng)常學習新知識,溫習老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快的事情,我們要養(yǎng)成時時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學問,修煉自身,傳道授業(yè),他自己被尊稱為圣人,其思想學說影響了無數(shù)人,但仍然十分謙和并注意學習,其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更應該加強學習,要多讀書,讀好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要在廣泛涉獵各種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學好相關知識,如治黃科學管理理論、經(jīng)濟理論等,同時還要學習文學、歷史、政治、哲學等知識,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素質(zhì),增強自己的能力,在面對紛亂復雜的世界有一種清醒的認識。
做人學問大,標準很重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說:“同學們在父母面前要孝順父母,與兄弟相處要尊敬兄長;說話要謹慎而講信用;博愛大眾而特別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這些之后,才談得上學習文化知識!。首先是做人要講品德修養(yǎng),其次才談得上學習文化知識。換句話說,如果你要學習文化知識,精通學問之道,也只有從做人的體會、人生的經(jīng)驗入手,才能夠?qū)W有所成,學以致用,而不會成為讀死書的書呆子。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道理所在?梢姡瑖覐娬{(diào)德育教育,道德規(guī)范教育的持續(xù)是繼承著儒教傳統(tǒng)的。
孔子提出以一個“恕”字,作為一個人一生的行為準則。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強迫別人干。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還有一個“仁”字,“仁”就是“愛人”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怎么樣才能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呢?你自己想有所樹立,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樹立,你自己想實現(xiàn)理想馬上就會想到幫助別人實現(xiàn)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從上述思想可以看出孔子的確實是一個正人君子。一個知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師長,人常說:人生有一知己足矣?鬃又鲝堊鋈艘袠藴,交友要有標準,行為也要有法度??。就我們而言,一旦致力于做人的學問,便會明白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合義理的。而當那些沒能知道的人終于在迷惘中做出了違背做人原則的事,最后出了問題而后悔莫及時,我們不但為他惋惜,同時更為自己在不斷的學習中能早點認識到這點而感到由衷的高興。由此可見,“學而時習下,不亦悅乎?”,就包含了這么多的道理,真是做人學問大啊。
國學人生篇二:讀《國學與人生》有感
讀《國學與人生》有感
前不久,學校為了黨員教師的成長,要求我們每人選一本有益自己的書,經(jīng)過再三考慮后我選取了這本《國學與人生》,雖然我是計算機教師,但是我覺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有益于我們做人的地方,而且書中眾多為我國古代有名的教育學家,現(xiàn)如今仍是很多教育學者競相效仿的人。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就是廣義上的國學。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其歷史源遠流長,其內(nèi)涵博大精深。當年,英國哲學家懷特海在中國文化衰落到極點時的20世紀初評價世界各大文明的地位和影響時仍然說:“就文明的歷史之悠久和影響之深遠來看,中華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來最偉大的文明”,可見中國文化在世界歷史上所留下的印記是多么深刻。中國文化自古號稱“雄踞萬邦”,在周邊國家的心目中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對周邊各國的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燦爛的中國文化,閃爍著智慧之光。這光照亮著我們?nèi)松闹腔壑T。
國學的精髓有一個源頭,當數(shù)《易經(jīng)》、諸子百家學說。這個源頭之于我們中華民族文明的意義,或者說對于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確切地說就是“軸心”的意義,并且這個軸心至今還是唯一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學的源頭是沒有枯竭的,也正因為如此,一個民族只要存在下來了,并不斷地得以發(fā)展,那么這個民族就有著永恒的價值和生命力。我們發(fā)現(xiàn)前人智慧實際也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智慧,找到我們的精神之根;蛘哒f得更深入一點,國學的源頭,與其所在的時代共創(chuàng)了一段歷史的
輝煌,開創(chuàng)了一種思想精神的軸心時代,因而也成就了很多圣人們的輝煌人生。而與社會歷史人生言之,歷史是群體的活動,這就是民族與國家的文明史,但這所有說到底又是以個人集合的形式完成的。這樣,煥發(fā)一個民族的精神落實下來就是煥發(fā)每一個個體的精神。儒家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為座右銘,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世間最真、善、美的理想體系,是傳統(tǒng)中國人在人間作為完人的行為準則。但是,對形而上的探討,或者說對于宇宙終極真相和個人生命最終歸宿的問題,則缺乏了解和研究。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人名教師,我覺得首先要了解我國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要了解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學習他們的教育思想,當然,隨
著時代的變遷他們的思想、做法并不一定再適合如今的學生,但是我們的老祖宗有一句話是我最喜歡的——“有容乃大”,我覺得這句話雖平實無華,但是卻讓人覺得震撼。是啊,雖然我們現(xiàn)在在不斷學習國外的新內(nèi)容,新方式,新方法,但是我們自己的東西確實不用多說,要銘記于心的,試問:世上還有哪個國家會有我們這般有底蘊有內(nèi)涵,所以現(xiàn)在我們要做的更重要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加上我們自己的文化底蘊,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一百多年前,力倡國學的梁啟超語重心長地告誡青年同胞:“吾不患外國學術之思想之不輸入,吾唯患本國學術思想之不發(fā)明。”他激情洋溢地呼喚中西文明的“交媾”。以育出中華新文化的“胎兒”。一百多年過去了。當初的青年都已作古,而今我們更加任重而道遠。文化建設是一項千秋百代的事業(yè),文化教育更是如此。
有人將教師比作給孩子“打底”的工程,記得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天然需要教師具有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一種充實而圣潔的靈魂,一種虔誠而溫馨的情懷,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要想成為一名好教師首先應當“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并且在讀書的同時進行實踐研究、反思,才稱夠?qū)崿F(xiàn)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陶行知先生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薄皩W高”和“身正”是教師執(zhí)業(yè)的資本,是為“師”的根本所在;“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敝煊佬碌倪@句話,點出了教師讀書的重要性,教師理應多讀書,在閱讀中成長。
古人云:“開卷有益”——讀《國學與人生》,讓我的眼睛霍地一亮,讓我的心陡然開闊,只有書讀得足夠多了,知識積累的足夠豐富了,才可以在平日的教學生活中以更少的時間取得更多的收獲。美國著名作家弗格森說:“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nèi)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打開這扇門!苯處煹某砷L之門只能由教師個人打開,別人是無能為力的。所以,讓我們自己打開書本,打開自己的成長之門,走向人生發(fā)展的最高境界吧!這也正是我未來的奮斗目標。
王小玲
國學人生篇三:《國學與人生》心得體會
國學既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先賢哲人的思想和古代社會的道德體系,是我國歷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本文《《國學與人生》心得體會》由中國人才網(wǎng)為您提供,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
《國學與人生》心得體會【1】
南京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小躍先生以《國學與人生》為題,為我們做了一場精彩的講座,讓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人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
國學既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先賢哲人的思想和古代社會的道德體系,是我國歷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它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生生演化的歷史,而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滲透在每一位中國人的血脈中,孕育和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優(yōu)秀兒女,培養(yǎng)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蘊與德行品質(zhì)。我們要自覺加強國學修養(yǎng),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積極營造和諧的人生。
一是要自覺的學習好國學。國學,內(nèi)容豐富,博大精深。汲取國學的營養(yǎng),須先要學習好國學,掌握其精髓。首先,學習國學要全面深入的學,克服功利和形式主義。學習國學要注意防止走過場、跟風,防止只學只言片語,淺嘗輒止,不求甚解。要切實潛下心來,踏踏實實的學一學,認認真真地讀一讀,深入思考,注重實效,從博大精深的國學知識中吸取精髓,古為今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中華文化素養(yǎng)和傳統(tǒng)道德修養(yǎng)。其次,要辯證的學。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積淀,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于社會的進步,是必須要剔除的。因此,我們學習中要清醒地了解認識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那些適應時代需要、促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傳統(tǒng)的美德繼承下來,發(fā)揚光大。
二是要積極地用好國學,既要積極地踐行好運用好國學的智慧。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在于豐富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學以致用。通過運用、實踐來印證或補充、完善理論,使國學理論知識化為實際工作和人生修煉的效果,增強工作實效,完善自己,營造和諧人生。運用國學智慧要與當今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相結合,與自己的工作、生活實際相結合,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諧社會,和諧人生。唯此才能學有所用,用有所效。
《國學與人生》心得體會【2】
11月14日,泗陽縣十一月份市民講壇邀請到了南京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小躍先生,我有幸在泗陽大劇院聆聽了這場題為《國學與人生》的精彩講座,現(xiàn)將本人的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21世紀是屬于網(wǎng)絡的時代。在信息大爆炸的網(wǎng)絡社會,我們的生活被各種各樣的新聞所充斥,但這并沒有解決當今社會人們的精神空虛,反而是人們在這信息觸手可及的時代中愈覺迷失。究其原因,是我們忘了自己的精神之本、文化之源。
國學經(jīng)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國學,就是我們的本源所在。
亙古歷今,國學經(jīng)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jīng)典的搖籃里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我認為,無論未來中國文化怎樣發(fā)展,它必定是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上發(fā)出,即使我們移植西方文化,也須嫁接在中國文化的根基上。儒家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為座右銘,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世間最真、善、美的理想體系,是傳統(tǒng)中國人在人間作為完人的行為準則。
但是,在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已遠離了我們的國學經(jīng)典。所以,為重建國學、振興國學,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學習國學。學習國學并不是一代人兩代人的事,這需要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的傳承。在這條追尋文化靈魂的道路上,所有的炎黃子孫,任重而道遠。
《國學與人生》心得體會【3】
聆聽了南京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小躍先生《國學與人生》的講座,使人深受啟發(fā)。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nèi)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說。
修身養(yǎng)性,德行人生。細讀《論語》,頗有感觸。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zhí)己見,不要自以為是?鬃诱J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jié)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游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zhí)。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孔子說: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jīng)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nèi)绾巫鲆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梢哉f,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fā)揚和光大革命精神,要從國學開始。
《國學與人生》心得體會【4】
11月14日下午,南京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小躍先生蒞泗,為縣委中心學習組進行題為《國學與人生》的專題講座。徐館長深入淺出的從古代談到今天,大到國家興衰,小到生活細節(jié),為我們詮釋了國學的博大精深。徐館長的講座觀點鮮明,由小見大,聽后使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受益匪淺。
國學,國故之學,中國過去的學術思想,內(nèi)涵非常豐富,非常久遠。國學不僅僅是傳統(tǒng)文化,更是一種起源于原始太初而傳承于歷史現(xiàn)實的正在繼續(xù)的中正文明、和諧文化,是中華民族核心的價值理念和追求,是數(shù)千萬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生產(chǎn)方式的高度總結,是中華兒女的血脈、精神和靈魂。國學最基礎的是 道即思想、精神和信仰,如果沒有思想就沒有了憂患意識,沒有精神就不向善了,沒有信仰就沒有敬畏之心了。
國學與人生息息相關,可經(jīng)世致用。學習國學應達到5種境界,即協(xié)和自然、和諧社會、凈化人心、安頓生命、培植人格。學習國學,可以修身養(yǎng)性,學會尊重他人,嚴于律己,提升自我修養(yǎng)。在快節(jié)奏生活中,我們雖不足以精通國學,但卻完全可以用國學來養(yǎng)心。養(yǎng)一顆惻隱之心,養(yǎng)一顆羞惡之心,養(yǎng)一顆辭讓之心,養(yǎng)一顆是非之心。
讓我們多讀讀國學,從古典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體味中國古人的智慧,也許,我們的人生將打開一扇全新的窗。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