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記者手記:直面馬加爵》有感:讀馬加爵有感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2004年3月15日,連殺4人的馬加爵在三亞落網(wǎng)。隨著馬加爵的被捕,轟動一時的“馬加爵殺人案”再一次牽動了公眾特別是新聞記者的神經(jīng)。在《新京報》記者胡杰的記者手記里,詳細地記錄了他是如何當面采訪馬加爵的過程,文中細節(jié)的有趣,耐讀不輸于作者所寫新聞。從這篇記者手記里,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某些經(jīng)驗做法值得借鑒。
在重大新聞事件面前,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首先必須具備的是敏銳的新聞嗅覺和隨機應變的處事方式。記者胡杰在前往三亞采訪馬加爵之前,曾經(jīng)試圖聯(lián)系公安部,結(jié)果沒有成功。但他的目的顯而易見,是為人物采訪做最充分的準備,比如化解采訪當中可能遇到的阻礙,為采訪補充細節(jié),提供新鮮獨到的思路。在真正的采訪過程中,有些媒體急著采訪了抓捕的民警,有些媒體圍著公安局的領(lǐng)導,而記者胡杰抓住了事件的核心人物――馬加爵本人(他也是采訪難度最大的)。經(jīng)過一波三折,雖然未得到許可,但記者卻靈活地完成了采訪,比如“蹭警車”,“雖然被禁止但仍然偷偷地拍下了馬加爵所寫家信”。記者的成功說明了要想獲得獨具一格的新聞材料,必須勇于嘗試,做任何可能失敗的努力,不經(jīng)意的發(fā)現(xiàn)也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一點,讓筆者想起了2009年5月23日,長豐市容執(zhí)法人員酒后執(zhí)法事件。當時的一路記者梁海先去采訪了事件的全過程,因為他要在當天發(fā)稿,所以欄目策劃又派我和記者王寧去“換班”,到長豐縣政府做另一角度的報道。雖然去之前有心理準備,知道面對這樣一個事件,長豐縣政府可能不作出任何正面回應。但是我們還是在縣政府與一位辦公室主任周旋了一兩個小時,對方總在“繞圈子”,一會兒說主要負責人不在,一會說很快就接受采訪,就是不切入正題。這個時候,同行的別家媒體記者有些著急,可能是因為需要當天發(fā)稿,可能是覺得沒有希望了不想耗時間,就先回去了。最終我們的努力有了回報,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接受了采訪,回來后當天我們把稿子發(fā)了。這個小插曲讓我充分相信了:你去嘗試的話也許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希望,但是如果你不去嘗試連百分之一的希望都失去了。
在記者胡杰的這篇手記里,可以看出記者報道的眼光十分獨到。報道非常吸引眼球,有馬加爵家信的全部內(nèi)容,馬加爵第一次流淚,這些“亮點”可以說都是獨家的。在民生新聞報道當中,“獨家”也成了好稿的一條硬性標準。民生新聞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而在民生新聞節(jié)目大量重復,新聞線索雷同的現(xiàn)狀下,如何在報道中形成創(chuàng)新,在報道內(nèi)容中找出亮點,具有獨家視角,搶占獨家新聞資源成了當今民生新聞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一個必須攻克的難題。以人物類報道為例,重大新聞人物一般都是各家媒體競相報道的對象,既然題材大同小異,就要從寫作手法中去創(chuàng)新。筆者認為,在人物報道中,有人情味的細節(jié)+獨具特點的敘事方式這就是獨家的,創(chuàng)新的。在筆者所閱讀的關(guān)于馬加爵的報道中,《南方周末》一名記者試圖當面采訪馬加爵,最終沒能實現(xiàn)。但該記者卻偶然得知馬加爵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喜歡閱讀《南方周末》,這一點是在聯(lián)系采訪的時候所打聽到的,僅僅這一細節(jié)為《南方周末》馬加爵的報道增加了不少新意。不僅是人物報道,其他類別的報道也是如此!兜谝粫r間》欄目有很多成功作品,比如“第一調(diào)查”系列,“古墓探秘”系列,這些都是帶有濃郁的“第一時間特色”,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就是只聽聲音,不看畫面,也能知道這些都是《第一時間》記者的作品。這些作品中那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別具匠心的制作手法,都是值得我們新記者學習的。
責編:姚少寶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手記 有感 直面 讀《記者手記:直面馬加爵》有感 讀直面金錢有感 讀愛情與金錢有感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