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页,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网站夜色,久久艹影院,精品国产第一页,欧美影视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望平街與上海新聞|望平街美食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摘要】望平街在中國新聞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部望平街的歷史,也便是上海新聞界這百年的歷史。我們從望平街的盛況,報館街形成的原因,望平街四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進行分析,以期能夠從中窺探上海新聞界的這百年歷史。
  【關鍵詞】望平街 上海新聞史 申報 新聞報
  
  “美國有紐約的華爾街,英國有倫敦的艦隊街,而中文報刊的歷史上,有上海的望平街!笔煜ぶ袊侣勈返娜藢ν浇植⒉荒吧@是一個在中國新聞史上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地方,是一條打著中國新聞烙印的街道。
  本文試圖從望平街的歷史中來管窺上海現(xiàn)代報刊史,并分析報館街形成的原因和階段。
  
  一、望平街盛況
  
  望平街即今天的上海市黃浦區(qū)山東中路,從福州路口至南京東路一段。
  自1872年《申報》在望平街開業(yè)后,這里便成了近百年間上海報人開辦報館的首選地。在其鼎盛時期,約有四五十家報館集中此處,其中包括當時上海新聞界的“金三角”:《申報》、《新聞報》和《時報》。此外,《神州日報》、《時事新報》、《天鐸報》、《民立報》等眾多報館都在這里開設報館或批銷處。1936年《大公報》在望平街設立分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條狹窄短促的陋巷是全國甚至是世界聞名的新聞生產(chǎn)地。
  當時的文人這樣描述望平街的盛況:每天清早,報販云集望平街,成捆的報紙從各報館運出,有的車拉,有的肩扛,還有很多報童手提,將報紙發(fā)往上海各區(qū)和江蘇、浙江等地。而一旦出現(xiàn)重大新聞,到望平街打聽消息的市民就會站滿街頭,販運報紙的人更是把整條望平街擠得水泄不通,以至交通阻塞,車輛繞道,煞是熱鬧。
  
  二、“報館街”形成原因
  
  上海報業(yè)集中在望平街絕非偶然,有著多方面原因,我們試著從地理、經(jīng)濟、環(huán)境和望平街的特色等方面加以分析。
  1、地理因素
  《申報》創(chuàng)始人美查為英國人,將報館設立在英租界內的望平街上是為了方便之選。此外,地處租界可避免因報紙言論涉及當局帶來的麻煩。報紙言論難免會開罪當局,但當時的租借屬于國中之國,清政府沒有權利對租界內的言論進行懲處。此后,其他各報館相繼選擇望平街,租借的“蔭庇”作用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當時的政治背景看,清政府和各國關系為最重要新聞,報館地處租界內,接近消息源,便于隨時知悉最新消息。
  2、經(jīng)濟原因
  上海報業(yè)興起時,即19世紀末,此時外商經(jīng)過在上海的幾十年經(jīng)營,已基本占滿了租界內的繁華地帶,地價也隨之抬高。而報紙是盈利較慢的投資,最初只能選擇較低成本的地段。當時望平街一帶的南面為醫(yī)院、書館、基督教堂和住宅區(qū),另外一面則是一片外國墳山,是租界的非“黃金地段”,地價較低。較低的經(jīng)濟成本,穩(wěn)定的政治保障,是形成報館街的重要原因。
  3、環(huán)境因素
  早在1845年,英國基督教傳教士麥都思就在望平街附近購地開設了墨海書館,并建造了家屬住宅、醫(yī)院和基督教堂等,以后人們把這塊地方統(tǒng)稱為麥家圈。而以墨海書館為中心的文化圈也隨之形成。相比較繁榮的鬧市區(qū),報人們傾向于將報館設在文化氛圍濃厚的地方。
  而英國的印刷技術和印刷機械,也最先在這一帶推廣和普及,報館設立在此靠近印刷技術中心區(qū)。
  4、望平街的中國特色
  雖地處租借內,但當時望平街的建筑仍以二層木質小樓和四層居民樓為主,馬路建設也保留著中國的特點。相比較租界內其他地方充滿西化的環(huán)境,富有中國知識分子情節(jié)的報人們,更愿意選擇中國類的古街陋巷。
  
  三、望平街的發(fā)展階段
  
  1、1872年-1893年《申報》館一家獨大
  1872年4月30日,《申報》在望平街創(chuàng)刊,很快成為當時上海報壇的新秀,也開啟了上,F(xiàn)代商業(yè)性報刊的歷史。此前上海新聞界被以《北華捷報》為代表的外文報刊和以《六合叢談》為代表的宗教性報刊所占據(jù)。因此,上海新聞界的現(xiàn)代商業(yè)報紙的歷史起源于《申報》,即起源于望平街。
  《申報》由英國人美查創(chuàng)辦。1889年,由席子配代替經(jīng)營,此后《申報》在買辦之間幾經(jīng)轉手,但申報館館址一直未變更。1912年,史量才接手《申報》。實際上,《申報》此前沒有獨立的辦公地點,一直和其他機構同處一棟樓內。1918年10月,史量才在舊館址同一條街上,自建館設。共五層,有百余間房屋!渡陥蟆芬矎拇嗽谶@個小巷子。這棟當時看來宏偉異常的大樓,現(xiàn)在仍然聳立在山東中路的街角,只是不再為報社所用。
  在史量才的手中,《申報》歷經(jīng)陳景韓、張?zhí)N和等主筆,逐漸發(fā)展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報刊,其發(fā)行范圍覆蓋全國。望平街的繁榮場面很大程度得益于《申報》龐大的發(fā)行量。隨著申報在全國廣為人知,望平街作為其所在地,也迅速地為全國人民所熟悉。
  2、1893年――1936年《申報》、《新聞報》、《時報》三帥領軍
  1893年2月17日,美商福開森創(chuàng)辦《新聞報》,聘汪漢溪父子為經(jīng)理。其報館所在位置在申報館斜對面,大約為今天《解放日報》所在地!缎侣剤蟆返膭(chuàng)辦雖較《申報》遲約20年,但因經(jīng)營得法,其聲譽和《申報》不相上下。
  在望平街和漢口路的十字路口,西側為申報館,東側為新聞報館,兩家的編輯、記者經(jīng)常隔著一條馬路,用筆爭論各種問題。而其經(jīng)營方法也不斷更新,引來報販不斷奔走在馬路兩邊。
  1904年6月12日,狄楚青設立《時報》。時報館設在望平街南側的四馬路上,其建筑象征“中西合璧”。《時報》為戊戌政變后改良派在國內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報紙,雖然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但《時報》也很快成為發(fā)行范圍覆蓋全國的報紙,在望平街上和《申報》、《新聞報》相抗衡。
  此后數(shù)年間,這三份全國發(fā)行量最大的報紙,在望平街上共存、競爭。在三巨頭的帶領下,望平街也迎來了第一個輝煌時期。
  1904年-1936年間,約有十多家報紙在望平街先后開張。于右任的《神州日報》(1907)和《民立報》(1910),張竹平的《時事新報》(1911),由章太炎主筆的《大共和日報》(1912年)和《蘇報》,戴季陶經(jīng)理的《民權報》(1912年),邵力子主辦的《民國日報》(1916年),梁啟超的《時務報》,蔡元培的《警鐘日報》和《國民日報》,以及《天鐸報》、《晶報》、《立報》等十多家報紙都將館址設在了望平街上。很多館址不在望平街上的報館,也在這里開設批銷處。
  眾多的報紙和明星報人齊集望平街,在第二次國人辦報高潮中,望平街奠定了上海報業(yè)發(fā)源地的地位。
  3、1936年-1945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
  1936年,隨著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上海戰(zhàn)略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眾多的全國性報紙開始在上海設立分站。據(jù)記載,此時約有四五十家報館集中于望平街。當時“中國第一流之新聞紙”天津《大公報》,也在望平街設立分館,望平街成為了當時舉世聞名的報館街。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望平街更是成為世界級的新聞發(fā)布中心。
  這段時間涌現(xiàn)出的眾多優(yōu)秀報人,如以“畏壘”筆名震動報壇的陳布雷,首創(chuàng)“時評”體的陳景韓,報學史專家戈公振,雄心勃勃辦“申時四聯(lián)”的張竹平等,都在望平街這個報業(yè)大舞臺上演出過精彩的劇目。
  1937年-1941年為特殊的“孤島”時期。1937年,中國軍隊撤出上海,由于日本和帝國主義國家的曖昧關系,望平街所在的租借便成了“孤島”。眾多報刊為了尋求租界的保護,免除日本的審查,都將辦報地點遷往租界。望平街內報館的數(shù)量迅速增加。
  面對日方的審查,各方報紙反應不一。以《申報》為代表的部分報紙,放棄望平街的報館,轉戰(zhàn)其他城市;以《新聞報》為代表的一些報紙,接受日方的檢查,但其發(fā)行量在短期內急速下降。后以《文匯報》為代表的眾多報紙,發(fā)明了“洋旗報”的斗爭方式。即將報紙掛在洋人的名下,或者找洋人來做經(jīng)理。很多報紙得以保全和繼續(xù)發(fā)行!把笃靾蟆钡亩窢幏绞饺〉脛倮膺w的報紙也開始回到上海!渡陥蟆返缺姸鄨蠹垼陔x開一年多后,也在望平街上掛起了洋旗,重新出版。
  望平街在這段時間內,集中了最多的報社和報人,記錄了整個日本的侵略行徑和中國人民的抗日活動,為全民族抗日搖旗吶喊,是當之無愧的“抗日功臣”。
  4、1945年抗戰(zhàn)勝利至今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停辦的報紙復刊,內遷的報紙復員,擁擠的上海望平街容納不下,各報只好就近覓址,本來南北走向的報館街變成了東北伸展:《大公報》、《中華時報》、《和平日報》設館于南京路,《中央日報》、《益世報》、《前線日報》比肩于河南路,《正言報》在福州路西頭搶先復刊,《東南日報》在北四川路底的長春路上從容創(chuàng)業(yè)。形成了廣義的望平街。但作為望平街元老的《申報》和《新聞報》則一直處在望平街上,直至其停刊。
  建國后,原申報館大樓歸解放日報社使用。其他報紙或遷出上海,或另覓去處,或停刊改版,路段上也大多改為棉布、百貨、飲食等小店。
  改革開放后,望平街上則幾乎沒有了報館,大多開設了各種服務性的店面。但沿途建筑物依舊,街道狹窄,交通擁擠,市政設施老化,人口密度居高不下。直到以解放日報社新大樓的落成為標志,帶動了新一輪舊區(qū)改造和房地產(chǎn)開發(fā)的熱潮掀起,其二次開發(fā)的潛在價值才逐漸被人們認識。
  結語
  不管望平街的現(xiàn)狀如何,但她在中國新聞史乃至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位置不容忽視,F(xiàn)代著名記者曹聚仁曾經(jīng)說過:“短短望平街,代表著西風吹動以來的中國文化,從這一街巷的浪潮上,體會著時代的脈搏。從啟蒙運動以來,每一個和政治動向有關的人物,沒有不在望平街上留下他們的足跡。”
  一部望平街的歷史,也便是上海新聞的百年史。眾多享譽海內外的報紙,和眾多揚名中外的記者文人,他們都是發(fā)家于望平街,從望平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①李彬:《中國社會新聞史》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
 、诜綕h奇:《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蹢罟廨x、熊尚厚、呂良海、李仲民:《中國近代報刊發(fā)展概況》,新華出版社
  (作者:均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09級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

相關熱詞搜索:上海 新聞 望平街 望平街與上海新聞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新聞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地圖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huhaw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