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自然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13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感悟自然散文篇一:第一單元 感悟自然
第一單元 感悟自然
學習目標
1.閱讀
(1)了解詩歌常識,體味詩歌的形象美、音樂美及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
(2)能飽含感情地朗讀本單元的詩詞,品味詩歌的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
(3)掌握詩歌使用的修辭方法及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的手法。
2.寫作
(1)學習一些古詩詞及新詩的寫作技巧。
(2)根據(jù)個人興趣,仿寫、改寫或創(chuàng)作一、兩首小詩。
3.口語交際
(1)能和同學共同討論正確的朗讀詩歌的方法。
(2)能和師、生交流讀詩詞的心得。
學法指導
1.單元聚焦
本單元課文是一組詩歌。
在許多詩人的筆下,“雪”都是他們抒情的對象。那么,在偉大的領(lǐng)袖人物的筆下,“雪”又會有怎樣的特點呢?《沁園春·雪》會告訴你答案。
《雨說》是一首愛之歌!坝辍笔菧厝嵊H切的愛的使者,令人感到活潑、可愛、美好。《星星變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以情境的變換來豐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題。
《外國詩兩首》收錄的是《蟈蟈與蛐蛐》和《夜》兩首田園詩。它們都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2.閱讀建議
(1)懂得詩善用形象思維的特點,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說出自己對詩人情感的理解。
(2)從寫景、議論、抒情的關(guān)系人手,理解詩歌中的“意象”,把握詩歌的主旨。
(3)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感受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xiàn)力。
(4)熟讀詩歌,最好背下來,感受詩歌語言的節(jié)奏美、意境美。
3.相關(guān)知識
(1)詞:又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長短句”等。是我國傳統(tǒng)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兩漢,奠基于隋、唐,盛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樂(“燕”通“宴”)曲調(diào)的歌辭,但在發(fā)展中逐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每一首詞都有詞牌。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diào)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詞的題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詞牌規(guī)定的各種詞調(diào)和詞體,都有特定的字數(shù)、句數(shù)和格律。有的詞不分段(段,又稱“片”“闋”等),稱作“單調(diào)”;有的詞分兩段,稱作“雙調(diào)”;還有分三段、四段的,稱作“三疊”“四疊”。前兩類數(shù)量較多。此外,按詞的字數(shù)多少,一般可分為小令(約50字以下)、中調(diào)(約百字以下)、長調(diào)(百字以上),如《沁園春》共114字,屬長調(diào)。詞的押韻,不同于詩,哪一句押韻,押平韻仄韻,是一韻到底還是要變韻,均由詞牌要求決定。
(2)“沁園春”:詞牌名。相傳是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的園林,后來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就因此而得名!扒邎@春”,長調(diào),114字,雙調(diào),上闋13句56字,四平韻;下闋12句58字,五平韻。“雪”是這首詞的題目,內(nèi)容與“沁園春”無關(guān)。
第二單元 思想風采
學習目標
1.閱讀
(1)在語境中理解、積累和掌握豐富的詞句。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這幾篇課文或激情洋溢,或蘊涵哲理,宜細細品味,深入感悟。
(4)進一步培養(yǎng)朗讀的興趣,養(yǎng)成朗讀的習慣。
(5)體會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
(6)通過查閱工具書和課外資料,鍛煉搜集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寫作
(1)練習寫演講詞。
(2)練習按書信的格式寫信。
(3)學習寫一事一議的文章。
3.口語交際
(1)掌握演講的技巧,并能在演講中取得較好效果。
(2)針對某一現(xiàn)象或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學法指導
1.單元聚焦
從內(nèi)容上看,本單元的課文均以“思想風采”為核心,有文化巨人梁啟超對人生與事業(yè)關(guān)系的宣講,有文壇泰斗雨果對思想大師伏爾泰的禮贊,有著名學者傅雷和音樂家兒子傅聰?shù)乃囆g(shù)交流,還有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女兒進行的愛情啟蒙。這些課文在洋溢著充沛激情的同時,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從語言上看,本單元的文體為演講詞和書信,放在一起,旨在體會口語和書面語的差異:演講詞的口語性較強,要注意講話時的現(xiàn)場感、交流感,有時還要有強烈的鼓動性和感染力;書信的書面色彩較濃,可以更多一些細膩的抒情和描寫,再加上書信在寫作時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斟酌,所以表達時邏輯性較強,語言也更加精練、準確、到位。
2.閱讀建議
《敬業(yè)與樂業(yè)》是一篇演講詞。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學習重點:①對“敬業(yè)與樂業(yè)”精神的品味、領(lǐng)悟、反思與批判;②大量經(jīng)典語句、格言的積累;③“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兩種論證方法的初步學習;④演講詞口語特色的體會。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是對人類先賢的崇高禮贊,對思想與人格力量的熱情頌揚,也是對人類社會永遠需要的正義的吶喊、良知的呼喚。本課的學習重點有兩個:一是理解伏爾泰的歷史貢獻及啟蒙思想的偉大意義;二是通過朗讀和背誦,體會雨果充滿激情、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
《〈傅雷家書〉兩則》,分別寫于兒子消沉苦悶和欣喜成功的時候,從兩個方面表達了傅雷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以兩種不同的風格展現(xiàn)出傅雷的舐犢深情,以及對音樂藝術(shù)的真切感受。
《致女兒的信》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愛情教育論著中,最富有文學色彩的篇章。閱讀時加以體會。
3.相關(guān)知識
(1)演講稿
演講稿也稱演說詞,是在群眾集會上或一定場合中口頭發(fā)表的講話文稿。它是演講的書面依據(jù),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常用的一種應用文體。
演講詞的題材十分廣泛,如各種典禮上的主禮人致辭,包括歡迎辭、答謝辭、開幕辭、閉幕辭、祝酒辭等,以及婚喪典禮上的賀詞、悼詞等,所以寫演講詞時必須注意典禮的性質(zhì)。
(2)演講詞的特點
①針對性:寫作演講稿一定要把聽眾對象調(diào)查清楚,根據(jù)不同聽眾的年齡、職業(yè)、文化層次、心理狀態(tài)以及興奮點來確定演講的內(nèi)容。無的放矢,亂寫一通,是萬萬不行的。
②傳聲性:演講稿的句子要簡短,句式要變化,語意要明白,聲調(diào)要頓挫,語氣要自然,便于演講者調(diào)動聲音技巧來表情達意。
③鼓動性:在表達形式方面,要調(diào)動修辭手法,如設(shè)問、反問、比喻、對比、排比、反復等,借以增強感情色彩,激發(fā)聽眾情緒。這樣,演講稿就會富有鼓動性。
(3)書信格式的要求
信封:
左上方填寫郵編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間居中寫收信人姓名,加上稱呼。它可以是寫信人對收信人的稱呼,也可以是郵遞員對收信人的稱呼。后者為王力先生的觀點,實際上郵遞員只認為是寫信人對收信人的稱呼。收信人后面沒有稱呼是不禮貌的,屬于格式上的錯誤。信封右下方為寄信人地址及郵編。
正文:
①稱呼。頂格,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如:“敬愛的”等。
②問候語。如寫“你好”、“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獨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③正文。這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書寫。
④祝頌語。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禮”為例:“此致”可以有兩種正確的位置來進行書寫,一是緊接著主體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標點;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書寫!熬炊Y”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后面應該加上一個嘆號,以表示祝頌的誠意和強度。
稱呼和祝頌語后半部分的頂格書寫,是對收信人的一種尊重,是古代書信“抬頭”傳統(tǒng)的延續(xù)。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對方收信人姓名或稱呼,為了表示尊重,不論書寫到何處,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它的基本做法,為現(xiàn)代書信所吸收。
⑤署名和日期。寫信人的名字,寫在祝頌語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側(cè),最好還要在寫信人姓名之前寫上與收信人的關(guān)系,如兒×××、父×××、你的朋友×××等;轉(zhuǎn)行右側(cè)寫日期。
如果忘了寫某事,則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兩格寫上“又附”,再另起行書寫未盡事宜。第三單元 少年生活
學習目標
1.閱讀
(1)識記、理解、掌握本單元的重點字詞。
(2)抓住小說這一文學樣式的體裁特點,學習閱讀小說的方法。
(3)了解社會背景,把握小說主題。
(4)培養(yǎng)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閱讀小說的水平。
(5)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增強語言運用能力。
2.寫作
(1)學會心理描寫。
(2)發(fā)揮想像力,進行探究,改寫原文情節(jié)。
3.口語交際
(1)抓住文中富有哲理的話,結(jié)合社會和人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2)針對課文提到的某些現(xiàn)象,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法指導
1.單元聚焦
本單元選編的是一組寫少年生活的小說。這里所說的寫少年生活,并不是都像《孤獨之旅》《心聲》這樣,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為中心的。
《故鄉(xiāng)》寫故鄉(xiāng)人物的變化,但是描寫少年閏土的片段歷來膾炙人口,讓人印象深刻。
《孤獨之旅》寫一個孩子在牧鴨生活中成長的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寫菲利普夫婦對弟弟的無情寡義,通過少年若瑟夫的視角來表現(xiàn)這人間悲劇,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qū)θ松、對社會的某種認識。
《心聲》所觸及的是當前的一些教育問題。
2.閱讀建議
(1)閱讀小說,先要抓住故事情節(jié)。由分析故事情節(jié)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題。
(2)抓住典型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典型環(huán)境是形成人物性格的要素,是社會現(xiàn)實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由典型環(huán)境可以推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題。
(3)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典型人物的外貌、語言、心理、動作,從而分析出人物性格。典型人物形象是一類人的代表,又有獨特的個性。應分析他與同類人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尤其注意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思想,還要由此分析作品的社會意義,挖掘主題思想。
(4)了解作家的寫作背景和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文化背景,來推理出人物性格和小說主題。
(5)品味關(guān)鍵語句。
3.相關(guān)知識
(1)魯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出身于一個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99年去南京求學,1902年考取官費留學日本。先學醫(yī),后棄醫(yī)從文。立志通過文學影響,改變國民精神,推動社會改革和進步。1906年在日本東京從事文學活動,翻譯俄國、東歐等一些被壓迫民族的文學作品。1909年回國,先后在紹興、杭州任教。辛亥革命后,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官員,并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任教。1918年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同年5月,發(fā)表了《狂人日己》。從此,他一直走在新文化的前列,陸續(xù)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和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作品。1926年8月因支持學生愛國運動被反動當局通緝,以后相繼到廈門大學、廣州大學任教。1927年10月回到上海,1936年10月在上海逝世,全部作品收集在《魯迅全集》中。
“魯迅”的筆名是1918年他在《新青年》雜志五月號上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啟用的。從此以后,“魯迅”的名字揚名四海,盡人皆知。魯迅為何取這樣的名字呢?1920年底魯迅跟許壽棠見面時對此作了解答,他說:“因為《新青年》編輯不愿意有別號一般的署名,我從前用過‘迅行’的別號是你所知道的,所以臨時命名如此。理由是:
(一)母親姓魯;(二)周魯是同姓之國;(三)取‘思魯而迅速之意’”。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取名“魯迅”充分表達了他對母親、祖國的熱愛,以及時刻不忘奮力前行的嚴格要求。
(2)小說簡介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
小說中的人物: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要手段來反映社會生活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種多樣:既可以概括介紹,也可以具體描寫;既可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也可以描寫人物的外貌;既可以描寫人物的行動和語言,也可以插入適當?shù)淖h論;既可以正面著筆,也可以側(cè)面烘托。
小說的情節(jié):小說的情節(jié)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四部分。有的還把高潮、結(jié)局提到文章的開頭,這種寫法叫倒敘。小說主要通過情節(jié)來展示人物性格,并表現(xiàn)主題思想。
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是為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主題思想服務的。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可分為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其中社會環(huán)境描寫更為重要。
情節(jié)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展開,人物也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活動的。
第四單元 求知與讀書
學習目標
1.閱讀
(1)了解議論文的一般常識。
(2)了解議論文提出論點的多種方法,把握論點論據(jù)之間的關(guān)系。
(3)學習分析每篇議論文的論證思路,理解運用多種論證方法的好處。
(4)學習議論文準確、嚴密、生動的語言特點。
2.寫作
(1)仿寫課文中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文句。
(2)學習有理有據(jù)地證明自己的一個觀點,注意論據(jù)的選擇。
(3)針對生活中的某一種現(xiàn)象談談自己的看法,在證明自己的觀點時使用道理論據(jù)和事實論據(jù)。
3.口語交際
(1)復述本單元中的任意一篇議論文,注意文章的論證思路,要抓住論點和各部分要點進行復述。
(2)選擇一個話題,明確自己的觀點,構(gòu)思后口頭表達,做到語音清晰,語句連貫,條理清楚。
學法指導
1.單元聚焦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由一個選擇題入手,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然后層層推進,闡述什么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號召人們堅信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斷探求,成為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觀點,以王陽明和自己的實例為論據(jù),論證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號召中國學生應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才能有所建樹。
《談讀書》首先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和經(jīng)驗的關(guān)系,用書的智慧;接著闡述讀書的方法,提倡讀書與討論、作文結(jié)合起來;最后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作者筆法靈活,比喻論證使表達顯得生動。
《不求甚解》先擺出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苯又鴱摹安磺笊踅狻钡某鎏幦胧,以陶淵明的“不求甚解”的含義為根據(jù),對否定“不求甚解”的觀點作了否定,并闡述了讀書的要訣在于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復讀的正面主張。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一篇駁論文,作者針對當時有些人散布中國人對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觀論調(diào)進行了有理有據(jù)的批駁,明確提出了中國人絕大部分沒有失去自信力,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現(xiàn)了作者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
2.閱讀建議
(1)《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語言較淺顯,宜先速讀,了解文章梗概,再細讀,分析理解本文論述的中心,然后抓住本文緊扣中心逐層論述的特點,分析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及其好處。
(2)在學習《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這篇文章時,首先應認真閱讀課文,領(lǐng)會句意、段意后,再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結(jié)合自身學習實際,深入理解本文的論
感悟自然散文篇二:林清玄散文選讀后感三篇
林清玄散文選讀后感(一)
有些東西使你不得不靜下心來!}記
翻看林清玄的散文之前,對它的最初印象是想到了周國平,暑假里看過《周國平作品精選》,那本書讓我覺得,它靜靜地擺放在那里的時候,它是平面的,使人想起時,腦中只有直直的平行線,那是一個沒有生機的,枯燥的,干癟的存在。但當你翻開的時候,才會知曉這里面到底是怎樣一個復雜的多維世界。林清玄的散文雖不至于留給人硬板呆滯的印象,在翻開之前在腦海浮現(xiàn)的卻也只是幾筆粗線條而已。
可是這樣的書就是要讓你去翻開,在閑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云,捧著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們不似柜臺上的暢銷書,聲名浮躁間,街頭巷尾皆是議論。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會有成為焦點的時刻,卻是常在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
親情與鄉(xiāng)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他寫到浴著光輝的母親,雖不是他的母親,但天下的母親一般的愛子心。就是一句寶貝不怕,便透露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無限的關(guān)懷。某些感動就是從這些細枝末節(jié)衍生出來的,不必轟轟烈烈,就是那么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作者的眼睛就是如此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在他的筆下重現(xiàn),帶給人真實的觸動。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作者的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對于父母親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在這些尚在的時間里,也許我們應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正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對于故鄉(xiāng),我其實是沒有太多的感慨與在意的,畢竟沒有出過遠門,沒有機會體會到思鄉(xiāng)的離愁別緒。但作者在文中將家鄉(xiāng)與親人聯(lián)系起來,我忽然就覺得,也許它比我想的遠有意義的多。作者說,他出門旅行時總帶著一杯故鄉(xiāng)的水土,那會給他力量,因為那里面承載的不只是故鄉(xiāng)之愛,還有母親的祝福。這是很實在的話,中國有句古話:兒行千里母擔憂,說的不就是如此么?鄉(xiāng)情中,更多夾雜的是親情吧,對親人對故友的思念。
書中不經(jīng)意間泄露出來的陽光,也總讓人心安,舒適。那些是字里行間的溫柔,那些陽光是作者想要給予讀者的最神圣的禮物。散文中多有關(guān)于陽光的字句,總帶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享受,即便是周圍沒有陽光,但是心中卻升起了一輪驕陽。那句“不論世事如何變幻,人世多少凄涼,即使你到了邊疆,陽光也會灑在邊疆”總是讓人莫名地感動。陽光何處不在,如心里的念想一般,去往何處都不會消逝。在另一篇文章里,作者借陽光給了我們一個忠告,陽光常在,歲月無改,但是屬于我們的年代卻不會停留,作者勸我們珍惜“陽光照在我們身上的歲月”,陽光不會為我們停留,再偉大的藝術(shù)家也留不住它。時光是我們一生中最珍貴的事物,但愿我們不會讓身邊的一切成為記憶中匆匆而模糊的流年。
對于人生的見解也是不可或缺的。作者的人生觀念是不去追求虛茫的物質(zhì)條件,只要每天都有一點甜美,有一點幸福的感情,就很好了。我喜歡這種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只有心靜的時候,想想每天發(fā)生的幸福的事情,哪怕你只有在某一時刻感受到了,那就是幸福。這也讓
我想起了《瓦爾登湖》里的意境,每天與自然為伴,每天都過得開心快樂。最原始的快樂,往往是最真實的。生活不過是那句“瓠仔也好,菜瓜也好”。而在社會上生命所要承擔的責任卻是不重亦不輕的。在對別人負責之前,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做我們自己。夢想,于人生是極為重要的一程,我們有努力就有收獲,哪怕那是戲劇性的終局。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
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
作者說,生命最有趣的部分,勝過演戲與做夢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
這話分量極重。不在于人理解或不理解,只在于人是否想過要去理解。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想望比他實際是否做過更重要,因為想望是未來的,而判斷一個人是否做過一件事,是看其過去。只要你想過要過好每一天,只要你的愿望足夠強烈,它便會驅(qū)使你去行動,直至成功。
林清玄的散文里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許是有流水的聲音,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又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傊,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在冬日人煙稀少的書店,當你坐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有彈奏琴弦飄出的琴音安撫了你浮躁的心。它讓你不知不覺地靜下心,不知不覺地專注于這字里行間的溫柔。這便是一本書的魅力所在。像是一個禪師在向你說教,聲音低低的,柔柔地,卻絲毫不差地進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所以,花季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種花。
林清玄散文選讀后感(二)
林清玄說:“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竹林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涌,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竹子的本身就是樂器,風是指揮家,竹子和竹葉便是演奏者。”
讀了林清玄的隨風吹笛,仿佛也身臨其境,看到了滿眼翠綠的狂風不止的竹林波濤,陰云密布的風雨交加,再加上竹子生機勃勃的摩擦生籟,這一切,真是竹林大自然的宏大交響樂。風雨中的笛聲遙遠、高揚、廣闊、悠長。
真正聆聽了一堂林清玄老師上的音樂大課。
自己不懂音樂,更不會任何一種樂曲,十足的音樂門外漢。正因為這樣的無知才無畏,不自量力的一直想選擇一種樂器來學習。想學會了一種樂器,就可以寄托心靈的希望。
因為竹笛攜帶的便宜。無論是在高高的山崗上,無論是隨風蕩漾的湖泊上,竹笛都可以迎風而立,盡興優(yōu)雅的演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竹子的品格,而毫不猶疑的選擇了竹笛的學習。
竹子是高潔、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竹子清幽,默默無聞,不畏困難,不懼壓力的強大生命力,更是我的喜愛。
雖然一直立志學習吹竹笛,但由于太忙,也由于不善安排日常計劃,吹笛學習計劃,多少年來一直被耽擱著。遺憾中的遺憾。人生不如意事常有七八九,逃避現(xiàn)實時就這樣安慰著自己。有時,真是痛恨自己的妥協(xié)主義。
還是說點陽光的話題吧。
大自然是美麗的,大自然是時刻變化的,大自然中的竹林宏大交響樂,更是震撼人心的。通過讀隨風竹笛,更要拋棄上面阿Q想法。用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好好去感悟自然,融入自然,過好生活的每一天,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具有竹子高潔、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的高雅品格。
林清玄散文選讀后感(三)
夜深人靜,我卻有些浮躁不安。
在臺燈的指引下,我不耐煩地拿起枕邊那本淡黃色的書一一《林清玄散文自選集》。
這封面就把我的“心”牽了過去一一瀟灑的“林清玄”三個大字顯赫地印在紛紛揚揚飄落的蒲公英上,頗有一種芳芬之感。“林清玄大概是個溫柔的女子吧!”我想著,便翻開了書!疤彀!‘她’竟是一個修行過的男人!”我驚嘆著看了他的簡介。
有一種無名的沖動使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他的文章。我隨意地一翻,就翻到了一篇名叫《清歡》的文章!斑@有什么好寫的?!”我嘀咕著,開始看了。它是由蘇軾的一闋詞,引出了主題一一清歡。凊歡是什么?是吃的?(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穿的?用的?在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噢,原來清歡指的是“清淡的歡愉”。可現(xiàn)在,想在世間找到“清歡”,可就萬分難了一一散個步,汽車聲不斷呼吼而過;吃個清淡的小菜,杳不可得,油、鹽、醬、味精已成為菜的特色;喝一杯茶,但那些地方總是嘈雜無比;去賞賞湖,正漂流的汽水瓶已成為所有人看的“展覽物”;去廟里走走,門口滿滿的攤販??這個年代的“凊歡”太難尋了!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和諧寧靜;鼻要清歡,找不到干凈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凈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
我皺著眉,搖了搖頭。
我重翻回目錄,一篇名叫《咬舌自盡的狗》的文章映入我眼簾,我翻到了相應面數(shù),如狼似虎地看了起來?赐曛,早已是視線模糊。那主人第一次把狗拋到幾百公里以外的深山里,狗,回來了。第二次想把狗拋到幾百公里外的深山中時,狗卻在車中咬舌自盡了??啊!一只有情有義的狗呀,為了尋找主人,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鎮(zhèn)、在荒郊奔馳百里,不管經(jīng)歷多大痛苦,多大風險,好不容易回到家了,主人不但不開門,還冷眼相待,立刻又送去拋棄,又被無情無義的人拋棄!有情有義之人受無情之人背棄,在人世間還少嗎?三國時期,老將黃忠為他主公的霸業(yè)苦戰(zhàn)關(guān)羽,回去之后,主公韓玄卻叫刀斧手斬他首級,此不為
無情之人背棄有情之人?
每每讀到林清玄的散文,總覺得他恬淡自然的散文中蘊含著細膩的情感,并且透著幾絲禪味,小故事大道理也是他散文中必備的風格。
讀著林清玄的散文,就好似在聽一位禪師的諄諄教導,在安撫我那顆浮躁不安的心靈??
感悟自然散文篇三:抒情散文賞析
名家散文 賞析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里,有一個高達數(shù)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么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一開始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nèi)心深處,有一個內(nèi)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
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著小小的胸膛。終于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jié)出了第一個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著百合:“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還真以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頂上結(jié)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
公開場合,它們則譏諷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偶爾也有飛過的蜂蝶鳥雀,它們也會勸百合不用那么努力開花:“在這斷崖邊上,縱然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會有人來欣賞。 卑俸险f:“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眾多不屑、譏諷鄙夷聲里,野百合努力地釋放內(nèi)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終于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風景。這時候,野草與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jié)的淚珠。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jié)籽。它的種子隨著風飄揚,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幾十年后,遠在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xiāng)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著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shù)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景,感動得落淚,觸動內(nèi)心那純凈溫柔的一角。后來,那里被人稱為“百合谷地”。
不管別人怎么欣賞、稱贊,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賞析】
林清玄先生筆下的“百合花”不僅開在了斷崖上,也確如標題所言開在了我們的“心田上”。這樣一株與雜草同生在斷崖上的“百合”,卻有著與“雜草”不一樣的信念:“我是一株百合”。不僅如此,它還是一個實干家,“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在它頑強地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做斗爭的過程中,也遭遇了所
有奮斗者都難以避免的又一種考驗:周圍庸者(如雜草、蜂蝶、鳥雀)的譏諷和鄙夷。但它不動搖、不游移,執(zhí)著地堅持自己的信念,最終開滿了山谷。
惡劣的生長環(huán)境,并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huán)境頑強地抗爭。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執(zhí)著和堅韌!既然千尺斷崖上的百合,能開出自己最美的花,我們又何嘗不能呢?
百合花的信念告訴我們:不管別人說你什么,也不管環(huán)境給你什么樣的境遇,只要自己設(shè)定了目標,并賦之以力量,你的價值總有一天會如日般輝煌。
【作家簡介】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臺灣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畢業(yè)于臺灣世界新聞?茖W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jīng)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一九七三年開始散文創(chuàng)作。一九七九年起連續(xù)七次獲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yōu)秀獎和報導文學優(yōu)等獎、臺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xiàn)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隨風吹笛
林清玄
遠遠的地方吹過來一股涼風。
風里夾著呼呼的響聲。
側(cè)耳仔細聽,那像是某一種音樂,我分析了很久,確定那是嫡子的聲音,因 為蕭的聲音沒有那么清晰,也沒有那么高揚。
由于來得遙遠,使我對自己的判斷感到懷疑;有什么人的笛聲可以穿透廣大 的平野,而且天上還有雨,它還能穿過雨聲,在四野里擴散呢?笛的聲音好像沒 有那么悠長,何況只有簡單的幾種節(jié)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鄉(xiāng)下的農(nóng)田,左右兩面是延展到遠處的稻田,我的后面是 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樂顯然是來自麻竹林,而后面的遠方仿佛也在回 響。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時候我覺得所有的林間,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 是那些歷史悠遠的竹林。因為所有的樹林再密,陽光總可以毫無困難的穿透,唯
有竹林的密葉,有時連陽光也無能為力;再大的樹林也有規(guī)則,人能在其間自由 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無規(guī)則的,有時走進其間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親就 告訴我們“逢竹林莫人”的道理,何況有的竹林中是有亂刺的,像刺竹林。
這樣想著,使我本來要走進竹林的腳步又遲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來,獨自 聽那一段音樂。我看看天色尚早,離竹林大約有兩里路,遂決定到竹林里去走一 遭——我想,有音樂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它像一片樂海, 波濤洶涌,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
竹子的本身就是樂器,風是指揮家,竹于和竹葉的關(guān)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 了很久才發(fā)現(xiàn),原來竹子灑過了小雨,上面有著水漬,互相摩擦便發(fā)生尖利如笛 子的聲音。而上面滿天搖動的竹葉間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風,發(fā)出許多細細 的聲音,配合著竹子的笛聲。
每個人都會感動于自然的聲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蟲鳴唱,春晨雀鳥的躍飛歌 唱,甚至刮風天里濤天海浪的交響。凡是自然的聲音沒有不令我們贊嘆的,每年 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靜的夜里聽到遠處的春雷乍響,心里總有一種喜悅的顫動。 我有一個朋友,偏愛蟬的歌唱。孟夏的時候,他常常在山中獨座一日,為的 是要聽蟬聲,有一次他送我一卷錄音帶,是在花蓮山中錄的蟬聲。送我的時候已 經(jīng)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著錄音帶,一時萬蟬齊鳴,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無數(shù)的 蟬在盤飛對唱,那種經(jīng)驗的美,有時不遜于在山中聽蟬。
后來我也喜歡錄下自然的聲籟,像是溪水流動的聲音,山風吹撫的聲音,有 一回我放著一卷寫明《溪水》的錄音帶,在溪水琤琮之間,突然有兩聲山鳥長鳴 的銳音,盈耳繞梁,久久不滅,就像人在平靜的時刻想到往日的歡愉,突然失聲 發(fā)出歡欣的感嘆。
但是我聽過許多自然之聲,總沒有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聲音。 原來在自然里所有的聲音都是獨奏,再美的聲音也僅彈動我們的心弦,可是竹林 的交響整個包圍了我,像是百人的交響樂團剛開始演奏的第一個緊密響動的音符, 那時候我才真正知道,為什么中國許多樂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為沒有一種自然 的植物能發(fā)出像竹子那樣清脆、悠遠、綿長的聲音。
可惜的是我并沒有能錄下竹子的聲音,后來我去了幾次,不是無雨,就是無 風,或者有風有雨卻不像原來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來要聽上好的自然聲 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變化無窮,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沒有風,竹子只是 竹于,有了風,竹于才變成音樂,而有風有雨,正好能讓竹子摩擦生籟,竹子才 成為交響樂。
失去對自然聲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當有人說“風景美得像一幅畫”時, 境界便低了,因為畫是靜的,自然的風景是活的、動的;而除了目視,自然還提 供各種聲音,這種雙重的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創(chuàng)造的境界。世上有無數(shù)藝 術(shù)家,全是從自然中吸取靈感,但再好的藝術(shù)家,總無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 因為自然是有聲音有畫面,還是活的,時刻都在變化的,這些全是藝術(shù)達不到的 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藝術(shù)一定有個結(jié)局。自然是沒有結(jié)局的,明白了這一點, 藝術(shù)家就難免興起“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人能繪下長江 萬里圖令人動容,但永遠不如長江的真情實景令人感動;人能錄下蟬的鳴唱,但 永遠不能代替看美麗的蟬在樹梢唱出動人的歌聲。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聽到竹子隨風吹笛,竟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等我走出竹 林,夕陽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經(jīng)停了,我卻好像經(jīng)過一場心靈的沐浴,把塵俗都 洗去了。
我感覺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沒有自暴自棄的理由。
一九八三年五月四日 【賞析】
心靈之浴——簡評作者在“隨風吹笛”中的體驗和感悟
林清玄的散文識見開闊,境界高雅,(轉(zhuǎn) 載 于:www.huhawan.com 蒲 公英文 摘:感悟自然散文)每有關(guān)于人在自然中的意義探討。《隨風吹笛》是其散文中頗有代表意味的一篇,敘寫了他見聞竹林因風雨而成交響的故事。在作者筆下,一次生活的偶遇,其實就是一聲心靈的沐浴,一種審美的體驗。
作者極力想把他經(jīng)驗的這場“心靈之浴”的感悟告訴我們:當竹林的交響整個將人包圍,人陷身“一片樂!钡臅r候,那是一種怎樣的近乎洗禮式的審美體驗。這非同凡響的天籟,不期而遇卻令人震撼、贊嘆不已。由是,他以為,每個人都應感動于自然之聲;反之,不能感悟自然之聲的人是可悲的。
作者的思悟是深刻的,他鼓舞人們走向自然、傾聽自然、親近自然以沐浴心靈。在他看來,人(藝術(shù)家)總是愿意取法自然,從自然中吸取靈感的;但,藝術(shù)卻有其達不到的境界。因為,活的、時刻都在變化的自然沒有結(jié)局,一如“隨風吹笛”的境遇不可重復。
這樣,林清玄以不滯于物的筆觸和浪漫情感,于獨特的審美體驗中再現(xiàn)了自然的感人的力量。
平中見奇——賞析《隨風吹笛》一文的構(gòu)思技巧
仰望蒼穹,探觸凈土的林清玄,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人生偶遇、生活片斷,看似無奇,經(jīng)他巧妙地構(gòu)思,每能燃燒出激情,蘊含哲理卻讓人感覺不出說教的意味。 本文從微雨、涼風中聽笛的懸疑寫起,于尋常的見聞中點染上詭譎的色彩,讓人猜想。接著去探尋那能夠穿透平野,穿過雨聲,“在天地間擴散”的笛聲。行文便合上了平中見奇的步調(diào)
。當天風海雨似的“一片樂!辈黄诙習r,作者已借自然的平常之物再造足以“震撼“人心的奇妙之境。懷著愛、追求與對人生的悲憫情懷,作者開始了奇崛的思考:重要的是,人要感動于自然,自然既然沒有結(jié)局,那么涵蓋生活、藝術(shù)的諸方面,其真與美的追求,何嘗有個止歇。
作者如此布局謀篇,來裝填他的感動與浪漫情懷。于沖淡中一展傾聽自然、擁抱自然的無限美好,也預留了思想的空間。平中見奇,《隨風吹笛》就是這樣一篇構(gòu)思精巧的散文。
五月的青島
老舍
因為青島的節(jié)氣晚,所以櫻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開。櫻花一開,青島的風霧也擋不住草木的生長了。海棠,丁香,桃,梨,蘋果,藤蘿,杜鵑,都爭著開放,墻角路邊也都有了嫩綠的葉兒。五月的島上,到處花香,一清早便聽見賣花聲。公園里自然無須說了,小蝴蝶花與桂竹香們都在綠草地上用它們的嬌艷的顏色結(jié)成十字,或繡成兒團;那短短的綠樹籬上也開著一層白花,似綠枝上掛了一層春雪。就是路上兩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圍墻既矮,藤蘿往往順著墻把花穗兒懸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氣:那雙櫻,丁香,都能在墻外看到,雙櫻的明艷與丁香的素麗,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綠色,嫩綠,所以把松柏們比得發(fā)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滿了綠色,而且頗有些野花,有一種似紫荊而色兒略略發(fā)藍的,折來很好插瓶。
青島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過,說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別的綠,特別的可愛,也許是因為人們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薄>G,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連接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風不涼,浪不高,船緩緩的走,燕低低的飛,街上的花香與海上的咸味混到一處,浪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綠意無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歡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無言,心好像飛到天邊上那將將能看到的小島上去,一閉眼仿佛還看見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散文 感悟 自然 元旦感悟散文 人生感悟散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