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時代民主政治的五種表現(xiàn)] 媒體時代
發(fā)布時間:2020-03-06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權利意識普遍覺醒,參政議政熱情快速提高,社會價值觀正在從一元壟斷走向多元共存。傳媒是多元價值觀表達的重要平臺,也是政府引導輿論的重要工具。在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中,政府應該要學會利用媒體與群眾溝通,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實現(xiàn)政府行政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型。
媒體政治:充分利用媒體與民溝通
民意是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礎,現(xiàn)代民主政府必須要尊重民意、敬畏民意。在中國,隨著經濟基礎的不斷完善,國民教育的快速普及,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的政治參與的熱情和水平有所增加。
然而,公眾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政府需要通過媒體的議程設置,將公眾的注意力引導到政治議程上來。政府在進行公共決策的時候,只有廣泛吸納民間智慧,不斷與民溝通、辯論,才能減小政策制定的社會成本。
然而,一些地方官員不愿與人民打交道,結果使政府的良好愿望得不到公眾的支持,甚至導致“好心辦壞事”的現(xiàn)象。還有少數(shù)官員輕視公眾智力,害怕輿論監(jiān)督,任意壟斷、封鎖公共信息。在資訊發(fā)達的時代,政府封鎖消息等于為謠言騰出了空間,結果反而使一些地方政府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成熟的政府應該要按照媒體的生產規(guī)律,展示政府負責任的形象,讓人民了解政府的執(zhí)政理念,幫助人民建立起對政府的信心。然而,我們的一些官員不熟悉媒體規(guī)律,害怕媒體,拒絕媒體,一些電視臺的官員訪談節(jié)目,往往在請人環(huán)節(jié)就把人耗得精疲力竭,最終做出來的節(jié)目只有領導的暢想,沒有與公眾對話的空間。就連央視高官訪談類節(jié)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省部級官員發(fā)表施政報告的舞臺。
民生政治:通過關注民生贏得民意
現(xiàn)代民眾更關心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新聞,民生新聞因為涉及到民眾的根本利益,因此是媒體樂于報道和民眾樂于接受的新聞。我國政府目前正在由一個革命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因此,政府應該將民生作為工作的重心,將“改善民生”作為政治傳播的中心主題。
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春節(jié)團拜會中提出“要讓老百姓活得更有尊嚴”的行政理念。2月27日,他在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lián)合專訪的時候,再次強化了這一主題,并表示:“本屆政府任期內能把這件事情(指房價)管好,使房地產市場健康發(fā)展,使房價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價位!逼浜,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圍繞民生主題,提出了很多議案和建議,“民生”成為兩會新聞報道的一個最主要關鍵詞。政府和官員重視“改善民生”,改變了簡單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凸顯出政府強化民生的行政思路。
儀式政治:利用媒介事件凝聚民心
媒介事件是現(xiàn)實世界發(fā)生的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歷史或游戲意義的重大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政府部門或社會團體會組織各種大型活動,媒體會打破日常工作日程進行大量報道,甚至是現(xiàn)場直播;民眾則以“改變日常生活規(guī)律”為代價,進入節(jié)日化、儀式化的收看狀態(tài)。
媒介事件有的是政府或組織策劃的事件,如奧運會、世博會、香港回歸、三峽截流等,有的則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突發(fā)事件,如汶川地震、9•11事件等。重大事件群眾關心、媒體關注,政府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將主流價值觀輸入到事件中,從而產生民意的聚合效應,甚至可以引導社會輿論。
1980年里根當選總統(tǒng)時,美國經濟衰落、民心低迷,為了喚醒美國民眾的愛國情緒和政治熱情,美國政府精心策劃了里根的總統(tǒng)就職儀式。在就職宣誓過程中,里根站在國會山上指著國家紀念碑,和美國人民一道追憶英雄和往事,懇請公眾回到過去尋找失落的價值和精神,以便美國能夠重新面對未來。
我國在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奧運會開幕式、世博會等重大活動中,也通過一系列政府組織的活動,向全國和世界人民傳達了團結、穩(wěn)定、和諧、安全的盛世中國的形象,對團結國民、凝聚民心具有重大意義。
魅力政治:展示政府官員個性魅力
媒體是面向大眾的信息傳播載體,因此,政府在利用媒體傳播信息的時候,要盡可能地以民眾能夠接受的方式傳播。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是冷冰冰的,而領導人的個性則是鮮活的。政府官員在公開場合展示個性魅力,能夠讓公眾產生“自己人效應”,從而用感性的方式為制度和政策做注解,容易贏得普通民眾對政府決策的支持。
我國體制內不乏作風正派,講話實在,行為親民的干部,他們在日;顒又心軌蛘嬲\與“人民”對話,踏踏實實為民辦實事。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我們的干部隊伍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官僚主義。在現(xiàn)有的官員任用制度下,少數(shù)官員把自己包裹得非常嚴實,缺乏人格魅力和人性光澤,他們對“上”唯唯諾諾,亦步亦趨,不敢造次;對“下”則自感尊貴,說話兇猛,無所顧忌。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語言只有歸回生活才生動。而我們的一些官員害怕上級領導覺得自己不夠謹慎、不夠成熟,他們信奉“為官不必多言”,公開場合只讀秘書們寫的稿子,個別官員甚至機械到連秘書標注的“請起立”、“等待鼓掌”和“停頓”之類的詞也照讀不誤。
由于害怕犯錯誤,很多官員不愿接受媒體采訪,面對媒體時他們要么打官腔,要么敷衍推脫,要么拒絕采訪,即使接受了記者采訪,也缺乏臨場應變能力,F(xiàn)代公共行政強調軟實力。期望未來我國的政治體制上能夠給官員提供一個講真話、訴真情的空間,期望各級領導能夠學會做普通人,通過展示個性魅力,改變行政作風。
危機政治:危機瞬間啟動公關程序
美國學者羅森塔爾曾給危機下過這樣的定義:危機是對一個社會系統(tǒng)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架構產生嚴重威脅,并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做出關鍵決策的事件。隨著社會發(fā)展步伐的加快,人類在享受了不斷升級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遭遇到越來越頻繁的公共危機。對現(xiàn)代政府來說,如何有效管理自然危機、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已經成為檢驗政府行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由于公共危機來得突然,很多政府在第一時間內都有可能陷入到茫然和被動的境地,然而,一個行政能力強的政府,會在茫然中快速清醒過來,迅速作出擺脫危機的決策,并且通過媒體與公眾溝通,消除公眾的恐慌,凝聚社會力量戰(zhàn)勝危機。然而,我國的一些基層政府,總是把危機看成“負面新聞”,不愿讓媒體報道,結果因為公眾恐慌,反而更加使政府在危機處理中陷入被動。
經歷過SARS、汶川地震和豬流感等事件后,目前,一些地方官員在非人為性公共危機中,基本能夠做到信息的及時公開。然而,在人禍型的危機事件中,依然諱莫如深,“在對事故的應急處理中,經由群眾舉報、媒體揭露之后,事故便進入高層領導的政治議程,通過國家權力的運作最終完成國家對事故的初次反應!
無數(shù)現(xiàn)實教訓告誡各級政府,危機事件群眾關注,政府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內通過媒體告知危機信息,然后啟動救援和公關程序,通過有效處理,真誠交流,重塑公眾對政府的信心。
相關熱詞搜索:五種 民主政治 表現(xiàn) 媒體時代民主政治的五種表現(xiàn) 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 雅典的黃金時代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