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體驗感悟
發(fā)布時間:2017-01-14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親情體驗感悟篇一:體驗親情
教學目標: 體驗親情,學會感恩
1、讓家長懂得培養(yǎng)孩子感恩意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孩子對父母、他人、社會的感恩意識。
2、教育家長在實際生活中,做孩子的榜樣,引導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感恩事情。
教學實施
課前準備
1、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想一想自己要為自己的爸爸或媽媽做一件什么事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把自己要做的事寫在一張紙上放在座位指定位置。
2.選定幾位家長,課堂提問或發(fā)言。
3、課件制作
課堂程序
一、激情導入
各位家長下午好,感謝各位從百忙中抽出時間參加我們的家長學校,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當前倍受人們關注的感恩教育。
中國幾千年來,感恩教育在品德教育體系中,一直占有主流地位,綿延幾千年的詩歌、故事、成語以及其所含的意韻,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銜環(huán)結草,以報恩德;花木蘭替父從軍,岳飛精忠報國等等,感化教誨著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形成了中國人獨有的人文情懷和家庭親情友情及社會公共道德關系,這就是感恩意識。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能讓你的生命變得無比珍貴,更能讓你的精神變得無比崇高! 下面我想從要不要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有什么意義、怎樣對孩子實行感恩教育三個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討
二、分析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欣賞視頻短片《感恩的心》
觀看了這一幕幕感人的畫面,相信大家此時的心情和我一樣,思緒萬千。為他們的不幸而同情,為他們的未來而祈禱,為他們的自立自強而禮贊?吹剿麄,我們是不是為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欣慰?我們還能為自己的一個什么目標沒能
實現而去埋怨命運的不公嗎?還能為人生中的一次小小挫折而自暴自棄嗎?想想這些不屈的靈魂!堅毅的眼!高尚的心!滄桑的臉!我們是不是更應該讓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給予我們現在擁有一切的人和社會呢?
2、分析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A、感恩教育——令人遺憾和痛心的現狀
事例:老師能不傷心嗎
今年某市一高三學生在高考中發(fā)揮出色,一舉成為該市的理科狀元。電視臺邀請此學生及其父母、老師一起制作一訪談節(jié)目。當此學生的幾位初中老師走到他身邊時,此學生眼皮抬也沒抬,好像見了陌生人一般,令這幾位老師大為傷心。還有這么一種現象,我常聽一些老師講道:“我今天在街上碰見我的學生了,以前他可愛調皮搗蛋了,我沒少批評他,沒想到他現在還不錯,見到我可有禮貌了。倒是那個優(yōu)等生,現在碰見我,好像不是很熱情。當年真是白個別輔導他了。個別輔導有潛質的學生沒錯,但教他們知識的同時,忘記了教他們感恩就錯了。 類似很多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總認為自已的成功是個人的聰明和努力的結果,根本沒把教過他們的教師放在眼中。
哲人說,世界上最大的悲劇和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世上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沒有人為我做過一件事。
感恩作為一種美德在許多人身上太缺乏了。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感激已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現代人所疏遠和淡漠了。那種人越多,社會將越顯冷漠,生活將越顯枯燥。當一些人心中的鏡子出現粗糙不平時,便忘掉了做人的規(guī)則。于是,他們不但不感恩戴德、知恩圖報,反而忘恩負義,恩將仇報。如寓言中講的東郭先生遇到的狼,農夫救出的蛇,F實生活中,知恩不報的事情層出不窮。
2004年11月,南京大學校園里貼出了一封署名為辛酸父親的來信,控訴了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為了多要錢物,不惜偷改入學通知,虛報學費的事情。
2005年3月14日,《重慶晨報》報道,在一次車禍中救了19條人命的重慶開縣農民金有樹,因救人身染重病,家境貧寒而無錢醫(yī)治,于是向包括縣長在內的各有關部門求救。結果是無人問津。英雄最終帶著病痛和困惑離開了人世。生前,被救的19名鄉(xiāng)親無一人關心他,死后無一人到場送葬。
某地有位年邁的老人,曾無償資助80多名貧困大學生,但那些大學生畢業(yè)后,竟沒有一個人去看望她,甚至連封問候、感謝信都沒有。
這種不良風氣對學生的潛在影響不可低估。那些受到別人的資助卻連一句感激的話也不會說的大學生,就是這種丑陋現象的折射。
感恩意識的缺乏讓我們心寒、震驚、憤怒而無奈。
B、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其實,類似的例子可以說不勝枚舉。不僅如此,而且現在隨處可見青少年無節(jié)制的自私行為,青少年們的鋪張、浪費、不尊重他人勞動等現象:大把大把花錢,不喜歡、不愛吃的東西隨手就扔??,青少年們不能體會勞動的辛苦和勞動的價值等等就是不知感恩或者是不會感恩。他們的心里只有自己,只關心自己的感受,不會換位思考,更不會去關心,照顧別人。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現實,一令人遺憾和痛心的現狀,面對這一現狀,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應引起深深的反思。對青少年進行感恩教育已經迫在眉睫。懂得和學會感恩,成為時代的呼喚。
三、分析感恩教育的意義
1、學會感恩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
事例:馬加爵殺人慘案,給人們敲響警鐘,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是勢在必行。馬加爵以高分考入大學,但是自我封閉,極端壓抑,極端自私,始終以自我為中心。他不但不感恩父母為他成長讀書的付出,不感恩國家社會對他的栽培,不感恩老師同學給予他的幫助與理解,反而喪心病狂的殺害四名同學,也斷送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作為一名大學生,他不懂得知恩圖報,,反恩將仇報,連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都喪失。
因此,我認為,學會感恩很重要,重要在于感恩是一種高尚的情懷,更是一種傳統(tǒng)的美德,現在應該在社會上大力倡導感恩教育,在中小學校加強感恩意識的培育,將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和樹立做為學生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知恩感恩報恩,從而使孩子從小就充滿愛心仁心慧心,為我們國家和諧社會的建設奠定基礎。
2、學會感恩就等于找到了人生精神的杠桿,架起了做人的支點。
學會感恩對人的一生發(fā)展很重要。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往往有謙虛之德,有敬畏之心,有為善之意,有成人之美,有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有正確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挫折的韌性。我們要培養(yǎng)青少年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使其養(yǎng)成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對其今后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事例:①百善孝為先捐腎救母。2004年9月,田世國為了挽救母親垂危的生命,說服家人瞞著母親,偷偷地捐腎救母親。他的事跡,經媒體披露后,感動了許多人,因此他被評為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對記者說:“父母給了我生命,捐腎救母是做兒子的對母親的回報,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②跪喂父母。臺灣企業(yè)家賴東進有著不尋常的身世。他的父親是個瞎子,母親也是個瞎子且弱智。9歲時去讀書,從不缺一天課,每天一放學就去討飯,討飯回
來就跪著喂父母?孔砸训膴^斗獲得成功后的賴東進在一次講演中卻針對自已的身世說:“我對生活充滿了感恩的心情。我感謝我的父母,雖然他們瞎,但他們給了我生命,至今我都還是跪著給他們喂飯;我還感謝苦難的命運,是苦難給了我磨練,給了我這樣一份與眾不同的人生? ?”
我們?yōu)樗麄兊母卸髦臑橹畡尤,為之喝彩。生活中,父母用他們瘦弱的身軀為子女鋪平了道路,而子女們以同樣方式對父母有所回報的卻不多見。做父母的,不管孩子有多么不是,統(tǒng)統(tǒng)都能忘掉;做小輩的,又有幾個能體會出父母的一片苦心?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舉動才感動了國人。在感恩中他們找到了人生精神的杠桿,架起了做人的支點。
3、感恩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感恩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讓世界更加美好。 它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現代文明的體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學會感恩,讓我們每個人都分享感恩的快樂,體會感恩的溫馨。感恩黨,感恩祖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一切會讓生活更加美好。
事例:對天地感恩。民政局的張副局長退休在家,卻舍不得放棄郊區(qū)老家的那片果園,每天早晨八、九點鐘騎上自行車從城里出發(fā),到郊區(qū)的那片果園里修剪、打藥、扯草。一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老張就是在這個果園里度過,中午餓了有從城里帶來的快餐,困了有臨時做成的床鋪。吃飽、喝足、乏解了,接著又在果園里轉悠。那片果園就像他的一幫孩子,望著那片果園的時候他的臉上總是掛著滿足的笑容。天天月月年年如此。他這樣樂此不疲地奔跑,不是感恩還會有更合理的解釋嗎?對天地感恩,對自然感恩,對萬物感恩。因為有了天地才孕育了萬物,有了自然才蘊含著萬物,有了萬物才有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四、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
1、請家長結合平時對孩子的感恩教育談談自己的看法。
問題: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的?
2、教師總結: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專家提示)
①身教勝于言教。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家長是孩子生活中最親密的人,對孩子的影響也特別大。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更何況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首先要活出感恩的生活來。面對困難要勇敢接受;身處逆境要自強不息;圖謀大作要善始善終;春風得意要戒驕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幸福的心、從容的心、平等的心、柔軟的心、包容的心。用自己的孝親敬長與鄰為善的自覺行為,用自己節(jié)儉樸素愛惜糧食的生活習性,用自己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高尚情操,用自己和藹可親樂于助人的處事態(tài)度,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同時記得要經常向孩子說「謝謝你」。向別人表達謝意是尊敬與禮貌最高的表現方法,也是建立與維系人際關系的最安全方法。詹姆斯說:“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庇酶兄x來滿足別人的人性需求,不但簡單又有報酬。我們要把它變
成一種習慣,并能潛移默化我們的孩子。心存感恩與向人道謝是兩個讓人通往成功的習慣。學習感謝是邁向自我實現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們教育孩子最簡單和最有效的
②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要為孩子“打點”一切。在現在很多的獨生子女家庭里父母總是對孩子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生怕孩子吃虧吃苦。要知道,沒有嘗過苦頭的孩子哪能知道甘甜!如果父母對孩子保護過多,那么孩子就會漸漸習慣于父母的包辦代替,就會認為自己所享受的一切是父母理所應當給自己的,如今,孩子們所獲得的“愛”太泛濫、太單向、太單一,使他們處于愛的麻木之中。家長們在“愛”的問題上只盡“給予”的義務,不講“索取”的權利,寧可自己千辛萬苦,再窮也不窮孩子。久而久之,不僅不懂得向父母感恩,而且在父母照顧稍有不周時,會極端不滿甚至會大打出手。因此,父母一定要懂得“放手”,讓孩子在順境和逆境中體會到得到和失去,成功與失敗的滋味,提高承受生活的能力。讓孩子在親身的體驗中懂得父母的愛心和苦心。
③要讓孩子懂得勞動換代價。任何東西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沒有什么本來就是屬于你自己的。有些父母總想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盡管父母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孩子卻認為這一切來得很容易,是自己本來就該擁有的。感恩教育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做。如果我們只知道奉獻,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呈現給孩子從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無從感受到社會和人們對他的恩愛。近日有一則新聞說:來自張家口的67歲的趙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學東門口拉小提琴,為在內蒙古讀書的女兒籌集學費。老父親在街頭賣藝三年,他21歲的女兒競毫不知情。趙老先生這種"默默的愛"雖然珍貴,但不足;愛要讓孩子知道,才能激發(fā)起他們的愛心,引起他們發(fā)自內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懷。而理智的父母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向孩子提出“照顧”家人的要求,使孩子懂得家庭中每個成員都需要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同時根據孩子年齡,指導孩子承擔一定數量的家務勞動。家務就是義務,不要在孩子做家務后支付報酬和獎勵;與孩子一同上街或者外出,讓孩子幫助拎一部分東西;父母累了,讓孩子為自己捶捶背,并幫助端茶遞水。讓孩子在這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懂得父母的辛勞和需要,孩子也就自然學會了對父母回報。
④教育孩子對別人的勞動和付出要懂得回報。要想教育孩子真正充滿愛心,就不僅要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勞動,珍惜父母的付出,而且要教育孩子對別人也應該懂得回報。如看演出、聽報告要懂得鼓掌,接受別人的禮物或饋贈要懂得感謝和回報,還可以帶孩子參與社區(qū)服務,如訪問敬老院,感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只有當孩子真正懂得關心和愛護別人的時候,他才能獲得別人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才能真正體驗到生活的美好。
五、總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讓孩子們學會感動,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悟自己的行為,讓這個世界多些愛。并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
親情體驗感悟篇二:感悟親情作文
第1篇:感悟親情
親情,就像迷茫中的一塊指路牌,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親情,就像一盞燈,照亮你應走的人生;親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溫暖你的心靈。
我的母親是一位平凡的婦女,但在她平凡的一生中,我看到了她不平凡的一面。
記得小學一年級是,我與同學一起在操場上玩。突然,我似乎被一股力量推倒,下巴撞在一塊石頭上。同學把我送到醫(yī)務室,老師說要去醫(yī)院縫針。母親得知這個消息后,放下手中的家務,以“超光速”沖到醫(yī)院。在病床上,我十分害怕。我看到醫(yī)生正在擺弄一根針,頓時,害怕化作了無數淚水涌出眼眶。此時,母親跑進病房,拉住我的手,不停地安慰我說:“別怕,不會有事的!媽媽在你的身邊,我會永遠陪你!”我停止了哭聲,轉過頭望著母親的眼睛。我第一次發(fā)現,母親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明亮,那么迷人。漸漸地,我進入了夢鄉(xiāng)。
我只依稀記得,我躺在一個溫暖的,結實的背上。它在輕輕地搖動著,就像一個搖籃,卻沒有把我吵醒。醒來是,我已經躺在家里柔軟的床上。此時,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是誰將一小勺甘露放進我的口中,是誰用關懷的眼神化解我傷口的痛。是她---我最敬愛的母親。雖然她問了我很多問題,
我卻沒有回答。
我不想讓自己的說話聲打破這時的寧靜。我在想,如果時間能停留,就請讓它停留在這一刻。窗外,星星睜著眼睛注視著這里,月亮將最皎潔的月光灑進這個溫馨的小屋。他們很安靜,似乎也不想打破這份寂靜。
親情,就像一顆蜜糖,給你甜蜜的味道;親情,就像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可以在你困難時幫助你;親情,就像一艘輪船,載著你起程遠航。
親情,就是陰云永遠也遮不住的一片晴空!
--650字
第2篇:我懂了親情
花兒,因綠葉的守護而美麗;雄鷹,因天空的寬廣而壯觀;我,因父母的關愛而成長。
親情,是骨肉相連的深情。
親情,是相互理解的默契。
親情,更是無私的守護。
爸爸,有一雙粗糙而有力的手,為了家庭為了事業(yè)在外打拼。
媽媽,有一雙光滑而溫柔的手,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在內料理。
兩雙手構成了一個幸福而溫馨的家。
每當在外受料理委屈,總是習慣淚水漣漣地跑去向父母傾訴。此時,總有一雙溫柔的手為我擦去眼角的淚水,然后柔聲細語說:“別哭,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問題總會解決的!
是啊!此刻,我明白了親情就是輕輕為我抹去淚水的那雙手。
人生道路上總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每當被人生道路上的困難絆倒而覺得心灰意冷時,總有人為我輕輕地撫平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然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一次的失敗并不是人生的結束,人生中的不如意是再所難免的,但只要用心去克服,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孩子,記住,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
哦,我明白了親情就是父母的一句句鼓勵。
可有時親情又是苦澀的,不免有時會刮風下雨。
在父母寵愛下的我總以為可以為所欲為:奪走了小伙伴的玩具,對長輩不理不睬,甚至故意地搞破壞。這時父母又是那樣的嚴厲,那樣的“可怕”。
“誰讓你這么做的,誰讓你搶小伙伴的玩具的?誰讓你砸碎鄰居家的玻璃的?你要好好反思,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門被重重地鎖了,在黑暗和恐懼中,我明白了尊老愛幼和禮貌待人的真諦。
。∥颐靼琢,親情就是七分甘甜,兩分鼓勵,再加一分苦澀。
--600字
第3篇:感悟親情
夜深人不靜。
全因為所有的施愛和被愛,所有的付出和回報都在此時凝聚。
在我久攻一個數學或是物理“堡壘”而不得克,且正欲繳械投降時,一股熱燙的氣流從桌子底下沖出來,把我的鏡片弄得有些模糊。
“干什么呀,你!”母親沒聲響地舉動起初總會引起我的小煩,我吵嚷的語氣里甚至有些責備。
“這是今天新買的泡腳木桶,試試怎么樣!”母親做事從來不多做解釋,我也已經習慣,任憑她一如既往地麻利地脫了我的襪子、挽起我的褲腿,我保持著原來的坐姿,自然地看著蹲在桌子底下的母親。
然而她并非教科書或是文學作品中所寫的母親那樣老:她的頭發(fā)依然是那么烏黑而且亮澤,她的皮膚仍然是那么青
春而且富有彈性,她此時正在試水溫的手依然還是那樣溫潤而且細膩!她太年輕了!
我對自己有些不滿了!不一定頭上有一根白發(fā)了才是母親,不一定魚尾紋爬上眼角了才是母親,也不一定一天到晚只是嘮叨的才是母親,恰恰相反:此時蹲在桌子底下因為女兒而消耗掉青春的她才更是母親!
“不能一下子放進去的!”母親一手拿著我的腳,一手撩著仍有些燙的水朝我腳心里潑!癢癢的、暖暖的,熨帖到了身上所有的部位。熱水快樂地在桶中打著旋兒,熱氣繚繞在桶的周圍,整個房間都彌漫著木頭特有的香味兒。
兩只腳在母親的手里被輪換著用水撩著,我很順從地任由母親操縱著我的腳,因為這時的木桶屬于我們母女,這時的溫度是我們母女的溫度!
水流如絲緞般包裹著我的雙腳,我只覺得一股暖流由腳底直沁心頭,一天的酸脹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除了幸福還是幸福。
“舒服吧?”媽媽仰起頭,“要中考了,功課緊、作業(yè)多,太辛苦了!”媽媽邊揉著我的腳邊念叨著,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和女兒談心!雖平淡,但每一個字都那么動聽,說得我心里暖洋洋的。
“媽媽,其實您最辛苦!”我情不自禁而且有點兒哽咽。
親情體驗感悟篇三:感受母愛,體驗親情,學會感恩
“體驗親情,書寫母愛”作文指導課
[教學設想]
針對當前獨生子女多、留守兒童多、缺乏監(jiān)管、教育難、與父母有代溝,以至孝心在心中漸漸淡化,一談到家庭就有種反感,一說到父母就更沒什么好談的。這種親情的淡化,真情與心的偏離,又加上一般農村學生寫作中不知道如何表達與抒發(fā)的情感的現象,我進行了這一堂親情作文指導課。讓學生體悟親情,用真情與母親對白,來一次心與心的真摯的交流,學會感恩。
[教學目標]
1、借助多種方法通過情感渲染,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真情。
2、激發(fā)學生盡情傾吐內心情感的表達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即興表達能力。
3、領會到“我手寫我心”的習作真諦。
4、喚醒學生的心靈世界,抒寫真情,激發(fā)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如何“以我手寫我心”來表達對母愛的理解與贊美。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課前序曲: 課前打開課件,播放《燭光里的媽媽》 ,讓學生欣賞、跟唱。
二、新課導入: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燭光里的媽媽》 ,不少同學臉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聽著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 生:母親。
生:媽媽對我的關心。
師:是呀,母親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給了我們全部的愛。 可以說母愛,是一個既古老又常新的話題。今天,老師愿和你們一道 “體驗親情,書寫母愛”(展示課題) 。
師:說起母愛,老師想到了閻維文的一首歌——《母親》 。同學們會唱嗎?下面我們一起欣賞跟唱。同時,總結一下歌曲里面所寫的哪些事情體現了母愛?
附閻維文歌曲《母親》的歌詞: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
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她)給你包;
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走多遠,不論你在干啥,
到什么時候也離不開咱的媽!
你身在(那)他鄉(xiāng)中,有人在牽掛;
你回到(那)家里面,有人沏熱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淚;
你露出(那)笑容時,有人樂開花。。。。。。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不論你官多大,
到什么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不論你官多大,
到什么時候也不能忘 咱的 媽!
生回答:拿新書包,打雨傘,沏熱茶,包三鮮餡,我們在那他鄉(xiāng)中,母親會牽掛。我們生病了母親會掉眼淚。我們高興時,母親會樂開花。
師:是啊,母親為我們所做的也許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這些小事中包含著濃濃的母愛。那我想知道:這些小事,你和你的母親之間是否也發(fā)生過呢?你能向我們談談你與母親之間發(fā)生的難忘的小事嗎?(多媒體展示:說真話,訴真情——說說在現實生活中,你被母親感動的情節(jié)。)
生回答略
師:相信天底下所有母親的心都是一樣的,我們的母親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樣,時時刻刻無私地深愛著我們,她們也同樣的偉大。如果老師要求把剛才大家所說的感動情節(jié)寫下來,該如何落筆呢?下面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探討幾招。
三、探究佳作的情感精髓,追尋真情流露的方法
1、標題含情。我們知道,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擬一個好的標題呢?把握兩個原則就行。其一,標題要小角度,標題涉及的范圍越小越好。如把題擬成“感受母愛”,開口就比較大,寫時就不容易把握。其二、標題要具體化,要有內容,流露情感。如果擬成“母愛”、“愛的力量”等就顯得空洞,起不到吸引讀者的作用,若擬成“留言條”、“ 濃濃粥中情”、“媽媽的嘮叨”、“我是媽媽的小棉襖”、“我和媽媽冷戰(zhàn)”、“母親,你是我一生的感動”、“媽愛似水”等具體的題目,讀者一眼就可以知道文章所寫的大致內容,又容易激起讀者的好奇心,好處不言而喻。 如:大屏幕多媒體展示:【學生例文】《濃濃粥中情》
這篇文章中小作者著眼點非常好,沒有直接說母親如何疼愛我,而是從“粥”這個再平常不過的極小的角度入手,通過“我”因怕遲到拒絕喝母親為我熬的養(yǎng)胃粥,并且用話語傷到母親,到后來明白真相十分懺悔等感受的描寫,不僅刻畫了一個不太懂事孩子的轉變過程,更突出了無私、永恒的母愛。
(板書:標題含情——勤于動腦,擬好標題)
2、敘事傳情。通常我們通過敘述母親的某些事來贊美母親,或者側面表現或者反面烘托,這樣流露的情感才能打動讀者的心靈。
如胡適在《我的母親》中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就是通過寫母親教育“我”的幾件具體的事來表現的,其中有對我的嚴格要求,也有對我的獨特教育。如“我小時候身體弱,母親為了保護我,就不準我亂跑亂跳”,“母親很注意保護我的自尊,從不在別人面前打我、罵我。而是第二天早上對我進行教育,讓我認錯,教我做人”等。通過對母親生活中幾個片斷的回憶,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偉大的母親形象。在生活中多觀察母親,多理解母親,那么你會發(fā)現:原來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母愛的材料。
(板書:敘事傳情——善于觀察,體會母愛。)
3、細節(jié)襯情。抓住日常生活中人物的細小神情、動作及微妙的心理活動及環(huán)境,進行精心刻畫,從而襯托作者或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真情實感離不開生動的、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往往能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藝術效果。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人對自己父母及長輩為他們所做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從不知道感恩。叫他寫表現親情的文章,總覺得無話可說,事實上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進行描寫,說真話訴真情,就能打動讀者。
如:課件展示:《羚羊跪拜》跪拜的細節(jié)。
他舉槍瞄了起來,奇怪的是,那只肥壯的藏羚羊并沒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他,然后沖著他前行兩步,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只見兩行長淚從藏羚羊眼里流出來。
當老獵人就在他瞄準母羚羊而準備射擊的時候,母羚羊突然回過了頭。老獵人本以為她要逃跑,沒想到母羚羊的眼睛里涌出了淚水,竟然跪在了獵人的面前。這是母羚羊的最后哀求,雖然它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但它的這種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卻令人類震撼。
其實我們的生活雖沒有作品中、故事中那樣轟轟烈烈,生活中母愛無時無刻不洋溢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細細品味。
討論一:現在你能說幾句體現母愛的一些細節(jié)嗎?
組織學生發(fā)言。(略)
討論二:如何來描寫這些細節(jié)?(用什么方法)
組織學生發(fā)言。(略)(可作提示: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 修辭的運用、抒情表達方式的運用等。
(板書:細節(jié)襯情——捕捉細節(jié),凸現情境)
四、范文引導
1、多媒體展示范文一《媽媽的嘮叨之歌》 。
師:這是我們同齡人的一篇習作。請大家自由朗讀,然后回答這個問題:文中的媽媽有怎樣的特點?(多媒體展示問題;學生自由朗讀范文《媽媽的嘮叨之歌》片段)
生:文中的媽媽愛嘮叨。
師:你覺得作者討厭媽媽的嘮叨嗎?何以見得?
生 :不會,作者感受到媽媽的嘮叨是對自己的愛,他把媽媽的嘮叨稱為“歌” 。
師:說的好!你的母親會嘮叨嗎?
師:你讀的懂媽媽的嘮叨嗎?
生:能,那是對我的關心。
師:其他同學呢,你的媽媽會嘮叨嗎?會的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看來我們的母親也是愛嘮叨的。 母親為我們所做的小事體現了愛, 原來嘮叨也是愛呀!那么母親的嚴格要求呢?
生:也是愛的體現。
師:對,只是愛的方式不同。小作者寫作時選取了媽媽的嘮叨來體現母愛,這說明他平時對母親的言行觀察的很仔細。這是否也給我們啟示呢?
明確 :平時應多觀察母親,要多留心媽媽的語言和動作。你看作者就很好的把媽媽的嘮叨語言寫出來了。
師:說的很好。在生活中多觀察母親,多理解母親,那么你會發(fā)現:原來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母愛的材料。 (板書: 善于觀察生活,體會母愛。 )
2、多媒體展示范文二《母親,你是我一生的感動》 。
師:這樣我們有許多小事可以寫,那該如何取舍呢?我們來看范文二《母親,你是我一生的感動》。請推薦我們班朗讀最好的一位同學給我們朗讀。 (一名學生朗讀)
師:謝謝!讀的很好。看了本文后,誰能說說哪個情節(jié)最令你感動嗎?
生:不知怎的,我不愿讓同學們看見我那農村模樣的母親,于是,我就叮囑她別來學校,東西可以讓別人帶來。無意中,從姑姑口里得知,母親每星期都來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為的是省下車錢。這個情節(jié)最令我感動。
師:為什么呢?
生 :因為作者不讓母親來,可他母親還是來躲在角落里看他。 而且是默默地走回家,為的是省下車錢。
師:那我就奇怪了,不讓來就不來好了,干嘛還要來呢?
生 :因為母親對孩子非常關心,放心不下。
師:那為啥要偷偷的來呢?
生 :因為作者不愿讓同學們看見那農村模樣的母親,于是就叮囑她別來學校。
師:說的好!這件小事足以體現母愛。如果我把原文改成這樣呢。(多媒體展示改文:有一次,我從姑姑口里得知,母親每星期都躲在角落里來看我,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為的是省下車錢。聽著,聽著,我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我在心里暗暗地說:媽媽,你真是太好了! )
師:你覺得原文好,還是改文好?為什么?
生 :原文好。因為原文講了不讓母親來,可她還來。而改掉的沒有講“我”不讓母親來,這樣不能更好的體現媽媽的愛。
師:分析的好極了。
生 :原文好,因為原文“聽著,聽著,我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我在心里暗暗地譴責自己:你太自私了!”很好的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而改文沒有。
師:對。大家注意到了嗎?作者選取的是一件小事還是大事?
生(齊答):小事。
師:那哪位同學能說說本文給我們的寫作啟示呢?
明確:我們寫作時可選取日常小事來表現母愛。應該選取感人的情節(jié)來寫。寫作時把事情的緣由和當時的感受寫出來。 師:對,特別應把當時的情境交代清楚,以此來突出人物形象。 來,我們總結一下:選取細節(jié)材料,凸現情境。 (板書:選取細節(jié)材料,凸現情境。 )
五、學以致用
師:(多媒體展示)
1、在生活中理解母親,關心母親,熱愛 母親。
2、回家時為母親做一件小事,體會母親的反映。
3、用心觀察、感受母親愛你的細節(jié),通過語言、動作等多樣化的描寫,以“母愛”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教師結束語:這次和同學們一起重溫了母親偉大無私的愛。我有一種感覺,就是發(fā)現你們突然長大了,懂事了,你們懂得了母親。就讓我們從感受母愛,體會母愛開始,去感受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愛,從而愛我們身邊的人,愛我們的生活,感受生活,寫出真情實感的好文章吧!希望同學們都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學做真人。
(多媒體展示: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學做真人。 )
教學反思:
脫離生活的語文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學也是如此。作文,本來就是對認識到的生活的真實的反映,只有寫出真實的、獨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我想通過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激起學生寫作的情感和欲望。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第一篇例文的分析明確生活中有許多事可以入文,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母親的嘮叨等) ,從而解決學生作文總感到沒有東西可寫的狀況;通過第二篇例文的分析,引導學生如何選取典型事件(細節(jié))來表現人物,重點是使學生明確寫作中情境交代的重要性,從而能使文章感人,富有真情。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為作文教學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觀察是前提,活動是載體,體驗是歸宿。學生的情感一般來自于直接的體驗,觀察是最根本的。沒有觀察就沒有積累,就沒有作文的素材。重要的是讓學生用心去觀察,既抓住事物現象,又能充分感受和體會。 2、放膽想象,聯(lián)系生活,關注生命。 不要限制學生的想象,生活是學生想象的源泉,他們創(chuàng)造的語言都與生活有千絲萬屢的聯(lián)系,教師要抓住這個特點激勵他們敢于探索。 3、互動合作,不拘一格,口語表達。 教學中應主張信息的立體交叉,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過程,老師是學生的朋友,學生是學生的老師,平等互動的關系促成了民主氛圍,更有利于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體現。 4、教師調控,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寫法。 學生作文自由不等于沒有教師的主導,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教師應給予充分的指導、調控,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場景、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實的體驗。 總之,作文教學的關鍵是激起學生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生活積累的基礎上更好的表現生活,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分析與反思]
1、本課以話說“母愛”貫徹始終,努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本課將音樂恰當地引入課堂,用歌聲撥動學生情感之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啟迪學生的思維,有利于調節(jié)學生的情感,使之產生共鳴,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假話的弊端。
2、認為家庭活動太平常,以至不能從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寫出來的文章自然就枯燥乏味。所以本節(jié)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以我手寫我心”來表達對母愛的理解與贊美。
3、“文以情感人”,要想讓學生寫出的文章能感動人,首先得讓學生自己感動。有傾吐內心情感的表達欲望,以情促寫,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因此,在教學時我自始至終都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借助觀看多媒體,聽感人故事,欣賞精彩片段等多種方法的情感渲染,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體悟到至愛親情。
附例文:
媽媽的嘮叨之歌
媽媽確實有一支永遠也唱不完的“嘮叨之歌” 。清晨,她總捏著我的鼻子,一遍又一遍地喊著: “小懶蟲,快起來,太陽都曬在屁股 上了。 ”你看,一大清早,就把我的好夢給攪了。吃早飯時,她又開始嘮叨了: “多吃點,餓壞了怎么辦?慢點吃,別噎著了。??”真受不了,剛想去上學,媽媽又跑過來,遞上一件衣服說:“快穿上,著涼了怎么辦?”走出家門,滿以為聽不見她的嘮叨了,誰知她又在 喊: “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上課??”這些,我都背出來了。晚飯 時,媽媽又唱了: “快點吃,吃完了快點寫作業(yè),早點??”
母親,你是我一生的感動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讀著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我的思緒不禁飄散開來,飄向那遠在大山 腳下守著幾畝地辛勤耕作的母親。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整天玩耍在田野間, 從未走出過大山。 4歲那年, 父親隨山里的打工隊伍走了,去了深圳就再也沒有音訊了。后來父親 托人帶來書信,逼著母親與他離了婚。那一日,我孤獨地守在破舊的 小屋中,看見母親跌跌碰碰地從村委回來。她抱著我,失聲痛哭。那 件事深深地震撼
著我幼小而純真的心, 我發(fā)誓, 一定要為母親爭口氣。 10歲時,我來到城里的姑姑家,開始了另一種生活。飽嘗了寄人籬 下的寂寞,是母親一直給我生活的動力。 不知怎的,我不愿讓同學們看見我那農村模樣的母親,于是,我 就叮囑她別來學校, 東西可以讓別人帶來。 無意中, 從姑姑口里得知, 母親每星期都來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為 的是省下車錢。聽著,聽著,我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我在心里暗 暗地譴責自己:你太自私了! 那以后,當我主動請母親來學校時,她卻怎么也不肯來。她一個人守著幾畝田,為了我——她心中唯一的希望。母親,我曾給了你太 深的傷害,你卻仍然一如既往,給予我你所能給的一切。好似我在你 那兒存了一筆感情的巨款,可以隨我盡情揮霍似的。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的母親是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當我在繁華的都 市學習,受到嘲笑或極少的表揚時,我都在心里默念:你是母親唯一 的希望,你不可以后退。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 心,報得三春暉?”讀著孟郊的《游子吟》 ,我似乎又飛回了那彌漫 著泥土氣息的大山腳下,依稀望見母親佇立的身影。我在內心深處默 念著:母親,你是我一生的感動!我永遠愛你、敬你! 濃濃粥中情
“愛”無處不在,也許是一個擁抱,也許是一句話,也許是一碗熱騰騰的粥。
——題記
“叮——”,急促的鬧鈴聲把我從甜蜜的睡夢中驚醒,睜開朦朧的雙眼一看,呵!太陽早已升幾丈高了。我“忽”的一下坐了起來,咦,我的衣服呢?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上衣,褲子有不知去了那里,終于找到了褲子,可拖鞋在那里。眼看就要到上課時間了,我急忙背上書包準備沖出家門。
“兒子,趕緊把粥喝了再走”,媽媽端著已經涼好的粥站在我面前。我連頭也沒抬,一邊穿鞋一邊說:“我走了,回來再喝!薄安怀栽顼埐缓茫愕奈??”“你煩不煩呀,不就是一碗粥嗎?”還沒等媽媽說完,我就沒好氣地回敬了媽媽一句;仡^看著滿臉的疲憊媽媽,心中閃過一絲愧疚,我知道那是她早上5點鐘就起床給我熬的補胃的粥?墒俏倚睦锵氲闹皇乔f別遲到,于是把門一摔,丟下一臉失望和無奈的媽媽,頭也不回地向學校奔去。
上了兩節(jié)課后,我后悔了,那不爭氣的胃開始隱隱地痛了起來。
今天的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講了一篇“媽媽愛吃魚頭”的故事。原來偉大的媽媽為了讓孩子放心的吃魚肉,自己竟然堅持吃了一輩子的魚頭。我猛然想起了早晨媽媽逼我喝粥的情景。多少個夜晚,我在睡眼朦朧中看見媽媽拖著疲憊的身子,把花生、紅豆、蓮子、黑米,一樣一樣的洗好,再用溫水泡好,然后才滿意的上床睡覺;又有多少個早上,天還不亮她就已經起床,為我熬一碗我從來就不怎么喝的粥。因為我的胃從小就不好,媽媽就四處為我打聽治療的方法,我害怕吃藥,媽媽不知從那里聽說喝粥可以養(yǎng)胃,就??可是,我卻把它當成一種負擔,而媽媽從來沒有抱怨過我,只是毫無怨言地默默把濃濃的愛熬進了粥中,在每一個晨曦微露的清晨盛開一縷縷母愛的馨香。
明天,我一定早早的起床,仔細地品嘗媽媽為我熬的那碗濃濃的粥。
相關熱詞搜索:親情 感悟 體驗 孝道親情體驗感悟 感悟親情作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