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2C到B2C共享經濟的成熟之路
發(fā)布時間:2018-07-09 來源: 人生感悟 點擊:
今年5月,“空姐乘順風車遇害”事件發(fā)生后,滴滴再次因安全問題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與此同時,C2C模式下共享經濟面臨的信用缺失與安全隱患問題也再次浮出水面。
業(yè)內普遍認為,對于C2C模式來說,無論是服務提供商還是客戶使用端,在目前階段都還沒有完善的信用體系對彼此進行規(guī)范和約束,產品和服務也相對缺乏規(guī);c標準化,導致出現一系列問題;而B2C在這一階段可能是一種更好的解決方案。
從C2C到B2C,不僅是概念之爭
與眾多舶來品一樣,共享經濟的概念最早誕生于美國,南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Joel.Spaeth于1978年提出,本意是指“個體借助平臺,交換閑置物品”,以盤活存量資源,提高其利用率。近些年進入主流商業(yè)視野后,共享經濟承載的概念已然與40年前相去甚遠。
比如,今天C2C模式下,越來越多的專車司機正從兼職向全職化轉變,再也不是“閑置交易”的字面意思;同時,越來越多的新老玩家開始重金注入嘗試B2C模式,這既包括滴滴試水租賃車輛,也包括ofo從早期調配閑散單車到重度自營。
九合創(chuàng)投創(chuàng)始人王嘯覺得,這只是兩種模式的區(qū)別。他對《財經天下》周刊表示,C2C和B2C只是兩種不同資產類別、服務形態(tài)的區(qū)別,并無優(yōu)劣之分,是不同業(yè)態(tài)的經濟模型。C2C強調存量供給再分配,適合單個高資產值的物品,比如房子、車等.這些物品的重新購買或打造,需要足夠多的資金做支持;B2C強調服務升級的共享,一般適用于單個商品價值小、使用頻次又比較高的物品,比如共享充電寶,適合放在流量大的場合供人使用。
王嘯尤其強調使用頻次之于共享的意義,“如果‘共享’了,但只用到很少頻次,算不過來賬,其實就很難說是共享。共享商品必須要在流轉中,實現資產價值更大化!彼e例到,比如說一個共享充電寶幾十個人用到,算得過來賬,財務模型成立,才是共享。
哈羅單車聯合創(chuàng)始人李開逐同樣認為,C2C和B2C之間沒有高下之分,這兩種形態(tài)都會長期存在,至于哪一種更合適,要看具體的產品形態(tài)。比如民宿租賃,大多是C2C,但共享辦公,顯然B2C模式更可行。
“一些觀點認為C2C才是共享經濟,B2C是租賃經濟。我覺得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崩铋_逐強調,商業(yè)模式的進步,一定是從某個環(huán)節(jié)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或減少閑置和浪費。
將B2C與C2C分別定義成分時租賃和共享經濟的人并不在少數。神州租車副總裁臧中堂便是這一觀點擁躉:“B2C模式共享經濟,已經高度近似于一種不折不扣的分時租賃模式!币虼,某種意義上,公益合乘也就是順風車才算真正的共享經濟。“首先共享產品本身是一個剛需產品,而不是資本催生的偽需求;其次商業(yè)模式可以跑得通,也就是說預計收益能夠大于預期成本!
不過他也補充道,目前在中國,由于公民信用體系尚不完善、國民素質參差不齊等原因,B2C模式相比C2C模式成本結構更加清晰、用戶體驗更佳,因此也能獲得更多的市場認同及商業(yè)回報。
異議者中,唱衰C2C同時看高B2C者并不在少數。Tom Slee曾在商業(yè)暢銷書《共享經濟沒有告訴你的事兒》中提到C2C模式的種種隱患。他以Airbnb為例,稱其用暖心的概念和故事大談共享,但實際上卻把房東們變得越來越專業(yè)化,并且在對全球旅游業(yè)起著破壞性作用,阻礙城市兼顧旅游業(yè)和健康城市的其他需要,同時安全問題也不斷出現,“基本上是有人投訴才會行動”。
書中提到:經濟學的一般規(guī)律是一回事,而邪惡卻常常出現在細節(jié)中。
B2C是一種規(guī)范化升級
共享經濟的安全、標準化與規(guī)模化確實是行業(yè)初期的重點問題。
最早出現的C2C模式下,弱化所有權、釋放使用權常成為人們解釋共享經濟的落腳點,在互聯網中建立人與人的連接和分享、盤活閑置資源的流動是解釋共享經濟的基礎角度。這種情況下,以較低的成本得到較高的產品或服務,成為C2C打的重要牌面。
但實際上,在共享短租平臺及專車、順風車等發(fā)生一系列惡性事件之后,與安全相比,價格和便捷度不再是用戶選擇使用的第一理由。產品的標準化及規(guī)范化的地位急待提升,B2C模式的優(yōu)勢就此彰顯。
就打車軟件來說,相對C2C模式,B2C模式的平臺無論對司機還是車輛,都相對更可控。用戶可以自主篩選司機、裝配車輛,平臺還在信任層面提供了背書,對用戶選擇心理是一個重要加持。
曾經在早期投資摩拜單車的熊貓資本認為B2C是大勢所趨,他們將共享經濟分為C2C的1.0時代和B2C的2.0時代,1.0時代出現的經濟模型主要有三方面:高頻需求,相對標準,以及需求缺口。從2012年滴滴出現至今,早期這種模式的表現正變得捉襟見肘,包括服務品質不穩(wěn)定、依然沒有完成成本結構優(yōu)化、C端供給不能持續(xù)等問題。
比如,平臺很難對非員工的人進行標準化約束,管理手段也很有限,一般只能是經濟獎勵和處罰。同時,由于平臺自身不掌控產品,客觀上加大了管理難度。
容易被忽略的一點是,現代人們擁有物品的心理需求降低,在未來5到10年里,C端供給很可能逐漸萎縮。比如汽車行業(yè),目前共享依賴的是巨大的存量市場,但未來C端供給萎縮到一定程度時,C2C共享模式將不可避免地遭遇瓶頸期。
因此,熊貓資本合伙人梁維弘對《財經天下》周刊表示,判斷某共享產品是否可投,標準化和資源匹配效率是其重要參考標準。“分享經濟或共享經濟有兩個最核心的本質,一個是連接,一個是資源的流動性,這兩點最終決定了交易成本是否足夠低,交易效率是否足夠高。顆粒度越小,流動性越好才能造成成本非常低、效率非常高,這才是共享經濟或分享經濟的本質!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