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關系教育學的高校專業(yè)英語語法教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8-09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摘要]關系教育學是貝爾·胡克斯提出的一種激進的批判教學理論,其核心在于對西方理性主義教學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從情感交流,關系構建,精神成長等方面出發(fā),倡導一種激情的,解放的和完整的教育過程,重視學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提升。關系教育學基于關懷倫理,從全面關愛學生,培養(yǎng)批判意識和注重精神成長三個方面為專業(yè)語法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啟示。
[關鍵詞]關系教育學;語法教學;貝爾·胡克斯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12-014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66 [本刊網址]http:∥
語法課程是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受傳統(tǒng)“語法一翻譯法”影響,我國語法課堂長期以來重視語言結構和語言規(guī)律的識記,存在教學思想滯后,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jié),教學方法單一等突出問題。近年來,隨著交際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在高校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專業(yè)語法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新的問題,如學生知識零散,概念混亂,目標語使用準確度不高等。
根據(jù)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第二語言習得的進程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學習動機,自信程度和焦慮程度。情感因素會阻礙或加速第二語言習得的效果,因為語言輸入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變成真正的語言習得。語法課程對語言“規(guī)則”和“結構”的關注往往導致其“重智”的傾向,即在理性的前提下把學習看成客觀知識的傳遞和規(guī)則的應用,強調邏輯、客觀和理性,普遍缺乏對學生情感體驗和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即學生的學習動機,心理感受,焦慮程度和自信水平,而這些往往才是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的關鍵因素。以往的語法教學改革沒有真正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改革措施不徹底,效果也不明顯。
如何挑戰(zhàn)課堂的“知識本位”和“理性中心”,重視影響學習效果的非智力因素,真正激發(fā)學生對語法課的興趣,提高學習熱情和自信水平,建立在西方關愛理論基礎上關系教育學為當前的語法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視角。
一、關系教育學簡介
關系教育學(Engaged Pedagogy),又譯交融教育學,是美國著名黑人知識分子、作家、女權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貝爾·胡克斯在其教育著作《教育越界:教育作為自由的實踐》(1994)中構建出的一種激進的教學理論。貝爾·胡克斯深受保羅·弗萊雷(Paulo Freire)批判教育理論的影響,并吸收廢奴主義者索杰納·特魯思(sojourner Truth)、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和人間佛學倡導者釋一行禪師(Thich Nh·t H·nh)等人的思想,透過后現(xiàn)代、后殖民、女性主義和批判主義的多重視角對傳統(tǒng)課堂中知識教學的中心地位進行批判,關注教學中常常被忽略的非智力因素,在師生關系、教師角色、知識與經驗的關系、課程與社會、課程內容與實施等方面都有相當深刻的見解和表述。
二、關系教育學的內涵
。ㄒ唬┲匾暻楦嘘P系。胡克斯指出,知識和倫理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傳統(tǒng)教育過度強調知識教學而忽略人的倫理精神。人不僅是理性的,獨立的,思維的存在,也是感性的,社會的和情感的存在。因此,教育不能僅僅重視知識和技能,而必須關注情感和倫理的需要。人的知識探尋不是客觀孤立的過程,而是需要依賴與他人的關系共同構建與實現(xiàn)的。胡克斯強調,關懷是聯(lián)系教師和學生之間重要的情感紐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的真正基礎。教師不是冷漠嚴肅的知識權威,學生不是等著被填滿的容器和被加工的產品,教學應該是激情的,完整的,充滿活力的過程,基于平等的對話與互動,師生成為學習共同體,在并肩求知的旅途中重啟學習的樂趣,感受情感的張力,釋放生命的激情。
。ǘ⿵娬{全心投入。關系教育學強調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投入程度。首先,教師必須讓身、心分充分感受并融入到教學活動和師生交流中,使課堂充滿活力和激情,在這個整體性的交互過程中獲得增能,實現(xiàn)自我成長,從而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和開發(fā)自身的潛力。胡克斯指出,傳統(tǒng)的課堂是“了無生氣”的,因為教師缺乏全心的投入,他們所投入的只是知識,而沒有將自身豐富、真誠的情感投入到與學生的交往和溝通中。其次,胡克斯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主動融合,她拒絕將學生看成等待填充的容器,被動地習得知識與技能,而是提倡學生應主動地投入教學的各個方面,同教師一起構建教學過程,獲得情感的、社會的、人格的和個性品質等各方面的和諧發(fā)展。學生全心投入的關鍵在于批判意識和民主精神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反思潛藏在知識背后的觀念與預設,解構傳統(tǒng)知識的確定性。
。ㄈ┨岢耆私逃jP系教育學認為,傳統(tǒng)教育不能培養(yǎng)“完整的人”,學生復雜的情感世界和豐富的生活經驗被排除在學習活動之外,胡克斯曾這樣評價傳統(tǒng)教學:“只是讓學生冷漠地、不帶感情地接受各種被割裂的信息、事實!眰鹘y(tǒng)教學培養(yǎng)出的往往是只有知識和技能,而缺少豐富精神世界和完整人格的“單面人”,其根本原因在于傳統(tǒng)教育中理性的充斥和擴張,而充滿生命活力、情感張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非理性精神受到壓抑和排斥。教育的過度理性化往往導致教育的非人格化,“感”與“知”,“情”與“識”,“身”與“心”逐漸疏離與對立,這樣的教育脫離真實的生活,人的整體發(fā)展因此受到壓抑。因此,胡克斯認為教學必須彰顯非理性精神,應考慮到人是主觀的、情感的和精神的存在,尤其需要將情感納入到教學活動中,讓課堂生活變得富有教育激情,以期培養(yǎng)“完整的人”,讓教育真正充滿生命活力。
三、關系教育學對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示
。ㄒ唬┤骊P愛學生。關系教育學倡導的“關愛”有兩層含義,第一是師生情感的投入和關系的建立。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以“知識”為中心,教師將學生看成同質的客體,缺乏人文關懷和情感溝通,課堂沉悶枯燥,學生容易產生各種負面情緒。胡克斯曾說,“愛和尊敬學生是深層和親密教學的開始的必要條件”,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關系建立首先需要構建一個友愛、安全和包容的環(huán)教學環(huán)境,只有基于一個平等對話和自由分享的平臺,學生才能夠真正敞開心扉與教師進行貼心的情感交流。其次,教師應該全方位關愛學生,除了在學習上關心學生,如充分了解學生的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應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等,還應該深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和學生們建立廣泛和親密的情感聯(lián)系,構建基于人文關懷的師生關系。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