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一個走不出陜北時代的美國老人:陜北成寒是什么意思
發(fā)布時間:2020-02-19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6月8日,美國老人寒春在北京去世,享年89歲。她是《牛虻》的作者伏尼契的孫女、芝加哥大學核物理研究所研究生。上世紀40年代,她的人生發(fā)生重大變遷。她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因為共產(chǎn)主義理想來到延安,與搞農(nóng)業(yè)的丈夫陽早一起將畢生獻給了中國的奶牛事業(yè)。
2004年,寒春從北京市公安局領取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成為第一個擁有中國綠卡者。只定居,不入國籍。她一向直言不諱:“我熱愛的不是中國,而是中國革命”
“一個逃掉的原子間諜”
寒春原名瓊?辛頓(Joan Hinton),1921年出生于美國芝加哥。來中國前,她是芝加哥大學核子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與楊振寧是同學。她曾在洛斯阿拉莫斯武器實驗室做費米教授的助手,參加了美國用于核武器研究的“曼哈頓計劃”。
第一顆原子彈試射成功僅一個多月,美國便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發(fā)射了兩顆原子彈。“當時她看到美國人自己拍的一部紀錄片,原子彈投到日本爆炸后,地上躺的90%以上都是無辜的人。她突然覺得自己不能再繼續(xù)這么做了!敝袊r(nóng)業(yè)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李維民告訴記者。
在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中,寒春了解到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造的“神話”。“是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不是原子彈。”她生前曾這樣形容《西行漫記》對她的影響。而寒春的哥哥威廉?辛頓(William Hinton),即小說《翻身》和《深翻》的作者韓丁,也對她的思想轉變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1945年,韓丁在重慶談判上見到了毛澤東,并于兩年后在山西長治投身“土改運動”。寒春被哥哥的見聞所吸引,“她跟追求她的歐文?恩格斯特(Erwin Engst)說,到中國去,我就跟你在一起。”李維民告訴記者。
1946年2月,歐文?恩格斯特以聯(lián)合國善后救濟總署奶牛專家的身份來到中國。不久,進步新聞記者羊棗死于國民黨監(jiān)獄中,共產(chǎn)黨把與羊棗同音的名字“陽早”給了他,希望他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忠誠的朋友。與陽早夫婦一起在草灘農(nóng)場工作的同事劉國經(jīng)老人說:“陽早先到了上海,后來通過宋慶齡,徒步把奶牛送到了延安。當時共產(chǎn)黨跟他說,牛我們收下了,你的任務已經(jīng)完成了。如果你愿意的話,在延安多住幾天,看看革命形勢。陽早在延安待了一周,覺得這里的精神面貌很不一般,他決定留下來!
1948年,寒春到延安與陽早會合。寒春剛開始叫“韓村”,后來在別人啟發(fā)下改成了“寒春”。第二年,兩人在延安的窯洞里舉行了婚禮,沒有婚禮蛋糕,陽早就用泥巴做了一個。
1953年7月,美國《真相》雜志刊登了一篇題為《一個逃掉的原子間諜》的文章,文中說曾參與過美國原子彈制造“曼哈頓計劃”、掌握了很多機密的年輕女物理學家瓊?辛頓此前突然失蹤,幾年后又在中國北京露面。文章懷疑她到中國之后,向中國透露了美國的核秘密,并有可能正在協(xié)助共產(chǎn)黨政府開展原子彈計劃。
事實上,陽早夫婦來到中國后一直在養(yǎng)牛。陽早曾在康奈爾大學學農(nóng)牧專業(yè),負責奶牛品種改良,寒春學物理出身,搞畜牧業(yè)機械有專業(yè)基礎。寒春生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自己之所以離開美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對研制這些殺人武器的憎惡,當然也就不會支持和幫助任何國家制造。
第二故鄉(xiāng)
“陜西是他們倆的第二故鄉(xiāng)!眲(jīng)回憶道,“他們最開始在延安的光華農(nóng)場工作,胡宗南率20萬軍隊開始攻打延安后,他們在1949年趕著奶牛到了位于陜西和內(nèi)蒙古交界的三邊牧場。但那里草不好,1951年又回到西安,1955年到了草灘牧場!
1955年劉國經(jīng)剛參加工作,組織上把他派去給陽早夫婦當助手!拔宜愫涸谥袊盏牡谝粋弟子。我一去,她就給我提了三點要求。她說,我是外國人,鼻子大,你不能借我的鼻子,用我外國人的身份壓領導;第二,不能以我弟子的身份牟私利;第三,要踏踏實實干社會主義!
陽早夫婦與其他農(nóng)場工人一樣,吃在農(nóng)場,住在農(nóng)場。夫婦二人、三個孩子和一個保姆,6口人住在總共36平方米的兩間平房里,與其他人一樣,拿著飯盆到食堂排隊打飯。到了上世紀60年代,國家統(tǒng)一定量分配糧食,每人每天1斤,“普通職工領的是70%的細糧加30%的粗糧,外國專家可以全部領細糧,但他們從來都是和普通人一樣!眲(jīng)說。陽早喜歡抽煙喝酒,憑著特許證,每月可以買一條中華煙和茅臺酒,“這些都拿來招待客人了,陽早平時就拿個煙斗抽旱煙,喝的是陜西西鳳酒,兩塊錢一瓶,每天倒一點喝”。
1956年工資改革,陽早的工資160塊,寒春120塊。劉國經(jīng)說:“寒春就不答應了,她說這不平等,應該男女都一樣。我跟她說,人家陽早比你工齡長啊,當然工資比你高。寒春說,革命不分先后!”倔強的寒春從此一直向領導反映,要求同工同酬,直到1966年夫婦調(diào)到北京前,兩人的工資終于一樣了!爱敃r給陽早減了20塊,給寒春加了20塊,兩個人的工資都變成140塊,這下寒春滿意了!
在寒春的好友蘇錦眼里,“上世紀50年代陜西農(nóng)民的生活就是寒春想要的生活”。蘇錦的丈夫是第四軍醫(yī)大學的心臟外科醫(yī)生,1957年,美國人蘇錦追隨自己的中國丈夫來到西安。
與在城里居住的蘇錦相比,在農(nóng)場生活的寒春生活條件更為艱苦,“但她卻生活得很滿足。他們夫妻倆感情特別好,最重要的是他們思想一樣。關于生活方面,她一點要求都沒有,我記得她最多只有3條褲子。有時候老陽還會讓她稍微注意一下衣服,寒春根本不理他”。
寒春表現(xiàn)出的革命一面讓蘇錦印象深刻!1959年,有一次我和她去蘇聯(lián)專家那邊辦事。我第一次在中國看見了香蕉,我跟她說,我們買一點回去給孩子們吃吧,沒想到她很生氣地說,這是給專家吃的,你怎么能買呢!還有一次她來城里找人做新的機器,住在我家里,她竟然自己帶了糧食――兩個饅頭!
養(yǎng) 牛
1949年,寒春陽早趕著83頭荷蘭奶牛從延安來到位于陜北和內(nèi)蒙古交界的三邊牧場,對牛進行改良。那里連道路都沒有,往來交通全靠毛驢。因為地方偏僻,在毛澤東宣布新中國成立20天后,寒春才知道消息。
1955年,他們又帶著1000頭奶牛,落戶草灘農(nóng)場。一待就是11年。
“我爸就是特別喜歡養(yǎng)牛,對牛特別感興趣,一離開牛他都不知道要干什么了。我媽就喜歡研究科學的東西,所以牛場有這個問題那個問題,她就投身進去鉆研,很有成就感。他們倆配合得非常好。他們是最幸福的人,他們有說不完的話。”寒春長子陽和平說。
草灘農(nóng)場的老職工們說,那時候,條件很艱苦,心情很愉快,大家一門心思干社會主義。寒春陽早夫婦倆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在車間牛棚跟工人一塊兒干活。
有高官看到了,說一家美國人在陜北過得挺寒酸的,“老想把他們調(diào)到北京,問他們,他們老不愿意,不愿意離開生產(chǎn)!标柡推秸f。1965年,他們不得已來到北京。陽早在電影發(fā)行公司,寒春在對外聯(lián)絡委員會,都是搞文化。
當時,寒春陽早特別強調(diào)不能住到友誼賓館,那里全是外國專家。結果人家把她安排到更高級的新橋飯店,“氣死她了”。
與普通人隔離的生活讓陽早夫婦無法接受,1966年8月29日,他們聯(lián)合另外兩名外國專家史克、湯反帝寫了著名的大字報:《為什么在世界革命心臟工作的外國人被推上修正主義道路?》。大字報里寫道:“這種待遇是什么思想支配的?這是赫魯曉夫的思想,是修正主義的思想,是剝削階級的思想!”他們要求,生活待遇要和同級的中國工作人員一樣,取消特殊化。這張大字報很快得到了毛澤東的批示,并迅速起到了效果,“把他們高興死了”,陽和平說。
寒春在物質上有近乎偏執(zhí)的樸素追求。1979年,國家派出一個奶牛機械化代表團訪問美國,陽早和寒春是這個代表團的顧問。與她同在南郊農(nóng)場工作的邢春華回憶道:“當時我們共14個人,赴美42天,吃、住、行、學習都是他們倆來安排。到了農(nóng)場參觀,就住在農(nóng)場里,到了城里,不是住在華僑家,就是住在他們的親戚朋友家!币煌懊赖膭(jīng)則回憶道:“當時除了吃飯,就是租車還花了錢。租了兩輛車,開始請華僑來開車,后來為了省錢,寒春自己當司機。她又要做向導、翻譯,還要當司機,我們說請人來開,她堅決不同意,她說,革命就是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最后,代表團僅使用了1/3的出國經(jīng)費。劉國經(jīng)說:“她最愛講的一句話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剩下的出國經(jīng)費我們買了農(nóng)機設備、零部件、冷凍的公牛精液,這花了大概1/3,最后還剩了2萬多美元,回國后上交給了國家。”
60年來,寒春和陽早耗費畢生精力主要做了兩件事:推進中國的養(yǎng)牛機械化和牛種改良。上世紀70年代,在北京紅星公社奶牛場,寒春設計出新中國第一個直冷式奶罐,陽早設計安裝了管道式擠奶設備。上世紀80年代,陽早、寒春移居小王莊,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家現(xiàn)代化奶牛場。寒春親自設計了通風保暖的牛棚,以及喂料、擠奶、清糞用的機械設施,生產(chǎn)效率提高近10倍,所用投資不到外國同類項目的1/3。中國自主生產(chǎn)的成套奶牛養(yǎng)殖機械設備從小王莊走向全國。
上世紀90年代初,奶牛場又引進了計算機管理系統(tǒng)。寒春80多歲了,還在學習電腦軟件,電腦里記錄著每頭牛的家世譜系、健康檔案與生產(chǎn)參數(shù)。一天,電視播放美國研制出世界最先進養(yǎng)牛機械齒輪泵時,她頗為自豪地站了起來,“你們那是老黃歷,我們早就應用市場啦!
李維民介紹,小王莊奶牛場的幾乎每一處細節(jié)都凝聚著寒春夫婦的智慧和心血。每一個設備都實用而精巧,每一頭牛都漂亮而高產(chǎn)。他們幾乎把養(yǎng)牛變成了一門藝術,并將所有研究成果無償提供給想要學習的人。許多和寒春合作過的人都說,她把研制原子彈的科學功底和精神用到了培養(yǎng)牛上。陽早曾笑稱,她就像一臺“推土機”,無論科研遇到什么困難,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李維民說,1982年以前,全國平均每頭牛每年的產(chǎn)奶量不到7000公斤。到1998年,寒春在中國農(nóng)機院農(nóng)機試驗站養(yǎng)的奶牛,產(chǎn)奶量超過了9000公斤。中國乳品消費研究員、奶牛場管理專家梁子哲這樣評價陽早和寒春:他們直接推動了中國奶牛業(yè)乃至乳業(yè)的發(fā)展,堪稱“中國奶牛業(yè)的袁隆平”。
晚 年
寒春和陽早本來在城里有一套住房,但他們覺得住在大房子里是“一件很艱苦的事”,執(zhí)意要住在小王莊的農(nóng)機試驗站里。
寒春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去牛場上走一圈,把200多頭牛的日產(chǎn)奶量一一過目,回來再通過網(wǎng)絡與美國的朋友聊聊天,晚上睡覺前在日歷上把今天都做了哪些事情用英文記下來。寒春有一個簽名本,每一個來訪者都要在上面簽個名,客人走后,她有時候還會在人名下面用漢語拼音做出標注。
2003年圣誕節(jié),陽早去世。在陽早去世的次年,寒春拿到了中國政府為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頒發(fā)的第一張永久居留證,這大概是中國政府對寒春夫妻對于中國貢獻的認可。當這名83歲高齡的老人出現(xiàn)在出入境管理處,有記者問她,“您有沒有想過回美國?”她笑著回答,“我生活得很好。我在沙河工作,那里空氣好。我和我養(yǎng)的牛在一起生活,為什么要回美國?”
2009年年底,寒春和陽早一起被央視“感動中國”列進候選人名單。
寒春的兩兒一女都出生在中國,1976年前后,三人相繼赴美。她的二兒子陽建平說,“要在這個世界上找出像他們一樣的理想主義者,比較難了!
寒春曾說,在陜北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盡管物質條件幾乎是一窮二白,但精神很充實,心情很愉悅!鞍滋煜碌馗苫,晚上理論學習,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人與人之間很平等!
李維民回憶,有一次寒春陽早跟他說,“在延安每星期都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會,老李,你們農(nóng)機院的黨員敢批評你嗎?你敢跟部長提意見嗎?我們在西安的時候,干部群眾打成一片!
寒春經(jīng)常與李維民抱怨她的不滿:“她不喜歡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認為過去那樣挺好。有一次我們一起去一家餐廳吃飯,要上二樓。樓梯很窄,每次只能并肩走兩個人,她跟我說,After you(在你后面走),我趁機就說,你看這不就是一部分人先走了嘛,沒那么大的地方嘛。她一聽這話不上樓了,很生氣地說,我不吃了!
李維民說他在寒春生前經(jīng)常陪她站在鄉(xiāng)野田間。聽到鳥叫聲,寒春便拿出望遠鏡循聲望去:“呦,這個鳥還在!”“老李,那個是新來的!辈贿^更多時候,她會為鳥兒越來越少而惋惜。
陽早離世后,寒春曾帶著3個子女在農(nóng)機站種下了3棵杉樹,陽早的骨灰埋在其中一棵樹下,寒春本打算百年之后也長眠在這里。但寒春離開后,3個子女決定將二老的骨灰?guī)У剿麄儊淼街袊笞畛豕ぷ鞯娜吥翀。陽早與寒春的骨灰最終撒向了兩人年輕時將夢想通往現(xiàn)實的地方。
他們的一生是最幸福的
前兩天在家里討論我母親去世的事情的時候,我妹妹說了一句話:我們的父母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他們不是我們自己的,他們是大家的。
我認為我父母的一生是讓人羨慕的一生,他們崇拜的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追求的不是名和利,他們信仰的是共產(chǎn)主義,他們崇拜的是毛澤東,他們追求的是全人類的解放。他們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一生是最幸福的、值得慶賀的一生。
我母親是一個多面手,她除了喜歡核物理以外,還喜歡拉小提琴、吹笛子、畫畫、野外生活,她還是奧林匹克滑雪選手,1939年冬奧會沒取消她就是美國的選手了。但是由于她是知識分子出身,她對婦女傳統(tǒng)行業(yè)比如做飯、洗衣服一竅不通。
參加中國革命以后,我母親用自己學過的物理知識,設計過牛奶制冷器、鍘草機,設計過牛場,也主持飼養(yǎng)過上萬只雞鴨。上世紀80年代她還帶頭搞過胚胎移植,這些都和她的專業(yè)沒有關系,除了做飯外,她是干哪行專哪行、愛哪行。
她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挖掘自然科學的客觀規(guī)律,圖的是改變當時中國落后的生產(chǎn)面貌。
在一個不為資本和少數(shù)人利益服務的大環(huán)境里,她可以把一個科學家的好奇心帶到她所干的行行業(yè)業(yè)上去,她可以把個人的愛好和人民的需要融為一體。
她喜歡研究問題,她覺得行行有學問,行行有樂趣。她認為克服困難本身就給生活帶來了樂趣和意義,因此,她能把自己的全身精力投入工作中去,充滿熱情。(寒春之子陽和平口述)
(本組文章綜合《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10年第26期、7月4日《新京報》、7月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和6月16日《成都商報》,作者為以上報刊記者和實習記者)
相關熱詞搜索:陜北 不出 美國 寒春:一個走不出陜北時代的美國老人 寒春 寒春老人去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