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聞的實踐和思考】 思考與實踐
發(fā)布時間:2020-02-23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2002年,以《南京零距離》為代表的電視民生新聞,引發(fā)了遍及全國的民生新聞潮。然而,在這一進程中,由于多種原因,民生新聞出現的低俗、庸俗、瑣碎、蕪雜等問題,已經為傳媒業(yè)者所認識并逐步改進。這幾年,我們鹽城廣播電視臺《今晚播報》欄目也對促進民生新聞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其質量和品位作了一些探索,并嘗到酸苦和甘甜的滋味。
一、民生新聞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民生新聞的興起,使得電視新聞日漸趨于平民化、通俗化,這一現象改變了長期以來形成的節(jié)目題材、形態(tài)的固有樣式。
但是也應該看到,伴隨著民生新聞的火爆,它的先天不足觀眾低端和致命缺陷題材低俗,讓業(yè)界里的專家和有識之士充滿擔心和憂慮:在“滿足觀眾需求”的口號下,我們一貫倡導與堅守的“主旋律”、“真善美”漸行漸遠,民生新聞的內容從“新、奇、特”到“腥、星、性”,在如此采編心態(tài)和節(jié)目形態(tài)下,“三貼近”無疑變成庸俗化、新聞日漸娛樂化。
新聞傳播的導向正確是中國傳媒的底線,當人們把追逐市場、迎合觀眾、滿足消費作為一種習以為常的選擇時,是堅守社會道德與媒體的責任,還是挑戰(zhàn)和突破這個底線?我們鹽城廣播電視臺《今晚播報》欄目進行了理性的分析和反思,并把民生新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健康運行作為一個嚴肅的命題,在節(jié)目中作了有益的嘗試和實踐。
作為一檔民生新聞欄目,《今晚播報》開辦至今已經五年有余,一直有著較高的收視率和穩(wěn)定的受眾群。對我們而言,本土特色、反映民生的訴求和增強區(qū)域傳播影響力是我們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盡管眼下央視、各省衛(wèi)視咄咄逼人,然而,極具有鮮活度、興趣度、關注度的“身邊人、身邊事”,讓我們能搶得先機,由原本在央視、各省衛(wèi)視和省級臺各個頻道擠壓下的“弱者”成為了“強者”。近兩年的實踐,我們認為民生新聞在地市級電視臺也能走出“圍城”,“大有可為”。
第一、堅守責任和立場,注重民生新聞的質量和品位。
堅守媒體的責任和立場,就是堅守媒體的正確的“話語權”和“引導力”,也就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對民生新聞來講,就是要始終堅持弘揚主旋律,褒揚真善美。
《今晚播報》中,注重題材選擇和報道視角的“精、深、透”,給人留有印象的輿論監(jiān)督、對黨和政府政策法規(guī)的解讀、因弱勢群體引發(fā)社會關愛的連續(xù)報道、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的事例較以往明顯多了許多。我們堅守責任和立場,平時注重和加強新聞選擇,深化信息深度,強調導向意識,特別是在題材選擇上做到了嚴把導向關,帶來了這樣的變化。
第二、體現社會公共價值,關注點要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
很多民生新聞反映的不是百姓的生存狀態(tài),而是百姓生活中的一些負面因素;反映的不是當下的社會本質,而只是突出了一般問題的報道。如何破解這一困擾,我們《今晚播報》欄目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今年5月18日,我市舉辦每年一度的大型經貿洽談會?山衲甑慕涃Q洽談會時值“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fā)生不久,我市與全國各地一樣,社會各界以及市民群眾自發(fā)地組織了獻愛心活動,捐錢捐物,場面十分感人。在節(jié)目編排時,面對兩個都十分重要的內容,如何組織,孰輕孰重?我們打破常規(guī),對節(jié)目進行了串編,以我市各行各業(yè)支援抗震救災報道打頭,當晚這一類的信息量達到18條,然后以短短的兩條信息報道了經貿洽談會。在節(jié)目的播出過程中和節(jié)目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觀眾參與互動不斷,他們對我們節(jié)目的肯定,讓我們感動。可以說,這是民生新聞體現社會公共價值,體現電視傳媒乃至新聞業(yè)界價值取向的有力說明。
第三、民生新聞同樣需要“減負”,對受眾的需求要適度給予和控制。
現在電視媒體辦節(jié)目都強調要滿足受眾的需要。但也要看到,有時觀眾的“要求”并非是理性的。以我們88400000熱線電話為例,去年全年,觀眾打來的電話數萬條,有效信息卻不足五分之一。因此,民生新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堅守自己的價值取向;谶@一原則,我們一方面要尊重老百姓的話語權和投訴權,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實”,另一方面,要嚴格把握和用好手中的發(fā)布權。我們的做法是:選取典型性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報道,以供地方部門決策參考。有一段時間,我們熱線接到許多百姓反映農村雞糞難處理,大量的養(yǎng)殖戶向河道傾倒雞糞,造成河道污染。經過調查發(fā)現,這一問題比較普遍,很多養(yǎng)殖戶是出于兩方面考慮,一是自身確實無法處理;二是處理需要資金。但是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在東臺的很多西瓜種植戶,需要大量的雞糞做肥料,而恰恰苦于沒有雞糞來源。另外,雞糞還是沼氣清潔能源的好原料,同時又是魚塘喂魚的好飼料。于是,我們約請農林專家現場支招、指導,還給養(yǎng)雞戶牽線搭橋賣雞糞。既幫助養(yǎng)殖戶們解決了雞糞的去處問題,又幫助種植戶和水產養(yǎng)殖戶們解決了肥料、飼料的來源問題,還解決了養(yǎng)雞戶照明、煮飯燒菜的能源問題,可謂是一舉多得。農民們也感謝我們?yōu)樗麄冏隽艘患䦟崒嵲谠诘拇蠛檬隆T臼且粋問題性的報道,通過我們的調查轉換了視角,使得這個“負面”報道的題材,最后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抓大放小”,是民生新聞的理性回歸與訴求
我們感覺到,民生話題涉及到方方面面,由初始階段的雞毛蒜皮,胡子眉毛一把抓,過于注重了信息傳遞的量,到現在追求“精、深、透”,我們在關注的話題上,在報道的手法上,在活動的開展上,要自覺地注重理智、理性。具體做法有這樣幾點:
第一、以“大民生”的視野審視“小民生”事件。
我們對涉及面廣、影響力大、帶有普遍社會意義、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著力以“大民生”的視野審視“小民生”事件,這猶如打開了一扇窗,視野豁然開朗。如對鹽城市區(qū)三輪車亂停擋道、亂闖紅燈等話題,我們沒有簡單的抓表象,三輪車經常引發(fā)車禍,我們采編人員一般不會去在意什么地方發(fā)生、人員是否受傷、車輛受損情況。而是在調查中發(fā)現,鹽城的三輪車日益增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它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二是我們城市的公交系統(tǒng)還不夠完善,市民出行的需求給三輪車留下了生存的空間。于是有許多人力三輪車加裝了動力裝置,一些殘障車也摻和進來,它們車速快又要躲避檢查,還要與行人、機動車搶道等等。于是我們在報道中著重探討三輪車以及殘障車的非法營運和改造問題,交巡、城管等部門的管理缺位問題,城市公交系統(tǒng)的完善問題,引起了市民對此事的廣泛熱議,促成了政府出面牽頭,有關部門也加大了對三輪車的管理整治力度?梢,這種做法,把政策法規(guī)通過生動的新聞事例進行透徹的分析、解釋,實現了新聞題材、樣式的“活化、軟化和優(yōu)化”。
第二、主題新聞行動與公益活動凸顯了媒體的責任心和公信力。
我們公益的活動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一個接著一個,無論是2005年的“挽救十五名白血病患者大行動”,還是去年的“和諧鹽城全市行”,以及今年的“情暖2008”、走進街道社區(qū)的“市民學堂”、六一節(jié)前的“牽手留守兒童”等;顒又校性S許多多的困難家庭得到了社會方方面面的幫助,貧困大學生受到了資助,場景相當感人。媒體不僅是組織者、實施者、傳播者,而且通過活動,許多采編人員也經歷了心靈的震撼和洗滌。在集中開展的廣場活動上,勞動仲裁、技能培訓、崗位招聘、上門就醫(yī)、愛心尋訪、文藝演出,欄目的“律師團”成員現場支招,并得到了有關責任單位和部門包括由廣播、報紙等媒體的聯動支持來實現的,社會影響不言而喻,其中,“挽救十五名白血病患者大行動”當年還作為集體代表被列入央視《感動中國》候選名單。
第三、用受眾的眼光解讀與老百姓相關的政府實事工程。
政府實事工程是政務公開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地方政府向老百姓莊嚴承諾的惠民工程,媒體理應關注并全程追蹤,助推實事實辦和進行“有效的輿論監(jiān)督”。
鹽城有多個小區(qū),每到汛期,住在里面的居民總是憂心不已。去年,讓這些小區(qū)不再受淹,并限期完成施工改造任務作為市政府的實事工程之一提上了議事日程,對這類“民心工程”群眾理所當然充滿期盼。盡管在我們的《今晚播報》欄目中,這樣的話題過去也曾多次報道,但我們絕不簡單地“復制”,而是在于發(fā)現問題,側重思考。欄目的記者經常深入到這些易淹小區(qū),走進居民的家中,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慮、所想、所惑。選擇老百姓關注的、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然后通過我們記者的“再報告”、“再追蹤”,把政府實事工程的落實進展情況反饋到責任部門,再傳遞給受眾。今年,由于易淹小區(qū)的改造如期完工,順利經受了汛期的“大考”,群眾也從中感受到了政府對他們的關心,好評如潮。
三、服務意識的彰顯,體現了媒體對百姓的人文關懷
我們認為,媒體的服務不僅表現為一種內容,更應該表現為一種態(tài)度和理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首先要確立服務的態(tài)度和理念,服務的內容才能落到實處。
第一、由服務口號到搭建服務平臺,服務要落實到媒體的行動上。
這幾年,我們的記者是一些公共服務責任單位和部門的“?汀,這些部門服務的缺位容易給我們的服務留下缺憾,與他們的對接和聯系,往往是被動的,缺少熱情的。如何變“缺位”為“進位”,化“被動”為“主動”,正確引導社會各界為群眾排憂解難,進而通過志愿者參與,構建服務聯合體(或者協作體)等形式,使民生新聞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百姓,體現媒體的人文關懷,已經成了媒體的不二選擇,F在我們的服務平臺已經涉及到了法律、消協、供電、供氣、供水、房產等多家部門,具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我們還將繼續(xù)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進一步完善這個服務平臺。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媒體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樂于并善于充當“領軍”和“穿針引線”的角色。
第二、打造品牌和代言人,讓媒體的服務在大眾的眼中具有親和力。
我們《今晚播報》響亮地提出,“生活遇難事,今晚幫你忙”。這一版塊推出后,幫忙記者頻繁奔波在大街小巷、鄉(xiāng)村田頭,反映呼聲、解難答疑、服務百姓,忙得不亦樂乎。人們看到的是媒體人與受眾之間的平等交流、平和對話、平實溝通,正如我們節(jié)目里表述的那樣“幫您忙,辛苦一點沒有關系”。這種直面問題、直接介入、直達民間、直抒民意的節(jié)目,理所當然受到歡迎。
第三、“做本地、做鄉(xiāng)村、做時下”,服務是對“三貼近”的最好詮釋。
媒體要立足本地、立足眼前對老百姓的服務,一定要有為廣大農民朋友服務的意識,畢竟民生新聞不是城市市民的“專利”,我們關注的許多話題、大部分觀眾都在鄉(xiāng)村。不應忘記“鄉(xiāng)村人、田頭事”,是我們獲取有效新聞信息的“富礦”,也是我們參與競爭、取得話語權的法寶之一。
總之,民生新聞要做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健康發(fā)展,就要在圍繞服務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黨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務百姓生活上下大功夫、做足文章。探索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問題有待我們不斷實踐思考,追求卓越。
。ㄗ髡邌挝唬蝴}城廣播電視臺)
相關熱詞搜索:民生 實踐 思考 民生新聞的實踐和思考 民生新聞網 民生類新聞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