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高山仰止 道德文章——緬懷文化哲人季羨林先生
發(fā)布時間:2020-06-19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7月11日上午9時,季羨林先生駕鶴西去,士林哀痛。一時間,各種媒體的相關報道占據顯著位置,人們對這位世紀文化哲人——季先生逝世的關注程度,是多年來不曾有過的。北大百年講堂紀念大廳內臨時搭建的季羨林先生靈堂前,開放的第一天,悼念的人群排著超過百余米的長隊,有數千人前來吊唁。同時,中央領導同志也通過不同方式,向北京大學轉達了對季羨林先生辭世的深切哀悼。一位文化學者的辭世,何以遭致舉國如此關注?原因何在?我以為,原因就在于季先生幾十年來對學術的潛心研究、孜孜以求以及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喪失做人的良心。一句話,就是在做人和做事方面都堪稱楷模,而這正是當今人們最或缺最值得反思的。
季羨林先生是學貫中西、通古博今的著名學者,是名副其實的學術巨擘,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被范文瀾先生譽為“國寶”。在半個多世紀的治學生涯中,季先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出版了大量學術著作、譯著和散文,為中國思想文化寶庫增添了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縱觀季先生的學術研究,涉獵領域非常廣泛,主要包括語言學、文學、歷史學、宗教學、民族學、翻譯學、哲學、教育學等方面,出版的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印度簡史》、《現代佛學大系》、《中印文化交流史》、《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大唐西域記校注》、《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東方文學史》、《東方文化研究》、《禪與東方文化》、《東西文化議論集》、《世界文化史知識》等;
主要譯作有《沙恭達羅》、《五卷書》、《優(yōu)哩婆濕》、《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
由于季先生在中印文化交流方面所做出的輝煌成就,他被印度文學院授予了“名譽院士”稱號。他的文學隨筆主要有《清塘荷韻》、《賦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萬泉集》、《清華園日記》、《牛棚雜憶》、《朗潤園隨筆》、《季羨林散文選集》、《病塌雜記》、《憶往述懷》等。為了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季老還擔任了《東方文化集成》叢書主編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等巨型叢書總編纂。季先生窮其畢生的經歷,在學術領域里默默耕耘,其學術成就斐然,后人難以望其項背。季先生還是語言天才,精通多國語言,其中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幾乎是絕學;
除了學術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外,季先生還先后兼任過各種學術團體的領導,如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及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
季先生近些年來,對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都給予了關注,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如對“和諧”問題,季先生認為,我們講和諧,不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和諧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中國自古以來就主張和為貴,主張王道仁政,反對霸權,和諧是中華民族送給世界的一個偉大禮物。對季先生的觀點,溫家寶總理深表贊同。對2008年在中國舉辦的夏季奧運會,季老認為,辦好奧運會,不是建幾座模仿外國的大樓,而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奧運會正是一個展示我們國家和民族偉大形象的機遇。而孔子是中國文化的象征,所以,季老主張在開幕式上將孔子“抬出來”,奧運會開幕式上,在“孔子周游列國圖”的背景下,誦讀了《論語》中的六句格言,或許就是季老這一倡議的體現。對漢字的簡繁之爭,季先生認為,漢字簡化及拼音化是歧途,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延續(xù)至今,漢字起了巨大的作用。讀古文必須讀繁體字,中國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了。季老提倡的用簡識繁與最近臺灣馬英九提出的用繁識簡可謂異曲同工。對中華文化,季老認為,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對人類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文化軟實力是非常重要的國力,是民族的生命力,應當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很難想像,如果世界缺少了中華文化會是什么樣子。對當前興起的國學現象,季老深思熟慮,適時提出了“大國學”的概念,他強調指出:“‘國學’就是中國的學問,傳統(tǒng)文化就是國學”,“現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歧義很大。按我的觀點,國學應該是‘大國學’的范圍,不是狹義的國學”,“國內各地域文化和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國學’的范圍之內……敦煌學也包括在國學里邊……而且后來融入到中國文化的外來文化,也都屬于國學的范圍!
季先生之所以被人們所敬仰,除了他的學問外,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他的做人,他的人格力量。閱讀季先生的書籍和文章,我們時?梢钥吹疥愐、瓦爾德施米特、西克、胡適、傅斯年、湯用彤、王壽朋、胡也頻、李長之、何思遠、林庚、馮友蘭等一長串的名字,季先生沒有忘記他們的知遇之恩,用滿腔的真情去感激他們對自己的幫助。對晚生后學,季先生更是不遺余力地褒獎推薦,許多年輕人往往都是在受到季先生的鼓勵推薦后,走上了國學研究的道路。就是對文革時期那些傷害他的人,季先生也沒有去追究個人的原因,而是通過回憶錄《牛棚雜憶》,檢討追溯社會及體制上的根由。季先生則始終堅守自己的道德良知,“即使在最困難時,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可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季先生的愛國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說即使把自己燒成灰,自己也是愛國的。季先生懇辭國學大師等桂冠,也表明先生的謙謙之風,香港著名學者饒宗頤以“篤實敦厚”來評價季先生,他身上所體現的正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那種大丈夫精神和高尚道德人格,因此,季先生被央視列為2006年度“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靶挠辛贾庇,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2006年感動中國的頒獎辭正是對先生道德人格的最好概括。
天長地久,人生幾何;
泰山崩摧,北斗搖落;
高山仰止,萬眾追慕;
斯人雖逝,精神悠長。作為晚輩后學,作為孔子基金會季羨林研究所的一員,心中感念先生之道德人格,特此作文,謹表懷念。學習時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