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舊事九如巷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來源: 日記大全 點擊:
一
粉墻黛瓦,小橋流水,記憶的小船撐在遠去的時間長河里,一縷風華經(jīng)久不息。張家四姐妹,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談吐有墨香,身帶書卷氣。葉圣陶先生說過:“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倍鴼q月也印證了她們的幸福。
蘇州的九如巷,幽居在歷史深處,青磚鋪地,行人稀少。巷子形斜若玉鉤,清乾隆年間叫鉤玉巷,后改為九如巷!对娊(jīng)》對“九如”的表達是: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
張翼牖的結發(fā)妻子給張家生了四姊妹五兄弟共九個孩子。進入巷子不遠處,我們就看到了張翼牖故居,看上去是那種不驚不擾的鄰里人家,想想當年沈從文急匆匆從青島趕來,不知在門外盤旋多久,才敢怯生生地敲起門……
沈從文和張兆和屬于師生戀。當年,張兆和是個喜歡穿男裝剪短發(fā)的梨渦美女,充滿活力。沈從文初見張兆和便心生愛慕,用情書輪番狂轟濫炸,結果把張兆和氣壞了,找校長胡適評理,胡適卻說:“我知道沈從文頑固地愛你!”張兆和立即回答:“我頑固地不愛他!”沈從文沒有就此停筆,越寫越來勁,字里行間綿淼著深情。讀著,讀著,張兆和也漸漸地從反感到好感,甚至品味起文中況味:“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二
我們按了按門鈴,開門的是張家四姐妹的弟媳婦,一位退休的老教師,一臉慈祥,領著我們走過小小的過道。她說,1921年,公公把這塊地買了下來,除了興建樂益女中校舍外,就是給自己蓋了上下五間的樓房,全家人從此就搬來這里住。里面的天井并不大,但花草葳蕤,幽香彌漫,正堂樓房已經(jīng)不在了,兩處新砌的房子并排坐落,廂房還殘留著古色古香的味道,似乎在靜望塵世的喧囂,訴說主人的人生際遇。
當年,得知父親同意沈從文和三妹的婚事后,急性子的二姐張允和趕忙打電報,只一個字“允”,既表示允婚,也署了自己的名。張兆和唯恐講不清楚,又給沈從文追發(fā)了一封電報:“鄉(xiāng)下人喝杯甜酒吧,兆”。
張允和性格豪爽,天生有種英雄情結。大姐張元和與昆曲小生顧傳玠因同臺演出《長生殿》而相識,就此情定今生。但兩人地位懸殊,各方輿論給張元和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她寫信給張允和傾訴惆悵,張允和卻代行家長職權立即回信:“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有情人終成眷屬。
四妹張充和從小過繼給別人,相當長一段時間沒有和三個姐姐生活在一起。張充和考北京大學時,國文滿分,數(shù)學只得了零分,北大破例錄取了她。一時間,追慕者如過江之鯽,其中還有大名鼎鼎的卞之琳。幾多牽掛幾回癡,終于逼出了那首著名的情詩《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然而,張充和無意于卞之琳。那她看到的風景究竟是誰呢?當時,美籍德裔學者傅漢思應胡適邀請,在北大西語系教授希臘文,由于欽佩沈從文,經(jīng)常去沈家。后來沈從文發(fā)現(xiàn)傅漢思對張充和的興趣比對他更濃,也就順水推舟,常常叫張充和出來接待。傅漢思最終心想事成,抱得美人歸。
二姐張允和這個時候也進入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動人意境。一天她到同學家里,正好與其兄周有光撞了個照面。“遇見她,如春水映梨花!苯酉聛,二人上海同讀,杭州相遇,兩情相悅。
三
張家四姐妹都超塵脫俗,就像當年母親陸英一樣,不僅有大氣磅礴的風范,也不失俠骨柔情,鍋碗瓢盆交響曲在她們的手中亦有聲有色。
什么是大家閨秀?我覺得,除了舉手投足間散發(fā)的文化神韻外,還在于她們處亂不驚的心態(tài),笑對人生的恬淡情懷。
那么,四姐妹的品格究竟是怎樣煉成的?毫無疑問,張冀牖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他請了三位老師給女兒們教授文、史、哲、詩、書、畫,還注重教她們唱歌、體操、跳舞。深厚的學養(yǎng)使她們堅定而踏實,樸素而淡泊。
有一年除夕,張冀牖看到孩子們和家傭在一旁丟骰子,玩骨牌,雖然賭錢不多,但他認為這不是好苗頭,于是請來了昆曲名伶尤彩云為他們拍曲授藝。他還極盡所能,給孩子們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間。買留聲機,播放京劇和昆曲;買放映機,上映卓別林短劇。當年照相機剛流行,他買了幾個放在家里,供孩子們擺弄。滿屋的藏書,任孩子們自由翻閱。在九如巷,孩子們組織小劇社,演出節(jié)目,成立了“水社”,編輯了社刊《水》。
佳人已逝,而她們的故事是美酒,歷久彌香,飄蕩在口口相傳中,也飄蕩在蘇州城的一條小巷之中……
見習編輯 陳悅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