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的散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06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龍應臺的散文篇一:淡與深的交融——龍應臺散文《目送》賞析
淡與深的交融
——龍應臺散文《目送》賞析
斌霖 選
喜歡看龍應臺的散文,特別喜歡看她的《目送》,淡淡的文字,淡淡的憂傷,深深的情感,深深的認識。
作者的筆下,淡淡的文字里詮釋的是母親目送著孩子、與女兒目送著父親的深深的情感,在這些一個個與自己距離得越來越遠的背影,我們看到的不是別離時難分難舍的憂傷,有的只是淡淡的失落,淡淡的無奈,這些淡淡的失落與淡淡無奈里寄托著的不僅是她對兒子與父親的骨肉之情,更是她對這人生必經(jīng)一幕的理性思考。文章中的骨肉之情很深很深,深到足以讓每一個母親,每一個女兒熱淚滿流,但最讓我心底一震的是,《目送》里,她注視著兒子和父親那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的背影,而對于那內(nèi)心世界里距離越來越深的背影,作者有著的卻是深深的理解與欣然接受的曠達情懷,她用淡淡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是自然的,別離也是自然的,欣然的理解,欣然的接受,讓他飛,讓他走,不必執(zhí)著的不放手。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里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丫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鉤到過路行人的頭發(fā)!弊髡咭婚_始似乎預示著這樣的結(jié)局:孩子總有一天是會長大,會成熟的,那個時候,孩子的人身到他的內(nèi)心,已完全不再屬于母親了,總有那么一刻,他會因為自己的成長而越出母親的“樹籬”,走向?qū)儆谧约旱氖澜。也許這對無數(shù)的母親們來說,的確是一個天翻地覆的打擊,深深的付出,換來的結(jié)局居然是離自己越來越遠的背影;蛟S,天底下所有的母親,都永遠無法忘懷孩子小時候幾乎完全依附著自己關愛的時刻,這一時刻,孩子的人身,孩子的內(nèi)心,幾乎都是屬于母親的,他受母親的支配,他心底里緊緊藏著的是母親。文章中,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時候,是孩子與媽媽之間的第一次離別,孩子“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經(jīng)歷了這人生的第一次離別,孩子已漸漸適應了沒有了依靠的日子,他一步步的走向成長,一步步的遠離母親的懷抱,一步步的走
向?qū)儆谧约旱氖澜。這個時候,母親已不再是他心里的依靠,甚至成了與他再沒有了共同語言的代溝,于是,十幾年前的分別一幕是孩子依戀著母親高大的身軀,委屈的不愿意離開他這把生命的保護傘,十幾年后,卻成了“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而兒子,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蹦赣H還是那樣癡情的目送著兒子的背影,她“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钡撬麤]有,一次都沒有,母親看到的,是兒子“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眱鹤优c母親的心靈距離已走得遠遠的,送孩子上學的時候,“他也不愿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比绻f,母親曾經(jīng)深深的植根在孩子的心底,那么,在兒子長大的瞬間,孩子已經(jīng)把母親從他的內(nèi)心世界里不自覺的趕出來了,并且加上了一堵厚厚的墻,一堵有門而母親卻打不開的墻。那仍然還是母親的孩子,可是,孩子更是孩子自己。母親再也無法猜透孩子的心,再也無法走進孩子的心了。母親與兒子的送別,女兒與父親的送別,這兩者似是截然相反的,對比于兒子的“殘忍”,女兒似乎是時時刻刻的愛著父親,對比于正為兒子疏離而無奈的母親,父親似乎曠達的接受著,甚至,父親還刻意的提醒著自己與女兒之間的距離。“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fā)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cè)門的
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車內(nèi),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倍藭r此刻,這本應由女兒擔憂的問題卻由父親首先想到了,而且,他說得那么的曠達,走得那樣的瀟灑,仿佛這并不是一件什么傷感的事!拔摇比タ瘁t(yī)院里的父親,“趕回上班的時候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后沒入門后。”父親并沒有回頭,而默默注視著的,是“我”,默默依戀著的,還是“我”。
面對與親友之間的別離,我們有著的放不開的依戀;面對孩子心靈的疏離,我們感到的是酸酸的楚痛;面對至親之人的死別,我們心頭上涌上的是無盡的悲傷;面對這一個個遠離的背影,有誰能做到欣然的接受?如果將文章里的兒子與母親,女兒與父親串聯(lián)在一起,那就成了一個人必經(jīng)的人生階段,很小的時候,你往往會依戀著父母,他們幾乎已是你心底唯一的愛;長大的時候,你與父母有了自然的精神疏離,你不由自主的遠離了他們;老了的時候,你心底還是愛戀著孩子,但你已經(jīng)不想要去依戀他,而是希望他不要顧念著你,所以,你選擇了瀟灑的走,不需要回頭。文章里,母親目送著的是兒子與父親的背影,同時她目送著的也是一個人的人生。這人生的規(guī)律是自然的,不是孩子已不再愛你,也不是父親不接受你的愛,只是,愛的深度不同,愛的方式也不同。而你最應該做的,就是曠達的理解,曠達的接受。正如龍應臺告訴我們:“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辈槐刈,真的不必追了,面對他們的背影,淡淡的憂傷是自然的,只是,不必執(zhí)著的不放手,既然他們選擇曠達來愛你,那么,你也曠達的愛他們吧!
龍應臺的散文篇二:龍應臺散文中比喻
龍應臺《目送》中精彩的比喻
1.橫過大草坪是一條細細的泥路,一排鵝,搖搖擺擺地往我的方向走來,好像一群準備去買菜的媽媽們。 《十七歲》
2.當晚的月亮,不特別明亮,不特別油黃,也不特別圓滿,像一個用手掰開的大半邊葡萄柚,隨意被擱在一張桌子上,仿佛尋常家用品的一部分!渡铰贰
3.父親的死亡,像海上突來閃電把夜空劈成兩半,天空為之一破,讓你看見了這一生從未見過的最深邃的裂縫、最神秘的破碎、最難解的滅絕!妒裁础
4. 因為失去了這一切,所以難民家庭那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擲
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頭。他們仿佛發(fā)現(xiàn)了,只有教育,是一條垂到井底的繩,下面的人可以攀著繩子爬出井來!稙檎l》
5.四十四戶人家像四十四個貨柜箱一樣一層一層堆疊成大樓 ,每一個貨柜門都是關閉的,就形成一種老死不相往來的現(xiàn)代。《火警》
6.一朵碩大的木棉花,直直墜下,打在頭上。抬頭一看,鮮紅的木棉花,一朵一朵像歌劇里的蝴蝶夫人,盛裝坐在蒼老的枝頭,矜持,艷美,一言不發(fā)。《金黃》
7.車子騎到海灘,風輕輕地吹,像夢一
樣溫柔……《四千三百年》
8.我看見一家紙店,宣紙一捆一捆的,大大小小的毛筆懸掛,黑色的筆桿,白色的毛,像含蓄未開的白荷花,一個美的展覽!妒谞枴
9.它們(浣熊)臉上仿佛蒙著面具,兩只眼睛像用大把黑墨涂過,涂抹過度,又濃又黑,看起來就像化裝得不太標準的假的江洋大盜,也像被人打得兩眼烏青的馬戲團小丑。 《新移民》
10.他的質(zhì)問,像留在皮膚深層的刺青,靜靜的跟著我長,然后成為我寫作的 胎記——不懂的字,不用!段邓{》
11.湄公河這條會呼吸的大地絲帶,總長四千兩百公里!毒嚯x》
龍應臺的散文篇三:龍應臺文章摘錄
龍應臺經(jīng)典文章語錄
我只能想象,他的內(nèi)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