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文作家 海外華文作家中的四朵金花(下)
發(fā)布時間:2020-02-27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坐云看世景”的林湄 這一次,林湄以“荷比盧華文作家協(xié)會主席”的身份出席香港會議。所謂“荷比盧”,亦即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我對陳若曦、尤今的大名,早就知曉。對林湄,卻有點陌生。然而在會議期間,通過跟林湄交流,很快就熟悉了。尤其是她知道我來自上海,說自己曾經在上海生活過,當時她的家在上海余慶路。我們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從“荷比盧”縮小到同一座城市。一天早上,我在“月光光”餐館用早餐,她坐到我的對面,跟我聊上海,聊人生,聊創(chuàng)作,她的坦率和真誠,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林湄出生于1945年,比陳若曦小七歲,比尤今大五歲。她像尤今那樣有著雍容華貴、舉止大方的風度,卻有著陳若曦那樣起伏跌宕、艱難曲折的人生。
閱歷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資本”。林湄用一句高度概括、濃縮的話,形容她的人生之路:“我先后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殖民地的香港和資本主義的歐洲生活!比N不同社會制度的人生經歷,鑄就了她與眾不同的認識世界的角度、寬度和高度,造就了她的作品的錯綜復雜的背景和深刻的思想內涵。
林湄原名林梅。上海著名畫家劉海粟曾經以“林梅”的意境為她題寫了這樣一首詩:
嶺上紅梅得古馨,
高寒出手氣無倫。
萬花敢向雪中出,
一枝獨先天下春。
早年在社會主義中國大起大伏的經歷,給林湄上了人生的第一堂“基礎課”。
林湄原籍福建福清,出生于泉州的書香門第、華僑世家。就在她高中畢業(yè)、準備報考大學時,一位領導看中她華僑世家的背景,力勸她到農村插隊當農民,以樹“典型”。天真爛漫的林湄聽從了,來到福清音西公社插隊落戶,果真成了紅色的“標兵”,人稱“南方的邢燕子”(邢燕子是當時中國北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標兵)。十九歲的她,在幾千人的大會上談自己下鄉(xiāng)的體會,可謂大紅大紫。林湄回憶說:“在我面前的都是鮮花,都是國家對我的期望和祝愿,我就好像被一條紅錦帶包裹著!彼惨虼嗽1966年被保送到北京一所名牌大學。
1966年是中國那場瘋狂的“文革”風起云涌的年代。林湄在“文革”風浪中幾乎沉沒,因為她被誣指為“黑標兵”,從天上重重地摔到地下,從大紅大紫跌為大難大悲。這是林湄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劫難。
林湄不得不離開北京,顛沛流離于福建、廣東、上海。幸好林湄有著家族的華僑背景,才得以跳出“文革”火坑。已經結婚的她,在1973年與丈夫一起從上海前往當時處于英國殖民統(tǒng)治下的香港,從社會主義社會“跳”入殖民地社會。真是無巧不成書,就在1973年,陳若曦受不了“文革”的肆虐,也與夫君一起從中國內地來到香港。她們當時并不相識。
林湄在香港的命運是不幸的;ɑňG綠的香港雖然沒有紅衛(wèi)兵的狂囂,卻充滿爾虞我詐的陷阱。丈夫的離去使她蒙受了一記重錘,她遭受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二次劫難。如她所言:“我是想做賢妻良母而不得,因為我丈夫不領情;他原來和我一樣,也是很有理想的,但到了香港這個花花世界,一下就滑到另一個極端去了。”不得已,林湄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在香港艱難度日。為了謀生,她當過金表廠工人、珠寶售貨員、廣告營業(yè)員,后來開始做生意。這時,她遭受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三次劫難――奸商把她僅有的一點積蓄全部卷走。她欲哭無淚。
人生三劫,使林湄飽嘗生活的辛酸,不過這也使她的思想迅速走向深刻,走向成熟。她是堅強的。每一回被命運擊倒在地,她都勇敢地爬起來,又一次從零開始。她從小就喜愛文學,讀小學時在兩次作文比賽中奪魁,十三歲時便開始發(fā)表詩文。這一回在百般無奈之下,一無所有的林湄拿起了手中的筆。她先是到香港《經濟導報》廣告部工作,開始進入報界。翌年出任香港中國新聞社海外部記者,從此她在香港站穩(wěn)了腳跟。
林湄送給我一本她的人物特寫選集《精神王國的求索者――文化名人采訪錄》,2006年由深圳報業(yè)集團出版社出版。林湄告訴我,這是她在香港中國新聞社擔任海外部記者時期寫的。這本書在1989年4月曾經由香港明窗出版社以《文壇點將錄》為書名出版香港版。這本書是林湄的成名作。翻開這本書,諸多名人的名字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巴金、丁玲、冰心、梁漱溟、馮友蘭、俞平伯、錢鐘書、夏衍、蕭乾、馮牧、楊沫、王蒙、范曾、劉海粟、陳景潤……林湄能夠接連采訪這么多大家,足見她作為記者的采訪功力。
林湄說及當時的采訪經歷:“最難采訪到的是錢鐘書先生,聽說他連英國電視臺記者的采訪都斷然拒絕了,可想而知,難度有多大?墒,他愈高貴獨特,我愈想謁見。適巧遇到與他有交往、任職《文藝報》副總的吳泰昌先生,經他幫忙,我們做了不速之客。沒想到,一切順利,事后才知道,這是錢鐘書平生唯一一次接受記者的采訪。”
錢鐘書笑稱林湄的采訪是“甕中捉鱉”,林湄就以《“甕中捉鱉”記》作為錢鐘書專訪的標題。在采訪中,林湄問錢鐘書如何看待諾貝爾文學獎,錢鐘書反問她是否知道蕭伯納的話。錢鐘書依然保持幽默調侃的語調:“蕭氏說‘諾貝爾設立獎金比他發(fā)明炸藥對人類的危害更大’。當然,蕭伯納自己后來也領取這個獎……”
林湄對中國內地諸多重量級的文化名人的專訪逐一在海外發(fā)表之后,反響異常強烈,海外五十多家華文報紙予以轉載。當這些特寫在香港結集出版時,著名翻譯家、作家蕭乾為她作序。蕭乾是老記者,他很欣賞林湄的采訪技巧,說她“能拆除采訪者與被采訪者之間的藩籬,把采訪變?yōu)檎勑摹,說她“有一種不尋常的本事,使被采訪者向她啟開心扉”。蕭乾還說,“她的貢獻是出色的”。
一系列文化名人專訪的成功,使林湄終于走出逆境。她不僅從此成為名記者,而且堅定了她走文學之路的信念。已經步入中年的她,文學成了生命的支撐點,林湄開始了散文、小說的創(chuàng)作,出版了散文與小說選集《誘惑》、短篇小說集《羅經理的笑聲》、長篇小說《淚灑苦行路》。
香港文藝界不乏追求獨身的她作為情人的人。林湄對我說:“我的要求是百分之百占有對方,絕不做不明不白的情婦!
林湄終于再婚了,丈夫是荷蘭籍。1989年,林湄隨丈夫移居比利時。1990年,她跟丈夫定居荷蘭。這樣,林湄開始了她人生的第三階段,即從殖民地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豐富的經歷,成為她創(chuàng)作上取之不盡的源泉。在荷蘭,人生地不熟的她處于孤獨之中。林湄說:“我自愿選擇孤獨,選擇寂寞!薄拔膶W本身便是孤獨的。因為,人只有在孤獨與寂寞中才會去思考。”她在孤獨中奮力創(chuàng)作,進入了她創(chuàng)作生涯的巔峰期。林湄專注于小說創(chuàng)作。她寫了長篇小說《漂泊》、《浮生外記》、《艾琴湖》,中篇小說《不動的風車》、《逝去的秋風》,雜文集《我歌我泣》以及散文詩集《生命、愛、希望》,散文集《如果這是情》。1995 年6月,“林湄文學創(chuàng)作研討會”在荷蘭的安特霍芬舉辦,這是西歐歷史上第一次華人作家的研討會,與會者有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和德、英、法、荷、比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共五十多位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出版家、教授和記者。
這次研討會,是林湄創(chuàng)作的新起點。她開始醞釀、創(chuàng)作五十萬字的長篇小說《天望》。這部小說以荷蘭莊園主弗來得的傳道生涯及其與妻子微云悲歡離合的情感發(fā)展為主線,交織出一幅世紀之交的歐洲社會生活圖畫。林湄告訴我,“十年磨一劍”,這部長篇小說她花費精力最多,用了十個春秋才終于完成。
如此篇幅浩大的長篇小說,在海外難以出版,林湄決定在中國尋覓出版的機會。林湄向我透露幕后的故事:她看到長江文藝出版社是中國內地相當活躍的出版社,雖然這家出版社對于她來說完全陌生,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她向長江文藝出版社投稿。長江文藝出版社收到來自荷蘭的長篇小說《天望》之后,告訴林湄,兩周之后給予答復。果真,在兩周之后,長江文藝出版社正式通知林湄,決定出版她的新作《天望》。就這樣,林湄厚重的新作,2005年在中國內地與廣大讀者見面!短焱烦霭嬷,歐洲的《歐洲時報》連載了這部長篇小說。
林湄這樣談及創(chuàng)作《天望》的體會:“天只有一個,人卻有多種多樣。除了種族、膚色的區(qū)別外,更重要的是心靈世界的差異。因此,人世不僅復雜而且多變化。又因為人有性情、動感和思想,所以人世的風景更豐富、更巧妙、更奇特!睋,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著名漢學家Charles Willemen撰文稱贊:“在經濟全球化帶來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天望》是一部‘坐云看世景’的優(yōu)秀小說! 法國華人文學批評家韋遨宇則指出:“《天望》是這場新千年、新時代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一只報春之燕。”《天望》在2009年獲得“中山杯”華僑文學獎。
林湄告訴我,她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人,一個在荷蘭,一個在深圳。生活安定的她,正在全力以赴創(chuàng)作《天望》的姊妹篇。
林湄伸出右手給我看,手心有兩道傷痕,那是由于長期握筆寫作造成的肌肉粘連。寫作雖然辛苦,她卻把自己的生命溶解于作品之中。她說,她的新長篇,已經完成大部分。不久之后,她將奉獻給廣大讀者。
“百善‘笑’為先”的吳玲瑤
在四位海外華文女作家之中,最年輕的是來自美國的吳玲瑤,她也虛齡耳順了。不過,一頭黑色短發(fā),一張常笑的臉,看上去比她的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
吳玲瑤在美國華人之中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因為她在美國發(fā)行量最大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副刊開設個人專欄,長達二十多年。她還是美國KTSF電視臺“文化麻辣燙”節(jié)目的主持人,常在熒屏上露臉。
吳玲瑤在會議上的“露臉”,是在會議閉幕時的晚宴上,以主持人的身份主持了晚會。在主持晚會的時候,她也奉獻了自己的節(jié)目,那就是講述她自己創(chuàng)作的幽默故事,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她說起自己減肥的故事:“我在四十歲以后一直在發(fā)胖,朋友建議我去騎馬,每個禮拜三都去騎馬,三個禮拜后,馬瘦了二十磅,我一磅都沒瘦!
她也說起朋友減肥的故事:一個女朋友很胖,怎么辦呢?她就找了一個身材很漂亮的女孩子的照片,貼在冰箱里面,每天一打開冰箱,一看見人家身材那么苗條,想到自己的身材,就說,算了算了,我不吃了。于是把門關起來了。她就這樣在一個月里瘦了十五磅?墒撬南壬粋月之內卻胖了三十磅,因為想看美女,他天天去開這個冰箱取東西吃!
她說,有一首歌叫做《明天會更好》,她最近則出版了新著《明天會更老》。書中充滿幽默感。書中說,歲月要走過,才知道它的凌厲,到了某個年紀不得不承認地心引力的厲害,器官樣樣俱在,只是都下垂,即所謂的“萬般皆下垂,唯有血壓高”。有人因此特別忌諱說老,連“我先走一步”也不能說。
她說,中年后的體形起了很大的變化,從蘋果型變成梨子型,“坐著打瞌睡,躺著睡不著。想記的記不起來,想忘的忘不掉”。更糟的是“哭的時候沒眼淚,笑的時候一直擦淚”。頭上是“白發(fā)拔不盡,春風吹又生”,男士們的發(fā)型也個個如小說家莫言所說的“地方支持中央”――兩邊往中央梳,遮住稀疏的部分。酒窩變皺紋,皺紋變酒窩,無意中發(fā)現本來以為額頭上的幾條紋路只是抬頭紋,現在卻是不抬頭也有皺紋,還好這個時候有老花眼、白內障,也不怎么看得清楚。記憶力明顯衰退,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就是想不起到這兒來要做什么。一位老先生甚至說,他有一次竟然笑到一半忘記為何而笑。一位女士年老了聽力差,說起她坐公交車的時候,站在她前面的一個男孩一直跟她講話,她因為聽不見就提醒對方不必講了,那男孩竟然說他只是在嚼口香糖,沒有和她說話啊。
她說起自己家里的故事:孩子生長在美國,而家中講的是漢語,孩子也就“中西貫通”。比如,孩子說“爸爸是‘走狗’”,其實是因為孩子不會說漢語“遛狗”。孩子生搬硬套中文中的成語,說“下班的時候爸爸‘陸陸續(xù)續(xù)’回來了”。不明情況的人以為他家有許許多多“爸爸”呢!還有一個孩子則說,“自己的媽媽是半老徐娘,但利用鬼斧神工打扮起來一點也看不出是父親的糟糠之妻,爸爸的頭頂是羽毛未豐,雙管齊下地穿上西裝褲倒也可以算得上英俊得慘絕人寰”……
吳玲瑤的幽默故事,與陳若曦的“文革”小說,一喜一悲,如同兩個極端。不同的人生經歷,造就了不同的作家,造就了不同的作品。
跟吳玲瑤聊天,我發(fā)現我們竟然有許多共同的話題。
吳玲瑤是北美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會副會長、美國加州華文作家協(xié)會會長。然而她又常常被稱作臺灣作家,因為她是臺灣人。我告訴他,我的長子一家在臺北,我的長媳是臺灣人,所以我和妻常去臺灣,不久前從臺北去了金門。吳玲瑤一聽,馬上關切地問起金門的近況,因為她是在金門島上出生的。
吳玲瑤畢業(yè)于高雄師范學院英語系,在臺灣文化大學西洋文學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又到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獲得語言碩士學位。如今定居在舊金山硅谷。一說起硅谷(臺灣人稱“矽谷”),我們又有了共同的話題,因為我的次子就在硅谷工作,我和妻也常去美國。原來,她家與我的次子家,相距不遠。
她的先生叫陳漢平,畢業(yè)于臺灣新竹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計算機博士學位。他曾經主持美國星戰(zhàn)計劃第五代計算機設計工程,創(chuàng)立IC公司Active Design,這家公司后來成為美國上市公司。陳漢平博士現任美國阿波羅科技公司總經理。陳漢平博士與我的次子是同行,都從事計算機研究工作。
吳玲瑤告訴我,她和陳漢平博士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她先生的一項計算機專利在美國獲得一千萬美元,這在當時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沒想到她的兒子更加厲害。兒子繼承父業(yè),也從事計算機研究。在她兒子二十七歲的時候,創(chuàng)造了驚人的奇跡――他的語音軟件被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以十億美元收購?芍^將門出虎子!起初我以為是十億新臺幣,吳玲瑤再次明確告訴我,是十億美元!
吳玲瑤掏出她的錢包,拿出她和先生、兒子、女兒的合影給我看?吹贸,她的家庭溫馨而幸福。
她的先生不僅是電腦精英,而且酷愛文學,人稱“右手玩電腦、左手寫文章的才子”。他寫過好多文學著作,例如《在硅谷喝 Java 咖啡》、《超越達?芬奇密碼》、《生活方程式》、《愛與幽默》、《誰怕計算機》等。其中《超越達?芬奇密碼》在2007年由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正因為這樣,陳漢平博士與她有著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語言。陳漢平曾經寫詩給妻子:“五湖四海,我何幸運;千山萬水,與你同行!
吳玲瑤告訴我,她的先生還寫過科幻小說呢。這使我不由得記起美國匹茲堡大學電子計算機系主任張系國教授,他也是來自臺灣。我說,張系國教授創(chuàng)辦《幻象》雜志時,聘請我擔任編委,在我的名字后面還加了括號(大陸)。吳玲瑤馬上就說,她的先生就在《幻象》雜志上發(fā)表科幻小說,還寫過《做一個科學的幻想者》!
這么巧,雖然我跟吳玲瑤還是第一次見面,竟然有著“金門、硅谷、電腦、《幻象》”這么多共同的話題!
吳玲瑤給我的印象是親切、真誠而細心。我在香港商場里,給妻買了兩件又輕又軟的時尚羽絨服,吳玲瑤在仔細觀賞了一番之后,以熟練的動作把羽絨服整整齊齊折好,收進小小的尼龍袋里,然后把袋口扣好,交給了我――說實在的,在此之前,我還不知道怎么把羽絨服收進袋子里。吳玲瑤對時裝非常在行,是因為她常上電視屏幕。每一次從中國內地回美國,她的箱子里必定裝滿剛買的各色時裝。
吳玲瑤研究幽默,用文學的方式表達幽默,她稱之為“幽默文學”。
吳玲瑤認為,美國是一個不乏幽默的國家,美國人在生活中非常重視幽默;相比較而言,中國人由于背負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往往表現為不敢太快樂,即使有幽默,也是比較委婉含蓄的。其實,幽默有“化學作用”,有益健康,可以使我們過得更為快樂。幽默還能化解各種尷尬,避免出現矛盾直接對立的情況。幽默也是人們超越不幸的一種表達方式。
吳玲瑤有著她的“幽默觀”。她以為,只要用心,隨時都能營造幽默,每個人都要有自嘲的雅量,以善良的心為出發(fā)點,解讀許多人生的狀況,才能去除敵意,泰然自貶。“不要在生活上挑缺點,否則‘心甘情愿’會變成‘心干情怨’”,人應該像茶壺那樣,“屁股燒紅了,嘴巴里還要唱歌”。吳玲瑤還說,我們走在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經歷一些挫折,幽默就像汽車的減震器一樣,使你不會顛簸得那么厲害,讓你的人生順心。
吳玲瑤調侃說,人老了,“知識退化,器官老化,思想僵化,等待火化”。但是要人老心不老,皺紋長在臉上,不長在心上。
吳玲瑤以為,幽默是一種人生境界,是人生的智慧閃光。她強調說,人生苦短,需要更多的歡笑來為世界添色彩,我們不要“笑里藏刀”,期待的是有啟發(fā)性的“笑里藏道”。
吳玲瑤多年從事幽默文學創(chuàng)作,不僅對英語的幽默語式得心應手,而且把漢語的雙關、暗指、諧音用得妙趣橫生。
吳玲瑤勤奮而多產,她已經出版《美國孩子中國娘》、《非常幽默男女》、《幽默女人麻辣燙》、《幽默酷小子》、《用幽默來拉皮》、《ABC學中文》、《學歷沒價值》、《二世的抱怨》、《孩子老實說》、《幽默教中文》、《從前明月光》、《好好化妝》、《驚奇宴會》、《顛倒兒歌》和《孩子的形容詞》等四十九部著作,其中有十八部在中國內地出版了簡體字版。
讀吳玲瑤的幽默文學作品,令人不時會心一笑。吳玲瑤說:“笑是兩個人間最短的距離!
臺灣著名女作家琦君評價吳玲瑤的幽默文學作品時說:“她以溫厚的心體會人情,以敏感的眼光觀察世態(tài),再以她獨具一格的風趣語言娓娓道來,任何事情經她點染都能讓人有所會心,在開懷大笑后深思而有所得!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綜觀來自臺灣、新加坡、荷蘭、美國的四位華文女作家――陳若曦、林湄有著那樣大起大落的生活經歷,所以她們的小說深刻地反映了社會面目,而尤今在無憂無慮中周游世界,寫下眾多優(yōu)美的散文,吳玲瑤則在無憂無慮之中才能寫出那樣多的幽默文學作品。海外華文文學的這四朵金花,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多彩的世界,在文學史上留下各自不同的腳印。■
。ㄈ耐辏
。ㄘ熑尉庉/劉晨芳)
相關熱詞搜索:金花 家中 海外 海外華文作家中的四朵金花(下) 臨沂作家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電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