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页,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网站夜色,久久艹影院,精品国产第一页,欧美影视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金融的警鐘:警鐘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散文精選 點擊:

  中國經濟安全嗎 系列之十三   在人民幣升值與美元貶值的夾擊下,中國外匯儲備每月縮水100多億美元。   人民幣資產由“香餑餑”到“燙手山芋”,僅一步之遙。
  中國一旦發(fā)生房貸危機,恐怕會比美國次貸危機更加嚴重。
  中國不能“不在意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當有人笑看美國因次貸危機而灰頭土臉時,卻沒有覺察到中國金融的嚴峻情況,或許可以警覺地說,“危機已經迫近”。依筆者所見,局部危機已經出現了。
  
  
  股市怎樣了
  
  中國股市在沉寂多年后于2005年末迎來了空前的“牛市”大轉機。然而,就在A股市場高歌猛進時,美國爆發(fā)了次貸危機。一向持有“中國是中國,世界是世界,井水不犯河水”之判斷的股民,這次卻沉痛地領教了“全球化”的威力。雖然次貸危機的震中在美國,但是美國金融市場似乎只是泛起幾圈漣漪,道瓊斯股指跌幅只有10%多一點兒。相反,遠離震中的中國A股市場卻波濤洶涌,跌幅超過50%。
  美國次貸危機在一定意義上影響到中國股市暴跌,對另一些人來說,則帶來“抄底”華爾街的“良機”。正盤算“走出去”的一些金融家,在美國次貸危機面前似乎頗有摩拳擦掌的味道。次貸危機是一種新型危機,有間歇性特征。就在新一波浪潮來臨之際,美國財政部迅速地通過了中國中信對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1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著實令市場與中方十分意外,因為這與美國一貫的、而且對特定國家尤其明顯的市場保護作風差異太大。然而沒有幾天,貝爾斯登就宣布陷入困境,中信險入陷阱。
  在此之前,中國國家開發(fā)銀行對英國巴克萊銀行的投資、中國投資公司收購百仕通和摩根斯坦利各約10%的股份、平安保險對比利時―荷蘭金融集團富通銀行的投資等“走出去”都出現嚴重虧損。另一方面,“請進來”的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都賺大錢了。美國銀行得意地稱,該行在中國投資所帶來的收益遠遠超出次貸危機造成的損失。該行在2005年投資30億美元于中國建行(獲8.5%股權),而到2007年底評估獲利超過300億美元。
  
  外匯儲備怎樣了
  
  外匯儲備是什么?說到底,最后是“西方世界印刷的紙張”,主要就是美國的“綠色紙片”,世界習慣稱之為“綠背”。如今,信息化了,用“電子貨幣”,美國連紙張與印刷成本都不用支付了。國際秩序的不公,中國競爭力的薄弱,使得中國早期不得不不斷地增加外匯儲備,用廉價的勞動力、廉價的資源與廉價的環(huán)境成本去換取“西方紙片”。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外匯儲備不斷增多,還有必要拿著實實在在的資源去換回這些“西方紙片”或“電子符號”嗎?
  答案也許是:這樣做是危險的。曾經有一種觀點否定增加黃金儲備,其理由是,美元資產有收益,而黃金沒有收益。多年前就有有識之士指出,外匯儲備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多則遺患”。可惜的是,這一觀點被指責為“不懂經濟”。有人解釋說:中國儲備雖大,但是人均起來比新加坡少得多,所以中國的儲備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當中國外匯儲備過萬億后,西方評論中國據此有了“戰(zhàn)略武器”,有了極有分量的“談判籌碼”。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中國陷入被動。一方面,中國不得不增加外匯儲備進而增加國內已過剩的流動性;另一方面,我們還無法調整我們的儲備結構,因為那樣會加劇美元貶值,不僅不符合“利益攸關方”的大國責任,而且會使我們的儲備縮水更多。
  2008年3月2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fā)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草案指出,自2002年以來,美元實際已貶值約25%。中國1.7萬億外匯儲備中美元居多,根據有關專家分析,今年以來在人民幣升值與美元貶值的夾擊下,中國外匯儲備每月縮水都在100多億美元,相當于每月損失“四艘航空母艦”。在我們還沒有覺察、當然還有人堅決否認“貨幣戰(zhàn)爭”時,中國已經遭遇重創(chuàng)。
  
  人民幣怎樣了
  
  一般理解,一國發(fā)生貨幣危機的重要特征是該國貨幣的急速大幅度貶值。但易于被輕視或被迷惑的是,貨幣持續(xù)大幅度升值其實也是一種危機,至少也是“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前奏。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就是一場金融危機,而且還預示著一場更大的經濟危機。
  人民幣現在處于升值中。我們知道,中國發(fā)展的是實體經濟,而實體經濟很受人民幣持續(xù)快速升值的危害。中國有關部門對此有了初步評估: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出口增速放緩,盈利水平下降;外貿出口每波動一個百分點,將影響中國18萬~20萬人的就業(yè)。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情形下,越來越多的企業(yè)特別是外向型企業(yè)陷入困境。
  通常,一國國際收支持續(xù)順差會導致該國貨幣不斷升值,人民幣升值有這層邏輯。但因素更多的是,在不斷升值的強烈預期中持續(xù)升值。升值步伐越來越快的人民幣,本身已經成為人民幣持續(xù)升值的重要動因。在金融監(jiān)管乏力的態(tài)勢下,巨額境外資本進入中國,人民幣資產在金融資本掀起的泡沫中沉浮。人民幣資產由“香餑餑”到“燙手山芋”,僅一步之遙。一旦境外資本出現大規(guī)模抽逃,傳統(tǒng)的貨幣危機則隨即上演。拋售的是打殺,追逐的是捧殺。人民幣,還是很讓人擔憂的。
  
  銀行怎樣了
  
  在境外投機資本涌入、外匯儲備增加的情形下,基礎貨幣投放越來越多,經過所謂“乘數效應”,人民幣資產出現泡沫,通貨膨脹日趨顯著。時下,中國的通脹在8.5%,而存款利率只有其一半。實際的負利率吞噬著百姓積攢的財富。由于沒有更多選擇,老百姓很無奈地成為銀行的“鐵桿”、“忠實”的儲戶。這種現實的無奈,已經顯示出銀行管理上的問題。
  銀行的問題更多體現在巨額金融資產的流失。根據2006年1月的銀監(jiān)會2號令,中國境內新建股份制銀行要有外資參股。我們對這種引進“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的解釋,一是人家有充裕資金,然而事實是,中國自己的資金多得沒地方去;二是中國人自己不愿意購買,只好賣給外資;三是人家有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但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表明,事實不盡如此。
  引進“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奉送給人家的是“原始股”。有學者統(tǒng)計,“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在中國十家銀行所獲得的資產收益就高達10600億人民幣,若加上在廣發(fā)行、深發(fā)展、華夏和北京銀行的控股所得約7000億元,合計達到1.76萬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取得的。說實在,金融玩家會讓你的巨額財富輕易流失,而且流失得迅速與不聲不響,如水銀瀉地。由于中國的商業(yè)銀行都引進了“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這些境外投資者到底賺取了多少,實難數計。“股改”旨在提高銀行的國際競爭力,競爭力的提高旨在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中國的銀行絕大多數還沒有“走出去”,財富利潤就被“蒸發(fā)”了。更有甚者,整個地賣給了外資。
  
  房地產怎樣了
  
  房地產業(yè)在統(tǒng)計劃分上雖然不屬于金融業(yè),但是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該行業(yè)越來越具有諸多金融特性,而且會對金融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因此,將房地產危機納入金融危機考量,當無太多疑問。
  國際經驗一再表明,房市與股市易釀泡沫,積聚金融風險。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已經到了不可小視的境地。國際上,單位面積房價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即“房價收入比”)是衡量房地產健康程度的通用方法。世界銀行認為,正常的“房價收入比”,發(fā)達國家一般在1.8~5.5之間,發(fā)展中國家則在3~6之間,而中國諸多城市已超過12!次貸危機爆發(fā)前,美國泡沫最嚴重的佛羅里達也沒有超過6。
  中國金融界一直將住房信貸視為優(yōu)質資產,并沒有對住房按揭貸款進行“優(yōu)次”劃分,而且在實際放貸操作中,提供不實收入證明等虛假文件的比比皆是。目前,中國房價處于上升周期,高房價掩蓋了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和投機因素。倘若中國的房價出現逆轉,其潛在風險必然會暴露出來。一段時間,深圳等城市房地產價格下跌,北京等城市房地產價格雖居高不下,但是成交量萎縮。這些跡象隱約地表明,中國房地產市場“硬著陸”的幾率甚大。鑒于國內銀行一半左右的信貸資產與房地產相關,而信貸證券化率很低,少有分散風險的渠道,因此一旦發(fā)生房貸危機,恐怕會比美國次貸危機更加嚴重。
  
  金融監(jiān)管怎樣了
  
  經濟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的金融主權是進行有效監(jiān)管的重要前提。中國是個大國,是個有“個性”的發(fā)展中大國,中國必須保持、維護自己的獨立經濟主權。然而近年來,在境外游資充斥且還在涌入的態(tài)勢下,在外來壓力下,中國有關部門竟然表示“中國并不在意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這種“不在意”不僅表現在口頭上,而且體現在我們的金融實踐中。我們引進“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有些做法存在法律上的問題。比如,2006年11月,廣東發(fā)展銀行“成功”實行股份制改造,美國花旗銀行以20%的股權獲得100%的經營權,明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有關“同股同權”的規(guī)定。
  
  還有,2008年3月出臺的《銀行控股股東監(jiān)管辦法(征求意見稿)》規(guī)定,境外金融機構取得中資銀行控制權,需要國際評級機構出具評級報告。然而,國際評級機構一直存在嚴重的道德風險,尤其是在2001年~2002年美國大公司財務丑聞以及此次次貸危機中已暴露出極大的問題。亞洲金融危機后,日本、東南亞諸多國家都明確規(guī)定,凡是于本土投融資的機構,都要經本土評級機構評級。2002年初,中國證監(jiān)會頒文規(guī)定,要求上市公司IPO及再融資時,必須由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補充審計”。上述“監(jiān)管辦法”的規(guī)定與“補充審計”似乎異曲同工。這種一定要外人介入的原則立場已被國人不斷質疑。
  金融機構的主導權關系到國家的金融安全與經濟安危。在美國,外資進入美國市場、控股美國機構,需要獲得州政府、美聯儲、存款保險公司、貨幣理事署、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甚至美國國會的批準,而且,針對中國還特別成立了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然而,中國的相關金融監(jiān)管卻并不對應。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控股中國機構,從標準認定、審批、授權等完全由一家“包辦”,相關部門也不斷通過部門立法進行自我授權。權利與義務應當是平衡的,設想,一旦中國出現嚴重金融危機,相關部門能否將巨大責任一肩扛起?
  
  信心怎樣了
  
  現代金融學早就不為一般社會科學所局限,不僅是對數理學、工程學的廣泛運用,而且越來越呈現出哲學、心理學的特征。投資者的心理預期直接決定著金融市場的潮起潮落。金融監(jiān)管者與被監(jiān)管者的較量,越來越體現在對市場話語權(實際也就是對投資者信心)的爭奪。如今,中國大眾對中國的金融市場、金融體制、金融監(jiān)管已經越來越多地表達意見甚至質疑。事實是,在中國的金融市場上,摩根斯坦利與高盛等外資金融機構的報告比我們相關監(jiān)管機構的報告更有影響力,所謂“投資大師”羅杰斯的講話更能左右投資者的情緒。正是根據投資者的信心危機、普通大眾的信心狀況,本人才敢說:金融危機迫近的警鐘正在中國響起。

相關熱詞搜索:警鐘 金融 金融的警鐘 警鐘 敲響警鐘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huhawan.com